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演鴛鴦---戚繼光(明)

2020-12-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戚繼光(1528-11-12-1588-01-05) 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軍事家、武術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戚繼光生於山東濟寧。父戚景通,世代為官,嘉靖17年,戚繼光10歲繼承其父爵,官居四品。嘉靖28年(1549)參加武舉,在考試時庚戍之變發生,於是戚繼光被分配到薊門。與韃靼軍戰鬥後寫下了《備俺答冊》。於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分守寧波、紹興、台州(今浙江臨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台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嚴明紀律,賞罰必信,並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一人為一隊,配以盾、矛、槍、狼筅、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稱為「戚家軍」。戚繼光與俞大猷齊名。

  戚家軍成軍於治世(相對明末),所面對的敵人以倭寇中的薩摩人為主。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農民和礦工。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餘級,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5000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斬真倭20000餘,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斬從倭30000,吳平逃亡海上.。同時還創造了,以平均每22人傷亡,換取斬殺1000人的冷兵器時代敵我傷亡比的奇蹟。

  戚家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明中期白銀40兩約現在12000元,這也是為什麼士兵都會全力作戰,一直戰鬥到獲勝或是戰死。而且對日倭基本上全是斬殺。)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徵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就連少數民族都願意為之誓死效命,這樣的軍隊在封建王朝是獨一無二的.。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蒙古鐵騎30000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8000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30000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帥兀良哈鐵騎50000入寇,戚繼光又率8000銃騎出塞包抄,全殲50000蒙古軍,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共斬級十五萬餘級,如果完全論功行賞,戚繼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級。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臺的老將吳惟忠。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最初也是由兩萬浙兵構成。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隻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

  戚家軍成軍於治世(相對明末),所面對的敵人以倭寇中的薩摩人為主。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農民和礦工。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3000餘級,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5000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斬真倭20000餘,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斬從倭30000,吳平逃亡海上.。同時還創造了,以平均每22人傷亡,換取斬殺1000人的冷兵器時代敵我傷亡比的奇蹟。

  戚家軍的勝利還建立在嚴格甚至是嚴酷的軍法上: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隊長斬首,隊長戰死,而手下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斬級的賞賜也頗豐,每一級賞銀40兩!(明中期白銀40兩約現在12000元,這也是為什麼士兵都會全力作戰,一直戰鬥到獲勝或是戰死。而且對日倭基本上全是斬殺。)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徵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就連少數民族都願意為之誓死效命,這樣的軍隊在封建王朝是獨一無二的.。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蒙古鐵騎30000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8000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30000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帥兀良哈鐵騎50000入寇,戚繼光又率8000銃騎出塞包抄,全殲50000蒙古軍,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共斬級十五萬餘級,如果完全論功行賞,戚繼光的爵位可以升到侯爵級。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臺的老將吳惟忠。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最初也是由兩萬浙兵構成。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隻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嘉靖三十四年(I555年),江浙倭患極為嚴重,朝廷升戚繼光為參將,由山東調往浙江,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抵禦倭寇的侵略。來到浙江後,戚繼光馬上檢閱當地軍隊,發現軍隊中惡習泛濫,認為這樣一支軍隊怎麼能打敗倭寇,於是出榜招兵,另建一支新軍。不久,一支由義烏的農民和礦工組成的三千人的軍隊組建起來,戚繼光對這支軍隊進行了嚴格訓練,並更新了戰艦、火器等裝備,很快就使這支新軍成為日後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戚繼光又根據江南地區地形多沼澤,道路彎曲,兵力不易展開以及倭寇善於設伏、短兵相接等特點,創造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鴛鴦陣」。一個鴛鴦陣由十一名士兵組成,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人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雖說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幹,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這個陣型毫無弱點,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而且此陣型還可以變換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五行陣(即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兵邁步向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此陣型多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另一種是三才陣(即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進攻)。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萬餘人大舉侵入浙東沿海的台州府屬的圻頭、桃渚以及溫州沿海地區,並兵分兩路,妄圖侵佔台州、寧海。戚繼光聞訊後,即以一部分兵力守衛台州,親自率主力前往寧海迎敵。戚家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達寧海,切斷了正在桃渚燒殺搶掠的倭寇的去路,迫使敵人在龍山地區進行決戰。戚繼光下令攻擊,士兵個個同仇敵愾,懷著滿腔怒火衝向敵陣,曾經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軍攻勢下一觸即潰,殘敵敗退到雁門嶺。雁門嶺位於溫州西面,地勢險要,倭寇五年前在此擊敗過明軍。苟延殘喘的倭寇仍企圖憑藉險要地形,頑抗到底,妄想重溫五年前的美夢。戚家軍乘勝進攻,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將雁門嶺上的倭寇殘餘全部剿滅。但在此時,另一支敵軍卻趁戚繼光進攻雁門嶺之際,進攻台州。台州兵力不多,且城牆不固,處境甚為緊急。戚繼光聞報後,即刻回師救援。戚繼光一到台州城下,運用先以火器進攻,接著以大隊人馬進擊的戰術攻入敵陣,並身先士卒,親臨火線鼓舞士氣。在戚繼光的激勵下,士兵更加奮勇當先,義無反顧地殺入敵陣。狡詐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將搶奪的金銀財寶扔到地上,引誘戚軍揀拾,然後回師反撲。然而倭寇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戚家軍紀律嚴明,人人都對倭寇犯下的罪行懷著刻骨仇恨,區區寶物又豈能動搖抗敵決心。戚軍愈戰愈勇,奮勇殺敵,很快就殲滅了這股倭寇。此戰,斬首三百零八個,生擒巨魁兩人,其餘倭寇淹死江中。戚軍傷亡極少,僅三名官兵陣亡。值得一提的是,當戚軍出擊時,夥軍剛開始做飯。全軍凱旋時,飯才剛熟。這足見戚繼光行動之迅速。

  戚繼光消滅這股倭寇後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襲來。戚繼光立即集合軍隊,向倭寇的駐地圻頭進發。倭寇見戚家軍至,便龜縮在營壘裡堅守不出,恰在此時又逢大雨,戚繼光只好在倭壘附近駐紮下來。雙方相持三天後,倭寇得知台州有備,放棄了原定計劃,將進攻目標轉向處州。戚繼光敏銳洞察到敵軍意圖,派出一支軍隊在倭寇的必經之地,仙居的上峰嶺設伏,另派一支軍隊尾隨敵軍。為避免伏兵暴露,戚繼光令士兵用松枝遮蔽身體。倭寇來到上峰嶺,見四處儘是蒼松翠柏,打消了被伏擊的疑慮,便大搖大擺地進入上峰嶺。當倭寇路程過半時,一聲如驚雷般的炮響劃破山谷的寂靜,數千戚家軍將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殺來。戚家軍的喊殺聲和倭寇的哀嚎聲交織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迴蕩。在戚家軍的衝殺下,倭寇傷亡慘重,驚慌失措的殘餘勢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尋求躲避。百姓早對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時,百姓像對待過街老鼠,群起而攻,將這些倭寇全部消滅。

  此後,戚繼光又取得幾場勝利,至此,倭寇在浙江的勢力基本上清除,浙江又恢復穩定和安寧。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戰爭中,取得了九戰九捷,殲敵六千的輝煌戰績。當戚家軍凱旋歸來時,台州人民出城歡迎,人群組成一條二十多裡長的長龍,歡聲雷動,共同慶賀英雄歸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繼光被任命為上將軍,率領六千軍隊到福建平定倭患。當時,倭寇在福建的活動十分猖獗,倭寇在寧德的橫嶼、福清的牛田、興化的林墩修築大量倭壘,以此為基地大肆在福建沿海各地進行燒殺擄掠。八月,戚繼光到達福建,仔細觀察戰場形勢,決定集中兵力,首先拔除倭寇在橫嶼的基地。橫嶼位於寧德縣城東北十裡,漳灣之東的海中,與大陸一衣帶水,離岸約十裡,和大陸中間隔著一片淺灘。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全是泥灘,人和舟船難以通過。倭寇在島上約千餘人,並築木城建基地,和牛田、林墩互為支援,妄圖長期據守。要收復橫嶼,必須解決漳灣上的倭寇黨羽,方可進兵。戚繼光對倭寇黨羽曉以大義,並保證對他們過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終使其全體投誠。八月九日早晨,戚繼光利用退潮之機,讓士兵用稻草鋪路,一鼓作氣,登上岸去。繼而三面包抄,前後夾攻,焚燒島上木城,在戚家軍凌厲攻勢下,倭寇負隅頑抗。經過六小時的鏖戰,島上倭寇全部肅清,此戰,生擒九十餘人,斬首二千六百餘,救出被擄百姓三千七百餘人,收復了被倭寇據守三年的橫嶼。

  此時分布在福建沿海各地的倭寇數萬人,聽說戚家軍到來,全都到牛田集中,分別在杞店、西林、上薛、木嶺、葛塘、聞讀等地據守,築成一道延綿三十裡的營壘。九月一日夜,戚繼光率領所部,輕裝銜枚,悄悄地向杞店急馳。到了倭巢,越牆而入,打開倭巢大門,大軍一擁而入,倭寇從夢中驚醒,在懵懵轉向之中,命喪黃泉。戰鬥一結束,戚繼光又馬不停蹄趕往銀屏山設伏,將前來救援的七百倭寇全部消滅。之後,戚繼光乘勝追擊,連破牛田、上薛、聞讀等巢,一路追到新塘,共計斬首六百八十人,收降數千,解救被擄男女九百五十四人。盤據在西林、木嶺的倭寇見牛田已破,抱頭鼠竄地向惠安、晉江一帶逃遁。

  九月十二日,戚家軍從福清出發向興化進攻,沿途殲滅倭寇千餘,並於十三日黃昏收復興化。十四日夜,大軍乘著皎潔的月光風馳電掣般向倭寇據守的林墩前進,在黎明之前到達林墩後,遂發起進攻。當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升起時,倭寇才發現戚軍到來,倉皇應戰。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二千餘倭寇在戚家軍猛烈攻擊下灰飛煙滅。此後,戚繼光又在福清打退了倭寇的反撲。至此,福建的倭患暫時得到了緩解,戚繼光遂班師回浙。

  戚繼光回浙不久,倭寇又捲土重來,這年冬,倭寇再度侵佔興化。朝廷急忙任命抗倭名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同時急調戚繼光再次入閩。倭寇獲悉戚家軍前來,便於次年一月,匆匆從興化撤出,退守興化東南的平海衛。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二十日,戚繼光率軍抵達福建渚林,與俞大猷和廣東總兵劉顯所部會合。二十一日夜,在福建巡撫譚綸的指揮下,戚繼光為中軍,劉顯、俞大猷為左、右的三路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平海衛進攻。戚家軍率先登城遭遇二千倭兵的阻擊,戚繼光令部隊以火器反擊,倭寇損失慘重,殘兵退守平海衛附近的許家村。戚繼光乘勝追擊,俞、劉二部緊隨奮進,在許家村乘風放火,許家村頓時火光沖天,倭壘化為焦土,倭寇死傷不計其數。次日又追剿倭寇一百七十餘,解救百姓三千,取得了平海衛大捷。接著,戚繼光又連續作戰,將馬鼻、小石嶺等地的倭寇全部剿滅,從而結束了福建莆田地區長達九年的倭患。

  這年十月,戚繼光升任總兵,領閩浙粵三省軍務。此時,不甘心失敗的倭寇又集結二萬七千人,戰船六十八艘,氣勢洶洶地向福建沿海殺來。戚繼光帶兵出擊,取得水戰六捷、陸戰六捷殲敵三千的勝利,使倭寇遭到沉重打擊。十一月七日,倭寇從東沙登陸,進攻仙遊縣城,建立東南西三座倭壘,將仙遊圍住。十二月二十五日,戚繼光兵分五路,當天就攻克三座倭壘,擒斬倭寇千餘人,解除了仙遊之圍。萬餘殘寇流竄到惠安、晉江、同安等地。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繼光先後在王侖坪、蔡丕屹兩次戰鬥中給倭寇的殘部以毀滅性打擊,肅清了倭寇在福建的勢力。接著,戚繼光又揮軍廣東,將與倭寇勾結的山寇吳平的勢力剷除,結束了廣東倭患。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今河北薊縣)、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務,後又為總兵官,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並督帥十二路軍戎事,因屢立戰功,萬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正等倚重。戚繼光在薊州十六年。加固長城,築建燉臺,整頓屯田,訓練軍隊,制訂車、步、騎配合作戰的戰術,形成牆、臺、塹密切聯絡的防禦體系,多次擊退侵擾之敵,軍威大振,薊門平靜。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裡之長城」。

  戚繼光在張居正死後受到排擠。萬曆十一年被調任廣東總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謝職歸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均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和《止止堂集》等,備受兵家重視。浙江省台州所屬古城桃渚建有戚繼光紀念館。

 


(責任編輯:孫學寶)

相關焦點

  • 那是戚繼光留下的印記
    ◎蒼南蒲壯所城戚繼光曾兩度來到蒼南金鄉衛。蒼南蒲壯所城,是現存中國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築,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為防倭寇而建。相傳戚繼光曾帶領戚家軍,在蒲壯所城抗倭。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各地修葺和增建戚繼光祠堂、樹立紀念碑的現象較為普遍。
  • 民族英雄戚繼光為何晚年悽涼?
    隆慶元年,戚繼光率舊部3千奉旨前往薊遼,招募訓練新兵對陣蒙元。次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鐵騎3萬入侵,戚繼光以車營穩住陣角,親率8千銃騎突襲董狐狸大帳,3萬鐵騎丟盔卸甲,董狐狸侄子長昂被俘,僅本人逃掉。這陣法靈活多變,可隨時轉化成兩儀陣和三才陣,一陣攻防兼備,陣陣循環互保,頗具威力。在薊遼期間,建立中國古代第一支火槍騎兵隊,編練了達3萬餘人的車步騎營,攻擊力強,速度迅捷,非常適合在西北荒漠地區開展軍事行動。明代為有效防禦蒙元,將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禦區,稱之為九邊重鎮,每鎮均設有總兵官管轄。
  • 戚繼光的合成旅有多強?威震蒙古,同等數量能否秒殺努爾哈赤鐵騎
    明王朝自建立以來,長期面臨南北兩大威脅,南面從海上流竄來的倭寇,北面是草原上的蒙古貴族。
  • 民族英雄戚繼光最難以啟齒的事:竟然被原配夫人一紙休書給休掉了
    明中期有女王氏,一紙休書休掉了自己的老公——抗日英雄戚繼光。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之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並且,還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這樣的人,不是英雄是什麼?
  •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是軍事著作,更是中國最早的徒手軍事武術!
    《紀效新書》乃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心血結晶,詳細記錄了戚家軍團在抗倭年間的練兵之法。而第十四卷《拳經捷要篇》,則收錄了一套集合當時各家之長的軍體拳法,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徒手軍事武術。《紀效新書》為明代著名兵書,寫於嘉靖六年(1560年),乃抗倭名將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的經驗總結。按照萬曆二十三年的重刻本記述:「夫曰『紀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書』,所以明其出於法而不泥於法,合時措之宜也」。簡言之,實事求是便為全書核心。
  • 戚繼光與福建名吃「光餅」
    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他曾率領戚家軍遠徵福建一帶抗敵。無論「光餅」還是「徵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餅」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夥,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
  • 戚繼光:督戰,練陣,敗倭寇,渾身是膽,報效國家!
    這個時候,就湧現出了戚繼光這些抗倭鬥士,在他們的帶領下,為害中國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消除,歷經四十載的明廷抗倭戰爭,也宣告結束。那麼我們的抗倭民族英雄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下面筆者就將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女神趙麗穎最早演的古裝劇《錯點鴛鴦》,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由女神趙麗穎演的古裝劇《錯點鴛鴦》;《錯點鴛鴦》是《錯點鴛鴦戲點鴛鴦》上部,是湖南電視節目中心出品的一部古裝愛情勵志傳奇古裝電視劇,改編自臺灣女作家席絹的小說《交錯時光的愛戀》作品。由譚銳銘、寇佔文執導,趙麗穎、戚跡、韓棟、郭冬冬、葉祖新、鄭茜等領銜主演。
  • 抗倭英雄戚繼光組建「義烏兵」,有世界上最便宜又有戰鬥力的武器
    也就是在這裡,抗倭英雄戚繼光憑藉狼筅( xiǎn)和鴛鴦陣法,最終平定了倭患。桃渚古城,是明代浙江東南沿海用於抗倭的四十一個衛所中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衛所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繼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東牟平人。明朝嘉靖年間,浙東沿海一帶倭患猖獗。
  • 立下不朽功績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我怕的不是倭寇,而是家中的虎妻
    抗倭將領戚繼光家有虎妻,他是遠近聞名的「氣管炎」。有人說他的「耙耳朵」和抗倭的豐功偉績一樣流傳千古。他的夫人發起火來,與「河東獅吼」的柳如是不相上下。戚繼光的夫人王氏是將門虎女,其父親是明朝的高級將領,曾做到總兵。
  • 煙臺市蓬萊區的明朝備倭都司府,現在改名戚繼光紀念館,為什麼呢
    煙臺市蓬萊市明備倭都司府蓬萊唯一可以免費參觀的景點,可能就是明備倭都司府了。一年前你來蓬萊,看到的是明備倭都司府,可是今天你再來,明備倭都司府已的匾額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戚繼光紀念館。煙臺市蓬萊區戚繼光紀念館當蓬萊市變成了蓬萊區,明備倭都司府搖身一變成了戚繼光紀念館。難道以前看到的明備倭都司府是假的嗎?戚繼光故裡不是有用來紀念戚繼光的嗎?
  • 百將英雄榜 長城登臨憶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
    曾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的明朝三大名將之一的譚綸曾在上表朝廷,讚賞戚繼光說:「鞠躬盡瘁,用兵如神,豈止當今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而在仙遊保衛戰,以傷亡不過二十四人,殺死上千人。最後一戰,戚繼光與俞大猷聯手跨海做戰,一舉掃平南澳島,徹底消滅了一勾結倭寇的吳平之敵。
  • 動漫戚繼光:華夏兒女皆英雄,赤膽忠心戚繼光
    《戚繼光》用3D技術為大家講述了以戚繼光為首的戚家軍抵抗倭寇的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金戈鐵馬,捨死忘生,轉戰各地,清剿倭寇。 同時這也是戚繼光他由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位赤膽忠心、心懷天下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歷程,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也是我中華民族對外抗爭勇氣與力量的體現。
  • 戚繼光成功抗倭的背後,得到一人大力支持,失去支持只能老死家鄉
    經過長期的艱苦鬥爭 ,至嘉靖末年東南 沿海 的樓患已基本平息 ,如何抵禦北方蒙古糙靶諸 部的侵擾成為明廷急需解 決的重要問題 。隆慶元 年六月 ,工科右給事 中吳時來建議調福建總兵戚繼 光北上練兵 ,但 福建巡撫認為,一 日有 閩即不可一 日無此 官 」,此議遂寢 。當年秋 ,俺答汗 「長驅破石州 ,而土蠻同時入寇 ,薊鎮 、昌黎幾不保 」。
  • 錯點鴛鴦,戲點鴛鴦
    今天要說的這部劇才是真正改編自席絹的小說『交錯時空的愛戀』,其實錯點鴛鴦和戲點鴛鴦是上下部,分別改編自『交錯時空的愛戀』和『戲點鴛鴦』。算是早期根據小說改編製作的電視劇了,12年的作品,由趙麗穎主演,雖然之後上了星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現在yk可以收看。
  • 明朝九邊重鎮之薊州鎮,戚繼光為何在此鎮守多年?
    不過薊州鎮的正式建立是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宣宗是明成祖的寶貝孫子,早就冊立為皇太孫,明仁宗朱高熾能當上皇帝,一大半的功勞要歸功於兒子朱瞻基。 說到客兵不得不及明朝史上一位著名的將軍,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戚繼光。戚繼光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入侵,成了倭寇的噩夢,實際上在戚繼光輝煌軍事生涯的後半段是在薊州鎮度過的。明穆宗隆慶初年,朝廷被北元威脅一事弄得焦頭爛額。給事中吳時來就提議請戚繼光北上訓練士卒。
  • 重新發現戚繼光
    □ 本報記者 董 卿 從春龍本報通訊員 遲雲濤 高 林「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來自北京的遊客李先生一家日前在蓬萊水城戚繼光詩詞碑廊徜徉,上小學的兒子一首首地念著碑廊的詩詞,「真沒想到,戚繼光還是個大詩人,寫了這麼多愛國主義詩詞。」
  • 唐山遵化永旺塔:抗倭將領戚繼光修建,馬蘭峪鎮的象徵
    永旺塔相傳是當時鎮薊總兵戚繼光為鎮壓馬蘭峪肆虐的孽龍而建造的。從塔上匾記中可知,永旺塔也的確為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所建,但「鎮壓惡龍」的說法怕只是美麗的民間傳說了!據史料記載,明隆慶二年(公元568年),戚繼光在完成了抗倭戰事後,調離南方,開始了他北方的戍邊生涯。
  • 戚繼光手下的猛將
    明朝嘉靖年間,嘉靖皇帝派參將戚繼光去抗擊倭寇。戚繼光接到命令後,便開始招兵買馬,他為了打造一支強悍的軍隊,多次來到義烏徵兵,徵兵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與礦工,這支新軍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立即上了抗倭前線。由於這支軍隊的首領是戚繼光,所以叫「戚家軍」。戚家軍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戰隊。戚家軍有如此傲人的戰績,當然離不開戚繼光手下的一些悍將。1,吳惟忠武舉人出身的吳惟忠武藝高強、軍事能力也特別突出。他是在戚繼光在義烏徵兵時,投入戚繼光的麾下,因能力出眾,被戚繼光任命為把總。
  • 統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3——抗倭英雄戚繼光
    這句詩的作者就是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冒雨登上蓬萊閣主閣,聽取了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海防的介紹。 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平生塞北江南行遍,「一片丹心風浪裡,心懷擊楫敢忘憂!」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明朝的對外關係」一課中對戚繼光抗倭進行了詳細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