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育種達人林繼志,育成350多個三角梅新品種

2020-12-09 中國花卉報

臺灣地區於林園藝創始人林繼志,經過23年的不懈努力,育成了350多個三角梅新品種,成為業界公認的三角梅育種達人。

林繼志在開展雜交育種

三角梅因品種豐富、花色鮮豔、花量大、花期長、易栽植,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重要的觀賞植物。但由於花粉活性低,花被管結構特殊,花粉難以抵達柱頭,因此授粉結實率較低,而雜交可育親本少,配對與人工授粉難度較大,且費時費工,因而制約了三角梅新品種的育種繁殖。

目前市場上的三角梅,大部分為傳統品種,以及通過自然芽變和人工誘變(化學藥劑處理、輻射照射等)衍生的斑葉、苞片、畸變(蝶化)等變異品種,同質性高,缺乏新穎獨特的品種,無法滿足追新求異的消費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

三角梅實生苗篩選圃

林繼志告訴記者,三角梅苞片內三朵小花的花期只有3-5天,然後苞片開始凋萎掉落,這意味著其花期較短,有性繁育時間僅局限於這3-5天。

因此,林繼志自1997年就以培育長花期為重要育種目標,開展三角梅種間人工授粉配對,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篩選出15個可育的巴特品系親本。在此基礎上,每年通過人工授粉獲得雜交種子數萬粒,從播種的實生苗中,選育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等350多個匍匐型、立型、樹型等新品種,適宜吊飾、造型、行道樹應用等,其中還包括 2000年育成巴特種『落雁』在內的可育品種達34個。

「巴特品系色彩豐富,花大,可育品種稀少,而毛、光葉種容易雜交,且變化不大,因此毛、光葉種不列入可育品種。」林繼志說。

林繼志告訴記者,他育成的三角梅新品種各具特色,如『中庸』苞片顏色變化多端,黃色少有並極具亮點,是目前在東南亞備受關注的新品種;『羽翔』花色非常特殊,漸層對比表現明顯;『也乎』屬於奇花類,有四個苞片;『周發』屬毛光葉種,花朵排列密集,苞片大,盛花期不見葉片。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深圳三角梅資深研究者夏志輝(花老),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三角梅研究推廣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周群等知名專家,對林繼志培育的三角梅新品種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夏志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林繼志培育的很多新品種不同於現有品種,是全新的基因結構,因此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眾多新品種的育成,豐富了三角梅的品種和花色,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為園藝應用提供了更多選擇,對促進三角梅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夏志輝說。

林繼志在臺灣地區種植三角梅已有40多年,在他看來,臺灣地區擁有豐富的熱帶、亞熱帶農業苗木資源和種植三角梅的優勢技術和經驗,而漳州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農業產業化經驗,他希望通過研討交流,可以把更多的種植技術告訴漳州同行,讓兩岸種植者一起合作,把三角梅種得更好,賣得更多。

「我育種的價值並不在於品種數量的多寡,而是掌握眾多的可育親本及成熟的育種技術,提高新品種培育的速率。下一步,我將以選育耐寒品種為目標,培育適應低溫度環境的三角梅新品種。」林繼志說。

原創:柏斌

編輯:李佔一

相關焦點

  • 西紅柿育種專家李景富:趕超外國技術 育成27新品種
    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就是東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西紅柿育種專家李景富,從校園到田園,五十多年沒有休息過一天,不畏風吹雨打,嘔心瀝血終趕超國外西紅柿育種技術,共育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西紅柿新品種27個,不僅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還助力農民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李景富身材偏瘦,多年的腦力勞動讓稀疏的頭髮已經花白,常年踏足田間地頭,皮膚粗糙黝黑。
  • 我國育成全球首個富硒蔬菜雜交新品種
    我國育成全球首個富硒蔬菜雜交新品種硒含量在0.01至0.07mg/kg之間記者近日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率領的科研團隊,培育出全球第一個「硒高效」蔬菜——雜交油菜薹新品種「硒滋圓1
  • 開創水稻矮化育種 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
    中、遲熟期配套齊全的矮稈新品種,在全國迅速大面積推廣。  水稻矮化育種成功,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為加強,水稻產量由當時的畝產150—250公斤迅速提高到畝產350—400公斤,實現了水稻產量的第一次大飛躍,為中國用世界約7%的土地,養活世界1/4的人口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被譽為「第一次綠色革命」。
  • 高效育種讓番茄辣椒好種好吃
    他帶領團隊從傳統的育種方式,到現在的分子育種技術,突破重重困境,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育成一批抗多種病害、品質優良的番茄和辣椒新品種。近日,他們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也是園藝科學領域2019年度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獎。育種效率提高3倍以上茄果類蔬菜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中番茄和辣椒佔茄果類蔬菜種植面積80.1%,達5200萬畝。
  • 劉古春:水稻育種追夢人
    最近,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育種3室主任劉古春忙著品嘗米飯——每個碗上都貼著序號標籤,米飯潔白、軟糯,帶著甘甜的香氣。「我近期要品嘗近200份的米飯,評價熱飯和冷飯的光亮度、光滑度、軟硬度、彈性、味道等,通俗地講,就是嘗米飯好不好吃。」
  • 我國北方農區首個國審肉羊新品種育成
    這是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下簡稱省農科院牧醫所)歷時18年潛心培育出的新品種——魯西黑頭羊,也是我國北方農區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肉羊新品種,其產肉和繁殖性能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它的育成,扭轉了我國北方農區肉羊品種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農戶飼養每隻種羊可增收千元、商品肉羊增收200元。
  • 希望,正在中原大地醞釀,這些勤奮人育種正忙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位於新鄉市平原示範區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我們初窺端倪。  2020年12月31日,寒風凜冽。走進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4150畝的建設工地一片繁忙景象,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350畝科研中心已經拔地而起。  在花生、小麥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仍在忙碌的農業科學家們金句頻出。  「一粒種子,關係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 太空育種怎麼進行 詳解育種過程
    太空育種也被稱為航天育種,是指普通種子經過太空處理之後,再到地面選育、試種,最終培育形成高產、優質農作物新品種的技術。自1987年以來,由於我國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現已育成糧食、經濟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400多個太空品種。    那麼,太空育種的原理和過程是怎樣的呢?
  • 青島農業大學蘋果育種團隊選育的5個蘋果新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
    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蘋果育種團隊經過10多年的努力,選育的『福九紅』、『福星』、『福美』、『黃金脆』、『賽金'5個新品種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  』黃金脆『是張玉剛教授、祝軍教授和戴洪義教授等人以』魯加5號『×』貴妃『2009年雜交育成的鮮食中熟蘋果新品種。該品種2020年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 20184370.0)。』
  • 中國富硒蔬菜雜交新品種「硒滋圓1號」
    中國富硒蔬菜雜交原標題:我國育成「硒高效」蔬菜新品種「硒滋圓1號」新華社武漢11月22日電(記者侯文坤、董峻)中國農科院22日宣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率領的科研團隊,培育出全球第一個「硒高效」蔬菜——雜交油菜薹新品種「硒滋圓1號」。
  • 草莓育種知多少
    Q2發達國家草莓育種經過了怎樣的歷程?  鳳梨草莓從法國引種到歐洲其他國家後,英國人較早開始了草莓育種工作,在19世紀育出了一系列草莓品種,其中Keens Imperial(1814)、Downton和Elton(1828)、KeenSeeding(1821)幾個品種主宰了歐洲草莓市場近半個世紀。
  • 中國育成硒高效蔬菜雜交種
    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硒高效菜用油菜新品種現場觀摩會」近日在武漢舉行,觀摩會展示了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的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據介紹,王漢中院士團隊依託所發掘的優異種質資源,利用聚合雜交、小孢子培育、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現代育種手段,成功育成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具有極強的硒富集能力,在全國多個非富硒土壤種植其油菜薹硒含量在0.01-0.07mg/kg之間,還具有高鈣、高維生素C、高胺基酸和高鋅的特性,營養豐富、口感脆嫩。
  • 小麥育種專家程順和:風吹麥浪下田忙—資訊—科學網
    下田,下田,下田,再下田,當你聽到小麥在跟你講話的時候,那麼你就成為一名真正的小麥育種家了。」 作為著名小麥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裡下河地區農科所研究員程順和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過得更像一個「農民」,風吹麥浪的田野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舞臺。
  • 臺灣新品種芒果"夏雪"上市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經14年努力,成功培育出富含土芒果香氣的新品種「高雄3號夏雪」。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新品種芒果「夏雪」正式上市 明日拍賣     圖片來源:臺灣「中廣新聞」    臺灣的「愛文」和「金煌」芒果,一直是芒果品系的外銷主力
  • 科學網—國產葡萄新品種推廣面積逐年上升
    本報訊 天工麗人、陽光之星、玉珍香、玉玫瑰……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葡萄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上,一大批我國自主培育的葡萄新品種亮相
  • 科技開創「李杏」新時代——遼寧省農科院果樹所培育新品種加快...
    李、杏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地區分布廣泛、種質資源豐富,但產業化程度低、商品產量少,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其他果樹而言,育種工作明顯滯後,缺乏綜合性狀好的李、杏品種。遼寧省農科院果樹所通過二十餘年努力,在系統開展李、杏種質資源精準鑑定、評價的基礎上,率先提出李、杏育種路徑圖,攻克了果樹育種周期長、效率低的世界難題,突破性地育成新一代李、杏品種,水果將迎來李、杏的新時代。
  •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成效
    近期,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進行了驗收。在省科技廳和依託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實驗室科研條件、科學研究、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對外交流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提升。
  • 安徽省辣椒良種聯合攻關新品種現場觀摩暨2020年工作總結會在蕪湖...
    為推動我省辣椒產業向綠色、優質、高效方向發展,2020年11月27日,省辣椒良種聯合攻關牽頭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在蕪湖召開「安徽省辣椒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新品種現場觀摩暨2020年工作總結會議」。會議組織參觀了辣椒良種聯合攻關成員單位育成的50多個辣椒新品種在蕪湖市德弘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示範基地長勢情況,分析了品種特徵特性與市場前景。
  • 我國蛋雞育種進入精細化特色化
    近日,記者在河北徐水大午農牧集團舉辦的第四屆規模化蛋雞企業戰略合作研討會獲悉,近年來,我國蛋雞育種取得了卓越成就,與發達國家相比蛋雞的飼養周期、產蛋率、死淘率、料蛋比尤其適應性等差距在縮小或實現超越,蛋雞育種從原始創新向集成創新邁進,進入精細化化特色化時代,一批適應性、抗病力強,節約飼料和符合環保、淘汰雞價值高的品種受到養殖戶的歡迎,大午金鳳年推廣達1億隻,真正讓養殖戶實現了高價值的回報。
  • 溫州良種俏銷四方 種子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選育花椰菜新品種
    在溫州,花椰菜訂單逐漸增多,甚至不少來自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記者從溫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目前,該市註冊從事花椰菜種子生產的種業企業有14家,年產花椰菜種子近25噸,產值近億元,約佔全國的30%。  花椰菜種子走俏得益於新品種的不斷開發選育。「我們通過租賃土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開展自研、自繁、自銷,實現育繁推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