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2020-12-14 騰訊網

01

一、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邊,協助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在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勢至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還有彌勒菩薩和地藏菩薩。這些都是佛經上有名的菩薩,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薩畫在佛的身旁,也稱為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畫像和佛陀畫像一樣,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或經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薩手持如意寶珠和錫杖,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冠,為僧人像。

供養菩薩修行層次低於脅侍菩薩,為佛陀和弘揚佛法作供養的菩薩。佛教裡把供養分為三種:一是利供養,即香花、香火、燈明、飲食、資財的供養。二是敬供養,即禮敬、朝拜、讚美、歌頌的供養。三是行供養,即警奉三寶,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養。又稱為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供養菩薩實際上為佛陀和宣揚佛法服務的菩薩。常畫在佛座下面或脅侍菩薩、佛弟子的兩邊。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眾多。如奏樂菩薩、歌舞菩薩、獻花菩薩、敬香菩薩、燃燈菩薩、跪拜菩薩、持經菩薩、赴會菩薩、聽法菩薩、思維菩薩,禪定菩薩等都可以說是供養菩薩。供養菩薩不像脅侍菩薩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規定,畫家們可以任意創造,所以供養菩薩的形態比脅侍菩薩多,數量也比脅侍菩薩大。

按佛教的宗派劃分,菩薩又分為顯宗菩薩和密宗菩薩

顯宗菩薩是依照顯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亦稱正菩薩,與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莊嚴,面容慈悲,姿態優美。如八大脅侍菩薩和各種姿態的供養菩薩。

密宗菩薩是依照密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與常人相異,多首、多臂、多目。如領先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缽文殊、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在密宗菩薩中,又分為漢傳密宗菩薩和藏傳密宗菩薩。漢傳密宗菩薩的法相同顯宗正菩薩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態優美。而藏傳密宗菩薩與漢傳菩薩形象差異很大,不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薩面目猙獰,陰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顯宗菩薩畫像數量最多,初唐時才有密宗菩薩,數量很少。元代時才有藏傳密宗菩薩,只有第465窟一個洞窟中繪有藏傳密宗菩薩。

在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的種類最多,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遵照佛教顯宗儀規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莊嚴的顯宗觀音。

第二類是遵照佛教密宗儀規所繪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種法器的密宗觀音。

第三類是不遵守佛教儀規,由畫家根據人們的意願希求,自創風格,任意描繪,任意題名的觀音。如水月觀音、白衣觀音、寶相觀音、施財觀音、烽珠觀音、滴水觀音、送子觀音、魚藍觀音、楊枝觀音等。這類型觀音形象眾多,民間有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之說。

上述三類觀音,在敦煌石窟擘畫中都有畫像,前兩類數量多,後一類數量少。

02

二、菩薩的名稱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大士」,把普賢菩薩稱為「普賢聖士」。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無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都稱之為菩薩。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

分享、在看與點讚都在這兒

點下給小編加點料

END

相關焦點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01 一、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
  • 佛教的十種法器各代表一尊菩薩
    大家到佛教寺院參觀禮佛,都會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法器,其中種最常見的法器都是有來歷、有象徵意義的。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佛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同時在首都建造了我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保存至今的白馬寺。在佛教中,佛祖坐下十大弟子,譬如:摩柯迦葉、優波離、羅睺羅、舍利弗、須菩提、富樓那、阿那律、摩訶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難。菩薩也有四大菩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佛教中的四大菩薩。
  • 佛教中的伽藍菩薩,為何還是財富的「守護神?」
    說到財神就不得不提忠勇雙全的關羽,而在佛教中關羽不僅是財富的守護神,還是護持正法、庇佑眾生的「伽藍菩薩」。南無伽藍聖眾菩薩中國民間通常用「關公」來表示伽藍菩薩,佛教寺院也常以伽藍菩薩比喻成財神菩薩,十方善信為修福修慧
  • 中國佛教的菩薩之不動尊菩薩(十)
    收錄於話題 #寶雲寺,南潯寶雲寺,藥師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地藏王即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王。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
  • 佛教大護法 — 伽藍菩薩 韋陀菩薩!
    伽藍菩薩與韋陀菩薩都誓願護持正法,這些擁護佛法的眾神被稱為護法善神。隨著佛教的發展,護法神的隊伍不斷擴大,不僅充當守護佛教的職責,還負責保護眾生,具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種濟世功德。『 南無護法伽藍菩薩 』      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說,在佛教的領域中,只有一尊佛。現世來說就是如來佛,即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其實「如來」也只是佛的一種稱號,我們可以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並不代表「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認為人人皆可成佛,在大乘佛教那裡,「佛」只是一種果位,通過修行就可以獲得。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中,第三十三願如是說:「往生我國的菩薩,一生就能成佛。如果他發願要到其他世界度化眾生,我以神力,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第三十五願:「國中菩薩,用香華 幡蓋、珍珠、瓔珞種種供具,到無量世界供養各佛,一頓飯的工夫,就可走遍。」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聖觀世音六觀音指觀世音菩薩針對六道眾生,為方便度化而顯現。在不同佛教宗派的解釋略有不同。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教你認識佛教中的各類菩薩
    一、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邊,協助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佛教:八大菩薩都是哪幾位?最後一尊在佛教密宗中地位非凡!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以發十大願著稱,稱「十大願王」,又意為三曼多跋陀羅,以「大行」著稱。普賢菩薩象徵著行願,為佛教密宗中的金剛薩埵的宗身,坐騎是六牙白象。與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同為「華嚴三聖」。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大悲」著稱,在大乘佛教的教眾信仰中,甚至高過了世尊釋迦牟尼,在賢劫時期曾是轉輪聖王的大太子不眴,轉輪聖王也就是現在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其與二太子及阿彌陀佛統稱為「西方三聖」。並且,其「大慈大悲」的思想更是大臣佛教的根本思想。
  • 佛教中的普賢菩薩是誰?如何理解普賢菩薩的理德和行德?
    佛教的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 觀世音菩薩法力並不是最高,為何卻在漢化佛教中最受歡迎?
    觀世音菩薩,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薩,「觀世音」為梵文的意譯,也有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又因在唐代避諱唐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而略稱「觀音」,故「觀世音菩薩」又常常被人簡稱為「觀音菩薩」。菩薩,在佛教中是僅次於佛一等的,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以菩薩為稱號的。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與四大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是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道場
    菩薩的隊伍很龐大,而最著名的是八大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文殊,觀世音,普賢和地藏菩薩在漢化佛教中被尊稱為「四大菩薩」,四大菩薩道場如下:五臺山五臺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在佛教中,人們一提到菩薩,都會感覺到她們非常的慈悲。一般大乘佛教,供養的菩薩很多。就她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來說,就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她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小知識: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在佛教中的地位如此高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後,就把觀音引入了佛教,把婆羅門教中的觀音當成後世觀音菩薩的本尊,佛教裡的自性身,比法身高級的存在。佛教裡講四身,分別是自性身,法身,報身,化身,而法身、報身、化身三者合一則為自性身,其它三身都是修行有果後分化出來的,只有自性身才是真正的自身。觀音作為佛祖引入的外來大神,地位較高也是就可以理解的。
  • 佛教八大菩薩,各個無邊慈悲
    觀世音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經中說: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悲是拔除眾生之苦。當然,必須施與眾生快樂,才能離苦。故此,菩薩教導我們要有愛世精神,哪裡有苦難我們應儘量去幫忙,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救度我們這個時代,最為著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