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藝術史中,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是最負盛名的歷史遺蹟之一。它的重要性並不是因為它的基本形狀——複製了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就發展起來的多利克神廟的樣式。更確切地說,使帕特農神廟變得偉大的,是其設計上的數理性與比例上的和諧優雅,它的名聲源自它的美。
卡利科瑞特(Kallikrates)與伊克提諾斯,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約公元前447—前438年。潘泰列克大理石,地基面積為70米×31米。由希臘統治者伯利克裡委託建造
這座屬於雅典娜——自由女神和雅典守護神的神廟是在波斯戰爭之後建造的。那時候的雅典由 伯利克裡統治,他強調,雅典人要重建被波斯人摧毀的神廟。名字「帕特農」意為「少女」, 而神廟就是奉獻給雅典娜這位少女的(帕特農這個名稱是用來形容住宅內的某類型房間,是由 未婚的、擁有處女之身的姊妹居住的)。帕特農神廟後來被用作基督教教堂,供奉著聖母瑪麗 亞,在中世紀後期成為雅典的大教堂。當雅典人在15世紀中期被土耳其人徵服之後,神廟被改 作清真寺。它於1687年在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的交戰中遭到嚴重損壞,因此,今天我們所見到
的是近代重建的。
帕特農神廟的剖視復原圖,顯示出各種雕塑最初的位置
帕特農神廟的規格和材質使其成為一座突顯雅典人財富、權力、品位與虔誠的歷史遺蹟。連同屋頂一起,它完全由白色的潘泰列克大理石
(Pentelicmarble)建成。室內有兩個房間——較小的一個是用於儲存城市的財寶的,而另外一個是內殿,供奉著身穿軍裝的雅典娜雕塑(見圖3.73),這個雕塑是由象牙和黃金打造而成。雖然任何人都可從門口觀看到她,然而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得許可進入這些空間。紀念雅典娜的儀式是在神廟外的祭壇處舉行,帕特農神廟是用來作為儀式的背景。
在納什維爾市的帕特農神廟複製品的室內圖,田納西州,其中包含遺失的菲迪亞斯製作的12.2米高的雅典娜雕像複製品,它曾使古希臘時期的帕特農神廟的內殿增色不少,這座現代複製品是在有限的參考依據條件下儘可能準確地塑造出來的,是雕塑家Alan LeQuire在1990年製作完成,並在2002年鍍金。雖然LeQuire的雕塑效仿了原作的色彩,但是在菲迪亞斯 的原作中,雅典娜雕像身體是由雕刻好的象牙零件構成,衣服和盾牌由金箔製作而成。而人物 內部由船的桅杆支撐。菲迪亞斯用象牙和黃金製作的宙斯雕像,位於奧林匹亞,被列為古代世 界七大奇蹟之一。由這個名單來看,只有偉大的埃及金字塔(見圖3.18)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其他5個分別是亞歷山大港的燈塔、哈利卡拉索斯的摩索拉斯陵墓、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羅 斯島的巨人像、以弗所的黛安娜神廟。
帕特農神廟的優雅與美麗是希臘人為獲得神廟理想化形式而進行的長達數世紀探尋的巔峰之作。連梁柱系統簡單的動力學成為一種手段, 激勵著希臘建築師去嘗試如何在上部結構與下部的圓柱支撐物之間取得一種最令人滿意的平衡狀態。與佩斯圖姆的赫拉第二神廟相比,帕特農神廟呈現出一些視覺上的改進。神廟的臺階、柱基與柱上楣構的水平線都在中央處被微微地抬升,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調整視覺重心偏下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肉眼在觀察冗長的水平線時產生的(此外,也是在為促進雨水的排放上,添加的一種實用價值)。如同對帕特農神廟其他視覺上的改進,水平線中央的提升賦予建築物一種富有彈性與生命力的感覺。這樣的調整使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每一塊大理石都必須被切割成適合它們確切位置的大小。其他方面的改進包括:列柱的內傾——增強了神廟的穩定性與密實度,以及三根緊密相連的角柱彌補了拐角處光線淡入淡出的效果。考慮到同樣的原因, 角柱本身也被造得略微厚重。東南角的整個地基被抬高,致使無論是從衛城的下方還是從入口處觀看,這座建築物都是十分壯觀的。可能整個建築中最為明顯的改進是柱子的收分曲線(entasis),它不是以直線形式從地基到柱頭逐漸錐化的,而是從底部向上約三分之一處的地方向外凸出。這種收分曲線產生出如肌肉般富有彈力的效果,有助於增強帕特農神廟有機體的特徵。對於後來的複製品與仿製品,由於其抄襲者未能吸納這些改進,致使它們時常顯得僵硬而冷酷。帕特農神廟展現了人類智慧方面的分析才能,以及希臘人是如何探索和諧、理想與美麗的。到了後來,希臘建築師把注意力轉向愛奧尼克以及科林斯柱式,這一事實暗示出,帕特農神廟是人們對完美的多利克神廟探尋的終點。帕特農神廟建築上的豐富性由一類融入了多利克設計的雕塑來強化。神廟兩端的山形牆布滿了比真人還大的塑像, 那裡有92件以高浮雕雕刻的排檔間飾以及長167.6米以淺浮雕裝飾的雕帶,這條連綿不斷的雕帶圍繞在內殿牆壁的外圍,它們在今天以殘缺不全的形式倖存下來。這些雕塑,如同其裝飾的宏偉建築物一樣,在形式與技術上展現了令人折服的技巧。它們差不多歷時12年才完成,這表 明,在當時的雅典必然存在雕塑家與其助手使用的大型作坊。然而他們在設計上的普遍一致暗示出,這些由一位雕塑家掌管。這位雕塑家很可能是菲迪亞斯(Phidias,公元前490—前430年),他還設計了內殿中以象牙和黃金打造的雅典娜雕像。雕塑構思上的一致性顯示出,菲迪亞斯提供的繪畫可能是在石頭上繪製的,以指導那些作坊中的人員施工。圖像的主題涉及了帕特農神廟對雅典娜的供奉,希臘人擊退蠻夷而獲得的勝利,以及雅典在希臘城邦中的領導地位。東面的山形牆介紹了《雅典娜的誕生》(Birth of Athena),西面描繪出《雅典娜與波塞冬之爭》(Contest between Athena and Poseidon)。排檔間飾有一系列的戰爭場面,其中包括人馬與人類的一場戰爭。按照最普遍的解釋,連續的雕帶被認為描繪的是偉大的泛雅典娜節日的遊行,這是雅典人為紀念雅典娜而舉辦的四年一次的慶典活動,活動中有樂師、長老、騎兵、戰車和用以獻祭的牛羊。慶典儀式必然是雅典人城市生活與宗教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並且雕帶提供了關乎慶典活動及其參與者重要的圖像依據。
帕特農神廟東面山形牆的復原圖,展示了菲迪亞斯與其工作室製作的《雅典娜的誕生》深色的圖案顯示出《命運三女神》原來的位置。山形牆的深色部分指出了依舊健在的碎片,虛 線部分是推測出來的重組部分。帕特農神廟的山形牆長度超過27.2米,而其中間的高度超過3.4 米。用於置放塑像的平臺有90釐米左右深。現存的還有在排檔間飾內呈現的場景。
東面的山形牆上,成年的雅典娜身穿盔甲,從父親宙斯的頭部戲劇性地誕生了,這一消息是由那些從情景中央向外移動的人物傳達出來 的。時間和地點的連貫統一,與當代希臘戲劇特色相類似。例如,一群坐著的女神,在意識到雅典娜誕生的時候,慢慢地將身體轉向了中心。對希臘藝術家而言,在山形牆傾斜的形狀內創作出複雜的敘事雕塑,是一種挑戰。然而這些女神展示了十分優雅自然的姿勢並且被統一為一個群體,她們根本不像是被迫進入這個狹小空間中的。女神撩人的身姿以貼身的布料掩蓋,而這些起皺並且被摺疊成形的織物突出了人物的三維立體感。由於她們在三角形構圖中扮演的角色優雅而靈動, 為此人物姿態顯得格外突出。填充山形牆左邊角落的,是精神飽滿的馬匹的頭部,它們正拖動著象徵黎明的太陽之神的戰車,而右邊的是筋疲力盡的馬匹的頭像,它們正拉著月神的戰車。
菲迪亞斯與他的工作室,《奧林匹斯山上的命運三女神》,來自帕特農神廟東面的 山形牆,約公元前438—前432年。雕塑由大理石製成,中央人物的高度為2.33米,比真人略 大。倫敦,大英博物館藏。這三個人物被認定為赫斯提(Hestia)、狄俄涅(Dione)以及阿芙洛狄忒
帕特農神廟冗長的雕帶是運用了淺浮雕的傑作,這會給人一種假象,即在不超過7.6釐米深的淺浮雕中有六個之多的人物與馬匹重疊著。接近頂部的浮雕會被刻得較深,是為了給雕帶的布局作出讓步,因為這些地方位於雕刻家的頭部之上。就這樣, 為給予作品更多的可讀性,希臘雕塑家明確表示,雕帶是為了愉悅並啟發旁觀者的,而不單是為紀念女神而被添置在神廟上的。
菲迪亞斯與他的工作室,《騎兵》,來自帕特農神廟的雕帶。大理石,高約1.1米。公元前438—前432年。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從19世紀中期開始,眾多源自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原件在倫敦得到展示。它們由土耳其的雅典統 治者額爾金勳爵(Lord Elgin)購買,然而這樁交易被希臘政府認為是非法的,他們請求歸還這些大理石雕塑。
帕特農神廟中的雕塑擁有一些為表現盔甲、腰帶而打造的金屬添加物,以及其他的改良品,這些物件中的一些很可能由金箔提亮,許多細節是由塗料來突顯的。但是對於實際的用色,依舊存在著爭議。人們曾提出把亮藍色應用於山形牆的背景之中,而把紅色當作排檔間飾與雕帶的背景。人物的頭髮也許曾被鍍金,而衣服的褶邊也許被畫上了一些取材於古代希臘服飾的圖案。對於雅典人來說,色彩使構圖變得更加清 晰,他們不但把帕特農神廟視為其勝利的紀念碑,也把它視為體現其守護女神慷慨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