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馬雲和馬斯克在上海舉行的人工智慧大會上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深度的對話,「二馬」就人工智慧、火星移民和人類壽命延長等領域親切地交換了意見,都是High-level的討論,但又比較貼近實際。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間歇性的中國首富,馬雲常常語出驚人,比如他說:自己對錢真沒有興趣,只對花錢感興趣,但不得不承認,他創建的電商平臺,給很多老百姓帶來「自己做生意、當老闆」的機會;馬雲大帥雖然長相不帥,但整體形象有著非常高的審美性,特別是其精闢、幽默的人生哲理,經常被編輯成冊,成為機場、火車站裡的暢銷讀物,而且在面對金錢、權力、職位的時候,他有著相當豁達的態度。
在人工智慧大會中,馬雲表達了對AI機器人的感性看法,他覺得人類要坦蕩地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AI,也不要牴觸把「地球」交給機器,特別是把「工作崗位」交給機器。相比於漫無目的地探索宇宙,倒不如研究人類自己,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工作,更不是為了受苦,而是為了快樂,做感興趣的事兒,唯有這樣,才會更加長壽!
工作、欲望、地球環境,是什麼吞噬了人類壽命?
相關科技研究表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140歲左右,但99.999%的人類都會死於意外和疾病,而且要在最後時間內飽受痛苦折磨,這促使人類不斷完善現代文明避免意外,同時,提高醫療水平控制疾病侵蝕。馬雲談到,最早的封建時代,人類的壽命只有30歲到35歲,古代人在面對疾病時,顯得非常無能,比如一場瘟疫來了,大家能做的只是燒香和等待,等著產生抗體,不再有人去世而已,又比如封建時代沒有B超,女人生孩子之前,不知道是臀圍還是頭位,常常因難產而出現意外,惡婆婆只會怪兒媳婦兒是不祥之人。
現在到了資訊時代,醫學科技也出現過好幾輪的革命,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延長到70歲。在現代醫療體系下,我們可以做手術、器官移植,在心臟上搭橋,在骨頭上裝配鋼釘等等,但顯然,環境汙染以及太過於雜亂的食物體系,使得人類很難達到自己的自然壽命,況且,我們對「大腦」這個最精密器官,還是有種「束手無策」的無力感,腦血栓一小塊,或者溢出一點點血,都是非常嚴重的事兒。
事實上,人類下一輪的科技革命,主旋律之一就是生命科技,人類要更深刻、合理地了解自己,建立起相應的社會制度,才會活得更加「通暢、寫意」。
一般來講,現代人的壓力來自於社會制度,無窮無盡的攀比和欲望,我們不停地上班、不停地加班,最終有損生命。在這方面,馬雲的認識比較感性,精準地切中要害,他認為人類不能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工作上面,如果人類更長壽,卻要延遲退休,意義不大;如果我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還要每天去上班,這簡直是一種災難。有鑑於此,馬雲早早地就公布了自己的退休計劃,而且就在9月10日,自己生日那天,正式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務,至少從操作形式上來看,馬雲的人生態度是豁達的,沒有長期眷戀權力和職位,而是充分發展著自己的爰好:學英文、拍電影、教書育人、做朋克演唱,還會跑到阿里客服當起了接線員,比起一些每天忙到猝死或者得淋巴癌的人,要明智太多。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會搶走人類大量的飯碗,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好事兒嗎?未來,人類就是要把更多的工作「交給」機器,省下的時間用來「做人類」自己,如情感、藝術、挑戰身體等等。唯有這樣,生命才會更長,更有意義。
移民太空,人類會成為跨星球生物嗎?
馬雲是一位文科生,看待事情會比較感性一點,最起碼,他在思考本質之後,在公眾場合發言時,常常激情澎湃,感性十足。相比之下,馬斯克就像一位理科生,他在談論人工智慧和人類未來時,更注重數據和邏輯,他認為現在AI的智商還不算高,也就是一個嬰兒的水平,畢竟,相比於人類大腦幾十億個運算細胞,如今的人工智慧運算速度和內存實在是太可憐了,但重點邏輯在於,人工智慧是持續發展的,而且它們在對抗疾病、適應環境、配件更換方面比人類更有優勢,況且,在單純的計算、信息存儲記憶方面,它們早就遠遠超過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僅有的工作就是「編程」,而在最終的未來,機器人也會自己編程,從而讓人類獲得更大量的時間,維護身體、探尋宇宙。
如果說馬雲使人類長壽的秘訣是理解自己、豁達心態,那麼,馬斯克則更喜歡探索宇宙,他一直希望能找到「第二個地球」,以使得人類在把地球破壞得千瘡百孔之後,能有地方避難,顯然,馬雲採取了一些控制人性、壓抑人性的辦法,而馬斯克卻試圖利用新開發出來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性的需求,理念之差正體現著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過去十年,馬斯克在探索宇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叫Space X,取得的一些成就,比起美國NASA來,一點都不遜色,他表示會繼續研究「火星移民」的可行性,希望收集到更多的人類數據以及宇宙環境數據,從而建立起一個新的火星城市,把更多的地球人帶到火星。如此探索的意義,目的不局限於找到「地球備案」,更在於嘗試讓人類成為「跨星球」物種。要知道,我們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邏輯」可能完全不同於「在地球上的生命邏輯」,有可能無法生存,但也有可能基因突變,生命得以大幅度延長。當然,作為理科生,馬斯克對現有技術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相信基因可編輯,預言人類的大腦和機器有朝一日會結合起來,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可以保存住自己的最佳狀態,正如電腦存儲年輕照片和快樂視頻一樣,換句話說,人類將擺脫「時間和年齡」的限制。(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