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店業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2020-12-06 文旅中國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新格局下,酒店業該如何審時度勢,在堅守經濟周期的同時,加速本土變革與創新?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給出的答案是——「重倉中國,堅定下沉」。在他看來,酒店仍然是很好的投資之一,疫情過後,中國酒店市場的本土品牌將逐漸崛起。

事實上,伴隨國內酒店業主、投資人的逐漸覺醒,以及民族自信的強勢回歸,曾經在中國市場受眾星捧月般待遇的國際豪華酒店品牌,如今早已走下神壇。作為後來者,本土酒店品牌憑藉根植於本土、深度洞悉市場的管理團隊,以及強大的體系化建設能力,在同場競技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中國酒店業走向世界舞臺競技的計劃被暫時擱置,正在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華住禧玥

疫情不改酒店投資基本面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來襲,對各行業進行了一次集體壓力測試。

今年的「黑天鵝」事件是對酒店行業最大的壓力測試,有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關閉的酒店數量高達15萬個。儘管如此,出行是人類的天性,後疫情時代,酒店仍然是很好的投資之一,但酒店品牌的抗風險能力將成為投資者考量的重點。

33歲創辦攜程,36歲創辦如家,39歲創辦漢庭,3家公司先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毫無疑問,連續創業者季琦的判斷不僅來自經驗,也來自對行業的洞察:「在今年關閉的15萬家酒店中,單體酒店佔比達98%,連鎖酒店佔比僅2%。這充分說明大型連鎖酒店品牌具有較好的風險抵禦、把控管理能力,從而最大化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漢庭酒店一隅

對行業的樂觀預期,與宏觀經濟的形勢密不可分。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表示,受疫情衝擊,2020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速最低的一年。但得益於中國決定性的疫情防控成果和高效的復工復產,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地區。

「置身這一宏觀背景,以華住為代表的創新形態、專業型、社會友好型的新型企業家和龍頭企業,將依靠市場、人才和投入的優勢,帶領中國經濟突圍。」秦朔說。

在此背景下,酒店業的前路何在?季琦認為,後疫情時代酒店投資出現八大紅利:投資紅利、品牌化紅利、內循環紅利、增長紅利、流動性紅利、城市化紅利、下沉紅利和人口紅利,這無疑給酒店業發展注入了更多信心。

逆勢擴張,重倉中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酒店業遭受重創,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復甦、行業回暖,國內遊升級賦能,各大酒店集團已紛紛重整旗鼓,「逆勢擴張」戰略勢如破竹。

記者了解到,三季度國內酒店業已步入復甦通道。華住集團三季度數據顯示,其業務正在快速恢復中,特別是從第三季度開始,不計被徵用酒店,華住酒店的整體ADR(已出租客房的平均房價)為218元,相比去年同期仍有一定差距,但環比第二季度提升了17.82%。其中中檔及高檔酒店的出租率恢復至80.1%,雖然不及去年同期的86.1%,但也持續回暖。此外,今年9月,華住回港二次上市,由此踏上新的徵程。

另一方面,國內各酒店集團都在積極布局開店計劃。根據錦江酒店和首旅如家兩大酒店集團發布的三季報來看,今年1月至9月,錦江旗下新開業酒店達1266家,開業退出酒店663家,淨增開業酒店603家;截至三季度末,首旅如家新開店數量為298家,已籤約未開業和正在籤約的儲備項目達1084家。華住集團三季報也顯示,目前華住擁有酒店6390家,旗下品牌包括漢庭、全季、宜必思、桔子水晶等。截至9月底,其待開業酒店2272家,其中經濟型酒店1097家,中高檔酒店1175家。

逆勢擴張的背後,自然是對市場的看好。「在新發展階段,華住非常堅定地重倉中國,將持續深耕本土,堅定貫徹『千城萬店』的戰略,下沉三四線城市,下沉小酒店、低檔酒店和平價酒店,未來3年達到1萬家以上。」季琦說。

「目前我們主要是在中檔酒店、經濟型酒店上保持迅速擴張,這兩個大約佔到85%的比重,剩下15%的比重在高端和中高端品類上,明年開店規模會在2000家以上。」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金輝表示,經濟型酒店市場大有可為,中高端、度假市場領域華住也在積極突破。

把中國市場當做世界來做

在酒店業經歷過疫情「黑天鵝」,由低谷走向復甦時,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也正在發生。「越來越多的客人會選中國的本土酒店品牌,目前市場上佔有率較高的中端、經濟型酒店基本都是國內品牌,隨著中國人自信心的提升,歸於本土品牌的信任度提升,未來高端甚至豪華型酒店市場本土品牌也將更快成長,這是行業大趨勢。」季琦預判,酒店標準將從星級走向品牌化,疫情之後,本土酒店品牌將會逐漸崛起。

中國飯店協會、上海盈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此前發布的《2020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全國酒店業設施33.8萬家中,共有1975個連鎖酒店品牌。全國連鎖酒店客房數為452.4萬間,非連鎖酒店客房數為1309.6萬間,連鎖化率為26%,與發達國家酒店品牌連鎖化率60%以上相比,我國酒店品牌化空間依然巨大。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曾經表示,在經濟內循環的態勢下,連鎖化和品牌化將為行業結構優化帶來新機會,新的頭部企業將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以及模式的整合,進一步改寫產業生態圈。

「在新格局下,中國消費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因此,中國存在酒店業更加連鎖化並產生世界級集團可能性的土壤。」金輝認為,連鎖化率是國內酒店業的必然趨勢,連鎖化率裡面包含著對品牌的整合、中小單體酒店的退出、低質量酒店的退出,這也為華住這樣代表高質量產品的專業酒店運營管理公司騰出了空間。

「重倉中國不代表我們要隔離於世界,華住要著眼於世界的格局看中國,基於世界的技術、世界的能力、世界的信息化,把中國市場當做世界來做,反過來利用中國文化自信,實現中國服務的全球擴張。」金輝進一步表示。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責編:賈亭沂

相關焦點

  • 行業資訊|中國酒店業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事實上,伴隨國內酒店業主、投資人的逐漸覺醒,以及民族自信的強勢回歸,曾經在中國市場受眾星捧月般待遇的國際豪華酒店品牌,如今早已走下神壇。作為後來者,本土酒店品牌憑藉根植於本土、深度洞悉市場的管理團隊,以及強大的體系化建設能力,在同場競技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中國酒店業走向世界舞臺競技的計劃被暫時擱置,正在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 行業資訊|中國酒店業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事實上,伴隨國內酒店業主、投資人的逐漸覺醒,以及民族自信的強勢回歸,曾經在中國市場受眾星捧月般待遇的國際豪華酒店品牌,如今早已走下神壇。作為後來者,本土酒店品牌憑藉根植於本土、深度洞悉市場的管理團隊,以及強大的體系化建設能力,在同場競技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中國酒店業走向世界舞臺競技的計劃被暫時擱置,正在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 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低,中國酒店業迎來「本土品牌時間」?
    事實上,伴隨國內酒店業主、投資人的逐漸覺醒,以及民族自信的強勢回歸,曾經在中國市場受眾星捧月般待遇的國際豪華酒店品牌,如今早已走下神壇。作為後來者,本土酒店品牌憑藉根植於本土、深度洞悉市場的管理團隊,以及強大的體系化建設能力,在同場競技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中國酒店業走向世界舞臺競技的計劃被暫時擱置,正在走向「本土品牌時間」。
  • 高端酒店市場迎來新機遇,華住引領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據中國旅遊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中國旅遊業特別是酒店業整體走勢上看,長三角地帶、成渝地帶、雲南地帶以及海南四地的恢復情況最為理想。而據攜程數據顯示,在疫後市場全面復甦的黃金周,酒店成交量最高的城市前十位中,上海位列榜首,長三角城市佔據其中三席,領先國內其它區域。
  • 中高端酒店進入本土品牌時間
    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表示,在雙循環的全新格局下,本土酒店集團通過信念堅守、能力沉澱和價值創造,在不斷夯實原有業務的基礎上,穩步拓展中高端市場份額,以助推民族服務業進化為核心,為中國經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提供堅實支撐。
  • 中高端酒店進入「本土品牌時間」 華住以東方自信樹行業標杆
    浩華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中檔及以上品牌酒店籤約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長三角區域酒店籤約量較去年同期仍小幅增長,其中上海、杭州分別榮膺一線、新一線城市籤約冠軍;與此同時,包括亞太15國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日前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獲批等諸多利好,均為後疫情時代長三角地區酒店業的強勁反彈提供了堅實的信心支撐。
  • 本土酒店爭創「中國品牌」
    近日,在第八屆中國飯店文化節上,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簡稱《報告》)顯示,我國本土酒店在創新、品牌、規模上加速發力,包括錦江、首旅如家和華住在內的中國酒店集團,已經在數量上逐漸超越了國際酒店集團,成為中國酒店業的主流或主宰,並逐步重組全球酒店業格局,輸出獨具魅力的中國酒店品牌文化
  • 中國酒店業第二屆金光獎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上海2016年3月28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3月21日,中國酒店業論壇及第二屆中國酒店業金光獎頒獎典禮在南京金陵江濱酒店點隆重舉辦,相關酒店業大佬及酒店資深人士、嘉賓、媒體參與了本次大會。
  • 萬豪吞併喜達屋 中國本土高端酒店或遭擠壓
    此前,這一併購剛剛通過中國商務部的延期審查。政府和業界普遍擔心,發生在兩大酒店巨頭之間的併購會對中國酒店造成競爭壓力。第三方數據亦顯示,合併後的萬豪將是中國最大的酒店業者,佔有4.1%的市場份額。但是在高星級酒店市場,兩家合併後的規模顯然遠不止於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高端酒店中,外資酒店佔比80%,兩家外資酒店巨頭合併顯然會進一步擠壓本土酒店集團的市場份額,讓本土高端酒店更加邊緣化。
  •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酒店業20年升級之路
    中國加入後4年內,取消限制,將允許設立外資獨資子公司。關於外國個人到中國境內提供服務(自然人流動),除服務貿易水平承諾的內容外,還允許與在中國的合資飯店和餐館籤訂合同的外國經理、專家包括廚師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提供服務。2007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後的第六年,中國的旅遊業全方位開放,按照我國承諾可以允許設立外資獨資子公司還有分支機構包括票務代理、出境遊,取消地域限制。
  • 張潤鋼:艱難中尋找希望,2020年中國酒店業綜述
    疫情固然是壞事,但在此次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批中國酒店人的擔當精神和一些本土酒店集團的不俗表現,這也許正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希望所在。此次如果拿中國本土集團在反應的速率上與國際集團相比較,結果不僅不輸,甚至小贏。
  • 輸出中國智慧 重塑酒店業格局
    一場由外資酒店向本土品牌的倒戈,正在酒店業轟轟烈烈地進行著。  今年初,原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更名為北京萬達文華酒店,成為萬達旗下獨立自主管理與運營的品牌。類似的酒店業換牌並不是孤例,2016年崑山花橋希爾頓逸林酒店更名為崑山維景國際大酒店,由港中旅全面接手所有業務。
  • 2016年度酒店業影響力品牌頒獎盛典在京圓滿閉幕
    北京2017年7月4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由邁點研究院(MTA)、邁點網主辦的「2016年度酒店業影響力品牌頒獎盛典」在北京海航大廈萬豪酒店圓滿閉幕。作為酒店行業的年度榮耀盛會之一,本次盛典薈聚了300多位中國酒店業的領軍人物、傑出有為的地產商與投資代表、行業研究人士以及媒體代表。
  • 高端酒店市場迎來新機遇,華住引領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疫情催生行業新格局,高端酒店迎來發展新機遇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演講中,預言了酒店業發展的五大趨勢:星級走向品牌化、本土品牌逐漸崛起、單體走向連鎖化、全服務走向精選化、地產配套走向投資工具化,並提出後疫情時代酒店投資的八大紅利:投資紅利、品牌化紅利、內循環紅利、增長紅利、流動性紅利、城市化紅利、下沉紅利和人口紅利。
  • 華住「重倉」中國釋放何種信號?季琦解讀國內酒店業新趨勢與新機遇
    2020年對於世界來說是動蕩、魔幻的一年,而對於酒店業,用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的話來說,就是一次無差別的「壓力測試」。  在這場測試中,不論單體模式還是連鎖模式、國際品牌還是本土品牌,在持續將近一年且還要持續多久尚未可知的同等條件下,大家一起抗壓、復甦、轉型、求變,誰能恢復的更快、堅持的更久,交出的成績更好,結果也將促使酒店業迎來一次新變局。
  • 中國酒店業「老賴」增加192家
    去年酒店業共有「老賴」2173家,今年增加了192家。根據全國各地區法院、裁判文書網、企查查等機構的統計,今年「老賴」酒店數量最多的前五個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河南、浙江、安徽,其中廣東「老賴」酒店數量達到269家,佔全國酒店業「老賴」總數的11.4%;北京、上海的「老賴」酒店數量分別為56家和79家。
  • 2014年度中國酒店業品牌發展報告(背景)
    2015年6月30日,由邁點網舉辦的「2014年度酒店業最具影響力品牌頒獎盛典」在北京盛大開幕,《2014年度中國酒店業品牌發展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 季琦:酒店業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 華住「萬家燈火」戰略不改變
    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發揮本土優勢;創國際品牌,必須從國內市場做起。  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在演講中表示,「華住將充分利用自身大連鎖優勢和創新商業模型,整合優化區域資源,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酒店業的『高速+優質』的可持續發展。」
  • 從美國酒店業百年發展史看中國酒店業
    縱觀美國上世紀百年的住宿業發展史,我們不難追尋到近年來中國酒店行業似曾相似的發展軌跡。經濟型連鎖品牌酒店的崛起代表了中國酒店行業品牌時代的到來,這一現象也正在印證著這一相似的發展足跡。本文將通過對美國酒店業百年發展歷史的分析,引發我們對中國酒店業發展的深入思考。
  • 中國酒店業的現狀與發展——上海高端酒店業的突圍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酒店業迅猛發展,呈現出高速增長、繁榮興旺的態勢。由於中國酒店業與國內整體經濟態勢、旅遊業現狀、消費習慣等因素有著密切聯繫,這些因素往往會受到相關國家政策和媒體輿論導向的影響。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各種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導致資源緊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那麼,如何讓中國酒店業得到可持續性穩健發展,將成為下一階段酒店業人事必須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