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十大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面積最小的錢江源有啥王牌?

2020-12-13 浙江新聞

錢江源國家公園風景

  說到國家公園,你的眼前是不是立刻浮現起一幕幕大片:沙漠、峽谷、山脈、高山森林、湖泊,以及熊、狼、野牛、麋鹿和羚羊?

  從1872年美國建立起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後,國家公園的設置已發展到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讓全世界了解各國壯麗風貌、自然和歷史財富的視窗。

  我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並於2016年邁出改革第一步,先後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獲批,其中就包括位於我省開化縣的錢江源。

  一個區域怎樣才能符合國家公園的條件?如何建設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先行先試的十大試點區將負責探索、回答這些問題。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就是其中的一個探路者。

  7月以來,這裡動作頻繁:先是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隨後由國家林業草原局組織的試點評估專家團隊悄然入駐;緊接著,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公益活動在這裡開啟第一站……經過三年的低調建設,錢江源國家公園正撩起面紗。

  面積最小,同時又是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試點區,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探索將為全國提供怎樣的模本?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又將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

  近日,記者走進錢江源。

  科研價值王牌——

  如何建成常綠闊葉林的世界窗口?

  錢塘潮聞名天下,錢塘江流域富庶繁榮,而錢塘江源頭,則是一片靜謐原始的模樣。

常綠闊葉林

  這是被人們視為最神秘的地帶——地球北緯三十度的奇蹟之一。在這條基本被荒漠覆蓋的地球橙黃色「腰帶」上,惟有長江中下遊的這片常綠闊葉林連綿延伸、生機盎然。而錢江源國家公園,特別是其中的古田山,則是這片低海拔大面積分布的原始常綠闊葉林最典型、最原真的代表。

  2016年,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正式獲批。其面積約252平方公裡,包括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等3個保護地,以及連接以上自然保護地之間的生態區域。

  「當時無論是申報,還是獲批之初,我們並不被看好。」剛剛走馬上任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汪長林說。

  縱觀其他試點,個個堪稱「明星」:三江源、神農架、武夷山、大熊貓、東北虎豹……或有波瀾壯闊之盛景,或有令人稱奇的珍禽野獸,且面積動輒上萬平方公裡。相比之下,錢江源國家公園,不僅面積最小,特色似乎也並不突出。

  然而,已走過20年生態立縣道路的開化,有足夠的自信、誠意和決心,要做成此事。確實,如果能在中國最繁華的東部地區建成國家公園,保留這樣一塊原真自然,無論是從保護區域生物多樣性資源庫,還是從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來說,意義都非常深遠。

  高等植物2062種、鳥類237種、獸類58種、兩棲類動物26種、爬行類動物51種、昆蟲1156種,這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庫——對於這片森林的價值,科學家們更早地認識了。

  2002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第一次來到古田山,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在他的牽頭下,這一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浙江大學、古田山保護區建立了5公頃樣地,2004年又建成一塊24公頃的森林大型動態樣地。

24公頃樣地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在此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他眼裡,古田山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兩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帶領團隊來了,吸引他的是隱藏在密林深處的中國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我們在此設站研究,這是一種堪與大熊貓媲美的中國特有動物。」

  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實現全境網格化監測,共建有大大小小樣地近600個,滿足不同科研項目的需要。古田山的大型森林動態樣地已經從建立之初以植物群落生態學研究為主發展為多學科交叉的生物多樣性科學綜合研究平臺。

  基於這裡的研究,國內20多個不同研究單位和高校的97人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生態學頂級期刊共發表文章246篇(178篇被SCI收錄)。

  「科研價值,是錢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中的一張王牌。」汪長林表示,這裡的目標是建成常綠闊葉林的世界窗口、科研與監測的中國樣本。

  管理體制深化——

  如何走出多頭管理、協調無力的困境?

夢幻錢江源

  國家公園的首要功能是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體制試點試什麼?首先要整合各類自然保護地,突出解決保護地的碎片化管理問題。

  錢江源國家公園涵蓋4個鄉鎮,21個行政村,72個自然村,近萬人口。當地幹部給記者打比方,一個落地在4A風景名勝區的項目,剛好劃入國家公園區域,「從旅遊的角度說你人越多越好,越火爆越好,但從國家公園的角度就不是這樣,人的行為和流量都要控制,那麼到底聽誰的好呢?從發展來說,國家、省裡要你守牢生態屏障,不用考慮經濟,可作為當地主政、當地百姓肯定是有發展的欲望和衝動,這又怎麼協調?」

  事實上,多頭體制、管理分割、協調無力、合作低效是全國十大試點的普遍難題。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成立

  7月2日,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開化揭牌成立,這是其試點工作推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

  早在2017年3月,浙江省就成立了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整合了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初步破解了多頭管理和碎片化管理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此次掛牌,管委會不再保留,體制進一步梳理優化。新掛牌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為正處級的行政機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省林業局代管,作為省一級財政預算單位,形成「規劃一個口、審批一支筆、資源一本帳、保護一張網」的管理格局。

  與國內其他試點不同,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試圖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政區合一」的優勢,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管理局局長的同時,兩名副局長同時兼任縣政府黨組成員。

  「縣政府每2月召開一次體制試點工作例會,加強縣區之間的工作溝通交流。我們希望能避免體制試點工作的縣區『兩張皮』現象,畢竟很多工作需要地方上來推動。」汪長林介紹。

  這種「垂直管理、政區協同」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從根本上破解困境,從而讓試點縱深推進?非常值得期待。

  資源統管創新——

  如何實現35萬畝集體林的統一管理?

  7月26日,專家團隊結束了對錢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試點評估考察。地役權改革給專家組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役權改革通過實施補償的形式實現了對自然資源的實際管控,創新價值極大。」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葛劍平說。

  確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資產佔主體地位,實現有效的統一管理——這是國家公園的準入條件之一,也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難點。

  我國南方山林性質複雜,集體林佔比高,錢江源國家公園也不例外。據統計,在錢江源國家公園35萬畝山林中,集體林佔比超過80%。

層林盡染。拍友 段剛強 攝

  如何實現35萬畝集體林的統一管理?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錢江源國家公園就為中國南方國家公園的建立探索了一條新路。

  「我們嘗試進行試點區集體林權地役權改革,目前已經全面完成。」汪長林介紹,在不改變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的基礎上,先由農戶或村民小組自行委託村民委員會管理、再由村民代表大會集體表決形成決議,將使用權和管理權統一授權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明確約定權利義務,通過一定的經濟補償限制權屬所有者的行為,實現錢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的集體林地統一由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

  「我們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生態優先、林農無憂。」汪長林說。

  對於曾經「靠山吃山」、以伐木為主要營生的當地農民來說,這樣的改革能順利推進嗎?

  「如果不是10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用這樣生態補償的辦法,那現在推行肯定要難得多。」蘇莊鎮橫中村文書汪林興告訴記者。

  2001年古田山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橫中村有21720畝山林被划進了保護區範圍。這些山林有的屬於集體,大部分是則承包到12個小組。

  這些樹從此再也不能隨便砍伐了——村民們要想通並且認同這一點,首先要算清一筆生態帳以及長遠帳:是伐木合算還是封山育林保護好生態合算?

  汪林興那時是村支書。他還記得,為了生態補償款的分配,村裡鬧開了鍋,爭吵不休,四個鎮的副書記蹲在村裡足足協調了一個多月。每天開會,每天討論,總算形成一個大家都滿意的分配方式。古田山保護區才得以和村裡順利籤下租賃合約。

  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再加上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省直部門支持下,如今國家公園試點區內集體林地地役權補償標準提高到48.2元/畝,涉及的3757戶農戶已全部籤訂了集體林地地役權設定合同,實現了國家公園範圍內重要自然資源的統一管理。

  「不僅為集體林佔比較高的生態保護區提供了互促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而且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應、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葛劍平說。

  據了解,接下來,錢江源國家公園還將開展承包地地役權改革和宅基地地役權改革,通過改革實現域內資源統一管理,促進原住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

  共建共享共傳承——

  如何在保護中實現發展?

花鼠

  錢江源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地區是一個生態共同體,需要共同保護、共同治理、共同建設,最終要實現全民共享、世代傳承。

  然而,保護是否就要犧牲發展?這樣的困惑始終存在。

  對於國家公園所涵蓋的一些鄉鎮,經濟利益的犧牲是現實的。

  開化縣齊溪鎮豐盈坦村村口,有塊難得的平地,空地前豎著的牌子上寫著「綠茶生產工藝展示中心暨茶青交易市場建設項目」,但目前絲毫沒有項目落成的影子。

  「我們村裡的茶葉品質特別好,但一直是小農小戶生產、銷售,茶農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齊溪鎮作為茶香小鎮,也一直沒有較大的交易市場。我們就想通過這個項目,把村裡的集體經濟搞起來。」村委主任汪配利告訴記者,項目2017年10月開建,原計劃2018年8月完成的,結果剛剛平好地就不得不停工了。

  項目停擺,生態修復,錢江源國家公園域內四個鄉鎮都碰到這樣的問題。長虹鄉的龍海康體養生項目二期也停工了。「一期已經建好了,但沒有二期的配套,整個項目就是一個空殼。」鄉黨委書記鄭凱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國家公園建設剛剛起步,這個轉化通道還沒那麼快打通,短期內估計看不到效益。」

  對於試點區域內的項目建設,國家公園管理局有一票否決權。「並不是否定任何項目,而是要在符合國家公園建設要求的前提下發展。」汪長林解釋。

山水一色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公園對四個鄉鎮都有項目規劃和布局,如齊溪鎮的國家公園小鎮建設、和田鄉的清水魚博物館、長虹鄉的暗夜公園以及蘇莊鎮的國家公園科普館和珍稀動植物園。為了更好地理順社區關係,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每年還安排2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域內村莊環境、衛生教育等工作。

  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和落成,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或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如何實現跨區域共同保護,是地處浙江、江西、安徽三省毗鄰區域的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另一難題。

  連接浙江開化和江西婺源的大鱅嶺,山腳下有一個村子,橫跨兩省。走在這個村子裡,你會發現兩種不同的門牌——「長虹鄉霞川村河灘自然村」和「江灣鎮東頭村河灘自然村」。前者屬於浙江省,後者屬於江西省。

  在大鱅嶺之上,800畝由江西省管理的山林插花在錢江源國家公園之中。「一片林子分屬兩省,聯合保護勢在必行。」長虹鄉黨委書記鄭凱告訴記者,2017年1月底,長虹鄉和江灣鎮籤署了生態保護協議。今年5月,霞川村與東頭村率先達成共識,創新設立錢江源國家公園跨省聯合保護站,以權屬不變、屬地管理為前提,配備巡護設備,共建巡護隊伍,共同開展社區發展、特色經營等。

  「這種自下而上、村鎮之間開展的跨區域合作保護,目前來看效率更高,起效更快。」汪長林說。

  截至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與毗鄰的江西、安徽所轄三鎮七村,以及安徽休寧嶺南省級自然保護區籤訂合作保護協議12份,實現省際毗鄰鎮村合作保護模式全覆蓋。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就是共享的過程。

  徜徉在古田山,靜謐瑰麗的自然之美讓人寧靜;穿行在開化縣城,滿樹滿眼的青翠沁人心脾。為守護好錢江源頭這片綠水青山,開化人選擇了生態發展之路,如今又踏上建設國家公園的新徵程。

  透過這個浙西南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之窗,記者仿佛看到,屬於開化的豐收季節就在前方!

相關焦點

  • 打造「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樣板」 加速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課題組調研地役權改革情況生態與資源管護方面。為進一步加強生態和資源保護力度,錢江源國家公園加快一批重點項目工程建設,其中有科普館、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監測工程、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研究站、國家公園南出口通道提升工程等。
  •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項任務基本完成
    會上,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錢江源國家公園充分發揮浙江人幹事創業激情和體制機制創新優勢,致力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目前錢江源國家公園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
  • 潮起錢江源——錢江源國家公園探索體制試點創新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是我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之一,也是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一個。如何在人口密集、集體林佔比高的地區,設立並建設國家公園,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核心價值所在。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在即 錢江源、神農架國家公園交出怎樣的...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劉亮)近年來,中國官方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開展: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
  • 國家公園丨錢江源國家公園探索體制試點創新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是我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之一,也是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一個。如何在人口密集、集體林佔比高的地區,設立並建設國家公園,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核心價值所在。
  • 我省唯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錢江源國家公園,北緯30°的綠窗
    2016年6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獲批。作為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試點區,開化通過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摸索出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保育修復、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互促共贏的新模式。開化先行先試,探索出以國家公園為統領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正是改革開放40周年來,浙江大地上掀起「生態立省」的一個縮影。
  • 錢江源國家公園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7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在國家林草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介紹,通過幾年的努力,錢江源國家公園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
  • 浙江省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座談會暨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百山祖...
    浙江省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座談會暨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百山祖園區創建工作匯報會在麗召開 胡海峰匯報百… 2020-09-10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年我國將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十大國家公園試點在哪?
    今天(12月5日)上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目前全國共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等12個省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明年下半年將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 我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連結】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該試點區涉及川甘陝三省,總面積達2.7萬平方公裡,用以加強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實現隔離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通過建設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為大熊貓及其他動物通行提供方便。
  • 錢江源國家公園 低海拔常綠闊葉林的家
    這是被人們視為最神秘的地帶——北緯三十度的奇蹟之一。在這條多地被荒漠覆蓋的地球橙黃色「腰帶」上,惟有長江中下遊的這片常綠闊葉林連綿延伸、生機盎然。而錢江源國家公園,特別是其中的古田山,則是這片低海拔大面積分布的原始常綠闊葉林最典型、最原真的代表。
  • 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紀實
    錢江源國家公園供圖今年9月,作為我國2015年啟動的第一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之一,它接受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驗收。它是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試點區域,能否順利正式掛牌?值得期待。而且,多數地區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海拔高於800米,這裡卻在海拔低於800米的地區「奢侈」地擁有著廣袤的原始森林,且原真性和完整性令人驚嘆,區域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大大增加了它的生態與研究價值,也是它入選我國2015年啟動的第一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之一的主要原因。
  • 我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名單)—新聞—科學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目前我國有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進行,其中包括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以及香格裡拉普達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相關試點省市正按照試點方案要求,積極推進試點各項工作。
  • 大美國家公園|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01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東北虎、東北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虎豹棲息地之一。東北虎是一種耳熟能詳的野生動物旗艦種,是全球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這種「大貓」平均體長可達2.8米,平均體重約350公斤。
  • 體制試點啟動4年多來,錢江源國家公園書寫綠色發展新故事——
    秋日,站在海拔800多米的錢江源國家公園青尖山上極目遠眺,峰巒奇秀,滿目蔥蘢。忽然,幾隻白鷳蹁躚,輕輕掠過湖面,泛起點點水花。  作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世界之窗」,總面積252平方公裡的錢江源國家公園,是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地方雖不大,卻生活著2062種高等植物和2400多種動物,也是白頸長尾雉、黑麂等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的「基因保護地」。  「十三五」期間,我國設立一批國家公園。2016年7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獲批。
  • 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大美國家公園
    01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東北虎、東北豹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虎豹棲息地之一。
  • 開化: 已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應邀參加,並介紹了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有關情況,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別看我們面積小,我們面臨的任務一點都不少。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介紹,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在國家林草局的指導幫助下,充分發揮浙江人幹事創業激情和體制機制創新優勢,致力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著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各項任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在開化成立 一分鐘看公園美景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這意味著浙江省開化縣錢江源成為繼青海三江源、湖北神農架、福建武夷山之後,全國第四個獲得正式批覆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也標誌著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示錄: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自然資產
    自2015年以來,我國開展了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試點區將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劃入國家公園試點區範圍,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態系統實行統一管理、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
  • 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紀實
    這是浙江省開化縣浙皖贛交界,擁有全球罕見的低海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條清澈的溪水由此而出,最終成為聞名天下的錢塘江,使這一片原始森林擁有了當下的名字——錢江源國家公園。圖說:俯瞰錢江源國家公園 錢江源國家公園供圖今年9月,作為我國2015年啟動的第一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之一,它接受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