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業難做,因為營銷無道,只圖賺錢

2020-12-14 睿宸智輝

縱觀當前與保健品相關的營銷模式,無論是直銷、會銷、電銷還是體驗營銷等,幾乎都是一個目的——如何賺錢、多賺錢、賺快錢。為達這一目的,許多營銷策略和營銷技巧撲面而來,許多營銷智慧和營銷點子也應運而生。

對此,本無可厚非,不賺錢還做什麼營銷呢?盈利賺錢才是營銷的根本目的。 然而,放眼今天的保健品市場,許多營銷案例令人汗顏,讓人震驚。虛假者有之,誇大者有之,集資詐騙者有之,甚至關乎生命的營銷事件層出不窮。

在賺錢的背後,一些保健品企業喪失了最起碼的行業道德底線,個別保健品營銷人員喪失了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底線。而服務健康,快樂生活的養生指南服務營銷方式,正是當前保健品行業,乃至整個健康產業都缺失的——以道德與文化為基礎,以服務健康為目的。

保健品營銷過程至少要符合社會公正理論,符合自由原則和差異原則。雖然每一個消費者都是根據自己的意志選擇產品,但同時也有權獲得關於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各種信息,比如,產品是否安全,是否可靠等。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和維護消費者的這些權利,但是,回頭看看有多少企業盡到了應盡的義務?多少人是以損害別人的利益來換取自身利益呢?

舉個例子,在保健品營銷過程中常會有贈品一說,在會銷裡的行話叫「評點禮品」,也叫「平點禮品」,意思是消費者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賣了主產品還額外獲得若干的贈品,而且贈品的市場價值比主產品的價值還要高!聽起來不錯,非常划算是不是?重點來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產品已經賣出,商家為什麼還要送那麼多東西呢?是嫌賺錢太多,還是給的增值服務?

實際上平點禮品的價值是銷售人員「包裝」出來的,之所以叫「平點禮品」是因為贈品包裝出來的價格和主產品相當,甚至還遠高於主產品,讓消費者誤解為,即使不要主產品,都是撈了個大便宜。這種誇大、虛假的做法還不算什麼,還有把評點禮品「神化」的,有的人聲稱自己的贈品是某山某地的大師幫開過光的,需要大家把它請回家,能保全家人福壽安康,消費者就此被精神綁架,即使發現產品不值這個錢,也不好退貨。為了促進成交,防止退貨,保健品行業的「營銷大師」都練就了各種邪門功夫。

近年來,營銷道德問題層出不窮,請看下面一組媒體報導。

(1)2014年10·27西安製售假保健品案,打著正規公司的幌子,實際上銷售有毒、有害保健品。這些假保健品有20餘個種類,涉案金額達800餘萬,銷售至上海、北京等29省市、100餘地市,下線達300餘人。經鑑定,從這些保健品中檢驗出多種國家明令禁止的有害食品添加劑。

(2)2017年浙江溫州6·15特大系列詐騙案件,將進價為195元的蜂膠,賣到了2999元,講師宣稱「真心捨得買,我就真心捨得送」,陸續對蛇骨油、烏雞蛋白粉、骨膠原等保健品進行「購返」活動。第一天在講座現場認購,到旁邊的生活體驗館交餘款提貨,第二天到講座會場以現金返還。參與活動,不僅錢全部返還回來,還拿到保健品。組辦方還組織了一場參觀旅遊,目的地是蜂膠廠家。在廠裡,蜂膠軟膠囊的價格「顯示」為3990元一盒。因此,當講座推出這款蜂膠軟膠囊時,價格只有2999元,很多消費者毫不猶豫地購買了多份。等次日習慣性去退款時,沒想到這次真變成了「買一送一」的活動。

(3)2018年江蘇、廣東等地都查出假冒安宮牛黃丸案件,安宮牛黃丸」是一種中成藥,常用於高熱驚厥、中風昏迷等突發疾病的急救。由於價格不菲,市場上假的「安宮牛黃丸」屢禁不止。

(4)2018年江蘇常州東鼎公司,進價8.4元保健品賣415元,通過「某基金會」「某愛心工程」贊助「免費旅遊」誘老年人上鉤,再提供「滴血驗癌」服務,最後讓老年人心甘情願的付錢。

(5)2019年江蘇儀徵警方破獲重大違禁性保健品案,涉及江浙滬200餘家銷售商。「硬中硬」、「老中醫補腎丸」、「男人腎寶」等十餘種口服性保健品,經檢驗這些口服性保健品中均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

(6)2020年湖南大頭娃娃事件,嬰兒因食用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的嬰幼兒奶粉,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

近些年保健品市場這種無道德的營銷案例時有發生,給對方帶來痛苦的同時,對自己和社會也造成極壞的影響。我們完全可以預言:一個營銷道德淪喪、缺失的企業,不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企業的命運也不會長久。 商場如戰場,營銷「講」道德,這才是保健品企業營銷制勝的法寶。

相關焦點

  • 阿波羅如何成就高檔營養保健品的借道營銷
    2.保健品業內普遍認為,保健品就是節慶做禮品,非節慶做功效,但是,阿波羅作為剛剛投放市場的新產品,從哪方面進入更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如何進入該市場?,但在消費者市場定位和細分上做得不夠,而將保健品完全脫離「藥療」的市場訴求,恐怕還不太適合目前中國市場的消費層次和需求,同時純粹的以「高科技含量」而不是「高科技含量下的良好功效」來標榜保健品,其真正的市場拉力和推力很難奏效。
  • 為什麼一個「權健」危機,會讓整個保健品行業風聲鶴唳?
    有自媒體發布《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一文,報導了4歲的周洋,因為選擇天津權健保健品而中斷了醫院的治療,最終導致病情持續惡化而死亡的事件,並列舉了多例因權健產品而受傷的案例。  自媒體以詳實的一手資料,直指問題本質,讓全民譁然,將保健品行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 保健品核心競爭優勢那就應該是飽含營銷智慧的商業模式
    很多從事養生保健品業的企業老闆都倒苦水:「健康產業的營銷、一線、招商咋這麼難?!」即便如此,仍有很多的企業對於招商會抱以期待,其原因無非是想四兩撥千金,借勢借力藉助別人的網絡或渠道資源迅速把自身產品鋪遍大江南北。美其名曰,行業有分工,需求有不同,我專注研發與生產總行了吧。
  • 營銷鬼才史玉柱的四大營銷技巧
    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句廣告詞中的深層含義,為什麼不是 「送禮只送腦白金」而是「收禮只收腦白金」?因為它是在為禮物的接受者發聲,是向所有要送禮的人發出一種暗示——別的禮物我都不喜歡,我只想要腦白金。史玉柱將腦白金定位為「送禮首選」這一想法並非憑空得出的。「那句文案不是想出來的,是問出來的。」
  • 賺錢難? 這些人卻在你想不到的行業悶聲發大財
    現如今,哥不斷聽人感慨,國內人民幣超發,毛爺爺印的是越來越多,但卻愈發感覺生意難做,賺錢無門。  的確,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錢確實是越來越不好賺,這是因為社會財富在流通和分配環節出了大問題。  而關於如何做生意及賺錢,哥之前也曾寫過不少文章,但大多側重創業賺錢的方法論及思維,賺錢的具體案例則較少提及。  事實上,即便是在生意難做、錢難賺的今天,依舊有不少行業,每天都在不吭不響地悶聲賺大錢。  之所以說是悶聲發大財,是因為這些行業普遍不為人知,即便在生活中接觸過,但很少有人清楚其吸金能力。
  • 權健集團百億帝國背後 十張圖了解保健品直銷行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權健集團百億帝國背後 十張圖了解保健品直銷行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朱茜 • 2018-12-28 13:21:14
  • 保健品行業:千億市場,整合加劇
    「審批制+備案制」雙軌並行,行業不斷規範壯大我國營養產業起步晚,基礎小,成長快。保健食品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逐步由「弱監管、重營銷、以傳統滋補品為主導」發展為「規範有序、重產品、以營養補充劑為主導」。2016年7月1日起,《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保健食品行業正式步入「註冊制」與「備案制」雙軌並行時代。
  • 讀書人難賺錢的三宗罪:不注重營銷,不學習營銷,難接受建議!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則更是將讀書入仕途視為最優的行業!《範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範進在中舉之前與中舉之後的天差地別,讓人如痴如醉?不過,讀書不只是為了仕途,更是為了知識!有了知識,自然容易擁有其他的事物!
  • 中國調節血脂保健品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第八章 調節血脂保健品企業投資規劃建議與客戶策略分析  第一節 調節血脂保健品企業投資前景規劃背景意義    一、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二、企業強做大做的需要    三、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  第二節 調節血脂保健品企業戰略規劃制定依據    一、國家產業政策    二、行業發展規律
  • 一日遊只收幾十元,還送雞蛋管飯?為了銷售保健品
    顯然,這樣的旅遊團隊並不是靠旅遊賺錢的,因為這可能不夠付車費和車票。隨著國家對營銷的打擊,越來越多的營銷公司選擇其他渠道銷售保健品,尤其是老年旅遊團,他們打著「康養旅遊」的旗號,以名義、或以營銷的形式到各地參觀,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宣傳。
  • 碧波庭:疫情衝擊之下保健品行業的進與退
    碧波庭佔據保健品市場25年,深知其中深淺,保健品市場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大,但在國內激烈的市場經濟碰撞下也存在相當大的危機預挑戰。今年年初疫情的爆發直接導致了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大健康需求增大,保健養生市場劇增。但保健品行業作為傳統銷售行企業,疫情對經濟的的衝擊也直接影響到了保健品企業的生死存亡。
  • 保健品行業發現新大陸
    天貓醫藥平臺保健行業負責人韓濤(花名:萬壽)告訴零售君,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一開始中國並沒有這個行業,只有藥品和食品兩個類別,但藥品批准時間較長,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保健食品又不是食品,基於亞健康人群的增加,保健品才應運而生。
  • 迪雷諮詢:論2016直銷行業保健品發展現狀
    據統計,保健品行業平均年增長率為10%-15%,銷售額從2600億元擴張到4000億元。再加上同期國內保健品出口金額:15.37億元,進口金額:10.82億元兩組數據, 2015年國內保健品消費市場規模大概有2198.53億元,相較2014年,同期增長39.8%。」根據Bain預測,中國保健行業規模有望在未來4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至2018年達到1263億元的規模。
  • 史玉柱的30條營銷心得,句句實用有效!
    觀營銷獨家編輯編輯:小觀在中國有句廣告語,算的上家喻戶曉,「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支在電視廣告上,跳了22年舞的「腦白金老夫婦」,以洗腦的形式,狂轟濫炸進每個人心中。想必大家一定記憶猶新。
  • 從「貼警示用語」開始 建立保健品行業長效監管機制
    相對「保健品」這一法律概念,大眾更習慣使用「保健品」這個說法,俗稱的保健品包括但不限於保健品,而從市場反饋看,所謂的保健品亂象主要就是保健品亂象。長期以來,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虛假宣傳就是其中一大問題。遏制保健品市場亂象,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規範保健品企業,呼籲建立保健品長效監管機制,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 為什麼窮人難賺錢?因為窮人脾氣大!
    今天周末,咱們不聊燒腦的項目,我們來聊聊關於「為什麼窮人難賺錢」這個問題的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實在點吧朋友,無論什麼行業,無論什麼網賺項目,都沒有速成這一說。太多的人想著不勞而獲,他們總是只看得到賊吃肉卻沒見過賊挨打。難道一定要真正的窮過,沒有任何退路了才能明白,那些所謂的脾氣沒有任何作用嗎?其實,迄今為止所有的網絡項目都是賺錢的,不賺錢的從來都不是項目的問題,而是你脾氣太大太懶。
  • 十大不起眼的賺錢行業排行榜!婚慶、眼鏡行業和美容護理上榜
    7、直播行業8、遊戲行業9、保健品10、嬰幼兒產品1、美容護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很多城市裡都還沒有專業的美容護理店面,另外永遠不要忽視女人在「美」上面會花費的心血,另外這個行業本身就擁有極高的利潤,但如何經營還需要自己的摸索
  • 人民日報:這些保健品是騙人的!
    理財、保健品和電信詐騙,被認為是老年人會面臨的三大最常見的受騙形式,前段時間,一名60歲老人在海邊自殺,留下的遺囑中就稱被保健品「坑慘」了。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也曝光了食品營銷欺詐亂象。
  • 未來保健品會銷行業模式應該是什麼樣子?
    所謂主流的保健品商業模式,經過近兩年,尤其是近斷時間國家執法各部門嚴查,各大主流媒體集中曝光保健品行業、企業,大多數人對行業都已經形成高度一致的觀點,至少要符合兩個特點,首先是要以解決終端客戶基本問題為出發點,得到國家、媒體及社會公眾的認可。
  • 坑人保健品:山東老人發覺買保健品被騙 自溺身亡
    本以為一家人的工作與生活經驗足以抵擋騙子的花言巧語,然而在銷售人員的花言巧語和重重攻勢下,母親還是為保健品掏出了5萬多元。山東青島的陳女士同樣沒想到,60歲的父親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世。因為自覺被保健品營銷公司欺騙,老人在海邊自溺身亡。一段時間來,這一事件頻頻被提及,成為保健品銷售「惡果」的鮮活事例。由保健品營銷引發的家庭悲劇,近年來頻頻上演,保健品銷售亂象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