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祝: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易地扶貧搬遷
藜麥產業大幅擴張
高原有機綠色蔬菜
天祝,曾經是國定「三區三州」和省定「兩州一縣」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天祝縣直面深度貧困的挑戰,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盡銳出戰、精準施策,23萬各族兒女牢記使命、不負重託,以「滾石上山、敢死拼命」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共赴這場時代大考,在砥礪奮進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答卷。目前,全縣累計減貧1.43萬戶5.46萬人,8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未脫貧人口35戶121人,貧困發生率0.07%,貧困村退出率100%,「兩不愁三保障」任務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高原蔬菜富百姓
天祝縣以前以種植油菜籽、青稞、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為主,之後是當歸、黨參等中藥材。近年來,該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種植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高原有機蔬菜,並試種大棚蔬菜,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走進打柴溝鎮安家河村村民高漢蓮的家,家裡收拾得整潔又溫馨,靠近路邊的小賣部裡各種日用品琳琅滿目,時不時有附近的村民前來購物。高漢蓮告訴記者,「我們依靠種植有機蔬菜、開小賣部解決了孩子的就業難題。不僅脫了貧,還有了不少的存款,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在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家中生活艱難,子女上學、贍養老人壓力極大。現在,我通過種植效益高的高原有機蔬菜,年收入接近10萬元。」高漢蓮說。
天祝縣打柴溝鎮安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王琨告訴記者,「目前,安家河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從過去的幾戶一畝發展到如今的戶戶十幾畝,從品種單一的蒜苗、娃娃菜發展到荷蘭豆、莢豆、萵苣等十幾個品種,實現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如今,高原綠色有機蔬菜產業已成為安家河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2019年,全村建檔立卡戶140戶551人全部脫貧,實現全村脫貧。」王琨說。
現在的安家河村,村民飲水、村組道路、村民活動場所都有了巨大的變化。一個個民生工程,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一件件民生實事,如一縷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千家萬戶。
大力發展「走馬」特色產業
一提起天祝縣岔口驛「走馬」,58歲的蒙古族老人李懷智滿臉笑容,侃侃而談。
「走馬」指只用同側對蹄步法行走的馬。天祝岔口驛「走馬」素稱「胎裡走」,由「漢唐馬」繁衍至今,是中國稀有名馬良種資源。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姿勢優美,耐力強,深受全國各地喜馬愛馬之人的青睞。
和「走馬」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李懷智,對「走馬」有著特殊的情懷,一直想著能做點什麼。近年來,縣上出臺了引導岔口驛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優惠政策,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先後爭取項目資金40多萬元,建起了「走馬」養殖場,開始大力發展「走馬」特色產業,並帶動了一批貧困戶加入進來,實現了脫貧。
46歲的藏族走馬養殖戶李生存是石板灣村精準扶貧戶,他的老父親腿腳不方便,媳婦又是二級殘疾,孩子還在上高中,家裡只有他一個勞動力,生活一度陷入困窘。2016年,在李懷智的帶動下,他養了2匹繁育母馬,開始發展「走馬」產業。2018年,他家繁育的4匹公馬賣了8萬多元,當年一舉實現脫貧。
目前,在李懷智的帶動下,當地發展岔口驛「走馬」養殖的達到90多戶,十幾戶精準扶貧戶中有5戶已經通過發展「走馬」產業實現脫貧。
最近,李懷智又在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賽馬場,他打算深入挖掘岔口驛「走馬」文化,積極發展「走馬」旅遊產業,引領當地農牧民一道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據了解,2019年天祝縣岔口驛馬養殖戶900多戶,養殖岔口驛馬4900多匹,建成規模較大的保種繁育場3個。通過調查分析,2—3歲優質走馬售價均在3—5萬元左右,成年優質走馬在5—10萬元左右,優質母馬在1.5—3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很多農牧民通過育馬、馴馬、出售走馬實現了脫貧致富。
壯大扶貧產業 夯實增收基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天祝縣充分發揮水源足、土壤好、光照強、氣候涼、溫差大、汙染少的水土光熱氣組合優勢,堅持「揚長避短、特色發展,體系支撐、主體集群,量化賦能、品牌提升,差別扶持、能人引領」的發展思路,著力培育壯大「牛羊雞馬菜菌藜藥」八大產業。「獨一份」的白犛牛飼養量達8萬頭,毛肉兼用的高山細毛羊飼養量達140萬隻,全產業鏈的金雞產業日產鮮蛋55萬枚,「特別特」的岔口驛馬存欄6000匹,建成綠色有機高原夏菜生產基地10.2萬畝,「錯峰頭」的食用菌栽培規模達2500萬袋、畦栽30萬平方米,健康美麗的藜麥種植面積達11.6萬畝,高原淨土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萬畝,實現了縣有產業體系、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發展壯大產業,必須要培育發展經營主體。近年來,天祝縣通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百千工程」,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1家,推進「儲加銷」三大能力提升行動,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帶動發展模式,共吸納入股資金1.67億元,累計分紅1300餘萬元。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員一策三化」規範提升行動,全縣累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045家,累計分紅128萬元。啟動千戶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培育發展家庭農場622家。全力建設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加快推進天美白犛牛、純潔高原藜麥等12個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要素集聚,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5家產業園已投入生產,吸納村集體和農戶入股資金9497萬元,帶動178個村集體經濟發展、7586戶農戶穩定增收。
為了保證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天祝縣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出臺了「八大產業」提質增效方案、「兩單」農業實施辦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獎勵扶持辦法等政策措施,健全「八大產業」配套扶持政策,對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給予差異化補助。統籌安排中央和省市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配套財政自籌資金。先後實施各類項目124項,投入扶持資金10.92億元,兌現到戶產業補助資金1.82億元,發放精準扶貧貸款7.05億元。全面推行「訂單+保單」的「兩單」模式,有效防範農業生產自然災害風險和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破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特色產品走出去,品牌化發展是必經之路。為此,天祝縣大力實施品牌提升計劃,成功譽名「中國高原藜麥之都」「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中國高原夏菜之鄉」,積極申創「中國走馬之鄉」譽名。發布運行「天祝原生」文旅農區域公共品牌,「天祝原生」農特產品旗艦店投入運營。天祝白犛牛區域公用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次認定的2019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大力推行「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模式,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74個,註冊農特產品商標241個,申報「天祝藜麥」「天祝紅筍」「天祝羊肉」等地理標誌,天祝白犛牛、天祝藜麥入選「甘味」知名農產品目錄。充分利用全國、全省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等平臺,藉助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大力宣傳推廣「天祝原生」農特產品,實現產出好質量、創出好牌子、賣出好價錢。(記者 張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