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捕捉石頭洞蜜蜂,蜂王才不會丟下,老蜂農經驗分享

2020-12-23 閩南蜂哥

石頭洞是很常見的一種野蜜蜂居住地,也是構造最複雜的一種野蜜蜂居住地。雖然有些石頭洞很寬敞,看似很容易捕捉,但是往往收不到蜂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最主要的是,石頭洞裡面的縫隙太多太複雜,表面的寬敞迷惑了收蜂人,使其粗心大意,結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收捕蜜蜂的操作與判斷蜂王位置

遇到這樣的石頭洞蜜蜂,儘量的挖開,收捕蜜蜂時,不能過於急躁。先把收蜂籠安裝好,然後把巢脾一片一片割下來,巢脾上的蜜蜂輕輕抖進收蜂籠裡,注意保護好幼蜂,因為幼蜂飛翔能力差,有些剛出房的幼蜂甚至沒有飛行能力,一旦掉在草叢中就損失掉了。在蜜蜂收捕到80%以上,注意觀察收蜂籠裡的蜜蜂。如果蜜蜂不安靜,還一直往外飛,有返回石頭洞的跡象,就說明蜂王還在石頭洞裡面,沒有進入收蜂籠裡。此時,要用煙霧噴一噴石頭洞,特別是石頭洞裡的縫隙,蜂王大多躲藏在裡面。只有蜜蜂都自動往收蜂籠裡飛入,而且表現出安靜團結一致,才能判定蜂王已經進入收蜂籠。

驗證蜂王是否有捕捉到的方法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驗證蜂王是否已經進入收蜂籠。首先,停止收蜂工作,讓蜜蜂平靜下來,過一會兒,蜂團往哪裡集結,蜂王就在哪裡。當然蜂王犧牲或者有處女王在蜂群裡,那另當別論。這個方法有一個優點和一個缺點。

優點是:蜂王已經進入收蜂籠裡,那其他的蜜蜂會自動跟進收蜂籠裡,我們只需要在一邊等待,就可以將整群蜜蜂收得很"乾淨"。

缺點是:蜂王沒有進入收蜂籠裡,那收蜂籠裡的蜜蜂會飛回石頭洞裡,這樣又要重新進行收蜂操作,真的很麻煩。

收捕蜂王的好辦法

其實閩南蜂哥還有好辦法,就是當蜂群收得差不多時,先將收蜂籠關起來,別急著收工回家,讓蜜蜂靜止一會,我們在一邊等10多分鐘。如果收蜂籠裡亂糟糟,很多蜜蜂往收蜂籠口集結,外面的蜜蜂還是往石頭洞裡飛,那就必須採取措施,使蜂王爬出石頭洞縫隙,具體的操作方法有2個。

1.煙燻逼出蜂王

用煙霧逼出蜂王,這個方法簡單粗暴,如果煙霧可以直噴到蜂團,那基本上可以逼出蜂王。如果石頭洞縫隙太複雜,煙霧無法直達蜂團,那就很難逼出蜂王,另外注意別用煙過度,把蜂王燻暈在裡面,那就出不來了。

2.等待蜂王和小蜂團自己出來

收蜂籠關起來後,我們在一邊靜靜等待,只要給縫隙裡的蜂王和小蜂團,足夠多的時間,他們會自己出來結團的。我們只需要在巢門口位置,放一小塊有蜜帶有少量幼蟲的巢脾就可以,一般半個小時左右會出來,如果天色已晚,可以第二天早上,早點過去收蜂王,記得帶上王籠夾,這樣捕捉蜂王更簡單方便。

總結經驗:野外捕捉蜜蜂,是一件很累人的戶外活動。遇到好捕捉的蜜蜂洞穴還好,要是遇到難捕捉的蜜蜂洞穴,那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場大考驗,不僅要有充足的體力,還要有豐富的收捕經驗,甚至要多跑幾趟,才能完全收捕成功。

喜歡戶外,喜歡養蜂的朋友們,記得轉發加關注哦!我是閩南蜂哥,謝謝大家閱讀!

#三農#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中,交尾箱放在蜂場多遠才最好?有經驗的老蜂農告訴你
    蜜蜂養殖中,交尾箱放在蜂場多遠才最好?有經驗的老蜂農告訴你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有一些大規模的養蜂場,它們會採用交尾箱讓處女王批量交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是在蜜蜂養殖場的過程中,很多蜂農也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 空手抓蜂王技術,一點都不科學,不如發1元握掌這樣的抓蜂王方法
    春天是培育蜂王的好時機,也是養蜂人接觸蜂王最多的時期。一般老蜂農都習慣空手抓蜂王,而新手養蜂人卻有許多的顧慮,一方面抓蜂王技術不到位,另一方面總感覺這樣抓蜂王,容易壓到或者弄傷蜂王。其實閩南蜂哥以前也會這麼想,因為空手抓蜂王的時候,必須掌握手指頭的力度,這一點新手養蜂人很難掌握。
  • 原因無非幾個,老蜂農教你見招拆招,解決分蜂熱
    今天,我們就看看老蜂農是怎樣針對分蜂原因見招拆招的。蜂王是引起分蜂熱的重要原因,我們都知道蜂群秩序主要依靠蜂王分泌「蜂王物質」來維持,當蜂王老化,或者蜂群群勢過大時就會引起「蜂王物質」不足,蜂群就比較容易發生分蜂熱。針對蜂王老化,蜂農們就可以採用更換優質蜂王的方式解決,而蜜蜂群勢過大的話,也可以原地人工分蜂,一舉解決分蜂熱。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蜂王明明有螫針為什麼不會蜇人?蜂王戰鬥的時候螫針為什麼不會斷
    我們都知道,工蜂會蜇人是因為工蜂有螫針,但是在一個蜂群中有螫針的不光是工蜂,蜂王也是有螫針的,但是為什麼蜂王不會蜇人呢?而且蜂王通過戰鬥以後螫針也不會折斷,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究竟蜂王的螫針與工蜂的螫針有什麼不同。
  • 老蜂農卻說這是好事
    為什麼經驗豐富的老蜂農卻說這是好事呢?春繁期間蜂蜜突然大量減少的原因按理來說春繁期間有養蜂人的獎勵餵養再加上外界也有粉蜜源植物,雖然早期春繁粉蜜源植物還不能算豐富,但是滿足蜂群早期日常消耗那是綽綽有餘。
  • 蜂王雖有蟄針卻不會蜇人,蜂王蟄針是假的?聽聽養蜂人怎麼說
    當然不是並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會哲人的,最明顯的雄蜂是沒有蟄針的自然不會哲人,另外一個不會蜇人的蜜蜂就是蜂王,蜂王雖然有蜇針但是不會對我們發起攻擊,當我們用手去抓工蜂的時候工蜂尾部就會上翹漏出裡面的蟄針如果拿捏方式不對很容易就會被它蜇到,而拿捏蜂王時蜂王哲針雖然也會外漏但是卻不會攻擊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 【初心在身邊】揭秘麗水網紅「蜂王」!帥到爆……
    【初心在身邊】揭秘麗水網紅「蜂王」!這裡出了一個88年的網紅「蜂王」麻功佐。松陽金銘中華蜂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麻功佐麻功佐一家三代都從事土蜂養殖。從小,麻功佐就和蜜蜂打交道。長大從農村走出去讀書學習,畢業後在杭州開網店從事網際網路銷售。那時,他經常帶自家的蜂蜜給同學和客戶品嘗,受到一致好評,很多朋友都在他這裡購買土蜂蜜。他的家鄉橫樟村盛產土蜂蜜,卻沒有銷路,還是松陽的一個重點扶貧村。
  • 別再被老蜂農騙了,這樣使用防逃片,再也不用擔心蜜蜂會逃跑了
    飛逃的蜂群停留在樹上這時,很多老蜂農都會告訴我們很多他們使用過的經驗,但是蜜蜂如果已經出現了想逃跑的念頭的話,就像浪子回頭金不換一樣是很難有辦法阻止住的,特別是中華蜜蜂,並非簡單的介子脾、飼餵糖漿能夠解決的了的。
  • 老蜂農分享這樣的方法
    導讀:關於蜜蜂如何做蜂標的問題,蜂部落先說明一下蜂標是什麼,蜂部落的理解是蜜蜂的標記,既然是蜜蜂的標記,那麼我們就應該考慮的是三型蜂的標記,也就是說有蜂王、工蜂、雄蜂的標記,在實際養殖中其實除了研究之外一般都只是給蜂王做標記。
  • 蜜蜂養殖新技術,解決交尾群回蜂問題,增加蜂王婚飛成功率
    又到了適合人工培育蜂王的時期,許多養殖場開始大量培育新蜂王。培育新蜂王是養殖場重要的養殖工作,每年春季繁蜂和秋季繁蜂后,都是培育新蜂王的好時機。除了培育新蜂王,組織交尾群和提高新蜂王的婚飛成功率,也是養蜂人必須掌握的另外一項重要技術。
  • 3個入門級養蜂經驗分享,簡單易學,養蜂新手要知道
    但是,養蜂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不少人都被技術這一關堵在了門外,一些初學者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蜜蜂養殖有啥訣竅呢?今天老班長就給大家總結了最基礎的3個方面,初學者一定要知道。蜂場和蜂種不管是意蜂還是中蜂,蜂場的選址都十分重要。蜂場附近要有充足的蜜源以及清潔的水源,以滿足蜜蜂採集、築巢等工作。
  • 上了防逃片的蜂箱,蜂王是如何逃走的?蜂王這一計騙了好多人
    一是在蜂箱巢門口上防逃片,將蜂王限制在蜂箱內部活動,蜂王無法離開蜂箱;二是單脾活動,這種方式是把蜂王限制在一張巢脾上活動的方式,比如我們生產雄蜂蜂蛹的時候,可以讓蜂王單獨在一張巢脾上產卵,這樣這張巢脾上的蜜蜂,日齡相差會很小,我們可以獲得年齡比較一致的蜜蜂,還有我們在移蟲育王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日齡比較一致的蜜蜂幼蟲
  • 蜂王也太聰明了!
    蜜蜂屬於社會性昆蟲,她們也需要有人領導,而這個領導就是蜂王。一群蜜蜂只有一個蜂王,類似於古代帝王相爭,當一個蜂群出現兩隻或以上蜂王時,必然通過戰爭的方式來決定由誰領導,獲勝方將獲得整個王國,並通過釋放信息素來對工蜂發號施令,而當蜂群裡有其他蜂王入侵時,工蜂便能通過信息素來區分外來者,並將之消滅。
  • 螫針決定蜂王「決鬥」成敗,緣何剪嘴的蜂王能實現「多王同巢」?
    多王同巢技術的使用方法是採用一年以上的老王,剪掉蜂王的兩側上顎,然後把蜂王逐個放入新組建的幼蜂較多的蜂群中,這樣放入的蜂王就不會再次發生決鬥,而是共同產卵。組建「多王同巢」蜂群究竟是剪嘴還是剪螫針?這樣看來,網絡上關於組建「多王同巢」蜂群,似乎剪掉蜂王的嘴和剪掉蜂王的螫針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從研究蜂王「多王同巢」養殖的研究來說,其實組建蜜蜂「多王同巢」的時候並沒有提及剪掉螫針的說法,只是剪掉蜂王的上顎。為什麼剪掉蜂王上顎蜂王就不會再「決鬥」?
  • 蜂王死了怎麼辦?
    蜂王如果是自然死亡,那麼表示這個蜂群進入衰敗期,直到新的蜂王出現,一般在舊的蜂王死亡之前會有新的蜂王出現,然後進行決鬥,所以無需擔心
  • 看看老蜂農怎麼說
    在蜜蜂養殖中,我們很多朋友為了避免蜂王飛走,往往會將蜂王的翅膀剪掉來預防蜂王逃跑,依據是交尾成功後的蜂王,如果不發生自然分蜂,中蜂不會離開巢房,
  • 沒有蜂王的分蜂群,新蜂王出房以後為什麼會被工蜂圍掉?
    今天有位蜂友向聽蜂之語反饋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他用十幾脾蜂的強群進行人工育王,在新王即將出房之前進行了人工分蜂,先把兩脾帶蜜帶子的蜂脾從種群裡面調到了分蜂蜂箱,在第二天再從種群當中提了一個王臺介入到了分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