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播沒告訴你的新疆美食

2020-12-12 澎湃新聞

「新疆美食交匯多種文化,遊牧和農耕文明、東方和西方文明、漢族和少數民族文明融合後,呈現出濃鬱的歷史文化特色。新疆的美食文化註定要吸引我,以至於每吃到一種,便為其文化背景和附帶的趣事著迷。」

吃饢的時候像有錢人

吃肉的時候像更有錢的人

常見新疆人吃饢時,不吃菜,亦不喝湯,卻吃得香,吃得飽。

有諺語說:父母給你的是生命,小麥給你的是饢。饢在新疆是主食,人們早上吃饢,中午吃饢,到了晚上還是吃饢。因此便有了關於饢的另一句諺語:寧可一日無菜,決不可一日無饢。

新疆大約有五十餘種饢,常見的有油饢、肉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前些年出現了芝麻饢、葡萄乾饢、核桃饢等,近年來又開發出了玫瑰花醬饢、辣皮子饢、蘋果醬饢、黑加侖醬饢、紅棗醬饢等。為了好看,在花樣上做足了文章。新疆人為此總結出一句話:吃饢吃了幾十年,嘴熟悉,牙齒舒服,肚子踏實。

南疆人多喜歡就著茶水吃饢,將饢掰開後伸入茶碗浸泡一下吃掉,然後喝一口茶。饢被浸泡後變得酥軟,啃咬起來方便,也利於消化。將饢和烤羊肉串一起吃,是新疆人喜歡的一種吃法。將羊肉串在饢表面磕幾下,讓烤肉上的孜然、辣椒麵、鹽和胡椒粉等沾在饢上,可一口饢一口烤肉地吃,食者喜悅,觀者垂涎。

饢坑肉是從饢坑中烤出的肉,又叫架子肉。它是烤肉的一種,卻是烤肉中的巨無霸。

饢坑肉的來歷很有趣。說是某一日有人宰了一隻羊,準備做烤羊肉串待客。無奈人太多,烤羊肉串做得太慢,只有少數人在吃,更多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那人看見剛打過饢的饢坑中有火,便靈機一動,決定烤巨型羊肉串。他把羊肉切成大塊,用鐵絲串起放入饢坑,不一會兒便烤熟了。每人手持一串,吃得香,也吃得飽。因為那羊肉塊是從饢坑中烤出的,所以得名饢坑肉。

後來,有人總結出一句話:人多了吃饢坑肉,人少了吃羊肉串。

饢坑肉

在眾多食物中,主副食合一的饢包肉最符合新疆人性格,也深受新疆人喜歡。做一頓饢包肉,需要多少羊肉,用多大的饢,在最後留多少湯汁,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

會吃饢包肉的人,必是吃一口肉,再吃一口饢,將二者搭配起來,才是吃饢包肉的正確方法。吃饢包肉有怎樣的幸福,我二十多年前聽一個南疆人說過最有趣的總結:饢包肉是有饢又有肉,吃饢的時候像有錢人,吃肉的時候像更有錢的人。

饢包肉不只是家常菜,在大飯店也可以上桌,用新疆人的話說,是路子最廣的菜。一次與一位朋友說起饢包肉好吃,他說好吃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的作用更多。他像說數來寶一樣說出了饢包肉的好處:御風寒,治咳嗽,對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吃饢包肉最好是在冬天,可謂是極佳的冬令補品。

饢包肉

吃的是中草藥

喝的是礦泉水

走的是黃金道

穿的是毛皮襖

新疆有兩種烤大物,一個是烤全羊,另一個是烤駱駝。

烤全羊較為常見,烤駱駝就不一樣了,人們雖常聽之聞之,但因為價格貴,加之駱駝現在已經不多,能見到並品嘗的人亦很少。

關於烤駱駝有一趣事。說是在某地,人們做烤駱駝時,在駱駝肚子裡放一隻羊,在羊肚子裡放一隻雞,在雞肚子裡放一條魚,最後又在魚肚子裡放一個雞蛋,每一種都能被烤熟,而且互相提味。新疆人對此做法大加讚賞,說那樣的烤駱駝,才是真正的硬菜。

後來,我在吐魯番見到了烤駱駝,那個饢坑之大,據說為世界第一。近年,因為旅遊業發展,烤駱駝的饢坑越來越大,有了新疆第一,很快又出現了中國第一,不久便又來了世界第一。烤出的駱駝也越來越大,你烤出的駱駝是三百公斤,我便能烤出四百公斤的,也許有一天,有人會烤出一千公斤的駱駝。

但也有人說,駱駝是神物,烤駱駝雖然是供人食用,但畢竟要先殺戮害命,有時候便會發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駱駝是不是神物,不好說,但有一事是事實——有人正在準備做烤駱駝,另一隻駱駝被牽著經過那兒,見自己的同類已皮肉分離,便大聲嘶鳴,把地面踩出沉悶的聲響。

每入冬,哈薩克族牧民都要進行一場冬宰。有一些過不了冬的馬,便會被宰殺做成燻馬肉。

燻馬肉的做法很多,有爆炒、紅燒、涼拌、清蒸等。紅燒要少放調料,因為燻馬肉本身味道足,調料多了反而破壞了原來的味道。涼拌則會出現新疆常見的皮芽子,被切成薄片後,臥於燻馬肉下面,吃一口肉再吃一口皮芽子,口感頗好,而且有助消化,調理血脂。清蒸則是將肉蒸一小時,或切成塊,或切成片,讓客人就著面吃。如果是整塊的燻馬肉,則會用木盤端來一兩把小刀,由在場有身份或年長者操作,將馬肉削成片狀,供大家食用。

家庭做燻馬肉,一般都用於炒菜。做熟的燻馬肉,色澤黃潤,入口香滑,毫無油膩的感覺。尤其是切成片裝入盤子上桌,看上去肥瘦分明,肉質細膩,極具少數民族風味。

大多數馬的結局,都會成為燻馬肉。有一人發現,馬看見一個地方經常掛著燻馬肉,每每走近,都本能地繞開。它們覺得自己膘肥體壯,不願意過早地走向那個地方。

如果不詳細解釋的話,很多人會不知「冰碴駒俐」是何物。實際上,冰碴駒俐就是山羊,但此山羊並非普通山羊,而是能夠爬上懸崖峭壁吃草的山羊,或者說是山羊中的佼佼者。

新疆人常將駒俐稱為「駒俐子」,是因為它們善爬山,速度快,加一個「子」字,強調其英姿颯爽,比普通山羊漂亮。至於「冰碴」二字,與駒俐們的生存環境有關。高海拔的極寒區,它們平時只能吃冰碴中的草,喝雪水生存,這也使其肉質更緊實,味道更鮮美。下第一場雪後,駒俐們在山上喝不上水,便踩著冰碴下山覓水,人們看見它們在冰碴中行走得極不易,便在「駒俐」前面加上「冰碴」二字,於是它們便有了「冰碴駒俐」一名。

一日時間和落雪的時機都對,與朋友們相約去南山老張家吃冰碴駒俐。一進門便見有人在用斧頭剁羊肉,不久就被煮熟端上了桌。

老張神情持重,把大塊冰碴駒俐削成小塊,還頗為講究地突出了兩個細節:其一,他削下面部的肉,呈給在座的年齡最長者,有今後一定要給大家長面子一說;其二,他削下耳朵給在場的年齡最小的人,意即以後要聽大家的話。

等把冰碴駒俐全部削成小塊,老張便在上面撒上皮芽子、鹽和香菜等,用幽默的話語招呼眾人:今天的冰碴駒俐好得很,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黃金道,穿的是毛皮襖,最重要的是,它還是沒有結過婚的羊娃子,所以大家要好好兒地吃啊!眾人受他鼓動,便開始吃,間或喝一碗羊肉湯。老張笑著說,你們會吃嘛,一口冰碴駒俐一口湯,灌縫縫哩!

吃完冰碴駒俐,一位朋友要帶一塊冰碴駒俐的腿骨下山,問他要做什麼?他說他聽說有一個習俗,如果遇上拿不準的事情,就把羊腿骨在火中燒一燒,從裂紋上可判斷出兇吉。看他一臉摯誠,大家讓他遂願。

不像白酒那麼激蕩

也不像葡萄酒那麼注重形式

更不像飲料容易讓人暴飲

刨冰,是新疆人消暑降溫的最佳飲品。它有一個有意思的解釋,即「傻子和笨蛋吃的」。

此說法來自一個典故,說是把刨冰和酸奶和在一起,喝起來好是好,涼爽是涼爽,但二者皆為涼性之物,吃多了會讓人腸胃不適,特別是胃寒的人更會受折磨。於是人們把熬好的糖稀放進刨冰,因為糖稀是熱性的,不但解決了刨冰過寒的問題,還增加了新鮮的口感。而不知道加糖稀的人,一直那樣喝著刨冰,會被喀什人取笑為傻子或笨蛋。後來我才知道,除了糖稀外,喀什人還將蜂蜜放入刨冰,也有別樣的口感。

刨冰在中國歷史悠久,亦有趣事。唐宋兩朝,人們食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冰塊化成涼水,即冷飲,另一種是將冰塊敲成小塊放入食物中,即冰食,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刨冰。據《宋史》記載,朝廷重臣在四時八節會受到皇帝的特別賞賜,其中在伏日這一天,賞賜物即「蜜沙冰」。沙,指的是豆沙,而「蜜沙冰」就是澆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賞賜物中還有一種「乳糖真雪」,就是在碎冰上撒上煉乳,與現在的「冰淇淋」極為相似。

我喝刨冰有一個習慣,要先觀賞一下刨冰的融化過程,親眼看見各種調配原料的味道散發至最大,並細心觀看如雪狀的冰晶與鮮嫩欲滴的水果、各種飲料融為一體。然後才端起杯子,用小匙快速攪拌,其醞釀和期待的心理過程妙不可言,尤其是參與感亦讓人欣悅。攪拌好了,舀一小匙放入口中,讓冰晶正面接觸舌頭中部,這是讓刨冰風味直達味蕾的最佳方法,如果嘴裡含滿刨冰輕抿嘴唇,讓多層次的味道散發在整個唇齒之間,則感覺更好。喝下刨冰,可閉上嘴巴體驗水果冰的香味,用嗅覺去感受它的細滑甜爽。最後再回味一下,唇齒享受了冰的涼、甜、香的美感後,帶出的深意會浸遍全身,人很快就涼快了。

二十餘年前在部隊,我的一位新疆籍戰友經常煮黑磚茶喝。

他先將黑磚茶掰成小碎塊,放入小壺中煮到火候,然後倒入碗中,復又倒回壺中,如此反覆三五遍才開始喝。問及原因,他說那叫「燙心茶」,要掌握好湯汁的滾燙度,喝時如暖流襲身,喝畢出一身大汗,可以帶出體內的毒素。有一戰友問他那樣喝茶,到底是為了口福,還是為了養生?他一笑說,你問的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這個黑磚茶,喝了既有口福也能養生。

我嘗過一次那位戰友的黑磚茶,湯釅紅又透亮,味道濃烈但不苦澀,既清香又順暢。

後來,我發現新疆人都喜歡喝黑磚茶。他們喝了數十年,喝出了感情,亦深知黑磚茶對身體的重要,於是便創造出一句諺語:一天不喝茶,三天都頭疼。

在牧區,還有一種「以物換茶」的習俗,物指的是羊,用其換取的黑磚茶則成為重要的生活必備品。每年入冬前,牧民們會將經過一個夏天食草後膘情差,難以過冬的羊淘汰出羊群,與專門販賣羊的人換黑磚茶。一隻羊換的黑磚茶,可以喝一個冬天。牧民常說:黑磚茶是穿在肚子裡的皮襖,哪怕天再冷,只要一碗黑磚茶喝下去,渾身就熱了。

如今,上了年紀的新疆老人還保持著喝黑磚茶的習慣。他們的早餐往往是一碗黑磚茶,一個饢足矣。老人大多牙不好,但黑磚茶卻能幫忙。他們掰一塊饢,在茶水中蘸一下,幹硬的饢立刻就變軟了。至於年輕人,吃牛羊肉時也必然會喝黑磚茶,黑磚茶的那種濃釅的湯汁,配以肥厚的牛羊肉,已成為一種固定的吃法。我這麼多年也已養成這種習慣,如果吃烤羊肉串、手抓肉和烤羊排,沒有一碗黑磚茶,便如同新疆人常說的:心裡幹揪揪的。

黑磚茶

穆賽萊斯是一種有故事的飲品,它不像白酒那麼激蕩。也不像葡萄酒那麼注重形式,更不像飲料,容易讓人暴飲。

它的產地在南疆阿瓦提縣,是刀郎人居住的地方。(提起「刀郎」二字,很多人都會想起歌手刀郎——二十多年前,四川人羅林來到新疆,喜歡上了新疆民歌,遂用藝名「刀郎」唱紅大江南北。)

歌手刀郎

最早的穆賽萊斯出自一位熱戀的姑娘之手。當時,她與一位刀郎小夥子相愛,但因為刀郎人經常處於遷徏之中,小夥子也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姑娘。臨別時,小夥子對姑娘說,你等著我,葡萄成熟的時候我一定會出現在你面前。姑娘苦苦等待,卻不見那小夥子的蹤影。她怕他回來吃不上葡萄,便把葡萄摘下放進鍋裡,後又怕葡萄壞掉,便點火將葡萄煮熟。幾經折騰,弄出了一種好喝的飲料。人們一嘗,有一股暖流浸遍全身,口腔中長久浸潤甜酸交織的味道。一場沒有結局的愛情,卻醞釀出好喝的飲品來,於是人們紛紛效仿,家家都變成了穆賽萊斯作坊。

那次在海勒畔村,我在一位好客的維吾爾族人家中喝到了穆賽萊斯。主人喝得很高興,便講起了喝穆賽萊斯的趣事:有的人喝了之後,身體裡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美妙,然後就變成了「雜巴依」(醉鬼),有的人變成了「賊大鬼」(形容聰明而狡猾的人),有的人變成了「卡瓦」(原意是葫蘆,引申為愚蠢、笨蛋)……但這都不是穆賽萊斯的錯,要怪就怪嘴巴太能喝,酒量太大。

主人怕我們誤會,又強調說,人們喝穆賽萊斯不是為了變成「雜巴依」或「卡瓦」,而是要把身體滋養得強壯和有力量。沙漠邊緣的生活常常會變得艱難,沒有好身體就過不上好日子。

看過幾眼再吃

便覺得甜到了心裡

無花果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樹上的糖包子。

無花果一名的來歷很有意思。它們雖然開花,卻隱藏在果實的囊狀花託中,不仔細看,便只能看見果實而難以發現花,所以得名「無花果」。

無花果皮薄,待到成熟期,用手一捏便可發現,其肉厚無核,可放心地吃。

無花果以甜著稱,吃一口在嘴裡,把果肉嚼幾口,便有濃濃的甜味浸入口腔。有人把無花果和蜂蜜做比較,說蜂蜜是流動的甜,一入口,從口腔到腹中都是甜。而無花果是停留的甜,一口咬開果肉,便有一股甜味在嘴裡久久不散,以至於把果肉吞下了肚,那甜味還長久存留。有人吃了無花果後不吃別的,問及原因,說什麼也比不上無花果,他想讓那甜味在嘴裡多留幾天。留幾天是不可能的,但留一兩個小時沒有問題。

新疆人吃無花果,常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即把無花果放在掌心,用另一隻巴掌拍一下,果皮便破裂,果肉亦被擊打得鬆散開來。此時吃起來,口感更加酥軟,味道也更加濃烈。

無花果可做乾果外,還可做成果汁、果醬,並且還可用來燉雞,做雪梨茶、米粥、瘦肉湯、綠豆湯和番茄湯等。甜味浸出,或入湯,或入肉,會讓人體味到奇妙的感覺。有一年在阿圖什,喝了一碗放了無花果的米粥,其香甜的味道在口腔浸開,讓人覺得非常幸福。甜乃幸福之味,讓無花果驗證這一說法,確切無疑。

無花果

沙棗有一個好聽的別名,叫七裡香,意即沙棗花開,可香飄七裡。

臺灣詩人席慕蓉喜歡「七裡香」這個叫法,便用作她一部詩集的名字。不知臺灣有沒有沙棗,但席慕蓉是蒙古人,她祖上的生存之地應該也有沙棗樹,她之選擇乃血脈之情。

沙棗花最傳奇之處與香妃有關,亦留下動人的故事。香妃原名伊帕爾汗,隨叔父和哥哥從新疆進京拜見乾隆。乾隆聞到大殿上有一股異香,仔細分辨後發現,那股異香來自跪在殿中的伊帕爾汗。原來,伊帕爾汗自小喜歡聞沙棗花香,每到春天總是在沙棗樹下流連忘返,時間久了,那花香便凝留於她身上,乃至進京入宮也如影相隨。乾隆喜歡伊帕爾汗身上有香味,便把她納入宮中,冊封為妃。後來,乾隆又命人從新疆運沙棗樹進京,栽在香妃的宮前。到了春天,那沙棗樹果然開出滿樹繁花,並像仍處於沙漠中一樣,散發出濃鬱的香味。但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年,沙棗樹卻一一枯死,香妃也不幸去世。

秋天,沙棗樹掛了果,一顆顆圓潤飽滿,讓人忍不住一手揪著樹枝,另一手往下一捋,手裡便是一把沙棗。沙棗本身甜酸各半,但人們吃沙棗往往不在意它的甜,而是直接奔它的酸而去,因為它的酸開胃,有助消化,還能起到減肥作用。據說,沙棗加工後很甜,但從沒見過加工後的沙棗的樣子,倒是那一把抓起來就吃的新鮮棗粒更吸引人。

除了用於聞嘗,沙棗樹還有其他作用。一位朋友說,可別小看這小小沙棗樹,它們可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其花朵還可以提煉出芳香油、香精和香料等。還有那沙棗粉,可以釀酒,釀醋,制醬油,果醬等,糟粕還可當飼料用。

沙棗

「冰糖心」,是新疆最甜的蘋果。用科學的說法,「冰糖心」含糖量在百分之十八到二十五左右。為了證實,朋友用刀橫著切開兩個冰糖心,一個自核心向外延伸出兩圈糖分,呈透明狀。另一個的糖分堆積在果核心上,有凝結厚實之感。可觀可感的糖心,誘惑得人忍耐不住,捧一個在手中吃了幾口,其甘甜滋味自口腔向體內浸漫,幸福感油然而生。

冰糖心不但甜,而且外觀灼紅,質感細嫩,用清水洗乾淨會更加鮮豔光滑,尤其是有水珠欲滴不滴時,讓人覺得有蜂蜜從果實中滲了出來。人們吃冰糖心,大多要先切開,看幾眼凝於果核的糖分。此等情景,大概就是人常說的「色香味」的色,看過幾眼再吃,便覺得甜到了心裡。

南疆的喀什、克州和阿克蘇等地州,均盛產冰糖心。從阿克蘇再往前就是庫爾勒,那裡是香梨的天下。冰糖心無心與香梨爭鬥,便不再向前。

本文節選自

《食為天》

作者: 王族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0-2

原標題:《那些吃播沒告訴你的大新疆美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食吃播的直播開場語大全 美食吃播的開場白大盤點
    剛玩直播的不少的吃播朋友還不知道直播時如何找話題聊天,其實直播時沒話題這種問題大部分新人主播都遇到過,接下來給大家盤點美食吃播的直播開場語大全吧。
  • 新疆人的美食盛宴,如果你沒來過新疆,推薦你去這4座城市吃
    ▲ 新疆大盤雞撒?你說大盤雞兒?用我哈薩克朋友艾琳娜的話說就是,那是吃羊肉吃多了,是用來解膩的!大概是戈壁的風沙醞釀了豪爽的性情,新疆人對待朋友出了名的真誠,而招待朋友最熱情的方式就是請他吃肉。北疆如果你沒看過秋天的北疆,就不能說你看過中國最美的秋色。
  • 如何優雅的告訴朋友你吃的是撒新疆美食
    咱新疆美食響譽全國,不少人來新疆最擔心的就是會長胖!因為美食太多了有木有!一動嘴就根本停不下來!但是如此接地氣的美食名字卻顯得逼格不那麼的高。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何優雅的告訴朋友你吃的是什麼新疆美食?來吧英雄!
  • 推薦幾個B站寶藏吃播UP主
    B站作為一家彈幕視頻網站,上面活躍著很多年輕用戶,當然也有很多寶藏UP主, 我常年混跡其中,對吃播也情有獨鍾,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我比較喜歡的吃播up主,大家快來看一看咱們有沒有粉上一樣的UP主吧!
  • 那些深夜看吃播的年輕人,究竟胖了還是瘦了?
    IC photo / 圖) 對於這屆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生活太喪了,吃一頓好吃的;加班晚了,吃一頓好吃的,如果自己沒時間、沒機會吃,那也可以在網絡虛擬世界解決——看吃播。
  • 病態的吃播經濟:與美食文化背道而馳!
    最近,以譁眾取寵、無下限操作收割流量的吃播界終於攤上大事了!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吃播」作為其中一項獨特門類異軍突起,不斷受到網友的大力追捧。觀眾觀看吃播的原因,主要是通過「代償作用」幫助節食減肥。誰吃得奇葩,誰吃得多,誰就紅,賺的錢就多!在這種不成文的潛規則之下,無數「大胃王」爭先恐後,拿命狂歡。任何一個行業的出現都沒有對錯之說。但隨著吃播行業入駐人數暴漲,秩序逐漸混亂,使之達到飽和甚至出現扭曲醜態,這個行業就是有問題的!已經波及社會乃至國家層面,所以,央視發聲了。
  • 她的吃播生涯 讓吃美食變成煎熬
    23歲的「大胃王」小劉,一天能吃5頓飯。因為愛吃,他成為了一名「吃播」。錢賺沒賺不知道,體重是賺到了——他增重了30斤。原本就胖的他達到了220斤。他也把自己吃進了杭州市紅會醫院——年紀輕輕的他,骨質疏鬆了。在旁人看來,當吃播似乎門檻很低:不需要過多的才藝和顏值,只要你能吃。真正的「吃播」究竟是怎樣的?
  • 我想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新疆
    那麼今天的新疆是什麼樣的呢?一張圖告訴你新疆有多大。有人說,認識的新疆朋友豪爽大方,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活得灑脫而自信。有一天,我希望,不只是新疆,在祖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你的足跡,你看過那裡的山山水水,體驗過那裡的人文風情,然後不是聽他們怎麼說而是用你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大眾。
  • 美食吃播的直播開場語大全 美食吃播的開場白大盤點
    剛玩直播的不少的吃播朋友還不知道直播時如何找話題聊天,其實直播時沒話題這種問題大部分新人主播都遇到過,接下來給大家盤點美食吃播的直播開場語大全吧。
  • 韓國吃播美食,滿盤的奧爾良雞排,吃剩雞排汁還可以拌飯
    韓國吃播美食,滿盤的奧爾良雞排,吃剩雞排汁還可以拌飯,中國人自古有勤儉節約的美好習慣,小時候長輩小孩聚在一桌子吃飯,總是會對那些不好好吃飯的小孩予以警示,不能浪費食物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規矩,中國人雖然會吃,但是對吃還是挺講究的,該有的禮儀規範應有盡有。
  • 整治「吃播」亂象,地方立法出手了
    然而,這些「大胃王吃播」,並不都是靠「大胃」來真吃。「在前幾年國內剛興起『大胃王吃播』的時候,那時候的主播基本上都是真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為了能夠從行業裡脫穎而出並快速撈錢,一些『大胃王吃播』開始用『假吃』來博人眼球。」某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告訴記者。
  • 百因必有果,迷惑吃播奧利給!你離萬人挑戰只差一個腦洞的距離
    剝不開檸檬,張國偉直接上牙吸檸檬汁,這種迷惑吃播操作真的沒見過……新疆帥哥西熱力江前來連麥,他的吃播更加迷惑,這杯成年純老醋一口乾,這酸爽,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原來張國偉的朋友更讓人迷惑!   在迷惑吃播的眾多主播中,首次在抖音直播的敬漢卿也沒讓人失望,與朱一旦連麥時放飛自我的勁歌熱舞,讓我在這場迷惑美食吃播中徹底淪陷了。
  • 吃播瘦身時
    密子君曾告訴媒體,自己做吃播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2009年,日本女孩木下在當地大胃王比賽中憑藉過人食量和可愛外形出圈,成為大眾偶像,年收入一度高達1.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0餘萬元);2014年,韓國開始出現直播吃飯的「吃播」,諸如「奔馳哥」等一批全職大胃王吃播隨之湧現。
  • 韓國綜藝裡的吃播:那些吃貨的終極境界也不過如此了!
    韓國綜藝裡的吃播:那些吃貨的終極境界也不過如此了!什麼是吃播,就是直播吃飯,簡稱吃播。吃播是韓國2015年初興起的美食偷窺熱,不少人通過付費網絡直播觀看美女或者壯漢大快朵頤,以滿足自己想吃卻不能吃的欲望。
  • 去新疆必點的4道美食,這些都沒吃過,別說你來過新疆!
    這裡還是美食的天堂,盛產哈密瓜、葡萄還有聲名遠揚的新疆羊肉串,來新疆旅遊絕對不能錯過當地的美食,今天就為大家介紹4種當地的特色美食,感受西北風情。去新疆必點的4道美食,這些都沒吃過,別說你來過新疆!提起新疆的食物,很多人會想到手抓飯,這是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日常的主食之一,既然來了新疆又怎麼能錯過它呢,手抓飯的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蘿蔔、洋蔥和清油,燜熟的手抓飯香味四溢、營養豐富,客人們洗淨售後,圍坐在炕上,用手直接抓食,因此得名手抓飯。第二個是新疆的烤包子,一般的包子都是蒸出來的,怎麼這是烤的包子?
  • 瞧不起韓國美食,韓國吃播火遍全球,看她們直播才知道什麼是吃飯
    希望觀看網絡直播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如今國內的吃播一直都不怎麼景氣,很多主播都是,剛剛紅了沒多久就被網友打入了冷宮,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大多數吃播都是為了製造話題博人眼球,吃得不多,騷話不少,還沒等開始吃就要雙擊六六六,要麼就是直播的這個人長得奇形怪狀,其實這倒挺符合中國人的興趣點,但是這些吃播都忘記了一個本質,我們看吃播感受的是這些人對於美食的享受
  • 央視再評大胃王吃播 被央視狂批的「大胃王吃播」是怎麼火起來的
    網友們也在評論中表達意見,不少人借用到央視微博中那句「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可沒說要浪費」。下一頁:密子君刪掉大胃王稱號近日,有網友注意到密子君把自己的「大胃王」前綴刪掉了,其實密子君這兩年已經開始轉型成探店博主了。你喜歡看吃播解壓嗎?除了密子君,你還關注過別的吃播嗎?
  • 吃播瘦身時:再大的胃也有裝不下飯的時候
    密子君曾告訴媒體,自己做吃播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2009年,日本女孩木下在當地大胃王比賽中憑藉過人食量和可愛外形出圈,成為大眾偶像,年收入一度高達1.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0餘萬元);2014年,韓國開始出現直播吃飯的「吃播」,諸如「奔馳哥」等一批全職大胃王吃播隨之湧現。
  • 央視再評大胃王吃播說了什麼 被央視狂批的「大胃王吃播」是怎麼火...
    網友們也在評論中表達意見,不少人借用到央視微博中那句「袁隆平爺爺讓咱吃飽可沒說要浪費」。下一頁:密子君刪掉大胃王稱號近日,有網友注意到密子君把自己的「大胃王」前綴刪掉了,其實密子君這兩年已經開始轉型成探店博主了。你喜歡看吃播解壓嗎?除了密子君,你還關注過別的吃播嗎?你覺得他們是浪費食物嗎?
  • 新疆美食印象:都是地道的新疆味!看完不餓算你牛!
    新疆美食,猶如新疆的多彩或特色的美,不斷向世人散發著誘惑的味道,也讓內地很多的「吃貨」充滿了無限的嚮往。比如烤羊肉串、烤全羊、烤包子、饢、拌麵、抓飯、奶酪等等,這些美食,是經過歷史的衍變之後,才有了今天飲食行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