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黃車融資總額已超40億 正改變"最後三公裡"出行習慣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5月17日,嘉賓共同啟動「一公裡計劃」。當日,ofo小黃車在北京舉行品牌日活動。活動現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ofo小黃車正式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啟動「一公裡計劃」,未來雙方將在全球合作推廣低碳環保的單車出行方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在ofo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正在進行硬體優化的小黃車。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攝

  2016年1月30日,兩個年輕人趴在北京國貿三期外面的欄杆上,在手機上輸入「金沙江創投 Allen」,一張一張翻看搜出來的圖片。這個自稱叫Allen的人,剛剛衝進辦公室向他們提出了一連串犀利的問題。「你覺得Allen就是這個叫朱嘯虎的人嗎?」「好像就是他。他是不是投過滴滴?」「哇,見到名人了!」兩個激動的年輕人衝回56樓,接受了金沙江創投1000萬元的A輪融資。

  這兩個青澀的年輕人就是ofo小黃車的創始人兼CEO戴威和聯合創始人張巳丁。15個月之後,ofo小黃車的融資總額已超過40億元,共享單車也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風口」,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裡,鋪天蓋地的小黃車正在改變人們「最後三公裡」的出行習慣。如今,ofo小黃車已經在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哈薩克斯坦連接了超600萬輛共享單車,為全球用戶提供了超10億人次出行服務。

  一個5名創始人都是「90後」的年輕創業團隊,究竟是怎樣讓公司飛速成長,並且適應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近乎殘酷的「遊戲規則」?他們的挫折與成就,又給其他年輕的創業團隊留下什麼經驗?

  戴威說:「創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個很長的賽道,在這個賽道上捨命狂奔。」

  1年7個月的「面子創業」

  整整1年零7個月,戴威和他的同伴們「非常迷茫」,每一個創業方向都是信心滿滿地推出來,但沒什麼響應。他們空想過「生態閉環」,「燒錢」拉過用戶,目標是融到A輪。「但資本一眼就看明白了,現實把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給澆滅了」

  2014年2月15日,青海省大通縣東峽鎮。還是北大學生的戴威在這裡支教當數學老師。剛過完春節,薛鼎從家裡跑來看他。在戴威狹小的宿舍裡,兩個大學同學湊在一起寫寫畫畫。「那時候我們已經討論了半年,想做一些和騎行有關的事,但名字一直定不下來。」戴威回憶說,OTTO、隨行……一個個名字被提出又被否定。「後來想,還是從象形的角度來設計,ofo就是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這樣全世界一看,就知道我們在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那天我們就把ofo這個名字註冊了。」

  有了名字,這是ofo小黃車成長中第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但故事並不會從此一帆風順。

  整整一年零7個月,戴威和他的同伴們「非常迷茫」,他們做過山地車網絡出租,兩個月只有一筆訂單;做過高端自行車的金融分期,一共賣出5輛車;做過二手自行車交易平臺;與騎行相關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每一個方向都是信心滿滿地推出來,但沒什麼響應。」

  2014年年底,ofo將方向轉向騎行旅遊,將自行車租給遊客,帶著他們到處騎行,在這個項目上,ofo拿到了100萬元天使投資,之後趕上了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的瘋狂。

  被瘋狂的資本市場驅使,ofo決定:「燒錢!」給每一個註冊ofo騎遊應用的用戶送一瓶脈動飲料。「燒了1個月就沒錢了。現在想想,100萬元人民幣『燒錢』那不是開玩笑嗎?」但團隊當時頗為自得,「當時想,照這個燒錢速度,再給我們500萬元,就能做出100萬用戶來,那就是挺厲害的公司啦」。

  但資本給年輕人上了嚴厲的一課。「我每天見好幾個投資人,居然連一個感興趣的反饋都沒有,非常打擊人。我們一開始想,A輪融2000萬,兩周之後覺得不行,就說融1500萬,然後再降到800萬、400萬,還是不行。你拿脈動換了幾千個註冊用戶,資本一眼就看明白了,現實把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給澆滅了。」

  2015年4月底,ofo帳面上只剩400元錢,但2個程式設計師、5個運營還等著發工資。馬上就要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的張巳丁頗為憂傷:「覺得這個公司要死了,自己畢業後還是要去修文物了。」

  那個「五一」假期,戴威在夜裡無法入睡,就騎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閒逛。「那是一個比較深刻的反思。很多年輕的創業者跟我那時候心態差不多,為了什麼創業呢?就是為了面子創業,周圍都能融到錢,為什麼就我們不行?心態非常浮躁。」

  在那些深夜裡,戴威想明白了一件事:「為什麼走不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方向都不是剛需,有固然好,沒有也無所謂。當時我們選擇的產品太弱了,只是一個want(想要),而不是一個need(需要)。」

  他開始認真考慮大學生們的「痛點」,大學四年,戴威自己在學校裡丟了5輛自行車。「我們的設想是,自己採購一些車,也讓同學們把自行車交給我們,以『所有權換使用權』,可以隨時隨地使用ofo平臺上的任何一輛車。沒有貢獻車的同學則要交納很少的租車費。」張巳丁說。ofo無樁共享單車的模式慢慢成型:自行車被裝上了密碼鎖,手機掃碼後獲得開鎖密碼,按騎行時間或裡程計費。

  戴威、薛鼎和張巳丁這些ofo的元老們開始在校園裡遊說同學,給他們講解自己的「共享單車計劃」。2015年6月6日,終於有人找來,願意共享自己的自行車。那是一輛破舊的藍色山地車,ofo以最快的速度給這輛車上了車牌,編號8808。

  ofo一直在找一條很長的賽道,起點終於出現了。

  「封校」的抉擇

  「投放車輛+訂單快速增長」,這個看起來順風順水的模式被不停複製,但ofo又迎來創業路上一場艱難的考驗。激烈的爭執之後,學生創業想當然的「用戶至上」開始讓位於能力核算後的妥協

  2015年9月7日早上8點,ofo僅有的6個成員扎堆兒站在北大校園。他們面前,是一整排黃色的自行車,這是ofo在北大正式上線服務的第一天。「頭一天晚上大家幹了個通宵,很疲憊,但那天我們就一直盯著後臺的數字看,有500多個用戶註冊,200多個訂單。之前哪怕10個用戶,都是『求爺爺告奶奶』似的拉來的。這是第一次我們隱約覺得,終於做出了一個有生命力的產品,它是能長大的。」

  找對方向,這是ofo小黃車成長中第二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線第二天,300單,第三天,500單,在上線10天時,ofo日訂單達到1500單。10月底,北大的單校日均訂單超過4000筆。

  「投放車輛+訂單快速增長」,這個看起來順風順水的模式被不停複製,先是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1月份拿到金沙江創投的1000萬元A輪融資後,小黃車又進入了北京的20多所高校和武漢、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校園。戴威並不知道,他們將迎來創業路上「遊戲規則」的又一場艱難的考驗。

  「2015年的12月份,我們的日訂單就有2萬多單。但到了2016年4月份,多投了5倍的學校,投了這麼多車,結果一天還是2萬多單。」ofo聯合創始人楊品傑回憶說,那時候一直開會分析原因,結論是大量自行車「有去無回」。「比如同學騎車出去買個東西,就不騎回來了,我們得找人往回搬,但架不住每天都有人在往外騎啊,還是個淨流出的狀態。」

  ofo的創始團隊展開了激烈的爭執,最後由戴威「拍板」:封校,ofo自行車只能在校園內使用。「那時候最大的擔憂是用戶會反彈,不過我們畢竟有數據支撐,90%以上的騎行還是在學校裡。確實很糾結,但這是創業的早期你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你服務不了每一個用戶,滿足不了每一個人的需求。對ofo來講,就是先讓大部分人有車用。」在這件事裡,學生創業想當然的「用戶至上」開始讓位於能力核算後的妥協。

  儘管用戶對「封校」並非沒有抱怨,但在封校之後,ofo的日訂單數從2萬單「跳升」到8萬單,5月17日達到106322單,突破了10萬單,5月26日,ofo獲得了經緯中國領投的B輪融資。

  2016年9月,各大高校一開學,ofo的日訂單數一下漲到日均40萬單,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到每月1000多萬元。但就在一個月前,摩拜單車宣布進入北京市場。ofo的聯合創始人們在街頭觀察,騎著橙色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了。

  戴威開始反思當初的「封校」:「城市就是不封校的校園,如果5月就直接選擇進入城市,那肯定就不一樣了。2016年最遺憾的事,就是進城市進晚了。人更願意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我們當時計劃用兩年時間把全國2000個大學都做完,就天然地覺得,城市等我們兩年後更強了再說吧。」

  戴威喜歡足球。「看球的時候我有一個體會,要是有個隊得了點球卻沒罰進,多半會被對手進球反超——給了你這樣的機會你都沒抓住。創業也一樣,在機會面前要謹慎冷靜,但更要篤定地去把握機會。」

  「錢」與「人」的雙重考驗

  一個數字足夠說明ofo令人目眩的擴張速度:2016年10月,ofo只有6萬多輛單車,8個月後,這個數字擴大了100倍。但同時,「刺刀見紅」的網際網路江湖,在他們面前徐徐鋪開。「最重要的是解決好兩個問題,錢和人」

  2016年10月16日深夜,一輛輛小黃車被從貨車上搬下,整齊地碼放在北京西二旗和中關村兩個地鐵站的出站口。車子擺好了天還沒亮,卸車的年輕人誰也沒走,靜靜擦起了車,像是父母打扮將要出嫁的女兒。第二天不到7點,第一批早起的上班族走出地鐵站,守了一夜的ofo員工手持宣傳單圍了上去……

  進入城市,這是ofo小黃車成長中第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沒有準備好,但我們進城了。」戴威說,一周之前,ofo剛剛獲得1.3億美元的C輪融資。從這一刻起,沒有人再把他們當做一支青澀的學生創業團隊,「刺刀見紅」的網際網路江湖,在他們面前徐徐鋪開。

  再後來的故事就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捨命狂奔」。2016年11月,ofo宣布正式開啟城市服務;2周後,日訂單超過150萬單,成為繼淘寶、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之後,中國第9家日訂單過百萬的網際網路平臺;12月,ofo進軍海外,在美國舊金山、英國倫敦、新加坡開始運營。一個數字足夠說明ofo令人目眩的擴張速度:2016年10月,ofo只有6萬多輛單車,8個月後,這個數字擴大了100倍。

  在通往一家成熟企業的漫長道路上,在一路衝刺的不容喘息中,新的挑戰又出現了。「最重要的是解決好兩個問題,錢和人。」戴威這樣告訴記者。

  作為大概全中國見識過最多投資機構的「90後」,戴威喜歡刁鑽但不冷酷的投資者。「好的投資者能夠問出非常尖銳的問題,讓你被問得很疼,他一下挖到的都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模式中暫時沒有解決的問題,但他不會上來就跟你提『對賭』『回購』之類的條款,不會這摳一點兒那扣一點。只要聊得好,我們不會糾結估值,甚至會打折讓大家進入。」

  ofo的辦公地點搬到了中關村的寫字樓裡,和老牌網際網路公司成了「鄰居」。辦公區過道裡擺著各式各樣研發中的小黃車,連茶水間和休息區的桌子也成了「工位」。兩米多高的空心大白鴨「肚子」裡是張大通鋪,上面凌亂地堆著毯子,徹夜加班的工程師們會在這裡小憩片刻。

  「公司幾十個人的時候,大家一塊出去吃個串兒喝個酒就把會開了,現在我們光總部就有600多人,不能再憑熱情憑感情就讓它以最高效運轉,只有組織制度的建立才能提供基礎的安全。不過現在因為擴張速度,制度設計上還是會落後。這是非常痛苦的,就像長個兒的時候腿疼一樣,因為你長得太快了。」戴威說得相當坦白。

  「市場、運營、產品、研發……在這些崗位上,大量成熟的人才乃至團隊在進入ofo,你們這麼年輕,會不會擔心因此失去對公司控制力和話語權?」對這個尖銳的問題,答案同樣坦白。「現實生活和打遊戲是類似的,你能長到多少級,不取決你的在線時長,而在於你打了多少怪,過了多少關。你能夠應對變化和挑戰,有足夠強的抗壓性和執行力,就能和職業的成熟團隊很好地融合起來。」

  這種坦白中正蘊含著某種青春洋溢的熠熠生輝。就像朱嘯虎對ofo的評價:「有些共享單車模式太重了,網際網路要靠輕模式迅速佔領市場,以後再慢慢做重,這是網際網路的一貫打法。戴威的思路很清晰,而且很多打法都很young(年輕化)。」

  也像在ofo辦公室寫字樓的電梯裡,一張年輕的面孔興高採烈地開著「腦洞」:「從12樓到9樓就應該修個大滑梯,我每天『嗖』一下就滑下去,多爽!」他的肩膀上,扛著尚未組裝完成的鮮黃色的自行車架。

  戴威也在開著「腦洞」:「以5年為限,我們還是要先在廣度上鋪開,等到2022年,希望在全世界最主要的城市裡,都能找到我們的自行車。就像是2014年的那個冬天,在小宿舍裡我們想,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認識這個名字,這個騎著自行車的小人,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公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

相關焦點

  • 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都黃了,為什麼滴滴青桔單車還融資10億美金
    當年摩拜和ofo小黃車打的那麼熱鬧!可最後呢?一家賣身給美團,另一家到現在還死死地撐著,但拖欠了不少財務!而今日有媒體爆料,滴滴旗下獨立品牌青桔單車近日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君聯資本領投,另一家國外大基金跟投。這也是青桔的首輪融資。有多少創業者的夢想是做一家估值10億美元的公司,但青桔第一筆融資就是10億美元。
  • ofo國慶大數據顯示:地鐵+小黃車最受遊客青睞
    10月8日,在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ofo小黃車「奇點」大數據平臺發布了《十一假期出行總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國慶期間,用戶在長假期間對共享單車出行需求的明顯增加,十一大眾出行熱導致的城市交通壓力增加使共享單車出行的次數比平日上漲了15.4%,地鐵+小黃車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出行模式。
  • ofo小黃車宣布進入日本市場 9月在東京大阪投入單車
    中國共享單車企業ofo小黃車9日宣布與軟銀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銀」)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正式進入日本市場。日本成為繼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之後ofo小黃車進駐的第7個海外國家。    根據雙方籤署的合作協議,軟銀將與小黃車開展深入的戰略及商務合作,加速實現ofo小黃車在日本的全面落地。
  • 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格局已定:ofo市場佔有率遠甩摩拜
    多方數據顯示,ofo、摩拜雙強格局校園凸顯。一份行業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共享單車的競爭格局已定,ofo遠甩摩拜的格局已形成。根據國內知名數據調研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 2017 年Q1 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止今年第一季度,ofo市場佔有率已達51.9%,次名摩拜單車僅為40.7%,其他共享單車品牌瓜分了剩下7.4%的市場份額。
  • 戴威和他的ofo小黃車帝國興衰史,資本退場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曾經炙手可熱的創業明星戴威和他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共享單車的創造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看看從估值2百億到欠款20億,戴威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 創業明星,火箭般的崛起 ofo小黃車是一個無樁共享單車出行平臺,致力於解決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由戴威與4名同門師兄的合伙人2014年創立於北大校園。 2015年6月,ofo共享計劃推出,在北大成功獲得2000輛共享單車。
  • 一千萬人排隊退押金,馬化騰怎麼看ofo小黃車的失敗
    如果按照押金99元或者199元計算,應退押金在10.5億到21億元。除了押金,ofo小黃車的整體債務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根據媒體10月底的披露,小黃車半年前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包括用戶押金36.50億元。
  • ofo小黃車進駐泰國 每月將投放5000輛
    【TechWeb報導】7月31日消息, ofo小黃車今日宣布將於8月1日正式進入泰國市場,首批投放約為6000輛。屆時,泰國將成為繼新加坡、美國、英國、哈薩克斯坦之後,ofo小黃車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第五塊拼圖。
  • ofo小黃車「黃」了,老闆「消失」,負債16億,用戶「追債無門」
    而說起共享單車,就不得不說起ofo小黃車,作為最早一批投入市場的共享單車,ofo小黃車也曾深受用戶的青睞。 在ofo小黃車高光時期,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都能看到ofo小黃車的身影,那時候,選擇騎行ofo小黃車的人也比較多。
  • 「走投無路」的ofo小黃車,跟阿里、滴滴談崩後,現在怎麼樣了?
    你還在騎ofo小黃車嗎?或者說你的押金退出來了嗎?這一年共享經濟遭遇大清洗,凡是沒錢燒補貼的都沒能熬下來,如今共享單車領域,除了ofo小黃車、摩拜單車之外,就只剩下三四線的哈羅單車在艱難的前行著,日子都十分不好過。
  • 共享單車登上高考作文 ofo小黃車成全球認識中國的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ofo小黃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再次成為網紅,與「一帶一路」等中國關鍵熱詞成為語文作文選題,令人不由得想開始閱讀今年的滿分作文了。如今,ofo正引領中國共享單車率先出海,並吸引大量海外用戶,也憑藉其高速發展讓全世界所熟知。現在,ofo已在全球連接了600萬輛共享單車,為全球4個國家100座城市上億用戶提供了超10億次高效便捷、綠色低碳的出行服務,給全球用戶帶來全新的出行方式。今年底,ofo還將進入20個海外國家,國內200個城市,連接2000萬輛共享單車,服務全球更多用戶。
  • ofo 小黃車正式宣布進入韓國市場,首站選擇在釜山
    1 月 25 日, ofo 小黃車 正式宣布進入韓國市場,並率先在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啟動試點運營。截至目前,ofo 已將無樁共享單車服務引入全球 21 個國家超過 250 個城市,以其便捷、環保的短距離出行服務優勢,贏得了許多政府和市民的青睞。
  • 港區機場小黃車來了!富士康小黃車還遠嗎?
    協議約定,鄭州機場將於近期引入ofo小黃車,共同打造機場內短途智慧出行系統。據悉,這是ofo小黃車首次入駐機場區域,將助力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實現綜合大交通格局。ofo小黃車將會加強共享單車網格化管理、增加運營人員、劃定專屬停車位,利用智慧停車與調度,解決機場短途交通。同時還宣布推出鄭州機場聯名月卡,機場員工和乘客均可免費領取3張ofo月卡,享受未來90天內小黃車免費騎。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冰表示,鄭州機場一直秉承著逐步提升旅客乘機體驗的理念,持續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逐步完善公共運輸,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務。
  • 共享單車首度商業跨界,是什麼讓環球影業押寶ofo小黃車?
    環球影業何以青睞ofo小黃車?作為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公司之一,環球影業堪稱當前全球最強影業公司。2015年,環球影業再一次刷新了好萊塢的歷史,不僅高居全球票房市場份額第一,創造了好萊塢歷史最高票房記錄。同時,環球影業也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家一年內擁有三部破10億美元作品的電影公司,其中的擔當力作就是《小黃人大眼萌》。
  • ofo小黃車和必勝客Bistro搞事情!這是要上天???
    單車界小鮮肉ofo + 「食尚」教主必勝客讓寶寶們越吃越瘦!!!ofo小黃車與必勝客開啟互撩模式你來一場說騎就騎的盛夏美食之旅好玩、時尚、健康、環保妥妥滴都備全了,ofo小黃車&必勝客Bistro主題店強勢上線一起雙雙跨界玩出味必勝客全新薄脆系列是當之無愧的強勢代表三款當家花旦吸引人眼球~黃金薯角培根薄脆比薩
  • 小黃車創始人在人民日報撰文:用戶每天騎車3200萬次
    通過ofo小黃車,用戶每天騎行自行車3200萬次,人們的出行習慣正在改變。視覺中國 資料2014年,我和同事們創建了ofo,致力於提供共享單車出行服務。通過共享單車,我們用兩年多時間,為全球上億用戶提供了超過40億次出行服務,在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奧地利等17個國家同步開展運營,目前在全球已有2億多用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最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不僅僅是ofo業務的全球拓展,還包括我們服務用戶,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創立ofo的「初心」。
  • 3年虧150億ofo,錯過高瓴資本,拒絕滴滴,選擇了阿里系
    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10年,傳統的線下出行市場受到衝擊,外出打車實現了在線化和網際網路化,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誕生很多線上出行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共享單車最後一公裡的市場中,出現了兩個獨角獸,一個是90後大學生戴威創辦的ofo小黃車,一個是汽車圈記者胡瑋煒創辦的摩拜單車。
  • 7.3~7.9投融資周報:OFO獲得E輪融資超過7億美元 ;無人便利店繽果...
    OFO獲得E輪融資超過7億美元 由阿里等聯合領投7月6日消息,共享單車再獲融資。ofo小黃車今日宣布完成超過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續跟投。易凱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今年6月下旬摩拜單車宣布完成E輪超6億美元的融資。
  • 小黃車徹底「黃」了,ofo小黃車APP變成返利網站,戴威也臨陣脫逃
    ofo小黃車如日中天的發展,讓國內外多名投資人紛紛找上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以小米、滴滴、阿里為主要的投資迅速為ofo小黃車注入百億投資,ofo小黃車迅速鋪滿國內各大市場,甚至將ofo推廣至海外市場,ofo小黃車在「共享經濟」概念下實現從零到百億市場估值的跨越。
  • ofo小黃車:退押金時就裝死,自動扣款第一名
    這事經媒體報導後,上了微博熱搜,高達3.5億的閱讀量。在近萬條的網友留言中,大家對於ofo小黃車發出三個靈魂拷問:1.為什麼押金還沒退,卻可以扣消費者的費用?2.有關部門是否可以介入?3.已經被限制高消費的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對此是否要負責?事實上,ofo小黃車的問題,遠遠不止退押金、亂扣費那麼簡單。
  • 曾經遍地的OFO小黃車不見了,你的押金退了嗎?
    現狀:OFO小黃車已經幾乎消失,共享助力車已取代共享單車最近有個新聞說ofo小黃車的運營公司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因數據傳輸中斷,已被北京市執法總隊約談並立案調查,並要求其限期整改。數據傳輸中斷?這不是已經無法使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