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和:中國水產品生產與市場變化|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

2020-12-21 水產養殖網

崔和:中國水產品生產與市場變化|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

2020-12-15 10: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品        瀏覽量: 675 次 我要評論
11月25日,&nbsp「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主報告環節——雙循環格局下水產品市場新變化板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做了題為《中國水產品生產與市場變化》的報告,立足行業剖析,詳解中國水產品生產、加工與貿易發展趨勢。



水產品生產

「十三五」期間,是我國漁業轉型升級典型期,將粗放型的發展,轉型到綠色發展,提質增效階段,並取得顯著成就,我國水產品產量佔世界水產品總產量的1/3,崔和會長詳細解讀了中國水產品總產量增長速度變緩的原因,以及生產結構(養殖與捕撈類別)結構變化及趨勢。

過去十五年裡,世界範圍的捕撈水產品產量沒有增加。但全球人類人口數量在不斷的增加,有數據研究預測,2050年人口將超過90億,供應人類的蛋白質從何而來?特別是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供應,重要性會越發凸顯。

未來很長時期內,捕撈水產品沒有增量空間,水產養殖是未來水產品供應的保障。目前世界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可以依賴新增養殖面積來增加產量,但是在我國,這一粗放型的增長階段已經一去不復返,海水養殖只能向深遠海發展,升級養殖模式:內陸淡水養殖要靠縮小養殖面積,水產品生產兼顧環境還能獲得高產、高效的工業化生產成為重要的選項。此時,考慮到進口的因素,水產品生產的成本和效益就成為關鍵因素。

從餵魚到飼魚的轉變。目前,中國的飼料產量佔全世界的1/3。早期水產養殖需要大量餵野雜魚,現在普遍投餵飼料。將大量的中上層低值、不能直接食用魚類、加工魚的下腳料進行高效利用。對比魚粉與飼料用量:2000年,全世界魚粉使用量570萬噸,2018年,全世界魚粉使用量490萬噸;2000年,世界飼料產量1400萬噸,2018年,世界飼料產量6100萬噸。是科技進步了,魚粉的添加大量減少,蛋白飼料利用率提升,魚的生長速度變快,這些都歸功於科技進步的貢獻。

生產、消費水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結構也發生變化。我們以往的膳食結構是攝入較多的低營養級種類,較少的高營養級水產品。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從低營養級向高營養級轉變,其典型的表現就是海水養殖的大黃魚、金鯧魚、石斑魚產量增長明顯。

水產養殖的綠色轉變:由水養魚向魚養水轉變。這是完全顛覆的變化。水養魚很簡單,農民行為,有水的地方就養魚。這也是粗放經營時代的方式,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做任何考慮。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態文明程度的提高,國家出於環保的考慮,政策監管上,對養殖場尾排水排放提出要求、養殖網箱間距等都有規定,什麼樣的放養密度能達到投餵飼料產生的氮和磷自淨、不破壞環境,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因此,魚養水科技含量高,魚和水要相互協調,既能夠生長,又不破壞環境。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水產品生產、消費均受負面影響,全球供給側面臨新的調整。我國在疫情早期控制得較好,一產、二產受影響較小,三產餐飲業受影響較大。崔和會長提出,此次疫情也加快了產業變革,對產品形式提出新需求,消費的場景也由餐館變為家庭,對配送的方便性提出更高要求。很多企業靈活應對,從產品加工過渡到菜品加工。例如恆興集團已經投放市場的包括酸菜魚在內的十幾個系列的半成品菜品等。疫情對水產品的影響也非常明顯。6月份前,冷凍水產品比較暢銷,鮮活品受阻;6月份後,進口冷凍食品(水產品)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後,冷凍海鮮被冷落。雙11期間,別的行業在曬業績時候,冷凍水產品同行集體沉默。目前來看,這一影響仍在繼續。

水產品加工

水產品加工是衡量一個地區漁業發展的健康與否最關鍵的指標。水產品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產品集中上市,若缺少加工環節,價格必然會出現「白菜價」。加工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平衡器、緩衝劑,可以促一產、帶三產。例如湖北白鰱產量很高,但價格由6年前的1.8元/斤發展到3年前的2.2元/斤,甚至現在達到3.2元/公斤,為什麼?因為安井食品大量收購白鰱做魚糜。加工對帶動產業發展、漁民增收、高值化利用起到促進作用。如鮮活水產品進入餐館,最大的問題是宰殺後的內臟、魚鱗等全部成為生活垃圾,但是如果活魚進入加工廠,副產物可以再處理出售賣個好價,解決了環保的問題。水產品加工順應了社會發展進步的需求,方便儲運、烹飪,促進電商的發展。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水產品的供給,保障國內外供給,既培育了一大批水產加工企業活躍在國際貿易舞臺上,又帶動了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漁民的增收。

加工決定養殖品種優勢:把小龍蝦和大閘蟹對比,小龍蝦能在短短幾年內達到目前的普及度,因為有加工品,而大閘蟹欠缺該環節,所以小龍蝦常年可食用,而大閘蟹只有三個月的賞味期;小龍蝦口味多樣,而大閘蟹基本只能清蒸。甚至加工對品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nbsp&nbsp&nbsp&nbsp



水產加工企業的發展方向:整合國內外資源,做大做強,提高市場佔有率;降低成本,把人員減下來,提升機械化、自動化的水平;聯合三產、涉足一產,提高市場佔有率,走向國際。

水產品貿易

水產品國際貿易佔所有動物蛋白國際貿易總量的54%,在國際貿易中遙遙領先於其他動物蛋白(畜牧產品),是全球化貿易程度最高的品類。雙循環的過程中,外循環佔比高,而中國在國際水產品貿易中也佔據多年領先地位。另外,中國既是全世界的水產品加工中心,又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簡言之,中國具備完善的健全的產業鏈。

由此決定了中國在國際水產品貿易中的核心地位,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中國都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中國的水產品加工是對全世界資源的一次再分配。

從近幾年中國水產品的變化來看,2019年中國水產品進口增速明顯,出口微降,而且這樣的勢頭會繼續保持下去,但中國仍是全世界唯一進出口總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在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下,全世界的水產品出口擴張均放緩,中國出口的減速更加明顯。外向型市場的產業萎縮,內向型市場的增長,此現狀下,怎樣調整產品結構,使之適應國內市場,走入內循環主導的格局,市場倒逼企業必須做出經營策略上的調整,兼顧國內外兩個市場,內銷市場越來越重要。

崔和會長通過近5年中國水產品主要進出口市場、品種等數據,以及典型的出口依賴型種類——羅非魚的市場變化,以及出口越來越艱難的品種——對蝦的市場變化等,引發與會者堅持市場導向型的戰略思考。

每個產品的處境不同:小龍蝦的市場飽和;草魚和白鰱的處境由市場決定;對蝦為什麼那麼受歡迎;金鯧魚產量的增加大於消費市場的拓展。

加工發展的取向:調理、預製加工品前景;連鎖餐飲的原料處理的前置;鮮活產品獨特的空間(貝類、蝦蟹);精深加工產品,要對應用市場把控。

流通渠道的變化:傳統流通渠道的萎縮;大型商超的優勢;電商成長與制約…&nbsp…

最後,崔和會長提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布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其戰略意義是能將巨大的市場優勢和生產技術優勢,轉變為國際間合作與共同發展的新優勢。(出處:中國水產品)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崔和:中國水產品生產與市場變化
    11月25日,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主報告環節——雙循環格局下水產品市場新變化板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做了題為《中國水產品生產與市場變化》的報告,立足行業剖析,詳解中國水產品生產、加工與貿易發展趨勢。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廈門召開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黃偉偉)日前,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福建廈門盛大開幕。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舉行 華文食品「勁仔」獲評「水產品推薦品牌」
    (華文食品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特設的「勁仔」深海小魚主題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林銳新 記者 黃利飛)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近日在福建廈門盛大舉行。
  • 中國水產品加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水產品加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水產品加工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水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水產品加工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20年版中國冷凍水產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冷凍水產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年全國漁業經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前**季度漁業產值5773億元,增加值34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9.2%。生產穩定增長,截至**月末,全國水產品總產量5378.2萬噸,同比增長2.4%。
  • ——陳春花教授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的...
    ——陳春花教授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的報告實錄2020-12-08 10: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品        瀏覽量: 1659 次 我要評論 11月22-25日,以「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圍繞國家雙循環戰略,尋求後疫情時代市場新機遇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廈門圓滿閉幕。
  • 2020水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分析
    2020水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分析近年來,生鮮電商發展的速度很快,作為生鮮市場的細分市場——海鮮水產品電商,也有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國內肉類消費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海鮮越發成為常態化的用餐選擇。數據顯示,在2017年的9月,中國水產蛋白質超過900萬噸,第一次超過豬肉。
  • 疫情下的中國水產品行業:2019年市場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一直以來,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產品生產國,水產品總產量自1989年起連續30年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40%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水產品總量整體保持增長趨勢,2018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為6458萬噸,與2017年相比變化不大。2020年初,農業農村部於漁業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透露,2019年全國水產品產量保持在6450萬噸左右,與2018年基本持平。
  • 疫情期間,加工水產品走俏,鮮活水產品受阻水產消費真要轉型了?
    隨著國內疫情穩定控制,生產、流通、消費逐漸恢復,國內水產行業迎來了後疫情時代。面對不確定性猶存、改變正在發生的後疫情時代,水產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克服短期困難,在努力生存的同時謀求轉型發展。
  • 慧吃漁 首屆中國優質水產品營養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慧吃漁 首屆中國優質水產品營養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2020-12-22 16:54:00來源:消費日報網
  • 路林市場更名"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 欲打造寧波漁人碼頭
    路林市場更名了,昨天(12月8日)起更名為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了!舉辦方寧波市路林綜合市場有限公司也同步更名為「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  今天下午,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揭牌儀式在寧波新晶都酒店舉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與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華鋒共同揭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國內水產市場代表參出席。
  • 今天路林市場更名「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 欲打造寧波漁人碼頭
    路林市場更名了,今天(12月8日)起更名為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了!舉辦方寧波市路林綜合市場有限公司也同步更名為「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今天下午,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揭牌儀式在寧波新晶都酒店舉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與寧波水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華鋒共同揭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國內水產市場代表參出席。
  • 中國水產品行業現狀分析報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先進生產設備和加工技術的引進,我國的水產品加工技術、方法和手段逐步改善,一些水產品經過加工後經濟附加值有較大提高的產品,如水產品的精深加工、保健品、醫藥化工等成為研發的主要方向。  2011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5603.21萬噸,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15005.01億元。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量達391.2萬噸,出口額達177.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1%和28.7%。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增速明顯放緩,相比之下新興的東協、臺灣和香港市場份額逐年增長,呈現市場多元化的局勢。
  • 中國水產品加工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水產品加工目前已形成一大批包括魚糜製品加工、紫菜加工、烤鰻加工、調味製品、罐裝和軟包裝加工、幹製品加工、冷凍製品加工和保鮮水產品加工、魚粉、海藻食品、海藻化工、海鮮保健食品、海洋藥物、魚皮製革及工藝品在內的現代化水產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成為中國水產行業迅速發展以及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主要動力和紐帶。隨著中國漁業產業的長足進展,水產品加工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2020年中國水產品加工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精深加工將是...
    未來「精深加工」將是中國水產加工業發展方向水產品加工行業是漁業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水產品加工行業運行態勢基本平穩,水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穩步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和重構步伐加速,全年加工總量為2170萬噸,行業總產值約4441億元。
  • 中國水產品養殖加工行業運營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nbsp&nbsp&nbsp&nbsp水產品按生物種類形態可分為:魚類、貝類、藻類和水生哺乳動物,按出產可分為淡水產和海鮮兩大類,按其保存條件可分為活鮮、冰鮮、凍鮮和乾鮮。&nbsp&nbsp&nbsp&nbsp水產品在我國動物產品消費中始終佔有重要位置,消費份額佔比變化不大。
  • 越南業界:中國市場將成越南水產品重點出口市場
    (觀察者網訊)據越通社5月19日報導,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農產加工與市場開發局透露,目前越南水產養殖面積超過5000公頃,其中全部的出口查魚養殖戶獲得了可追溯性代碼,所有出口水產品加工廠應用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已經獲得食品質量安全認證
  • 科學網—水產品加工出路在「精深」
    「水產品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水產品保鮮技術、海洋活性物質的開發研究、貝類淨化加工技術等開發與產業化方面,已有很多科研內容達到國際水平。」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來好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許多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應用於生產。
  • 2020年我國水產品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產量增長逐漸趨穩...
    總產量增長逐漸趨穩水產品是海洋和淡水漁業生產的水產動植物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總稱。據國家漁業統計數據披露, 2015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峰值,隨後於2016年跌至6379萬噸;2016-2019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逐年增長,產量變化逐漸趨穩。2019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實現6480萬噸,較2018年增長0.34%。
  • 中國水產品流通變革新趨勢:向產業鏈整合,壓縮中間環節,直面消費者
    客觀原因在於水產品根據形態,分為凍品、加工品和幹製品、冰鮮、活鮮,以前,水產品銷售中,冰鮮、活鮮、凍品的銷售量最大,也就是說水產品散裝商品多,大包裝商品多,小包裝商品少,大都以散貨和大包裝方式銷售的水產品,許多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質量合格證,因此,根本談不上品牌銷售。現在,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水產品品牌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