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
由省級非遺百年張新發公益呈現
堆字匾牌,又稱為泥書,是一種在原木板上堆字的工藝。近日,在長沙市雨花非遺館「尚品軒」傳習所裡,攝製組見到了泥書工藝傳承人劉上四。泥書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以勺為筆,以泥為墨,堆字成匾。劉上四介紹,他們家族四代從事泥書技藝,18歲時,他跟著師傅從事祠堂翻新工作,慢慢地便開始接觸到了匾牌的製作工藝。
劉上四告訴記者,泥書是從宋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民間工藝,用料特殊,工藝繁雜,而且百年不腐。傳統匾牌分為陽刻和陰刻兩種刻制方法,泥書通過陽刻刻制來呈現。
劉上四說,這些粉末的主要原料是泥巴,為使其牢固還按一定比例加入了瓦灰,生漆、桐油,魚漂膠水等材料,在木板上堆字用的不是毛筆,而是勺子。
將流體倒淋在木板上,用勺子堆字塑形,等流體幹後蓋生漆、貼金箔,最後刷桐油,一塊堆字匾牌才完成。
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牌匾的地方越來越少,劉上四隻得在老家邵東開起了建材店。
2016年堆字匾牌技藝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上四列為代表性傳承人,本已塵封的非遺技藝又重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