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2020-07-29 每日甘肅網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

楊建棟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張家大院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鎮「紅軍街」

在中國革命史上,發生在甘肅的幾次重大事件深深影響著中國革命的走向,也豐富了甘肅紅色旅遊資源,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

甘肅,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以紅色南梁、會寧會師等隴原紅色旅遊品牌為重點的紅色勵志主題旅遊線,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紅色革命洗禮的生動課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走遍甘肅》為廣大讀者精心策劃了旅遊路線,讓您開啟一段最有意義的精神洗禮之旅。

在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我決定再次前往紅色古鎮哈達鋪,重溫紅軍長徵的歷史記憶,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

哈達鋪是隴南市宕昌縣的一個小鎮,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這裡得到了糧食、藥品等補充,因此哈達鋪被稱為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從蘭州出發,沿國道212線,經隴南市去往宕昌哈達鋪鎮,如今的哈達鋪不再閉塞、偏遠。坐火車經蘭渝線只需兩個多小時。

「哈達鋪」這個地名,現有史料中最早出現在《清史稿·甘肅土司傳》裡,說的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後裔——宕昌第一代土司馬珍,在元至正年間防守哈達川九族而授指揮使之職。「哈達川」即烏鴉聚集的小山頭的川壩。「哈達鋪」又被附近群眾簡稱為「鋪裡」,「鋪」應該和古代驛站有關。

如今這條熱鬧的商業街,當年曾是紅軍官兵住宿的地方。漫步其間,紅色歷史的印跡仍清晰可見。這條紅軍長徵途中走過後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第一街」。

在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正對面,便是著名的紅軍街,街道兩旁應接不暇的是明清風格的老建築,大多是鋪面房,可以想像在80多年前的繁華景象。

紅軍街由380家保留完整的清末民初歷史原貌的店鋪組成,長約1324米,路面平均寬度5.6米,總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在這條街上,留下了許多革命前輩的足跡:193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進駐哈達鋪,毛澤東主席就住在義和昌藥鋪的宅院裡。就是在這裡,他運籌了到陝甘革命根據地去的重大決策,也譜寫了「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恢弘詩篇。

行走於此,可以看到正街的店鋪有一些還保留著樓下經營樓上住宅的格局,正門都上著陳舊的木板門,木板門油漆剝落,可以看到木頭的筋骨。

那麼,為什麼在偏遠的宕昌西北角,會出現這樣一條四方輻輳的老街呢?原來哈達鋪盛產藥材。老街中最氣派的店鋪自然就是藥鋪。上街中的「義和昌」由三間北房和十一間南面臨街鋪面組成,均為平瓦房。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哈達鋪後,北房中間正廳是當時的中共中央辦公室,左間是毛澤東主席住室,大約15平方米。

在距離「義和昌藥鋪」約10米的斜對面便是那個著名的「郵政代辦所」,因為當時雲集此地的藥商,希望通過報紙掌握時事,了解市場信息,於是當時政府在此特設了「郵政代辦所」。

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些轉折。或許瞬間發生,但卻決定了接下來的歷史發展走向。

「郵政代辦所」無意間成了決定紅軍長徵命運的重要決策地。原來中央紅軍在此休整時,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意外從這家郵政代辦所的《大公報》《山西日報》《晉陽日報》等上獲悉劉志丹、徐海東領導的陝甘紅軍還存在的重大信息,遂確定了長徵中最明確最堅定的目標:到陝甘革命根據地去!

「同善社」在離「義和昌藥鋪」東南200米的下街,是一座四合院,一樓曾是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和周恩來居室。院中有一棵海棠樹,紅彤彤的枝頭仍然有星星點點的果實。東西廂房為當年紅軍警衛和通信兵所住的地方。「關帝廟」離「同善社」有200多米,是團以上幹部開會的舊址。

在離「關帝廟」東南100米的地方便是「張家大院」,如果說臨街的這些店鋪彰顯的是哈達鋪的商業精神,那麼「張家大院」透露的則是傳統文人住宅的書卷氣息,這裡曾是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從院中可以看到東、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築,北房是按原貌恢復的三間二層木結構樓房,樓上是賀龍住室,樓下是任弼時、劉伯承、肖克、關向應住室,東廂房是李達住室。

歷史在前進,哈達鋪也在悄悄地發生了變化,除了那些古老的革命遺址,在老街兩旁,現今有許多經營民間工藝品的店鋪,大部分出售的紅軍鞋、紅軍帽、香包等「紅色」手工藝品也融入了一些現代元素。如今的哈達鋪已成為中國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也成為宕昌旅遊最知名的一個品牌。

「紅色勵志」主題旅遊線路

勝利曙光旅遊線(東北線):蘭州—定西(通渭榜羅鎮革命遺址、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會寧(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靜寧(界石鋪紅軍長徵紀念園)—六盤山—莊浪—涇川—慶陽(華池南梁革命紀念館、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延安

魏巍豐碑旅遊線(南線):甘南迭部(俄界會議遺址、臘子口戰役遺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臨夏(康樂景古紅色政權革命紀念館)—蘭州

鐵血精神旅遊線(西線):蘭州—古浪(古浪戰役遺址)—高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鐵山精神紀念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金塔航天公園)—玉門油田(鐵人故裡)—敦煌(星星峽)

星火燎原旅遊線(東線):蘭州(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戰役紀念館)—定西—天水(紅軍長徵強渡渭河紀念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清水縣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兩當兵變舊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岷縣—蘭州

更多紅色景點推薦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即南梁政府)舊址,位於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四合臺村的寨子灣。南梁地處陝甘邊界橋山山脈的中段,因其中心山梁上有一座清末修築的堡子——南梁堡而得名。南梁,是中國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誕生地。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7日,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荔園堡成立。此後隨著陝甘地區革命力量不斷發展壯大,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陝北根據地逐漸連成一片,為長徵中的黨中央和各路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這裡亦被人們稱為「永遠的紅區」。2015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臘子口戰役遺址

臘子口戰役遺址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東北部的臘子鄉,西距迭部縣城105公裡,北距岷縣72公裡,是甘川古道之「咽喉」。

1935年9月16日,紅一方面軍長徵途中爬雪山過草地之後,艱難地來到甘川交界的臘子口,在黨中央的英明指揮下,我先遣部隊一舉突破了國民黨重兵扼守的臘子口天險,打開了通往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勝利之門,從此,天險臘子口成為中國革命史上舉世聞名的革命勝跡。2005年被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並列入全國30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

兩當兵變遺址

素有「秦隴之捍蔽,巴蜀之襟喉」之稱的兩當縣,地處陝甘川交界的秦嶺南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勳同志領導的兩當兵變就發生在這裡。

2009年,兩當兵變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兩當被中宣部等四部委列為全國第二期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縣;2013年,兩當被列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15年,兩當兵變紅色旅遊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紅色旅遊景區。

界石鋪紅軍長徵毛澤東舊居紀念館

紀念館位於靜寧縣界石鋪鎮繼紅村。靜寧界石鋪是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徵途經的主要地區。界石鋪紅軍長徵紀念館與六盤山、將臺堡、會寧、南梁、延安等周邊的著名紅色旅遊景點對接,成為全國30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中的重要景點之一。2016年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會寧紅軍長徵會師舊址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會寧由此聞名中外。2008年,會師舊址創建為國家AAAA級紅色旅遊景區。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又名會師園,位於會寧縣南側會師北路上,是紀念紅軍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軍長徵會師的紀念園區。其中,園區內的紅軍長徵勝利會師紀念館,是一座集文物陳列和現代化多媒體展示為一體的紀念性展館。

山城堡戰役遺址

山城堡戰役遺址位於慶陽市環縣山城鄉,距縣城45公裡。2016年,山城堡戰役遺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山城堡戰役紀念碑」,碑名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寫;碑高28米,寓意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1949年全國解放28年的光輝歷程;碑體由三桿步槍組成,上面有三個圈將三桿步槍連在一起,寓意三個方面軍聯合作戰。西面入口牌樓,「山城堡戰役紀念園」8個大字為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北面為山城堡戰役陳列館。

山城堡戰役史料陳列展採取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分別以四個單元展現了紅軍長徵走進落腳點、紅軍西徵開闢新蘇區、紅軍長徵最後一戰的宏大場面和奮進騰飛的環縣新變化,是重溫革命歷史、弘揚革命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風廉政教育的生動教材。

榜羅鎮革命遺址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榜羅鎮會議紀念館

榜羅鎮位於通渭、隴西、武山、甘谷四縣交界地域,距通渭縣城約34公裡。「榜羅會議」遺址先後列入「全國紅色旅遊100個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榜羅鎮革命遺址紅色旅遊景區包括「榜羅會議」紀念館、連以上千人幹部大會舊址、紅軍警衛團住宿舊址和張聞天、彭德懷等領導人住宿舊址、紅軍將帥住宿一條街、紅軍飲馬池等景點。革命文物陳列室中現藏有紅軍長徵遺留的革命文物400多件,其中有紅軍指戰員遺留下的生活用具、辦公用品、作戰武器、宣傳標語和90多位老紅軍、老將軍的近照和墨跡、紅軍老戰士題詞和籤名旗等珍貴文物。

岷州會議紀念館

岷縣位於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遊。中國工農紅軍兩次途經岷縣,在岷縣作戰、擴紅、建政近兩個月,在這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留下了一筆寶貴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2016年,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岷縣三十里舖「岷州會議」紀念館於1997年維修建成。該紀念館分為三個部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舊址、甘肅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紀念館陳展中心。

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遺址

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紀念館,坐落在古浪縣城西南隅的龍泉公園。園內有紅軍楊、飲馬湖(人工湖)、通津橋、碑廊、紅色文化長廊景觀等。2016年,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紀念館佔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在原紅西路軍烈士陵園基礎上逐步建成的,由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和龍泉公園等三部分組成。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舊址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位於甘肅省會蘭州,是依據蘭州紅軍聯絡處(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前身)和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兩處舊址,修繕建成的甘肅省唯一一家主要反映營救紅西路軍被俘失散人員和甘肅人民抗日救亡歷史內容的革命紀念館。2016年,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相關焦點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楊建棟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張家大院哈達鋪鎮「紅軍街」在中國革命史上甘肅,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以紅色南梁、會寧會師等隴原紅色旅遊品牌為重點的紅色勵志主題旅遊線,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紅色革命洗禮的生動課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走遍甘肅》為廣大讀者精心策劃了旅遊路線,讓您開啟一段最有意義的精神洗禮之旅。
  • 紅色古鎮哈達鋪:中藥材成為富民產業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7月的哈達鋪鎮綠樹成蔭,滿目蒼翠。每天清晨,鎮中心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便會迎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在講解員的精彩講述中,打開一段段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紅色記憶……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在哈達鋪,長徵中的紅軍不僅得到了物資和兵源補充,還得知了陝甘還有紅軍和根據地的重大訊息,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徵程。
  • 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尋味哈達鋪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洋芋摩擦「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北部,距縣城35公裡,為紅色旅遊經典打卡地。從蘭州坐火車到宕昌的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會品嘗到什麼美食呢?紅軍鍋盔紅軍涼粉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 有故事的美食吃完「土菜雅做」「粗糧細做」的土豆宴,我們去轉哈達鋪的紅軍一條街。哈達鋪,是紅軍長徵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坐標點,這個地名從字面讓人聯想到美麗潔白的哈達,作家魏巍曾寫過有關於長徵的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白哈達,紅飄帶,在哈達鋪會有著怎樣的交織?
  •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消防工程有序推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劉瑋倩、記者王斌報導 甘肅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其中五處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為全國「紅色旅遊」100個精品景區景點之一,哈達鋪紅軍長徵一條街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16強。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長徵精神,傳播正能量和宣傳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堂。
  • 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此地對長徵有什麼意義?
    這期間發生太多太多的故事,我們後輩在享受戰士們給我們打來的天下的同時,也要銘記這段歷史,感恩戰士們為我們付出的鮮血的代價,學習和感受長徵路途上的種種事跡和精神。哈達鋪,長徵途中的「加油站」,為何此地對長徵有著極其重要意義?哈達鋪鎮初況:哈達鋪鎮,是甘肅省宕昌縣的一個小鎮,長徵那會它是屬於岷縣,離縣城才30多公裡,離臘子口70多公裡,自古以來就是甘川要道。
  • 長徵加油站之哈達鋪旅遊體驗攻略
    哈達鋪景點主要位於一條長約1.3公裡的紅軍街道兩側!旅遊路線可以選擇從火車站為始發點,經過紅軍街的景點張家大院、關帝廟、同善社(周恩來住所)、一把銅勺的故事、新華書店(長徵時期)、郵政所(大公報出處)、毛澤東住所……最後到達紅軍紀念館!本人親身體驗,這條路線最能遊覽所有景點,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旅遊體驗最佳!
  • 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遊客在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參觀。(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紅軍在哈達鋪的駐留為這座歷史古鎮留下了豐富的革命遺蹟和感人的紅色故事,如今這些豐厚「紅色」底蘊正變成促進哈達鋪發展的最強動力。
  • "一張報紙定乾坤" 《大公報》重返哈達鋪續譜紅色傳奇
    2012年4月29日,新一屆甘肅省委常委會成員在哈達鋪集體參觀學習,並召開第一次常委會。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稱,通過瞻仰長徵遺址、緬懷先輩、 追憶歷史,從長徵精神中激發鬥志,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新長徵的步伐,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圖為王三運、省長劉偉平等省委常委參觀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 資料圖片  大公網哈達鋪8月25日電(記者 賈磊 實習記者 宋成)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張草稿,往往也影響著歷史的走向。
  • 哈達鋪:美食承載的長徵情結
    來到宕昌縣哈達鋪,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小鎮街道,除了瞻仰保存完好的一處處革命舊址外,品嘗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也是一大樂事。細品之下,也許還能品出這道美食中一份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新華社蘭州12月21日電(記者郎兵兵、張百慧)深冬時節寒風凜冽,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角的「集市小鎮」哈達鋪卻熱鬧非凡。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鎮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集市繁盛而聞名,現在紅牆木門的臨街鋪面依然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和鄉民。
  • 哈達鋪的一束燈光
    一路上高山綿延,峽谷如淵,車隨路轉,我們與一個個具有藏羌風情的小村子不期而遇,犛牛、草地、雪山,途中所見,讓人意興盎然,五個多小時後,終於到哈達鋪鎮。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35公裡處,是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集鎮,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被譽為「紅軍長徵加油站」——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
  • 【媒體聚焦】白衣天使康養活動走進紅軍長徵加油站哈達鋪
    8月10日,第三批參加「你是人間四月天」甘肅文旅致敬醫務人員康養活動的白衣天使來到了隴南天水線路第一站——甘肅省宕昌縣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了解紅軍長徵的歷史。醫務人員參觀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在歡迎會上,3位援鄂醫務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從援鄂到現在歸於平凡忙碌的日常工作,向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表示感謝。  宕昌縣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辦公室主任趙王林說,哈達鋪是紅軍長徵重要的決策地,是名副其實的加油站,給長徵的落腳點有了最終的答案。
  • 騎行紅色哈達鋪,感受偉人力挽狂瀾帶領紅軍隊伍走向勝利
    1935年9月20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甘肅哈達鋪。雖然說暫時離開了國民黨的包圍,但也是危機四伏。怎麼辦?至此關鍵之際,黨中央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獲得劉志丹領導的陝甘根據地的消息,遂做出了紅軍向陝北根據地進發的重大決定。 紅軍雖然在哈達鋪境內活動了7天。但是,就是這短短的7天,紅軍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 長徵途上的加油站,紅軍在哈達鋪鎮定去向,你不知道的歷史重鎮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部,盛產中藥材「岷歸」。到了近代,哈達鋪聞名於世,因為它是紅軍長徵的「加油站」。正因為這樣,那條老街依舊吸引著人們前往,坐在石階上暢聊「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紅色記憶,安閒的陽光仿佛百年如一日,依舊這樣照著這片土地。
  • 【長徵路 新故事】哈達鋪:長徵路上加油站變身中藥材種植基地
    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攻破臘子口之後,進入宕昌縣哈達鋪。在這裡,黨中央、毛主席將紅一方面軍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做出了把長徵落腳點放在陝甘的重大決策。當地人民則傾其所有,紛紛拿出自家的糧食送給紅軍,紅軍也一掃過雪山草地的陰霾,在哈達鋪得到充分休整。哈達鋪因此被稱為長徵路上的加油站。
  • 詩和遠方|哈達鋪:一首《長徵》書寫歷史,一張報紙改變歷史
    詩和遠方|哈達鋪:一首《長徵》書寫歷史,一張報紙改變歷史 文/一面湖水 一
  • 紅色哈達鋪:築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劉國慶、張燕紅 記者王斌報導 連日來,甘肅宕昌縣境內接連出現強降雨天氣,引發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紅色聖地哈達鋪鎮千名黨員突擊隊聞「汛」而動、衝鋒一線,全力當好防汛減災「戰鬥員」「服務員」,「消防員」,為防汛減災工作築起一道「紅色堤壩」。
  • 《哈達鋪老街》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是我國歷史文化名鎮,因紅軍長徵在此休整,並確定北上陝北而聞名天下。第一次到哈達鋪,沒想到老街這麼長,古蹟文物這麼多,可見當年這裡有多麼繁華。如今老街除眾多紅色旅遊景點外,大院民居,保存完好,老店小鋪,風貌依舊,風味小吃,膾炙人口,衣著方言,濃鬱鄉情,極具西北人文風情。
  • 甘肅岷縣和宕昌是「當歸之鄉」,哈達輔卻是紅軍長徵命運決策地
    通往臘子口的路口大橋我們驅車繼續南下,不久來到哈達鋪鎮。哈達鋪隸屬宕昌縣,在宕昌以北35公裡處。哈達鋪鎮是紅軍長徵中一個重要的坐標點。1935年9月18日,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佔領哈達鋪。20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哈達鋪。
  • 9月甘肅旅遊推薦,哪些紅色旅遊景點不容錯過
    紅軍長徵在甘肅停留的時間較長,也較為廣泛,因此,在甘肅省內不僅留有長徵遺蹟共有680多處,甘肅對長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代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徵》也是在甘肅第一次空開發表的。除此之外,甘肅省有6個景區名列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出現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中,因此,紅色旅遊,甘肅這6個經典景區絕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