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學區房,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相對於普通商品住宅而言,「學區房」具有單價相對較高、升值空間相對較大的特點,以前定義學區房是能上傳統名校的房子才稱之為學區房,但現在來看並不是這樣。
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給瀋陽的城市面貌帶來巨大的提升,附帶著各種社會資源進步,學校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瀋陽的學校共分為四種稱呼分別為總校、校區、分校和學校。
「總校」
顧名思義,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師資力量的學校,每年能培養出大量的優秀學生考入市內重點高中,例如南八南昌中學、熱鬧路的七中、崇山中路上的省實驗等名校。
「校區」
隨著學校實力的增長,原有的學校規模無法滿足優質的硬體教學條件,校區應運而生,他擁有總校的教育資源統一的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但肯定是在一個行政區劃內,例如七中主校區,東校區,南校區等,南昌中學長白校區和西校區,皇姑的珠江五小溪湖校區和虹橋中學北部校區等。
「分校」細分為「行政區內分校」和「跨區分校」
「行政區內分校」
為教育集團化的產物 ,在原有學校資源基礎上新建、改建或擴建。和平、瀋河、鐵西分別在自家的新區如和平的長白建設了多所集團化辦學的小學南京一、和平一、望湖路和鐵路五小的分校,瀋河的文化路小學也在東瀋河遍地開花,鐵西在張士開發區建設瞭望勳燕塞湖分校,正在建設杏壇。
某些知名分校也會摻雜著一些別樣的面孔,例如將當地相對落後的學校被教育集團化更改學校稱呼,要做好甄別。
原渾河站小學
「跨區分校」
是怎麼來的呢?于洪區,蘇家屯區,瀋北新區,渾南區,包括瀋撫新區都是在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演化過來的行政區劃,地域內的教育資源嚴重落後。在房地產開發高額利潤的驅使和購房者對「名校」的孜孜追尋,房企順大勢而為之將各個教育強區的榜眼探花邀請進來,讓一片又一片土地由土雞變鳳凰,跨區中學分校不具備「行政區劃內分校」指標到校的優勢,在選擇中學學區時尤為慎重。
南昌新世界學校
「學校」
舉例說明:「南昌新世界學校」他既不屬於集團化辦學的校區、也不屬於分校,而是一所獨立的學校,而後由某種力量介入後改成南昌的名字,而他的前身則是瀋陽市第九十一中學。近日瀋河區的八十二中學更名為七中文藝路學校,意欲何為呢?
八十二中學更名施工現場
近些年由於擇校等因素限制,只能通過房產唯一途徑讓自己的寶貝接受優質的教育,同時也拉高了房價,國家出臺了多校劃片、教育集團化等政策使教育逐步公平讓「學區房」降溫,和房住不炒剝離金融屬性一樣剝離掉教育屬性,瀋陽這種處處是名校也是向教育公平的一種努力,但教育是一種長期且漫長的投入,能短時間形成公平並優質的教育嗎?學區房輕者七八十萬重者百萬以上,一定要通過學習和了解關於學區的政策和法規避免掉入陷阱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