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路 新故事】哈達鋪:長徵路上加油站變身中藥材種植基地

2020-12-21 第一財經

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攻破臘子口之後,進入宕昌縣哈達鋪。在這裡,黨中央、毛主席將紅一方面軍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做出了把長徵落腳點放在陝甘的重大決策。當地人民則傾其所有,紛紛拿出自家的糧食送給紅軍,紅軍也一掃過雪山草地的陰霾,在哈達鋪得到充分休整。哈達鋪因此被稱為長徵路上的加油站。

80年時光荏苒,昔日的哈達鋪,通過中藥秘方救治被病困折磨一路的周恩來,如今則依託資源優勢發展中藥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藥材種植基地。2015年,宕昌縣中藥材面積達到40萬畝,總產量8.1萬噸,總產值達5.5億元。

周恩來病困長徵路 哈達鋪神醫妙手回春

長徵隊伍中有一些人是躺在擔架上來到哈達鋪的,周恩來就是其中之一。

遵義會議後,中央成立的新「三人團」中,周恩來成為軍事方面的最高領導人。繁忙的工作、緊張的戰鬥和巨大的壓力使周恩來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最終積勞成疾,將小病拖成了大病。

醫護人員開始認為周恩來得的是瘧疾,但治療後仍高燒不退,而且肝部腫大,皮膚發黃,重新檢查後,確診為阿米巴肝膿腫。

到了哈達鋪後,擔架上的周恩來來到先頭部隊為其安排的住所——同善社。這座位於哈達鋪下街的清雅院子,亦是鎮上26戶藥商組成的商會所在地。

長徵路上紅軍因缺醫少藥,許多傷病員耽誤了治療。到達哈達鋪後,看到有許多藥店賣中草藥,大家就開始在當地打聽精通中醫的人,希望能為周恩來治病調理。

四處打聽後,戰士們終於有了收穫。鎮上有個叫暢通的老中醫,祖傳的醫術十分精湛,還在城門樓附近開了一家藥鋪——哈達鋪中藥店,藥店規模在鎮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暢通來到同善社為周恩來把脈問診,然後開出藥方,讓隨他來的小孫子暢樹隆回到藥鋪用最好的藥材來配製……由於得到充分的休息,加上「神醫」暢通的藥物調理,周恩來的頑疾竟奇蹟般地好轉起來。

神醫妙手助周副主席回春的消息不脛而走後,有病帶傷的戰士們紛紛找到暢先生。診治的費用,他們有錢就付了,無錢的暢先生能免就免。

一天,一位四川口音的紅軍小戰士來到藥鋪,他吃不成飯、走不動路,肚子疼得難受。暢先生聽不懂他說的四川方言,仔細詢問了半天才弄明白他拉肚子,病得不輕。小戰士沒帶錢,就把隨身的一把小銅勺留下了。這把凝結了紅軍與群眾情誼的小銅勺成了暢家的珍藏之物,目前展陳於甘肅省博物館。

傳承「千年藥鄉」美譽 拉路梁上藥飄香

紅軍離開哈達鋪已經80年,哈達鋪古街上至今保留著「義和昌」藥鋪、同善社,當地群眾仍以中藥材種植為生,無聲地講述著那段歷史,傳承著「千年藥鄉」的美譽。

近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全國重點媒體「重走長徵路」記者團一行,來到位於哈達鋪鎮以東龐家鄉以西高半山處的宕昌縣拉路梁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走進宕昌縣拉路梁,放眼望去,基地種植的各類藥材,隨風搖曳,散發著一縷縷藥的清香。據宕昌縣農牧局局長彭康林介紹,萬畝中藥材規模化育苗基地位於哈達鋪和龐家兩個鄉鎮之間,涉及10個村、1176戶、15600畝耕地,今年共種植中藥材面積11500畝,其中黨參3500畝、黃芪3500畝、當歸3000畝、大黃1000畝、羌活300畝,其它藥材200畝,同時建成了25個中藥材品種試驗點。

第一財經記者來到基地時,看到不少藥農正在田裡採挖。彭康林說,預計今年總產量將達280萬公斤,總產值可達5000多萬元,戶均年純收入可達4~5萬元。

不僅有規模化種植,哈達鋪還成立了多個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當地種植渠道優勢,引領當地藥農發展加工生產、經營銷售,形成優勢產業鏈條。

2014年4月,甘肅省勞模高新全放棄原本的工程生意,和4個村民回鄉成立了中藥材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兩年來,共帶動社員及貧困戶流轉土地350畝,種植當歸100畝、黃芪100畝、黨參100畝、柴胡20畝、大黃30畝,並培育了當歸、黨參等種苗20畝。

「今年(藥材)收成和銷售都還不錯,估計到年底,合作社能銷售各類中藥材150噸,經營總額可以達到300萬元,50萬元利潤。」在高新全看來,沒有合作社,是做不到這麼大的規模,「哈達鋪世世代代種藥材,但過去的種植規模小、科技水平低、經濟效益差。」

據了解,為大力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宕昌縣2015年建成2個萬畝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和哈達鋪華昌藥材城、福江源藥業公司3000噸中藥飲片生產線,全縣中藥材面積達到40萬畝,總產量8.1萬噸,總產值達5.5億元。下一步,宕昌縣擬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一到兩家知名藥企,設立中藥材深加工生產基地,進一步向中藥材種植的產業鏈下遊延伸。

相關焦點

  • 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此地對長徵有什麼意義?
    這期間發生太多太多的故事,我們後輩在享受戰士們給我們打來的天下的同時,也要銘記這段歷史,感恩戰士們為我們付出的鮮血的代價,學習和感受長徵路途上的種種事跡和精神。哈達鋪,長徵途中的「加油站」,為何此地對長徵有著極其重要意義?哈達鋪鎮初況:哈達鋪鎮,是甘肅省宕昌縣的一個小鎮,長徵那會它是屬於岷縣,離縣城才30多公裡,離臘子口70多公裡,自古以來就是甘川要道。
  • 哈達鋪:長徵路上的「加油站」,保證紅軍有肉吃,每天都像在過年
    然而有這麼一個地方,當年紅軍經過此地的時候,頓頓大魚大肉不愁吃喝,被譽為長徵路上的「加油站」,這個地方就是哈達鋪,當年在這裡發生了什麼故事?驚世駭俗的萬裡長徵大家都知道,萬裡長徵的開始,跟一個人的決策失敗分不開關係。
  • 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不論是米麵糧油,還是名貴中藥材,哈達鋪總能讓人滿載而歸。「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紅軍在哈達鋪的駐留為這座歷史古鎮留下了豐富的革命遺蹟和感人的紅色故事,如今這些豐厚「紅色」底蘊正變成促進哈達鋪發展的最強動力。
  •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位於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這裡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入川的戰略要塞和隘口,明清和民國初年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長徵,都經過哈達鋪。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新華社蘭州12月21日電(記者郎兵兵、張百慧)深冬時節寒風凜冽,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角的「集市小鎮」哈達鋪卻熱鬧非凡。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鎮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集市繁盛而聞名,現在紅牆木門的臨街鋪面依然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和鄉民。
  • 紅色古鎮哈達鋪:中藥材成為富民產業
    時隔一年,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又進駐哈達鋪。在哈達鋪及隴南境內共活動70餘天,組織發動了「成徽兩康」戰役和「岷洮西固」戰役,開闢了多個臨時革命根據地,為三大紅軍主力在甘肅會寧實現勝利大會師做了必要的準備。「哈達鋪是決定紅軍長徵命運的『重大決策地』,是長徵途中名副其實的『加油站』。」
  • 長徵加油站之哈達鋪旅遊體驗攻略
    哈達鋪景點主要位於一條長約1.3公裡的紅軍街道兩側!旅遊路線可以選擇從火車站為始發點,經過紅軍街的景點張家大院、關帝廟、同善社(周恩來住所)、一把銅勺的故事、新華書店(長徵時期)、郵政所(大公報出處)、毛澤東住所……最後到達紅軍紀念館!本人親身體驗,這條路線最能遊覽所有景點,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旅遊體驗最佳!
  • 哈達鋪,長徵途中的"加油站",保證紅軍有肉吃,每天都像在過年
    哈達鋪鎮雖然總面積只有140多平方千米,但是這裡盛產著黃芪、紅芪、當歸、柴胡等60多種中藥材,尤其是享譽國內外的&在旅遊業還沒有發展之前,這裡一直以洋芋澱粉加工以及中藥材的種植加工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這裡的民風淳樸,植被覆蓋面積大,降水量多,是個物產豐富的地區。
  • 【媒體聚焦】白衣天使康養活動走進紅軍長徵加油站哈達鋪
    8月10日,第三批參加「你是人間四月天」甘肅文旅致敬醫務人員康養活動的白衣天使來到了隴南天水線路第一站——甘肅省宕昌縣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了解紅軍長徵的歷史。醫務人員參觀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  宕昌縣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辦公室主任趙王林說,哈達鋪是紅軍長徵重要的決策地,是名副其實的加油站,給長徵的落腳點有了最終的答案。紅軍為了革命堅定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難的偉大精神,與援鄂醫務人員不顧一切,迎著危險逆行而上的抗疫精神有著相通之處。
  • 哈達鋪在長徵中的歷史地位
    周曉淑  哈達鋪是甘肅省宕昌縣西北部的一個小鎮,雖說是一個小鎮,但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為紅軍北上抗日,取得長徵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紅軍恢復了體力,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長徵開始後,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出發,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爬雪山,過草地,紅軍戰士經歷了千辛萬苦,身體極度虛弱。
  •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消防工程有序推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劉瑋倩、記者王斌報導 甘肅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其中五處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為全國「紅色旅遊」100個精品景區景點之一,哈達鋪紅軍長徵一條街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16強。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長徵精神,傳播正能量和宣傳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堂。
  • 甘肅岷縣和宕昌是「當歸之鄉」,哈達輔卻是紅軍長徵命運決策地
    公路上車不多,路的兩旁儘是居民的平房和院落。這些平房很有當地特色。車往前開,兩邊的房屋快速在車的兩邊向後閃去。說實在話,在這民情獨特,風景如畫的路上,駕車穿行期間,我感覺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在岷縣過去一段路程後,我們來到臘子溝路口,這裡有一條新修的旅遊公路經過巍峨險峻的山崖,和無數急拐彎道後,可以前往迭部縣臘子口。你可以去看看當年紅軍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去尋訪紅軍長徵的足跡。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楊建棟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在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我決定再次前往紅色古鎮哈達鋪,重溫紅軍長徵的歷史記憶,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哈達鋪是隴南市宕昌縣的一個小鎮,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這裡得到了糧食、藥品等補充,因此哈達鋪被稱為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楊建棟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張家大院哈達鋪鎮「紅軍街」在中國革命史上在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我決定再次前往紅色古鎮哈達鋪,重溫紅軍長徵的歷史記憶,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哈達鋪是隴南市宕昌縣的一個小鎮,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這裡得到了糧食、藥品等補充,因此哈達鋪被稱為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 長徵途上的加油站,紅軍在哈達鋪鎮定去向,你不知道的歷史重鎮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部,盛產中藥材「岷歸」。到了近代,哈達鋪聞名於世,因為它是紅軍長徵的「加油站」。正因為這樣,那條老街依舊吸引著人們前往,坐在石階上暢聊「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紅色記憶,安閒的陽光仿佛百年如一日,依舊這樣照著這片土地。
  • 哈達鋪:美食承載的長徵情結
    來到宕昌縣哈達鋪,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小鎮街道,除了瞻仰保存完好的一處處革命舊址外,品嘗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也是一大樂事。細品之下,也許還能品出這道美食中一份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
  • 甘肅岷縣和宕昌是「當歸之鄉」,哈達輔卻是紅軍長徵命運決策地
    公路上車不多,路的兩旁儘是居民的平房和院落。這些平房很有當地特色。車往前開,兩邊的房屋快速在車的兩邊向後閃去。說實在話,在這民情獨特,風景如畫的路上,駕車穿行期間,我感覺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在岷縣過去一段路程後,我們來到臘子溝路口,這裡有一條新修的旅遊公路經過巍峨險峻的山崖,和無數急拐彎道後,可以前往迭部縣臘子口。你可以去看看當年紅軍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去尋訪紅軍長徵的足跡。
  • 長徵路上的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贛閩粵見聞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長徵路上的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徵路」贛閩粵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    硝煙早已散盡,精神火種不滅。    記者從江西出發,再走紅軍長徵路,看見贛閩粵幹部群眾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快馬加鞭,奮勇前進。
  • 組圖: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宕昌縣哈達鋪鎮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哈達鋪鎮被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被列為我省紅色旅遊景點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78年,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建成,之後分別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哈達鋪鎮位於甘肅南部的宕昌縣,地處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南距縣城35公裡,北距岷縣縣城35公裡。 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徵都曾經過這裡。
  • 甘肅日報評論員文章: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長徵路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長徵路甘肅日報評論員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從江西開始,歷經福建、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市,來到了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