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江河源,壯麗還看千仞山。
雲安區富林鎮,為唐代所設勤州之地,千年古鎮。北邊,是雲安區第一高峰大雲霧山,大山滋育的水,匯聚成河,成為漠陽江源。得天獨厚的山水格局,滋養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下,富林「山、水、人、鎮」的文章徐徐展開。
△大雲霧山
此山此水
數不儘自然人文恩賜
山巍峨,水秀麗。大雲霧山,高聳挺拔,祥雲漂浮。山上,百草豐茂,一覽眾山小;腰線以下,茂林修竹,曲水潺潺,飛瀑傾瀉。至於高排瀑布處,激水轟鳴,林濤陣陣,有著大山美妙的交響曲。旁邊東升水庫,明淨如碧玉。近年,有富林外出經商的兩兄弟,篳路藍縷開發高排瀑布、石林、洞穴漂流,現已成為一個知名的旅遊項目。
百水歸聚,匯溪成河。大雲霧山下,漠陽江源的水,清澈見底,魚兒暢遊,水草搖曳,向南奔流不息。河兩岸,沃野平疇,村居櫛比,山水掩映下美不勝收。
△富林春景(攝影:區偉東)
好山好水好人文。漠陽江富林段,一般稱為馬塘河。東側,是延綿數百裡的雲霧山脈;西邊,是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河兩岸有開闊的河谷地。山水的滋潤,這裡土壤肥沃,物阜民豐,人文薈萃。
唐初,設勤州,領銅陵、富林兩縣,富林縣治所就在富林;天寶年間,改勤州為雲浮郡,此為「雲浮」地名的由來。富林,是「控蠻引越」的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富林石狗嶺驛道,是連接廣西和珠三角沿海地帶的交通線,即為明證。明朝抗倭名將陳璘曾駐防富林,留下了「止戈平叛」故事和舊所、火燒營等活動痕跡,其族弟陳材的後裔,至今依然在富林生息繁衍。解放戰爭時期,三羅武裝鬥爭在富林打響第一槍,馬塘河畔的廟山老屋寨,是三羅武裝力量的一個重要堡壘。
△馬塘廟會(攝影:李向榮)
寨塘蘿蔔車田蔗,馬塘廟會八音笛。馬塘河水質優良,勤勞智慧的富林人發展出發達的農業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寨塘蘿蔔種於河邊沙壤,晶瑩甘甜;車田蔗黑亮節疏,清甜而綿柔。再往下至南浦村,竹影橫斜,附近有凌霄巖之鬼斧神工。
「這片山水是寶貴的財富。」在富林高二村,鎮政府依託一河兩岸打造千畝油菜花觀光基地,連續三年舉辦花海旅遊觀光季,結合鄉村本土特色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文化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那人那鎮
久久為功繪藍圖
富林鎮雲利村,「漠陽江第一潭」就在村前。馬塘河在這裡溫柔迴環,留下一汪清潭,圍欄、石堤、古榕,倒映河水中,襯託以遠黛藍天白雲,精美農村令人心曠神怡。
△雲利村(來源:雲安電視)
「現在村黨總支部的想法,越來越能得到村民的支持。」雲利村黨總支部書記陳釗漢,這些年帶領村民搞了一個又一個「大動作」,村裡舊貌換新顏。村道拓寬了,小學建好了,文化廣場建起來了,「漠陽江第一潭」成了絕妙的休憩處……村黨總支部的威信,成了鄉村振興強大的引領力。現在,他們沒有停步,將建全新的「上學路」,打造雲利碧道,建設更多的小花園……
「現在村裡變得這麼漂亮,我們也要盡一份力。」在雲利村文化廣場,村裡兩位大嬸在搞衛生——她們是自發的。過去 「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正在改變,共謀共建共享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人居環境「掃雷掃盲」專項行動,是今年富林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現已轟轟烈烈進行中。在河邦村委飛鵝逕,村民說:「開始捨不得那些破磚爛瓦,清理後空間開闊了、空氣都好了,大家都覺得做對了。」清理存量的舊泥瓦房、豬舍牛欄、亂搭亂建,把柴草雜物堆放整齊,環境提升的效果一眼就能看到,村民理解了、支持了,河邦村委幹部陳木森滿臉欣慰。
老屋寨江氏宗祠,在樹山半山腰上,可以俯瞰馬塘河河谷的美麗風光。七十多年前,這裡是「挺進三羅富林第一槍」的「策源地」,粵中縱隊第四支隊重要人物如李鎮靖、吳桐等都曾在這裡活動。
80歲的江屋村老人江桂新,是三羅遊擊隊烈士江金水的堂弟,現在還能較清晰講述當年三羅武裝鬥爭的往事,他最希望的是鎮村和有關部門聯手,挖掘江屋村的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創造更美好生活。
「富林的陳璘文化值得挖掘。」雲利村外出鄉賢陳威雄,精於富林歷史掌故,陳璘的故事傳說他能如數家珍。
△航拍富林(攝影:陸致彤)
近年來,雲霧山下、漠陽江畔的花海遊人如織,鄉村旅遊產業在富林方興未艾。富林山水的魅力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我們要依託富林突出的自然人文優勢,大力做好山、水、人、鎮文章。」富林鎮黨委一位幹部表示。目前,富林鎮正統籌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等重點工作,邀請專業團隊抓規劃,發揮雲霧山、漠陽江源的資源優勢,挖掘富林的英雄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抓黨建、治環境、興產業,久久為功,讓富林這一千年古鎮更加美麗動人。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林瑞榮 錢楓
責編:陸致彤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來源:雲浮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