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抗病毒?
李蘇宜MD
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大蒜素是從百合科蔥屬植物大蒜的鱗莖(大蒜頭)中提取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同時也存在于洋蔥和其他百合科植物中,學名二烯丙基硫代亞磺酸酯。
新鮮大蒜中並沒有大蒜素,只含有蒜氨酸。當大蒜被切開或粉碎後,大蒜中的內源酶即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分解合成為大蒜素。大蒜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淋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等眾多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均證實可被大蒜素抑制。大蒜素還抑制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大蒜素還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護肝等作用。大蒜素是一種硫代硫酸物,具有抗氧化和巰基二硫化物交換的能力,可以激發出一些對人類有益的潛在能力。大蒜素具有防止遺傳型病毒損壞的作用(可能與代謝活性有關係),對巨細胞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隨其濃度提高而相應增強。蒜氨酸可清理機體內部的過氧化物,抑制過氧化物的形成,烯丙基二硫化物、蒜氨酸、大蒜素和烯丙基半胱氨酸是防止自由基損壞的保護成分。
大蒜用於預防和治療感冒有悠久的歷史,近年RCT研究證實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大蒜素有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
大蒜素內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物質是烴基硫代亞磺酸酪。研究發現,大蒜素可預防和治療骨髓移植患者易並發的巨細胞病毒(CMV)感染,大蒜素還能有效地抑制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對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破壞率十分顯著。大蒜素能增強巨噬細胞溶菌酶的活性,是其抗感染作用的機理之一。
大蒜素可增強淋巴細胞的免疫作用,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天然大蒜液有增加T淋巴細胞的轉化,增加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功能的作用。大蒜素對腫瘤患者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是提高腫瘤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紅細胞對機體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且多與紅細胞表面Cb受體有關。大蒜素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紅細胞免疫功能。大蒜新素可增強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並持續上調IFN-γ表達等抗病毒因子的分泌而有利於機體清除MCMV病毒。大蒜素可通過增重中樞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提高機體免疫力。大蒜素可通過增加巨噬細胞活性,促自然殺傷細胞T細胞和B細胞的產生對免疫系統發生調節作用。
據藥理及臨床試驗及實用的數據要使劑量達到2毫克/公斤體重才有效。一個人平均體重在六十公斤左右,每天應服120毫克左右才有效。以往在治療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毒性疾病中大蒜素都具有極好的療效。曾對大蒜素相關的物質做過抗病毒性能的比較, 對單純皰疹病毒、副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大蒜素強於烯丙基硫代亞磺酸鹽。在SARS暴發時大蒜素也曾起過良好的預防保護作用。大蒜素抗微生物譜廣, 對許多病毒性疾病有療效, 又沒有毒副作用。所以,大蒜素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大蒜素不能以本身的形式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大蒜素被注入血液中,很快被代謝為丙烯基硫醇,而丙烯基硫醇也很快被代謝為二噻烯和阿霍烯等其他物質。大蒜素在體內經過各種複雜反應,最後大多形成烯丙基甲硫醚直接通過呼吸排出體外,其中有一部分還會轉化為丙酮,隨呼吸排出。因此,烯丙基甲硫醚可作為評價體內大蒜素的指標。由於大蒜素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低毒,安全性高的物質,其急性、亞急性、亞慢性、慢性毒性試驗均無陽性發現,進行生殖和發育毒性試驗也無陽性結果。目前為止未發現因食用過量的大蒜素致中毒現象,而無法確定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附: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
打破臨床學科劃分壁壘,2013 年元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西區正式組建國內首支腫瘤營養代謝內科的整建制團隊--- 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具有腫瘤內科和臨床營養科雙重質量管理體系和技術崗位,包括腫瘤內科醫師11人、臨床營養醫師1人、臨床營養師3人,公共營養師(兼)4人,臨床藥師和技師各1人,及腫瘤科護師(士)23人。 病區開放床位55張,和日間病房。設腫瘤營養代謝門診、癌性腸梗阻門診,配備專業設備(人體成分分析儀、能量代謝檢測車)和腸內營養配置室、腸功能檢測實驗室。專業應用臨床腫瘤學和臨床營養學技術手段,實施腫瘤學和臨床營養學診斷,合理實施抗腫瘤治療和營養療法,治療原發疾病暨相關併發症,糾正患者能量-營養素代謝紊亂,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本文源自公眾號:腫瘤代謝營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