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萬億損失,旅遊業或在2021年迎來恢復性增長|旅訊8點正

2020-12-18 環球旅訊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程超功)新冠肺炎疫情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國家層面對此次疫情規模和影響範圍的界定。

疫情的規模、傳播速度、影響範圍決定了其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出行及休閒旅遊行業。整個疫情期間旅遊業的損失會有多大?疫情過後行業將如何復甦以及復甦的力度能有多大?這是筆者試圖分析的問題。

疫情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可能超萬億

2003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4882億元,較2002年下降了684億元,降幅12.3%。如果沒有非典疫情,按當年的增長軌跡,2003年的旅遊總收入應該在6100億至6300億元之間,總收入實際減少了1300億元左右,損失率大約為20%。在此,我們保守估計,按照20%的損失率計算,2020年的旅遊總收入損失大約在1.4萬億左右。

復工潮和春運返程「堰塞湖」釋放成為短期復甦「引擎」

2月10日前後,除湖北外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由此產生了相對剛性的交通及差旅需求。

以住宿業為例,來自酒店PMS服務商住哲的數據顯示,進入2月份以來,全國酒店行業的營業率進入緩慢上升區間,尤其是2月18日之後的上升趨勢最為明顯,至2月底的營業率逼近50%,個別省份超過了70%。

在供給端逐漸復工的同時,消費端也在恢復中。筆者對主流OTA平臺1月份以來的酒店搜索量進行抽樣調查,可以看到消費端的活躍度已經走出了疫情初期的急速下跌陰霾,尤其是在2月16日之後出現了顯著的回升,已有觸底回升跡象。

同程藝龍2月23日的清明機票搜索量在一周內實現了138%的增長,飛豬、去哪兒等平臺的機票搜索量也出現了類似的增長。隨著防疫政策向防控與保增長並重轉變,各行各業紛紛開啟「極限生存」模式,逐漸形成了疫情下的特殊運行模式。

2月下旬以來,全國旅遊景點陸續開放,恢復開園的比例大約在40%左右,無一例外地採用了限流、現場防控、線上售票等措施。

住宿行業也在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後做了一系列適應性調整,攜程、美團點評、同程藝龍、飛豬等主流平臺及各大酒店集團相繼推出了安心取消保障、「安心房」、「放心住」、「安心住」等保障計劃,對供應鏈合作夥伴提出了嚴格的防疫防控要求,對於消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提振消費信心很有幫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一度大範圍採取「封路」舉措,春運返程時間被大大拉長,儘管春運已經按原計劃結束,但依然有大量返程需求積壓形成返程「堰塞湖」。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20年春運數據顯示,在為期40天的2020年春運裡,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4.76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

其中,鐵路發送旅客2.10億人次,下降47.3%;道路發送旅客12.11億人次,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1萬人次,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下降47.5%。

若不考慮非剛性出行需求,從2月下旬開始,將有10億至15億人次的客流量陸續出行(以春節滯留人員返程為主),周期最長預計可達1個月,即持續至3月下旬。

春運返程「堰塞湖」的釋放將在未來一個月內拉動民航客運的快速回升,4月份之後將由差旅和春遊客流逐漸接棒。

相比來看,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對於旅遊業的影響相對微弱,當年度2月份(2月初正處於春節黃金周)民航客運量僅僅是增幅下滑,直到4月份疫情形勢惡化後才出現了25.6%的大幅下滑,到當年度6月份開始反彈,7月份即出現了2.3%的增長,實現了一個「V」字型翻轉。

而根據鍾南山院士的預測,預計到今年4月底全國疫情將基本得到控制。因此,筆者預計2020年5月份,民航、鐵路、公路等客運部門的客運量將有明顯回升,6月份反彈趨勢進一步明朗,如無意外,7月份藉助暑期的出行出遊需求旺季,將有望實現正增長。

同時,需要持續關注中國之外的全球疫情的發展。從2月27日開始,除中國外的全球新增病例數已經超過中國,伊朗的病死率甚至遠超中國,韓國、義大利、日本的疫情也相當嚴峻。外圍疫情形勢的惡化也將會遲滯國內旅遊業的復甦進程。

疫情過後的行業復甦,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存在

隨著疫情形勢緩和,大家開始關注旅遊業中長期的復甦。筆者在此把非典時期的總體形勢與當前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以分析此次疫情過後旅遊業復甦的影響因素。

與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發展階段以及旅遊業發展情況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疫情過後中長期的旅遊業恢復肯定會有影響。從全球範圍來看,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新景氣周期的底部,且正在貿易戰頻發、單邊主義盛行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艱難爬升,此時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可謂「雪上加霜」。

從國內經濟發展階段來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已經進入到中低速增長階段,受貿易戰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動能切換正處於關鍵時期。

對於旅遊業等服務業的恢復而言,當前最大的有利因素可能在於中國國力的提升,政府層面可以綜合採用大規模減稅降費以及配套金融政策等為旅遊企業提供支持和幫扶,這在十七年前是很難實現的。

從旅遊業發展階段的對比來看,當前我國旅遊業已經從高增長階段進入了高質量增長階段,而當年的非典疫情期間,國內旅遊業正處於高增長的早期階段,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增長存在較大的慣性和勢能。

這方面有利的因素主要在於,當前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與非典時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旅遊+網際網路」等已實現產業化發展,旅遊企業的騰挪空間大大提升,而且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後,大型企業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舉措空前嚴厲,初期幾乎所有的旅遊服務設施都停止運營,部分企業已經因此面臨破產或重組,造成部分領域的產業鏈受到衝擊,疫情過後的產業恢復速度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宏觀形勢和客觀因素有利有弊,剩下的就是信心問題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問題了。

增長階段切換,2021年旅遊業恢復性增長的可能性更大

對於此次疫情後旅遊業的復甦,是否會有當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可能是各方最為關注的。數據顯示,2003年的非典疫情造成了當年度旅遊總收入同比下降了12.3%,非典疫情結束後的第二年(2004),中國旅遊總收入實現了40.1%的報復性增長。

2003年的非典疫情過後報復性反彈的情況也出現在民航客運領域。2003年全年國內民航客運量僅增長了1.9%,但在來年(2004年)則實現了38.4%的報復性增長,反彈幅度將近40個百分點。

那麼,如果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完全控制,2021年能否再次出現如此力度的反彈呢?筆者認為,如果疫情能夠在2020年徹底結束,2021年必然會有反彈,但力度很可能不是報復性的,而是恢復性的,這是因為中國旅遊業的內外部條件都發生了變化。

首先從時間上看,非典疫情全面爆發的時間點出現在2003年的4月份,對1月份的春運及2月上旬的春節黃金周均沒有產生重大衝擊。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則發生在春運期間,隨之而來的全國一級響應則徹底摧毀了本年度的第一個「黃金周」。

因此,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交通旅遊住宿餐飲業的短期衝擊要遠遠大於非典。我們看到,這次疫情全面爆發以來,幾乎所有的旅遊景區、度假區、餐飲店、主題公園、民宿等全部停止營業,旅行社業務全部停擺,這是非典時期所沒有的。

空前嚴厲的防控措施,一切旅遊服務設施被按下「暫停鍵」,對旅遊業造成的短期及中長期衝擊無疑是巨大的,不僅體現在短期收入上,對整個產業鏈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業務一夜歸零,必然會有一批經營者因現金流問題被迫退出,產業鏈的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綜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的旅遊業復甦速度可能相對緩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出現類似2004年的報復性反彈(超過50個百分點的反彈),復甦的總體基調很可能是恢復性增長,但2021年的增長速度依然有較大概率超過最近五年來的平均水平。

作者簡介

程超功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

程超功,在線旅遊從業者、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擁有多年在線旅遊從業經歷,長期從事旅遊行業及旅遊消費行為的研究工作。程先生擁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管理學學士、江南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

相關焦點

  • 亞洲旅遊業:回不去的輝煌時刻|旅訊8點正
    1986年,Huber與許多瑞士和德國酒店經營者一同來到泰國,成為泰國頂級酒店的開拓者,而且在30年的時間裡,將泰國從背包客的天堂轉變為全球排名前五的旅遊勝地。2019年,泰國的到訪遊客達到4000萬人次。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泰國成為亞洲許多國家的典範,它們都想要複製泰國的成功之路。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以及寬鬆的籤證政策,亞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旅遊目的地。
  • 烏雲籠罩亞洲旅遊業:中國旅客銳減,市場蕭條|旅訊8點正
    受疫情影響,泰國、日本、韓國、澳洲等熱門目的地一片慘澹。【環球旅訊】過去10年,中國旅客的大幅增加給亞洲旅遊目的地帶來了豐厚利潤,但今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卻給行業發展前景蒙上了疑雲。2018年,中國出境遊人數接近1.5億人次,相比2000年的1050萬人次實現了飛躍。旅遊業是許多國家的主要收入渠道,而中國旅客在各國的到訪旅客數量和消費規模上,往往都佔據重要地位。各國高級官員都對此次疫情提高了戒備。
  • 下半年國內旅遊預計恢復性增長
    深圳商報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面對不知何時恢復的出境遊,面對2萬億出境消費回流國內的重大機遇,文旅產業該如何緊緊抓住從而化危機為轉機?保繼剛指出,根據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的統計,2003年非典期間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億到500億美元。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 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開局新展望(5)本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展望2021年,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旅遊市場保持穩定復甦態勢有較高的確定性,旅遊消費開啟「內循環」模式。國際旅遊市場則要看2021年全球疫情演變情況。而對於旅遊企業而言,開始尋求多元化發展之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 旅遊行業迎來新變化「以國內旅遊大市場為基礎,國內旅遊經濟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
  • 內憂外患,春節旅遊旺季的前路茫茫|旅訊8點正
    2020年,旅遊業充滿了未知數。【環球旅訊】春節前幾天,原本就不順的出境遊又迎來重重陰霾。截止至1月21日21時50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擴散,中國大陸內已確診308例,死亡6例,在日本、泰國、香港、臺灣等地區都發現了病例。
  • 餐飲業現恢復性增長,探魚乘勢擴張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周雪松)「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漸趨緩,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採取很多有力措施來支持企業的復工復產,這些措施都使得中國餐飲業慢慢實現恢復性增長。」近日,餐飲界專業人士指出。    據悉,受疫情影響的幾個月裡,以餐飲業為代表的服務行業遭受了重創,復工復產速度低於製造業等行業。
  • 2021年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有望延續2020年恢復性增長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閆曉虹)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毛予鋒在2020年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會上表示,2021年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將有望延續2020年恢復性增長態勢。
  • 東京奧運會要推遲到2021年 日本損失高達3.2萬億
    這將對日本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據推算,日本今年的經濟損失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16億元)。而奧運會推遲的原因,無疑是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甚至出現加速傳播的趨勢。僅用了4天,全球確診人數便新增10萬例!
  • 世界旅遊組織預計:今年全球旅遊業損失達萬億美元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5月11日刊載題為《聯合國表示,2020年跨境旅遊規模可能縮減60%到80%》的報導稱,世界旅遊組織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跨境旅遊規模可能縮減60%到80%,導致旅遊業損失9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7.1元人民幣)到1.2萬億美元的收入
  • 疫情衝擊全球,海外OTA重心轉向本地遊|旅訊8點正
    KKday創始人兼CEO陳明明表示,在疫情的第一階段,KKday在香港的業務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上影響不大;直到疫情在日本、韓國爆發時,KKday的國際業務開始遭受損失;而現在,KKday在歐美的業務幾近停擺。
  • 全球旅遊業損失慘重,為何中國能「獨樹一幟」?
    而以上的數據還有點過時了,近日歐洲的疫情出現反彈,各國重新啟動邊境限制措施,這讓在6月15日以來好不容易有一點好轉的旅遊業再度遭受打擊。而近期疫情同樣出現反彈的的澳大利亞今年旅遊業損失也十分大。在2019-2020財年中,澳大利亞一共接待海外旅客670萬名,同比下降 27.9%。
  • 開局新展望丨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開局新展望(5)■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
  • 中國科學院預測中心:2021年中國GDP預計增長8.5%左右
    中國財富網訊 1月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舉行「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預測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
  • 直播帶貨、預售套餐:清明前後旅遊業的N個小變化|旅訊8點正
    預計清明將迎來第一波旅遊小高峰。【環球旅訊】陽春三月已過,國內馬上就要迎來今年第一個小長假。隨著2020年第一個季度的遠去,旅遊業似乎漸漸走出疫情籠罩的陰霾。在複雜的國內外疫情形勢下,熬過第一波疫情衝擊的旅遊企業,將迎來一個怎樣的清明假期?他們在疫情期間是如何做好復工復產工作的,又將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旅遊業逐步復甦對於備受疫情「折磨」兩個多月的旅遊企業來說,清明假期是疫後旅遊市場恢復重要的第一站。
  • 開局新展望⑤丨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開局新展望(5)■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
  • Booking集團CEO:旅遊業衰退超出預期,呼籲各國增加援助|旅訊8點正
    【環球旅訊】旅遊業仍在疫情危機下苦苦掙扎,各地限制旅遊關閉國界,人們儘量避免搭乘航空、鐵路和郵輪服務。整個行業陷入泥潭,在線旅遊平臺的業務也遭遇了劇變。Expedia旗下酒店比價網站Trivago執行長Axel Hefer表示,「我們需要採取措施應對疫情,但這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公司利益。
  • 韓媒:疫情重創韓國旅遊業損失高達14萬億韓元
    人民網訊據韓媒《京鄉新聞》報導,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韓國一家旅行社收入同比下跌97%,負債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4萬元)以上。去年年末,韓國疫情出現第三次大流行,這家旅行社不堪重負,被迫辭退20多名員工。
  • 韓媒:疫情重創韓國旅遊業?損失高達14萬億韓元
    人民網訊 據韓媒《京鄉新聞》報導,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韓國一家旅行社收入同比下跌97%,負債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4萬元)以上。去年年末,韓國疫情出現第三次大流行,這家旅行社不堪重負,被迫辭退20多名員工。
  • 韓媒:疫情重創韓國旅遊業 損失高達14萬億韓元
    據韓媒《京鄉新聞》報導,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韓國一家旅行社收入同比下跌97%,負債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4萬元)以上。去年年末,韓國疫情出現第三次大流行,這家旅行社不堪重負,被迫辭退20多名員工。該旅行社負責人表示,自從韓國發布禁止5人及以上規模人員聚集的防疫措施後,一些地方的小型旅行社舉步維艱。
  • 疫情新常態,三、四線城市酒店業復甦速度更快|旅訊8點正
    【環球旅訊】經歷過疫情之下的冰點時刻,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酒店業逐漸「回血」。但在疫情新常態下,酒店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三四線城市恢復速度更快,而消費者相對而言更偏愛中高端。不過,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進入二季度,中國酒店企業整體上出現好轉。華住財報指出,第二季度,華住所有酒店RevPAR為127元,同比去年下降38.2%;入住率為68.8%。相比第一季度數據,華住在第二季度的運營數據有了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