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洋芋摩擦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北部,距縣城35公裡,為紅色旅遊經典打卡地。從蘭州坐火車到宕昌的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會品嘗到什麼美食呢?
洋芋摩擦 街頭巷尾的「頂流小吃」
在哈達鋪玉崗村的橋頭農家樂,我們看到了一份別致的「洋芋宴」菜譜:洋芋摩擦、洋芋涼粉、手擀洋芋粉、洋芋蒸飯、洋芋燜面……這是和洋芋蛋全面開戰的節奏呀!聽老闆講,宕昌盛產洋芋,在艱苦年代,洋芋蛋可是農家餐桌上的當家蔬菜和主食,它的味道和生活的甘苦,一起定格在哈達鋪人的腦海中。
如今生活變好了,但情懷還在!當地人奇思妙想,製作了很多關于洋芋的美食,很受遊客歡迎。但在哈達鋪,像橋頭農家樂這樣能做出多達二十道菜餚的「洋芋宴」,在本地算是頭一個。「太期待了!」我們對老闆說,別上大魚大肉了,今天就讓「洋芋宴」走一波。
一個簡單的洋芋,蒸、煮、燜、煎、炸、熘,硬是讓廚師做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新花樣,甚至吃到嘴裡,你都不相信有些菜是土豆做的。
必須推薦的一道美味,就是炒洋芋摩擦——宕昌隨處可見的「頂流小吃」,就算是吃完正餐出去溜達一圈兒的功夫,也能再吃上一份。
洋芋摩擦的工序是很複雜的,將新鮮洋芋擦成糊狀,瀝乾水分後加入佐料拌勻,鍋中放入植物油,煎成厚薄適中的洋芋粉餅,再將粉餅切成小塊,放入蔥段、姜碎、蒜片、青椒絲等佐料,翻炒出鍋,便成就了一份美味的炒洋芋摩擦,味道軟糯彈口,香氣四溢。
當然,糖醋土豆丸子也深深地勾住了我們的心魄。炸好的土豆丸子用糖醋汁炒,口感酥脆,味道鹹香,顏色紅亮,可謂顏值口感俱佳。
紅軍鍋盔
紅軍涼粉
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 有故事的美食
吃完「土菜雅做」「粗糧細做」的土豆宴,我們去轉哈達鋪的紅軍一條街。
哈達鋪,是紅軍長徵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坐標點,這個地名從字面讓人聯想到美麗潔白的哈達,作家魏巍曾寫過有關於長徵的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白哈達,紅飄帶,在哈達鋪會有著怎樣的交織?
到哈達鋪的紅軍一條街,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除了瞻仰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外,我們順路尋找鎮上獨具特色的美食———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
在街邊,我們被一家店名「紅軍涼粉」的小店所吸引,它是百年老店,祖傳手藝的涼粉味道的確不俗,酸辣清爽、軟糯可口。店中梨木所制的涼粉擔黝黑髮亮,細細撫摩,已然有了一層瑩潤的包漿。老闆周成才說,它已經傳承了七代人,近兩百年的時光。他小時候曾聽父輩們講過「紅軍涼粉」的故事:紅軍來到鎮上,鄉親們熱情地端上當地最好吃的「涼粉」送給他們品嘗。「紅軍涼粉」由此得名。紅軍鍋盔是哈達鋪有名的風味美食之一,製作歷史悠久,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狀如頭盔,故名鍋盔,也稱穹鍋。用特製火鍋灰燒而成,清香可口,回味悠長。後來,哈達鋪人民將鍋盔的外觀改成由八個瓣組成,象徵紅軍的八角帽,名字也改為紅軍鍋盔。
為什麼在哈達鋪民眾心中有著如此濃厚的紅軍情結?在哈達鋪長徵紀念館,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哈達鋪在1935年9月至1936年先後支援紅一、二、四方面軍物資統計為:食鹽3.5萬斤,糧食28萬斤,食用油0.68萬斤,騾馬1585匹,柴草23萬斤,擔架5200條(副),中草藥9600劑,豬羊雞4650頭(只),蔬菜7600斤,豆類39萬斤,布鞋5.2萬雙。
這是怎樣的魚水情!在哈達鋪這個物豐民富的地方,經過長途跋涉的紅軍指戰員體力很快得到恢復,戰鬥力大大增強。多年後,楊成武將軍把哈達鋪稱作「長徵加油站」。如今的哈達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宕昌縣將紅色旅遊開發放在首位,全方位打造「紅色重鎮」,承載紅軍情結的鍋盔和涼粉也將伴隨著生動的故事廣為人知。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