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0年《佛山市氣象公共服務白皮書》正式發布,總結回顧2019年公共氣象服務,介紹2020年氣象服務工作計劃,並對佛山市氣象局現有的17種公共服務渠道作詳細介紹。今年,佛山氣象部門將繼續與廣州共同謀劃加快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氣象服務保障實施方案。
2019年回顧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
2019年,佛山總體天氣氣候特徵是「氣溫偏高,高溫天數多降水總體偏多,階段性變化明顯;開汛異常偏早;初臺偏晚,颱風偏少」。
數據顯示,佛山2019年平均氣溫23.8℃,較常年偏高1.2℃,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年內高溫日數44.7天,較常年偏多23.9天,位居歷史第二位:年極端最高氣溫38.0℃(順德8月24日),年極端最低氣溫6.5℃(三水1月1日和南海1月2日)。2019年降雨量1894.3毫米,較常年偏多12%。年內降雨分布不均勻,其中3月降雨量較常年異常偏多1倍,1月、11月、12月異常偏少90%以上,龍舟水期間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偏多13%。
2019年佛山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包括:二月出現冬季暴雨:開汛早,四月強對流天氣頻繁:「龍舟水」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空間分布不均;六月底至七月強對流天氣持續;初臺晚,颱風少,前汛期沒有颱風進入佛山市颱風警戒防區,後汛期有10個颱風(「木恩」「丹娜絲」「韋帕」「白鹿」「楊柳」「玲玲」「劍魚」「海鸕」「北冕」「巴蓬」)進入佛山市颱風警戒防區,其中「韋帕」、「白鹿」造成明顯的影響:十月局地強降雨襲擊,雨強大,降雨集中;高溫天氣明顯,高溫日數歷史次多:秋冬乾燥少雨,其中11月降雨量為歷史同期最少。
去年佛山市氣象臺發布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共125次
2019年,佛山市氣象局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以「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為理念,全力做好公共氣象服務,全年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一線帶班制度,完成50次強對流、颱風等災害性天氣過程的保障服務。
白皮書顯示,2019年,佛山市氣象臺發布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25次,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響應1次:全年向公眾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快報》58份《天氣報告》9份。高質量完成了「中國(佛山)大灣區功夫電影周」「男籃世界盃」等11次重大活動的氣象服務保障,收到感謝信5封。省市區氣象部門高效聯動為高明森林滅火提供精準氣象服務。
另外,2019年佛山氣象新媒體統一品牌推廣成效明顯,「佛山天氣」微博、微信全年共發布信息7086條,閱讀量達7639萬人次。另外,通過微電影、天氣直播互動等多元化方式,增強科普吸引力,推進氣象災害防禦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累計科普學生和群眾達22萬多人次。
2020工作計劃組織開展5G技術在氣象業務服務中應用研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佛山市氣象局表示,將緊扣建設氣象強國目標,持續推動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確保「十三五」規劃完滿收官,更好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多需求更高期待,為佛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保障。
首先,佛山氣象部門今年將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主動加強與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業務合作,與廣州共同謀劃加快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氣象服務保障實施方案,為「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實驗區啟動區建設提供高效氣象服務保障。
其次,還將積極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提升氣象安全保障服務能力,實現氣象數據和行業數據深度融合,提供精細化和專業化的預報預警服務產品,指導防災科學避險。
此外,今年佛山將繼續提升防災科普能力,計劃整合市區氣象「雙微」資源,推進統一品牌行動計劃,建立公共氣象服務產品庫,創造性開展佛山特色服務。應用全新虛擬演播室技術,提升可視化傳播效果。佛山氣象部門計劃組織開展5G技術在氣象業務服務中應用研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傳智 通訊員:雷瑛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傳智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