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安長江竹島島尾處發現一塊民國時期「偶住亭序」的石碑,由江安市民李於自在島尾找尋奇石時意外發現。隨後,江安縣文化部門相關負責人及江安電視臺記者前往現場查勘並報導。
「此次發現的石碑位置,就在原偶住亭遺址下方,碑長約1.2米左右,寬約50公分,全文約有400多個字,在碑首前,'偶住亭序'幾個字清晰可見。」江安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博股股長代文江介紹稱,目前,初步斷定這個石碑是民國時期建造,它對「偶住亭」的記載,對展現江安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石碑內容,主要記錄的是偶住亭的修建,在江島中的位置,以及黃庭堅居住於偶住亭這件事。「這是江安縣首次發現偶住亭的實物記載,填補了它只有文獻無實物的空缺。」代文江說。石碑記載的事都是文獻內記載了的,可相互印證。「石碑內還專門記載了「葛氏竹林」,證明了這個地方確實存在,之前這些記錄大家都是根據縣誌了解的,沒有實物佐證。而現在,我們有了實物佐證。」
偶住亭,始建於宋代,公元1101年,詩人黃庭堅自宜賓沿僰道返回江西修水老家,行至江安縣又為親家石信道所挽留 , 並在江安過春節。過程中與親家石信道前往江安縣城北,江心洲一涼亭(現長江竹島)小憩,親書「琴操」二字並取名「偶住亭」,此事在江安縣誌中有記載。另據文獻記載,黃庭堅在此亭寫下名為《元師自榮州來 , 追送予於瀘之江安綿水驛 , 因復用舊所作此君軒詩韻贈之 , 並簡元師從弟周彥公》的詩一首:
歲行辛已建中年 , 諸公起廢自林泉。
王師側聞陛下聖 , 抱琴欲奏南風弦。
孤臣蒙恩已三命 , 望堯如日開金鏡。
但憂衰疾不敢前 , 眼見墨花耳聞罄。
豈如道人山繞門 , 開軒友此歲寒君。
能來作詩賞勁節 , 家有曉事楊子云。
籜龍森森新間舊 , 父翁老蒼孫子秀。
但知戰勝得道肥 , 莫問無肉令人瘦。
是師胸中抱明月 , 醉翁不死起自說。
竹影生涼到尾椽 , 此聲可聽不可傳。
▲長江竹島修復偶住亭
據悉,長江竹島是由宜賓城市服務商——麗雅置地公司投資建設,坐落於長江之中、形似竹葉狀的江心島嶼,項目佔地面積700餘畝,與江安縣城隔江相望。
▲長江竹島效果圖
全島分成ABCD4個區域,A區為島首區、B區為竹海區,C區石竹園區,D區為兒童遊樂區。整體以「一環一帶兩脈四線二十四節點」進行規劃布局,為市民提供「觀、感、識、玩」四大體驗,形成了3.5KM的環島活力環、4.5KM的親水漫步帶。
同時,以「長江水脈」和「江安竹脈」作為故事線,打造4條生活動線、串聯24個景觀節點。其中有包含500米長的空中棧道、主要是用於展示竹文化、竹生態的空中走廊,讓遊客行走在竹林之上,體會「人在畫中遊」的美妙境界;不僅如此,島上還將栽種竹子400餘種,包含宜賓本地的常見的楠竹、水竹、春綠竹等,還有來自的緬甸的龍竹、非洲的酒竹、日本的紅竹在內的珍稀品種。項目建成後將是長江上遊首個以竹生態、竹文化為主題的生態博覽園,預計今年將建成開放。
▲長江竹島空中棧道
▲長江竹島實景圖
特別備註:部分內容轉載於川報觀察、宜賓電視臺、江安電視臺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