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家茶園內「把脈開方」

2020-12-24 星沙時報

星沙時報訊(記者 楊源)「茶毛蟲、蓑蛾類、尺蠖類是茶園常見病蟲害類型。尺蠖類一般幼蟲盛發期在7月至8月下旬,在幼蟲時期採取防治措施是十分關鍵的。」近日,在長沙縣金井鎮湘豐茶廠內,茶農們目不轉睛盯著大屏幕做著筆記,聆聽省農科院專家的技術講解。

進入寒冬季節,茶葉種植易受病蟲害和特殊低溫冰凍天氣影響。為幫助茶農們積極應對、及時做好防控措施,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王沅江、譚正初、康彥凱幾名專家再一次來到金井茶園,圍繞茶葉種植常見疾病、易發天氣災害、茶產業市場發展等主題,逐一進行技術講解。並前往溪清、飄峰山等茶葉種植基地現場指導。

「茶園的修枝剪葉要正確到位,來年才能在最佳時節長出更優質的茶。」在高橋鎮溪清農業的兩百餘畝茶園裡,幾名專家邊走邊查看長勢情況,不時同一旁的茶園負責人交流,針對茶園存在的問題現場「把脈開方」。在指出茶園病蟲防治和枝葉修剪存在問題後,茶園負責人陳先生感激連連:「等明年出茶時還要再請專家詳細指導。」科技特派員們從技術支持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在田間地頭和農業企業間播撒科技致富的「種子」,助力農業產業發展。同時也獲得農戶們的認可和點讚。

近年來,在長沙縣科技局牽線下,由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特派員組成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深入長沙縣的一些農業企業,發揮科技的力量,當好農業從業者的「及時雨」和「貼心人」,為農業作物發展提供悉心指導,助力作物增收、鄉村振興。

「科技專家服務團成員涵蓋育種、栽培、植保等各環節專家,是圍繞產業鏈來布局的,從茶園到產品全鏈條指導。並通過在金井、湘豐等茶園開辦示範點,以點的示範實現面的擴散,從而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湖南省農科院科技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茶葉科技專家服務團將進一步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圍繞綠茶品質更優、效益更高不斷探索,培育「質量好、價格高、市場廣」的優質產品,強質量、推品牌、拓市場,為推進長沙縣茶產業發展繼續提供服務。

相關焦點

  • 陝西文保院專家為涇川石造像修復 「把脈開方」
    6月1日至3日,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磚石質文物保護科研基地主任馬濤研究員與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檢測分析研究中心相關專業人員,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吳葒研究員一道,來到設在涇川縣博物館院內的「涇川彩繪石造像保護修復項目」現場,為該項目順利實施「把脈開方」。
  • 中醫名家現場把脈開方
    原標題:中醫名家現場把脈開方   10月22日,2020黃元御中醫藥
  • 專家學者齊聚「把脈開方」 共探中國經濟下一程
    28日,在於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表示,內部可循環往往是經濟長期內捲化的原因,立足國內大循環的發展要避免走向內部經濟低水平的均衡,中國還處在經濟追趕的階段上,要更加開放才能贏得追趕科技前沿的機會。現場,聚焦經濟發展,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下一程,為中國經濟的下一程「把脈開方」。
  • 「院士專家運城行」為運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把脈開方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錫凡帶領專家團隊在芮城縣直流配電新能源示範小鎮指導工作2020年5月28日至29日,運城市科協、市科技局組織舉辦2020年「院士專家運城行」活動。院士專家團隊先後走進聞喜縣、芮城縣、永濟市,重點就運城農業產業、新能源示範項目、風電、光伏以及電機等領域進行深入調研,就遇到的問題把脈問診,就產業發展方向以及技術難點進行專業指導。
  • 總書記把脈開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開方」,開啟了沿江各省市理念之變。江西省彭澤縣擁有著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長江岸線,2015年,彭澤立下「發展沿江經濟帶,決戰工業600億」的目標。正當彭澤準備大幹快上上項目的時候,九曲長江迎來了最重要的發展「轉彎」。
  • 國家級名老中醫鮑嚴鍾 浙江知名膏方專家施仁潮把脈開方
    鮑醫師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中醫治療男科、不孕不育、腫瘤等方面有非常深厚的造詣。他說,有經驗的中醫開膏方之前,一定會搞清楚開方人的基礎疾病,先把治病的方子開好,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滋補類的方子,能補則補,不能補先治療,萬不可本末倒置。鮑老的專家號平時一號難求,詠芝元爭取到了10個號子,現在即可預約。
  • 文化賦能,把脈開方,中國崀山首屆書院文化論壇將在新寧舉行
    據論壇承辦單位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一批國內文化界知名專家、學者、教授,將探尋文化脈絡和書院文化傳承,通過進一步挖掘新寧本土文化,為崀山旅遊把脈開方,文化賦能,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 找準定位 擦亮品牌——品牌行銷專家為「中國集郵」把脈開方
    為貫徹落實劉愛力董事長「整合資源、提振信心、擦亮品牌、增強活力」和「三個視角」檢視問題的指示精神,7月24日下午,中國集郵總公司召開「中國集郵」品牌建設專題調研會,邀請品牌行銷團隊從三個視角為「中國集郵」品牌建設把脈開方。
  • 楚天膏方節30日在漢開幕,豪華專家團為您冬季進補把脈開方
    當天上午9點到11點,來自14家江城大醫院的20餘名中醫專家,將在東亭小區東亭廣場進行義診,為市民傳播權威的中醫養生知識、免費把脈開方。俗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中醫膏方歷史悠久,是中醫八大劑型之一,冬季是吃膏方調補的最佳時機。近年來,不少慢病患者、體質虛弱者、亞健康人群等愛通過膏方來調補,但中醫講辯證論治,一些市民對自己是否適合服用膏方等不甚了解。
  • 貴州省農委副主任黃曉為黔西各大畜牧養殖場「把脈開方」(組圖)
    在貴州周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園區內,挖掘機在開山、工人正在搭棚。據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金1.05億元,規劃面積8503畝,目前每天生產雞蛋約2萬枚,銷往廣州等地,供不應求。了解情況後,黃曉建議不要盲目擴大規模,應先啟用已經建成的棚區和購進的設備,獲利後再逐步擴大。 最後,黃曉一行人還參觀了黔西縣大關鎮的林下養雞項目。
  • 文藝名家為新邵坪上全域旅遊發展「把脈開方」
    11月3日至5日,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譚談與梁瑞郴、周克臣、謝石、龔篤清、張麗雅、紀紅建、唐風、張千山等18位知名作家、書法家、美術家、攝影家到新邵縣坪上鎮就全域旅遊開發、新農村建設採風,為該鎮旅遊事業發展「把脈開方」,建言獻策。
  • 鄂蘇聯合報導丨江蘇「中醫戰隊」,在最前線「把脈開方」
    傾聽重量級專家說朱佳:到最前線去「把脈開方」朱佳說,他必須到「最前線」去把脈開方。專家組巡查發現,中醫藥對於重症病人治療的介入非常必要。比如說,很多重危病人連續大量輸液以後,出現腹脹、大便乾結不暢現象,直接影響腸道菌群的穩態。而根據中醫理論,肺和大腸相表裡,通過清熱通腑,使邪有去路,腑氣通暢了,也有利於肺氣的宣暢,病人氣喘症狀就會改善。
  • 專家「把脈開方」助葡萄特色鎮破瓶頸
    趁葡萄文化節之際,濱海鎮邀請了專家和營銷商一起為濱海鎮葡萄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把脈。專家們圍繞濱海葡萄品質、品牌、營銷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入交流,並帶來了適宜本地的早優豐等葡萄新品種,讓廣大葡萄種植戶了解新品種、掌握新技術,逐步改變常規的葡萄種植模式,助力葡萄產業的轉型升級。
  • 第13屆生態旅遊論壇在南通舉行 大咖齊聚為生態旅遊短板把脈開方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生態旅遊分會會長賴明,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特邀諮詢專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陳抗甫等業界大咖齊聚一堂,共同為當前生態旅遊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把脈開方,探討如何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動生態旅遊高質量發展。
  • 「把脈問診」回應關切 「開方抓藥」注重實效 ——內蒙古局組織...
    「把脈問診」回應關切 「開方抓藥」注重實效 ——內蒙古局組織開展「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 投資者接待日活動 時間:2019-04-29 來源:
  • 大國企醫——為您把脈!聚焦中國 20凝聚力量
    為企業把脈,療企業疾痛,乃真正大醫;醫分五等:惡醫圖財、庸醫誤診、良醫治病、上醫療企、大醫治國。全球峰集團董事局主席王井寬先生就是』醫生』,他為企業把脈治病。他常常說:」醫者最重要的不是醫術而是醫德,當學術與利益衝突時,我們堅持真理;當金錢與道德背離時,我們選擇正義。
  • 為大氣汙染防治把脈開方的「老中醫」柴發合:退休後越來越忙
    2017年9月以來,作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正在與我國科學家團隊一起進行大氣重汙染成因和治理攻關項目研究,進一步揭示區域重汙染來源的成因,為精準治霾和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 冬令進補有「膏」招 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組織專家團為市民把脈...
    專家們為市民現場義診開幕式結束後,全國名中醫張士卿、甘肅省名中醫李應東、史正剛等20餘名中醫專家組成「豪華專家團」開展健康義診活動,專家們根據患者個人體質嚴格按照「一人一方」辨證施治,為廣大群眾提供個性化膏方保健滋補調理的諮詢診療。
  • 農村科技特派員柑橘黃龍病聯合專家組為新豐縣「把脈開方」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張雄智每年的9月至11月,是柑橘木蝨的發生高峰期,該蟲是造成柑橘黃龍病傳播的主要媒介昆蟲。近年來柑橘黃龍病嚴重威脅廣東新豐縣柑橘產業,對此,廣東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專門組織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成立柑橘黃龍病聯合專家組趕赴新豐縣助力柑橘產業健康發展。11月18日,在廣東省科技廳指導下,柑橘黃龍病聯合專家組一行來到新豐縣,對該縣的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助力當地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 這個中醫「蠻擺的」,把脈竟能「把」出子宮肌瘤
    南京南中醫大國醫堂門診部內有這樣的一位老中醫,他叫陳柳春,現年61歲,已行醫42年,他看病人時始終保持著中醫「望、聞、問、切」習慣,特別是初診病人。首先就是把脈、看舌象陳柳春會根據把脈、舌象、望診反應出來的病情告訴病人。最後再讓病人補充由於不看檢驗報告就能說出病人問題,很多病人被陳柳春的這種「硬功夫」給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