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2021-01-07 每日甘肅

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洋芋摩擦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北部,距縣城35公裡,為紅色旅遊經典打卡地。從蘭州坐火車到宕昌的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會品嘗到什麼美食呢?

洋芋摩擦 街頭巷尾的「頂流小吃」

在哈達鋪玉崗村的橋頭農家樂,我們看到了一份別致的「洋芋宴」菜譜:洋芋摩擦、洋芋涼粉、手擀洋芋粉、洋芋蒸飯、洋芋燜面……這是和洋芋蛋全面開戰的節奏呀!聽老闆講,宕昌盛產洋芋,在艱苦年代,洋芋蛋可是農家餐桌上的當家蔬菜和主食,它的味道和生活的甘苦,一起定格在哈達鋪人的腦海中。

如今生活變好了,但情懷還在!當地人奇思妙想,製作了很多關于洋芋的美食,很受遊客歡迎。但在哈達鋪,像橋頭農家樂這樣能做出多達二十道菜餚的「洋芋宴」,在本地算是頭一個。「太期待了!」我們對老闆說,別上大魚大肉了,今天就讓「洋芋宴」走一波。

一個簡單的洋芋,蒸、煮、燜、煎、炸、熘,硬是讓廚師做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新花樣,甚至吃到嘴裡,你都不相信有些菜是土豆做的。

必須推薦的一道美味,就是炒洋芋摩擦——宕昌隨處可見的「頂流小吃」,就算是吃完正餐出去溜達一圈兒的功夫,也能再吃上一份。

洋芋摩擦的工序是很複雜的,將新鮮洋芋擦成糊狀,瀝乾水分後加入佐料拌勻,鍋中放入植物油,煎成厚薄適中的洋芋粉餅,再將粉餅切成小塊,放入蔥段、姜碎、蒜片、青椒絲等佐料,翻炒出鍋,便成就了一份美味的炒洋芋摩擦,味道軟糯彈口,香氣四溢。

當然,糖醋土豆丸子也深深地勾住了我們的心魄。炸好的土豆丸子用糖醋汁炒,口感酥脆,味道鹹香,顏色紅亮,可謂顏值口感俱佳。

紅軍鍋盔

紅軍涼粉

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 有故事的美食

吃完「土菜雅做」「粗糧細做」的土豆宴,我們去轉哈達鋪的紅軍一條街。

哈達鋪,是紅軍長徵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坐標點,這個地名從字面讓人聯想到美麗潔白的哈達,作家魏巍曾寫過有關於長徵的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白哈達,紅飄帶,在哈達鋪會有著怎樣的交織?

到哈達鋪的紅軍一條街,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除了瞻仰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外,我們順路尋找鎮上獨具特色的美食———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

在街邊,我們被一家店名「紅軍涼粉」的小店所吸引,它是百年老店,祖傳手藝的涼粉味道的確不俗,酸辣清爽、軟糯可口。店中梨木所制的涼粉擔黝黑髮亮,細細撫摩,已然有了一層瑩潤的包漿。老闆周成才說,它已經傳承了七代人,近兩百年的時光。他小時候曾聽父輩們講過「紅軍涼粉」的故事:紅軍來到鎮上,鄉親們熱情地端上當地最好吃的「涼粉」送給他們品嘗。「紅軍涼粉」由此得名。紅軍鍋盔是哈達鋪有名的風味美食之一,製作歷史悠久,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狀如頭盔,故名鍋盔,也稱穹鍋。用特製火鍋灰燒而成,清香可口,回味悠長。後來,哈達鋪人民將鍋盔的外觀改成由八個瓣組成,象徵紅軍的八角帽,名字也改為紅軍鍋盔。

為什麼在哈達鋪民眾心中有著如此濃厚的紅軍情結?在哈達鋪長徵紀念館,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哈達鋪在1935年9月至1936年先後支援紅一、二、四方面軍物資統計為:食鹽3.5萬斤,糧食28萬斤,食用油0.68萬斤,騾馬1585匹,柴草23萬斤,擔架5200條(副),中草藥9600劑,豬羊雞4650頭(只),蔬菜7600斤,豆類39萬斤,布鞋5.2萬雙。

這是怎樣的魚水情!在哈達鋪這個物豐民富的地方,經過長途跋涉的紅軍指戰員體力很快得到恢復,戰鬥力大大增強。多年後,楊成武將軍把哈達鋪稱作「長徵加油站」。如今的哈達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宕昌縣將紅色旅遊開發放在首位,全方位打造「紅色重鎮」,承載紅軍情結的鍋盔和涼粉也將伴隨著生動的故事廣為人知。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相關焦點

  • 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尋味哈達鋪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洋芋摩擦「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北部,距縣城35公裡,為紅色旅遊經典打卡地。從蘭州坐火車到宕昌的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會品嘗到什麼美食呢?洋芋摩擦 街頭巷尾的「頂流小吃」在哈達鋪玉崗村的橋頭農家樂,我們看到了一份別致的「洋芋宴」菜譜:洋芋摩擦、洋芋涼粉、手擀洋芋粉、洋芋蒸飯、洋芋燜面……這是和洋芋蛋全面開戰的節奏呀!聽老闆講,宕昌盛產洋芋,在艱苦年代,洋芋蛋可是農家餐桌上的當家蔬菜和主食,它的味道和生活的甘苦,一起定格在哈達鋪人的腦海中。如今生活變好了,但情懷還在!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楊建棟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在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我決定再次前往紅色古鎮哈達鋪,重溫紅軍長徵的歷史記憶,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哈達鋪是隴南市宕昌縣的一個小鎮,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這裡得到了糧食、藥品等補充,因此哈達鋪被稱為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
    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楊建棟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紅軍幹部會議會址哈達鋪紅軍長徵舊址——張家大院哈達鋪鎮「紅軍街」在中國革命史上在建軍93周年來臨之際,我決定再次前往紅色古鎮哈達鋪,重溫紅軍長徵的歷史記憶,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哈達鋪是隴南市宕昌縣的一個小鎮,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後到達哈達鋪,紅軍在這裡得到了糧食、藥品等補充,因此哈達鋪被稱為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 紅色古鎮哈達鋪:中藥材成為富民產業
    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在講解員的精彩講述中,打開一段段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紅色記憶……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在哈達鋪,長徵中的紅軍不僅得到了物資和兵源補充,還得知了陝甘還有紅軍和根據地的重大訊息,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徵程。
  • 大公報重返哈達鋪 續譜紅色傳奇
    1935年八、九月間,大公報與哈達鋪這座隴南小鎮發生了兩次交集:正在西部採訪的範長江曾途經此地,更深遠的影響是,在此搜集到的大公報關於陝北紅軍的報導,成為影響毛澤東等率領的中央紅軍作出「到陝北去」的重要決策依據。今天,「範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西部行」來到哈達鋪,再以年輕的大公報記者的名義,續寫一張報紙和一座小鎮的不解之緣。
  • 哈達鋪:美食承載的長徵情結
    來到宕昌縣哈達鋪,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小鎮街道,除了瞻仰保存完好的一處處革命舊址外,品嘗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紅軍鍋盔和紅軍涼粉,也是一大樂事。細品之下,也許還能品出這道美食中一份濃濃的軍民魚水深情。
  • 紅色哈達鋪:築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
    紅色聖地哈達鋪鎮千名黨員突擊隊聞「汛」而動、衝鋒一線,全力當好防汛減災「戰鬥員」「服務員」,「消防員」,為防汛減災工作築起一道「紅色堤壩」。兩個村的緊急大轉移低保戶、五保戶、留守老人,都有專人對接,最早轉移到安置點。
  • 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迎來鐵路發展時代
    人民網宕昌12月25日電(劉海天)同樣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毛澤東對於走隴南的感受卻很不一樣。李白走過隴南徽縣青泥嶺後,留下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毛澤東走過隴南宕昌哈達鋪後,卻抒發了「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喜悅。哈達鋪對於毛澤東,對於中共,對於中國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裡,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到陝北去」,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時代。
  • 宕昌哈達鋪:一張報紙定乾坤
    正是這些信息,把毛澤東的目光和長徵目的地從「到中蘇邊界去」轉到了陝甘根據地,作出了將紅軍長徵落腳點放在陝北的重大決策。  新長徵  「一張報紙定乾坤、一個故事說到今。一段歷史人人頌,陝甘有根據地存。」在甘肅地區,這段紅軍長徵的故事膾炙人口。9月7日下午,當《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達到宕昌縣哈達鋪鎮的時候,原本放晴的天飄起了小雨。
  • 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新華社蘭州12月21日電(記者 郎兵兵、張百慧)深冬時節寒風凜冽,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角的「集市小鎮」哈達鋪卻熱鬧非凡。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鎮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集市繁盛而聞名,現在紅牆木門的臨街鋪面依然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和鄉民。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新華社蘭州12月21日電(記者郎兵兵、張百慧)深冬時節寒風凜冽,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角的「集市小鎮」哈達鋪卻熱鬧非凡。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鎮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集市繁盛而聞名,現在紅牆木門的臨街鋪面依然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和鄉民。
  • 騎行紅色哈達鋪,感受偉人力挽狂瀾帶領紅軍隊伍走向勝利
    1935年9月20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甘肅哈達鋪。雖然說暫時離開了國民黨的包圍,但也是危機四伏。怎麼辦?至此關鍵之際,黨中央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獲得劉志丹領導的陝甘根據地的消息,遂做出了紅軍向陝北根據地進發的重大決定。 紅軍雖然在哈達鋪境內活動了7天。但是,就是這短短的7天,紅軍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 《哈達鋪老街》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是我國歷史文化名鎮,因紅軍長徵在此休整,並確定北上陝北而聞名天下。第一次到哈達鋪,沒想到老街這麼長,古蹟文物這麼多,可見當年這裡有多麼繁華。如今老街除眾多紅色旅遊景點外,大院民居,保存完好,老店小鋪,風貌依舊,風味小吃,膾炙人口,衣著方言,濃鬱鄉情,極具西北人文風情。
  • 蘭州鐵路局開行金昌至哈達鋪紅色旅遊專列
    隨著高考 中考結束鐵路旅遊客流逐步增多蘭州鐵路局在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出更優質的旅遊產品更溫馨的出行服務再次增開金昌至哈達鋪紅色旅遊專列滿足廣大旅客出行需求自8月7日起,蘭州鐵路局開行金昌—哈達鋪Y702次列車。
  • "一張報紙定乾坤" 《大公報》重返哈達鋪續譜紅色傳奇
    1935年八、九月間,大公報與哈達鋪這座隴南小鎮發生了兩次交集:正在西部採的範長江曾途經此地,更深遠的影響是,在此搜集到的大公報關於陝北紅軍的報導,成為影響毛澤東等率領的中央紅軍作出「到陝北去」的重要決策依據。今天,「範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西部行」來到哈達鋪,再以年輕的大公報記者的名義,續寫一張報紙和一座小鎮的不解之緣。
  • 組圖: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宕昌縣哈達鋪鎮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哈達鋪鎮被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被列為我省紅色旅遊景點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78年,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建成,之後分別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哈達鋪鎮位於甘肅南部的宕昌縣,地處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南距縣城35公裡,北距岷縣縣城35公裡。 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徵都曾經過這裡。
  • 哈達鋪的一束燈光
    一路上高山綿延,峽谷如淵,車隨路轉,我們與一個個具有藏羌風情的小村子不期而遇,犛牛、草地、雪山,途中所見,讓人意興盎然,五個多小時後,終於到哈達鋪鎮。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35公裡處,是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集鎮,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被譽為「紅軍長徵加油站」——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
  • 隴南交通迅猛發展為歷史重鎮哈達鋪迎來新機遇
    隴南交通迅猛發展為歷史重鎮哈達鋪迎來新機遇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6年06月17日16:21 長徵紅軍核心領導人雕塑(劉海天 攝) 人民網蘭州6月17日電(張鵬 劉海天)1935年9月,中央紅軍在長徵途中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 哈達鋪在長徵中的歷史地位
    「出臘子口,行軍中時常見到道旁有同志突然一倒地就死了,那時幹部和戰士真是骨瘦如柴。」(彭德懷《自述》205頁)。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黨中央、毛主席率領紅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及中央縱隊到了哈達鋪,到哈達鋪後,鑑於部隊體質狀況,總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號,全軍上下,每人發大洋一塊。
  • 長徵途上的加油站,紅軍在哈達鋪鎮定去向,你不知道的歷史重鎮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部,盛產中藥材「岷歸」。到了近代,哈達鋪聞名於世,因為它是紅軍長徵的「加油站」。正因為這樣,那條老街依舊吸引著人們前往,坐在石階上暢聊「紅軍不怕遠徵難」的紅色記憶,安閒的陽光仿佛百年如一日,依舊這樣照著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