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申
圖文: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Wikipedia Commons
2020年5月28日,全國人大會議通過香港國安立法的決定,當天,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判決孟晚舟未能獲釋。
在維護國家統一、反分裂方面,各國已有不同立法和實踐經驗,加拿大的魁北克就是典型。今天筆者結合真實人物故事與加拿大的工作經驗,講講魁北克。
魁北克省與省旗。
「擰巴」的魁北克人
加拿大雖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但在很多人眼裡,仍是個典型英語國家,甚至在許多人看來,加拿大文化只是美國的延伸。
在加拿大工作後,我逐漸感受到它的獨特性:一種深深的「法式味道」。儘管同事幾乎都是白人,但時常感受到魁北克法裔與講英語的人之間有條淡淡的分界線。
聯邦政府正式講話與公文必須使用英法雙語。
圖:arindambanerjee / Shutterstock
在不少講英文的人眼裡,魁北克法裔是特殊的:他們特立獨行,思維清奇,思路獨特,有人會笑說他們很「奇怪」(無貶義),講起笑話來大家笑點都不同。
不少法裔從外形氣質上即可辨認:當英裔說著一口饒舌美式英語、嚼著口香糖時,可能一旁的法裔卻著裝考究、紳士彬彬,男性留中長捲髮或前衛小辮,極富藝術氣息。
描述加拿大法語區與英語區文化隔離的漫畫。
圖:queensjournal.com
得知我有法語基礎,並對法語有興趣,法裔同事看我的眼光就大不同了。經常與我講法語,有意把本來的英語交流變成法語交流,用這種方式幫我提高法語,把我從英語中抽離出來,徹底進入法語世界。他們自豪於自己的語言,尤其希望將外國人同化入法語文化內。
當然,魁北克式法語有一套獨特的發音規律,和學校裡學的標準法語不同,我經常聽不懂對方的發音,甚至還與之爭論詞彙的「正確」讀音,後來我發現這種爭論是徒勞的,魁式法語與法式法語不同,魁北克人會特意區分,據其所言,他們的才是最古老正統的法語,保持16世紀以來的中古發音,而法國本土經過變遷,法語早就走了樣。
魁式法語教科書
倘若遇到民族情結深的魁北克人,其做派更加我行我素。
記得有一年來了新任大領導,搞了次全體員工見面會,叫大家提問,不少人提出好問題,以在大領導面前自我表現,可偏偏魁省分區老闆站出來提問了,不僅內容奇葩,口氣也挑釁尖銳,英文還有濃重口音,全體冷場尷尬。
可大領導也不敢回擊招惹,只能一五一十回答問題,其他人縱使有抱怨也不敢吱聲。魁省老闆十分自信,喜歡當「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也看得出,加拿大對法裔總是小心翼翼,對其容忍度極高,深怕引起矛盾。
La Presse(《新聞報》)是加拿大主流法語媒體之一,總部在蒙特婁。圖:lapresse.ca
嚴治分裂 + 賦權優惠
總之魁北克人性格可以說是比較擰巴,既要把自己跟普通加拿大人區分開,又不想跟法國人混為一談,非要搞特殊性,但也認同加拿大人這個身份。他們對法國不屑,對隔壁的老美更嗤之以鼻,自豪於自己博大精深的法蘭西文化。
那麼魁北克人的「擰巴」究竟從何而來?
魁北克曾是法國殖民地,民眾大多是法國人後代,與說英語的其他地區顯著不同,希望獨立建國,搞起魁北克獨立運動,即「魁獨」。魁獨始於1960年的「寂靜革命」,法裔認為魁北克應該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上,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在蒙特婁市政廳發表演說,高呼:「自由魁北克萬歲!」(Vive le Québec Libre!),激起法裔對民族和語言自豪感,魁獨成為魁北克主流民意。
戴高樂與他著名的「自由魁北克萬歲」宣言。
圖:adst.org
魁北克解放陣線也應運而生,60年代起策劃多次恐怖襲擊,成員受過克格勃特工訓練。
魁解組織骨幹,標語是:出於對魁北克的愛國之情,他們選擇了暴力。(Par amour de leur pays, le Québec, ils ont choisi la violence.)
魁獨高潮是1970年十月危機,魁解組織綁架魁省勞工部長和英國駐蒙特婁貿易代表,勞工部長數日後被害。
針對魁獨活動,加拿大聯邦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大棒加糖衣炮彈軟硬兼施,強硬處理分裂活動,同時下放自治權。
嚴厲制裁。
● 外交行動:
1967年戴高樂發表煽動魁獨演說後,加拿大立即宣布戴高樂為「不受歡迎的人」,加拿大與法國關係即刻破裂。此後40年內,加法關係緊張,法國還不斷給魁獨人士提供庇護,直到2008年薩科齊宣布不再支持魁獨為止。
● 軍方與警方行動:
十月危機中時任總理皮埃爾·特魯多態度強硬,立即宣布魁北克全省戒嚴,實施《戰爭措施法》(War Measures Act),賦予警察逮捕和拘禁的全面權力。警方進行3000多場大規模搜捕,同時加拿大軍隊進駐蒙特婁,政府動用軍隊部署在重大建築物和關鍵位置。
十月危機時期,加拿大軍隊進駐魁北克,
警察開展大搜捕。
● 司法管轄:
80年代和1996年,魁北克就獨立問題舉行兩次公投,雖然獨立派因票數不夠而失敗,但居高不下的獨立傾向引起聯邦司法機關警惕。很快1998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判決魁北克單獨宣布獨立的行為是違憲。
加拿大前外長、資深政客、魁北克人史蒂芬·狄安(Stéphen Dion)1996年向最高法院遞交三封公開信,並爭取到國際社會支持,促成加拿大司法和立法機關對魁獨的制裁。圖:Wikipedia Commons
● 立法制約:
2000年加拿大上議院通過《清晰法案》(The Clarity Act),明確規定根據加拿大聯邦憲法和國際法,一個省無權單方面宣布獨立,公投不僅需全體魁北克人同意,還需全體加拿大人同意,使魁獨從法理上再無可能。
與此同時,聯邦政府也給予魁北克大量政策優惠和高度自治權。
● 聯邦公務員人事錄用:
魁北克人口約佔全國21.6%,但在聯邦公務員體系內,據筆者不準確目測,魁省法裔人數接近一半,高官中魁省人比例更高。由於憲法規定雙語政策,聯邦公務員必須掌握雙語,職務越高,雙語要求越高。
這就從政策上對魁北克變相傾斜,因為英文在加拿大非常普及,但法語不是人人都會,英語區人士須後天努力才能掌握法語,法語區人士卻很容易掌握雙語,形成語言優勢。據筆者觀察,加拿大外交隊伍中擔當高級別職務的法裔人數相當多。
加拿大現任外長、法裔弗朗索瓦-菲利普·香檳(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
圖:Gints Ivuskans / Shutterstock
● 獨立司法體系:
魁北克至今依然延續法國殖民地以來的市民法系,即大陸法系,而加拿大其他地區卻是普通法系,即英美法系。聯邦法律中唯一可以凌駕於各省法律的是加拿大刑法。
● 獨立移民政策:
魁省可單獨制定移民政策,不必與聯邦移民局一致。移民魁省除獲得聯邦移民局籤證外,還需獲得魁省移民局出具的文件。
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移民其他省需通過聯邦複雜的積分制,但魁省最大要求就是會法語,只要學法語通過語言測試等條件就能移民,可巧妙繞開積分制。
因此近年來魁省成為大批中國移民的首選移民點,比如我觀察許多中國投資移民(NV5類)就把魁北克作為登陸點,得到身份後再去外省。
● 省慶日:
6月24日是魁北克省慶日(La Fête nationale du Québec,或Saint-Jean-Baptiste),是魁北克最重要的節日,僅比加拿大國慶日7月1日提前一周,但對部分魁省人而言國慶日是次要的。我的魁省同事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辦派對慶祝,比國慶日熱鬧得多。
熱鬧的魁北克省慶日大遊行。
圖1:Fête nationale du Québec
圖2、3、4:Wikipedia Commons
新反思
不過說到底,一個地區究竟有多大自治權、是否有自治的籌碼,根本還在經濟實力。魁北克經濟如何呢?很有法式特點:魁省盛產藝術家,文化產業發達,大量優秀影視製作公司、音樂、遊戲、藝術、旅遊產業都在魁省。另一大產業是航空業,著名航空製造公司龐巴迪的基地就在蒙特婁。
天才歌手席琳·迪奧是魁北克人,
以法語歌手身份出道。圖:Rolling Stone
風靡全球的太陽馬戲團是魁北克製造。
圖:wheninmanila.com
魁北克與法國的關係也很微妙有趣,魁北克人或魁式法語叫Québecois,也被戲謔為「魁瓜」,在法語世界中有那麼點土味鄉村法語的意思,但魁北克人也並不買帳:「我們跟法國人不同,別把我們和他們混為一談。」
1977年魁北克出臺《法語憲章》規定法語是魁北克唯一官方語言,英語不受承認,各地標識一律用法語。這種對法語的固執堅持,雖保留了文化,也造成許多問題。
我的好友菲利普是魁北克人,他告訴我:「我家鄉在魁北克偏遠地區,家人至今一句英文都不會講。」
我當時就震驚了,加拿大人居然不會講英語?
他說:「這就是現實,家人出國旅遊,因為不會講英語,我要幫他們翻譯。」
還有一位同事的太太是魁北克人,也來自魁北克小地方,英語很蹩腳,因為16歲才首次學英語。聽她說英文,我感覺她是個內向溫柔的人,可有天她得知我懂法語,立馬來了興致,法語脫口而出,即刻奔放活潑、瀟灑隨性,整個人的人格都變了,不再是那個我曾認識的她,我當時又震驚了。
像菲利普這樣的新一代魁北克年輕人,也在反思著未來:
「走過世界很多地方後,我開始反思,堅持這種自主性和獨立性,非要搞得自己與眾不同,真的對魁北克好嗎?嚴格的法語政策,導致人才流失、投資者離開、遊客覺得不友好。魁北克在加拿大全國內經濟也不算好,失業率還是最高省份之一。」
他說:「假如真像那幫魁獨所願,把魁北克分離出去,情況只會比現在更差。如果沒有加拿大這個國家體系保護,單單一個魁北克有什麼經濟、資源、優勢可以立足於世界嗎?就靠法語?」
菲利普回國以後,告訴我他在蒙特婁找到了工作,租了間公寓,考慮要不要在蒙特婁買房。再後來我們沒有聯繫,一年後我得知,他已離開蒙特婁,去了加蒂諾(Gatineau),加入聯邦政府,實踐他的中央政府官僚夢去了。
位於安大略省的渥太華與位於魁北克省的加蒂諾是一對雙胞胎城市,一河之隔,以橋連結。在首都聯邦政府工作的魁省公務員住在加蒂諾,通勤上班十分方便,人性化的地理和交通設計照顧到了魁省人士需求。
圖:Snow Meadow / Shutterstock
由於緊鄰渥太華,交通便利,加蒂諾成為魁省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之一。
他生活在加蒂諾,河對岸就是渥太華,過河回來就是法語區。這樣的城市最適合他:既能容得下一個加拿大人報效國家的事業夢想,又能照顧到一個魁北克人敏感的文化尊嚴與對母語的心靈寄託。他鄉安放肉身,故鄉安放靈魂,倘若兩者合二為一,就是人間大喜,菲利普找到了,恭喜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