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三屆生態旅遊論壇在南通舉行,該論壇由中國生態學會旅遊生態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生態旅遊分會共同發起,邀請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各大高校、省市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政府、學界、業界共同探討生態旅遊業政策制定、發展方向、人才培育等前沿話題,是集學術交流、科普宣傳、技術服務等於一體的全國性生態旅遊研討論壇。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一直保持著15%左右的年增長速度,去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16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5萬億元,森林旅遊已成為我國林業草原最具增長潛力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生態旅遊正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2016年,原國家林業局曾組織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公眾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8%的受訪者表示,喜歡或者非常喜歡走進森林、走進自然;超過92%的受訪者認為,清新的空氣是吸引他們生態旅遊最主要的因素;在超過3/4的受訪者眼裡,大自然大森林依然是生態旅遊中最具魅力的風景元素之一;願意和非常願意接受森林健康養生服務的受訪者比例高達93%。
此次論壇作為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重要主體活動之一,將針對目前森林旅遊面臨的實際問題展開研討。據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目前對生態旅遊發展的政策支撐不足,缺乏整體性、針對性,尚未形成系統的引導和支持生態旅遊發展的政策體系,生態旅遊基礎服務條件比較弱,產品有效供給也明顯不足,儘管我國的自然保護地數量很多,但各地的生態旅遊發展很不平衡,僅靠5%的自然保護地支撐著生態旅遊的半壁江山,同時人才也存在嚴重不足現象,導致經營管理水平低下。他表示,在落實生態旅遊理念方面還有很多短板需要補齊。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生態旅遊分會會長賴明,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特邀諮詢專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陳抗甫等業界大咖齊聚一堂,共同為當前生態旅遊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把脈開方,探討如何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動生態旅遊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做好資源保護與旅遊發展這篇大文章;豐富旅遊產品,大力引導培育森林體驗、森林康養、自然教育、身體運動、冰雪旅遊等生態旅遊新業態;堅持綠色發展,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推動旅遊開發從工業化模式向生態化模式轉變,絕不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發展旅遊;凝聚社會力量,為各類社會資源有序進入生態旅遊產業創造機會以及便利。
南通市委副書記沈雷在論壇上介紹了南通發展生態旅遊的有關做法。他說,近年來,南通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態的期待,加快建設狼山森林公園、中央森林公園、五洲森林公園等生態核心區,積極推進沿路、沿河、沿江、沿海造林綠化,打好依城植樹、傍水造林、荒灘育苗、見縫插綠、林田共建組合拳,走出了一條平原地區森林城市建設的路子。現全市擁有森林公園10個、溼地公園9個,公園綠地368處、生態休閒精品景點100個、省級鄉村旅遊區24個,為遊客提供了高質量的「水清、岸綠、景美、遊暢」的生態旅遊體驗。(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