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菜譜實在太多,高檔的豆腐盒子,古樸的小蔥拌豆腐,沒一樣不好吃的。這裡分享河南省光山縣的家常小菜:雞扒(pá)豆腐。
雞扒豆腐這道小菜,也不知道往前追索的何年何月,只覺得當地居家祖祖輩輩都這麼做。在過去物質匱乏年代,雞扒豆腐是富人的小菜,窮人的硬菜,改善夥食打牙祭才會買塊豆腐做了,還捨不得給很多的油,當然更沒肉星。
如今仍是一道很家常的下飯菜,三天兩頭會做到。這道菜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有訣竅,做不好還真的不好吃,別說下飯了。總結訣竅有三個:⒈食材有要求。儘管都是很普通的材料,但在如今卻要用心才能滿足條件:①手工老豆腐,機器豆腐就出不來正常味道;②分蔥,就是小香蔥,大蔥就不行;③豬油炒,其他油也不行,即便花生油、芝麻油,香是香,不如豬油香的入味。⒉做法不一樣。一般煎炒豆腐,都是煎了或炸了,外層收斂焦黃出香,裡面白嫩,保持完整外形。這道菜正好相反,炒的中間偏不保持完整外形,雞扒一樣不斷地搗碎了,炒去水分做成菜,因而混得「雞扒」名號。⒊配料極其簡單。傳統的菜譜,配料只有蔥、油、鹽三樣,如今改良版多了姜和甜酒,因為配菜有了肉。
完整做法:①半斤豆腐切不規則小塊,二兩豬肉剁末,蔥切花,姜切米;②兩調羹豬油,炒鍋裡燒到五成熱放豬肉末滑開,給姜米和蔥白部分炒出香味,給一調羹甜酒,下豆腐;③像雞扒食一樣,邊搗碎邊翻炒,不讓粘鍋,一直炒到碎豆腐出現黃色,有了濃鬱的豆腐香,給鹽,入味後給蔥葉部分,出鍋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