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卡米宅海外
小時候大人經常說:不好好讀書就去養豬。
而現在養豬的都能成為一個省的首富。
對很多人來說,「養豬」就像一個笑話。
多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還被大家拿來調侃。
如今,很多與農業毫不相干的企業都開始養豬後,讓不少人開始感嘆「人不如豬」。
養豬,真的是門賺錢的生意嗎?
1
有錢人,都在養豬
在最新的全球億萬富豪榜上,牧原股份秦英林家族以185億美元的財富排名43位,新希望劉永好家族排名第98位,資產為123億美元。
從業績來看,上市豬企確實賺得盆滿缽盈。
牧原股份6個月狂賺117億。
網易、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布局養豬業。
網易採用自營農場模式和人性化養殖。
網易養豬專用歌單,幫助豬群保持天性,放鬆心情
讓黑豬們住在乾淨整潔的小屋裡,吃著液態豬糧,聽著音樂。
阿里啟動「ET農業大腦」,將AI引入養豬業。
京東研發一套豬臉識別方案,可以對豬進行精準的飼料控制,讓它不胖不瘦。
不光企業賺錢,員工收入那也是相當可觀。
牧原集團招聘廣告
豬企龍頭牧原高薪招人:年薪最高200萬元。
養豬技術類月薪1.5萬起,年薪隨隨便便就20萬+。
可以說,2019年是豬年,2020年是養豬發財年。
2
紐西蘭人,不愛養豬
你是不是有點後悔自己沒有選擇養豬這門行業?
要知道,養豬是門技術活。
而紐西蘭的豬,已經快沒人養了。
因為缺乏海外勞工,豬都快沒人養了,紐西蘭養豬產業集體叫苦。
眾所周知,紐西蘭的畜牧業相當發達。
但是本國養豬的卻很少,從數量就能看出來。
汪羊大海裡的一頭豬
2019年紐西蘭共有25.6萬頭豬。
而紐西蘭羊的數量是2950萬,是豬的100倍都不止。
紐西蘭本來人就少,如今養豬這一依賴海外勞工的產業,正遭遇從未有的用工荒。
為什麼養豬的人這麼少呢?
首先,紐西蘭的豬肉不好吃。
因為紐西蘭出臺了動物保護法,所以成年公豬不會被閹割。
結果就是公豬體味會很大,因為脂肪中積累了尿液、糞便和汗液混合味道的物質。
那個刺鼻的騷味可真是抵抗不住。
另外,豬肉放血不充分,容易影響口感,紐西蘭超市中的冷凍豬肉往往有一些血液和組織液滲出,聞起來就有股血腥味。
其次,紐西蘭本地人大多養羊,畢竟支柱產業是乳製品業。
前幾年,養豬這個行業,也不是高大上的行業。
再加上政府重視程度也相對較低,所以紐西蘭會養豬的本地人不多,養豬的工作也沒啥人申請。
紐西蘭規模最大的養豬場,居然是監獄的勞改場。
豬的使命,也就變成了服務監獄,幫助犯人改造。
再加上疫情封鎖,紐西蘭已經上演過一輪「養豬危機」。
上次危機,還是靠政府出手才勉強度過。
由於疫情封鎖,農場裡的豬賣不出去。
紐西蘭政府只能答應每周購買2000頭生豬或112噸豬肉。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紐西蘭缺的是專業養豬人。
儘管紐西蘭養豬業靠著政府儲備度過了一段危機,但用工荒仍然存在。
很多養豬戶擔心現在的技術工人,9月籤證到期後離開。
或者是移民局不給續籤,而那時新的勞動力又進不來紐西蘭。
因此養豬業要求政府再次幹預,出手救救豬吧。
因此,7月8日,移民部長宣布紐西蘭臨時工籤證持有者將獲6個月延期。
其實,紐西蘭養豬業的待遇不算低。
紐西蘭養豬業的工作平均工資在$42k~$53k之間。(約合人民幣30萬~37萬)。
說到底,還是紐西蘭人對養豬不重視。
想尋找移民捷徑的你,願意來試試嗎?
3
養豬,真能移民紐西蘭?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紐西蘭當個農民,在農場養羊,養豬也能技術移民紐西蘭。
農民在紐西蘭的技術職業列表中,是屬於level 1的職業,這類職業的從業要求是有本科及以上學位。
對!在紐西蘭當一個農民要求本科學位!
農業是紐西蘭的立國之本,有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是紐西蘭大學的優勢專業。
而紐西蘭技術移民實行打分制,只要超過160分就可以遞交技術移民申請。
簡單點說,就是年齡55歲以下,雅思6.5分,找到一份紐西蘭的offer,時薪25紐幣以上,工作和教育背景相符合,工作崗位在職業列表裡面即可。
根據紐西蘭移民局公布的最新政策,稅前年收入達到$53040紐幣(或時薪達到$25.5紐幣);
同時申請人的工作職位和工作內容在ANZSCO(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標準職業分類)的1、2、3級技能工作清單上,才算是技能工作。
如果你學歷專業性不夠,想通過臨時工籤作為跳板,拿紐西蘭綠卡。
那按紐西蘭移民局最新的規定,從2020年2月開始,通過工作籤證來申請永久綠卡的申請人,年薪必須達到7.96萬紐幣以上。
算下來差不多年薪要36萬人民幣,才有資格留在紐西蘭。
養豬幹得好,年薪剛好夠。
還有個利好消息,就是工黨在紐西蘭大選中勝出。
工黨已經承諾重啟移民配額項目,重新審定移民的門檻。
確保有更大範圍的工人可以入境紐西蘭,並把10%的配額留給關鍵技術工人。
養豬養得好,說明有頭腦;
養豬算的細,說明懂經濟;
養豬都不怕,膽子肯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