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的地攤經濟可謂是出奇的火啊,大街小巷都在討論擺地攤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商量,下班沒事做組個團去擺地攤,看看啥地合適,賣點啥。飯後茶餘的談話都離不開這個擺地攤。
有人網傳擺攤三個月收入十萬,調侃說;打工十年一場空,擺攤三月變富翁。當然這有些太誇張了。不過呢大家確實對擺地攤很感興趣,有人覺得這樣城市才顯得有生機,有煙火氣息。
當然了有的人就會說了,大家都去擺地攤了,那誰還租門面啊?門面既不是會空出來很多?
其實這個擔心沒必要,門面不可能租不出去,也不會有那麼多空置的,過多的擔心這個,就有點杞人憂天了。其實擺地攤的人沒有那麼多,只是突然一下子由於疫情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失業了,一時沒有事做,先去擺地攤做一個過渡,不會長期以往的去擺地攤的。
過陣子,大家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擺地攤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正常的消費也就開始了,門面房也就不會空置了。這只是暫時的,我們要從長遠來看。
隨著經濟的恢復,城市的整頓也就隨之而來,那時候就不能隨意到處亂擺了,這樣大家還是回到了以前的經營模式中,該租店面的還得租店面。
地攤對於門面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因為擺地攤的佔地面積非常小,所賣的品種也不會太多,給客戶的體驗和需求達不到位,實體店就不一樣了,大門面,所賣的產品也多樣化,給人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客戶的選擇性也就多了。
有些東西是地攤取代不了的,比如說飯店,客戶總不能露天吃飯吧?怎麼著也得坐著吃吧,所以這個是地攤無法取代的。還有就是品牌店,比如衣服啊,鞋子啊,包包啊,名表啊等等,這些奢飾品不可能去地攤買吧?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安全性的問題,比如你買的東西壞了,如果是店面實體店買的,那你直接過去找老闆就可以,總有人負責,不會擔心跑路,找不到人。但是地攤可不一樣,你地攤上買的東西,就算壞了你都找不到人。這也就是大家為啥選擇門面消費的原因。
所以這類也是擺地攤所取代不了的。經過上面的這幾個對比,大家一看就知道,地攤經濟只是一時的,不會是一世的,對於商業門面的影響也是暫時的。而且影響是非常小的。
其實無論是實體店鋪還是擺地攤,大家都是為了生存,也是需要有人才能帶動商業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擺地攤有利於實體店的銷售。
因為擺地攤聚集了很多人流量,這些人給周邊的實體店就帶去了銷售機會,增加了銷售額。看起來是競爭對手的模式,其實從另一個層次來看待的話,兩者結合和才是最完美的模式,互相互補的關係存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