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刷到一個感人的短視頻,說的是在江蘇徐州,一位89歲的老人要隨兒子去外地養老,因為兒子那邊離老家徐州很遠,在臨別前,老人來到92歲老友家中道別,兩人顫抖的手緊握在一起,痛哭流涕,兩位老人不斷地抹著眼淚。
這種場面真的很感人,至少對於我這種淚點低的人來說,真的是忍著感動的淚水看完了這則短視頻,特別是老人的那句:「再見了,老夥計!」更是讓人抑制不住想哭的衝動。
此一別或許就是永別,再見也是再也不會見,兩位老友這一別的意義就更為沉重,下面網友的評論也紛紛表示眼睛裡進了石頭,讓人感動的同時又多了一份壓抑。
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人生的路上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尤其是那種患難見真情的朋友,值得一輩子去守候。
看過一則情感綜藝節目,印象特別深刻,一位25歲的山西小夥,因為父親是包工頭,在工地出事後不僅欠了一屁股債,而且還受傷住院了,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這個獨子身上,眼看著父親在醫院目前急需一萬塊救命錢,他陷入了無限的焦慮。
當時自己也沒錢,就想到了朋友,正如他自己在節目所說,以前一起出去喝酒吃飯的朋友不少,飯桌上那些所謂的朋友經常就誇下海口:「兄弟,以後你有事就找我,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跟我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他天真地記住了這句話,打電話給那些所謂的「朋友」,要麼說自己正在裝修房子,錢花完了沒法借,心有餘而力不足,要麼就找別的藉口掛電話了,之後就再也打不通,這時候小夥才醒悟,當初那些飯桌上的朋友不過都是狐朋狗友,哪有什麼真情可言。
就在當他陷入絕望的時候,一起長大的髮小主動打電話給他,表示聽說了他父親的情況,需要錢直接說一聲,自己現在就給打過去,小夥說自己現在需要一萬塊,掛完電話沒多久,這一萬塊錢就轉過來了,小夥在節目中坦言當時自己淚如泉湧。
真情並不是靠嘴上的哥們義氣,只有當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能照射出誰才是真正的朋友,就像這位小夥,因為急需1萬塊錢,就讓自己一下子認清了身邊的那些虛情假意,也讓自己認識到原來真正的朋友並不是整天聊天吹牛怎麼怎麼樣,真正的朋友哪怕平時不聯繫,當需要幫助的時候,簡簡單單一句話立馬就能施以援手,這就是真正的友情。
我們通常會擁有愛情、親情和友情,但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越是到老年,似乎友情在生命中所佔的分量也就越重。
在我兒時生活的農村鄉下也有一個類似的事情,一對要好的閨蜜老奶奶,都差不多年近八旬,老頭都已經過世了幾年,這兩位老奶奶住在相鄰的生產隊,雖然不是很遠,但對於腿腳不方便的她們而言其實並非易事。
她們都有兒子,她們的兒子都在外地務工,沒辦法全天候在家伺候自己老母親,她們雙方的兒子有時候也勸自己老母親跟隨自己去城裡面住,這兩位老人都以生活不習慣為由拒絕了,兒子也不好勉強自己母親,只能隔個把月開車回家看看自己老母親。
平時的時候,腿腳稍微好點的老奶奶會拄著拐杖慢慢地從自己家來到好友家,聊到太陽下山再回去,有一次回老家看到這位老奶奶一邊拄著拐杖一手拎著兩個蘿蔔,我就好奇地問她拿著蘿蔔乾嘛去,她抬起頭樂呵呵地說要給自己老友送去嘗嘗,自家剛長出來的,煮爛了很好吃。
看著她一瘸一拐地離開的背影,真的是讓人有種莫名的悽涼感,人到晚年,老伴沒了,愛情就消失了,兒女都在外各自奔波忙事業,親情也夠不著自己,唯獨同病相憐的老友還能抱團取暖,讓自己在走向人生盡頭的路上,好歹還有一個人在與自己互相扶持,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死之交。
人需要友情,更需要真正的友情,在幼時,友情就是自己願意與對方分享自己的蛋糕,成年了友情就是一句話說出要求,立馬竭盡所能幫助對方,老年了友情就是互相依靠,讓彼此在風燭殘年之中感受到彼此的溫暖。
因此,回過頭來看到這對徐州老爺爺抹淚痛哭的視頻,就更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這種生死之交,他們早已把對方看作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旦分開,他們只能隔空想念對方,每天的日子不再是豐富多彩,養老變成了生命機械式的延續,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包含了對老友的不舍,也是對後會無期最後的道別。
你們如何看待這種年老之後的老友之情?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