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一篇來自《中國交通報》官微的文章——《機票錢為何不能像火車票汽車票一樣秒退?》,引發網友紛紛吐槽。對旅客來說,如果是個人原因要在起飛前退票,要在原售票點才能退款;而因航司和支付方式的不同,退款所需時間也不同。
機票銷售渠道與日俱增,既有航司官網直銷、自營APP、還有傳統線下機票代理商,也有OTA銷售平臺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差旅服務商等。機票產品作為網際網路優質的流量入口,甚至網際網路公司比如:航班管家、美團、大眾點評、京東、拼多多等都開始涉足到機票銷售這個行業裡來。
渠道1:通過航空公司官方APP購買的機票,這個時候,他付出的錢是直接進到航空公司帳上的,沒有其它任何的中轉環節。這類渠道包括航空公司的官方網站、微信小程序、APP等,航空公司自營呼叫中心和直屬售票處也屬於直接銷售渠道。
渠道2:通過OTA平臺上的航空公司旗艦店購買,雖然名義上也算航空公司的直銷機票,但是旅客的機票款錢是先進入OTA的收款帳戶,OTA再通過公對公結算的方式將票款支付給航空公司,這裡就多了一道結算流程。
渠道3:正規機票代理商所出的機票是通過中航信代理人分銷系統出票,乘客把錢付給代理商之後,票款通過中國民航清算中心進入到航空公司的專門帳戶,而清算中心需要一定的結算周期才會把票款轉到航空公司的帳戶。這裡頭要注意了:因為代理商存在層層分級的情況,有可能你找的一家小代理,他是把錢層層轉給上級代理,最後由航空公司的一級代理商出票,這裡就多了數道結算流程。
渠道4:航空公司之間的籤轉。根據甲乙兩家航空公司之間的航班籤轉協議,旅客的機票從航司甲籤轉到了航司乙的航班上,這時候旅客本身不需要額外支付票款,由甲航司在乙航司的航班上訂座,費用由甲航司承擔,甲航司通過定期與乙航司結算的方式,把這張機票的費用支付給乙航司,當然這之間也需要通過清算中心進行結算。
參看下表,所以說機票銷售渠道的不同,它整個退票處理的時間就有所不同,銷售最末端和航空公司之間的環節決定了處理退票所需要的時間。
1、民航機票的銷售代理鏈條比較長,金額也相對較大,而且購票人、乘機人、支付人有可能並不相同,退票時適用的退票條件也不同,合同關係比較複雜。導致了退票的時候需要審核的內容相對較多。假如碰到航空公司之間代碼共享、航班籤轉等更加複雜情況的話,退票審核的難度會更大。
2、一般航司都是在確認收到票款後才給旅客直接辦理退票退款,但因為這幾年航班特情太多,為提高服務減少現場壓力,對於航司原因導致的非自願退票,航司都主動承擔了風險,直接予以退票退款,大大加快了退票退款速度。錢沒回籠,航司直接秒退,這是一個巨大財務漏洞。
3、另外,從國家關於反洗錢反套現的相關要求看,原則上票款要原路退回。就是航司退代理,代理退給支付人原支付渠道和方式。而且法律前提還必須是由旅客本人發起,如果旅客,購票人,支付人不一致,這事就比較複雜。所以一般都是在航班取消、延誤等特殊情況下,才給予旅客本人直接辦理快速退票退款。
4、更複雜的情況是機票代理商給客戶月結墊款,假如出票後旅客本人發起退款,航司秒退,結果出票代理和航司實際都沒有收到錢,這個財務風險和漏洞就更大了。
民航運輸業是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也比較早的行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用計算機來進行機票銷售,那個時候計算機的軟硬體系統的設計也比較初級,相對來說結算系統上設計思路和設計語言也是上一代的,那麼整個這個民航業的結算體系就一直沿用下來了。到了今天這個網際網路、數據化時代,所有的硬體以及軟體的設計語言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換句話說,其他行業設計系統的後發優勢會更加明顯,民航機票結算體系所留存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民航服務需持續改進
2018年7月16日,民航局針對這些退改籤問題,發布《關於改進民航票務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制訂機票退改籤收費「階梯費率」。
《通知》發出後,航空公司開始陸續調整退改方案,分類更加精細。東航是最早響應的,其在2018年9月4日宣布將退改時間點標準由兩檔改為四檔,分別是:起飛前7天以上退票支付票面費用10%的手續費、起飛前2天~7天退票為20%、起飛前4小時~48小時退票為40%、起飛前4小時以內退票則為50%,並結合不同艙位等級設定客票退改收費。此次調整後,各大航企基本都減少了用戶在起飛前14天以上的機票退改費率,讓越早退改的人享受更多優惠。比如國航7折經濟艙W/S艙,調整後起飛前30天~14天(含)改籤費率是25%,起飛前30天(含)改籤費率是10%,比此前的起飛前均為30%有所降低。中聯航、春秋航等低成本航空的機票從「一律不予退改籤」放寬至起飛前一定時間以外皆可退改。這對於「精打細算派」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以春秋航空起飛前7天為例,特價機票(R艙)的退票手續費從原票價100%降至票價的50%,變更手續費從原票價的100%降低至票價的40%。
新政實行之後,「不退、不改、不籤轉」的「三不」機票基本不存在了。
在此過程中,也響起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表示,實行「階梯費率」之後,退改籤規則普遍都更加複雜,各航企標準也各不相同,給旅客選擇帶來更大難度。比如新政後,當旅客要改籤機票時,如果同等艙位機票已經售罄,除了支付改籤手續費外,還要支付相應的升艙費。這時,很可能旅客新買一張機票比改籤時這兩項費用的總價反而更便宜。一些OTA平臺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新服務。比如「去哪兒」平臺提供「退舊買新」服務,幫助旅客計算同一航企可改航班的改籤手續費加升艙費總價,還為旅客提供當前航企改籤總價和當日同航線所有其他航企在售航班價格的對比,幫助旅客更好決策。航企也做出了一些改進,南航在其手機App上線了「退改計算器」功能,能直接將各時間點南航機票退改手續費清晰展示出來。
雖然全面推行機票秒退很難實現,全球民航業也沒有這樣的做法,但可以朝著秒退的方向去努力。旅客也可以選擇在航司官網或APP上購票,減少中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