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在瑞典的地位就像是中國的萬裡長城,它不僅是瑞典乃至整個北歐的標誌性建築,更因每年一度的諾貝爾晚宴在此舉行而聞名於世。所以,無論是瑞典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來到斯德哥爾摩,便都會到市政廳去參觀一番。但令人奇怪的是,長期以來,瑞典還從未出版過一本專門介紹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攝影集,問起理由,瑞典人說,人們對它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再出版一個影集並沒有什麼必要。
但就在最近,一本由中國人拍攝,名為《未知之美》的攝影集使瑞典人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瑞典最大的報紙《每日新聞》以整版篇幅報導了這本書的出版,題目為《中國人眼中的市政廳》,文章中說,中國攝影家所捕捉到的鏡頭,是平常瑞典人所看不見的,東方人所察覺出市政廳的美麗,是瑞典人熟悉卻又品味不出的。另一家大報《瑞典日報》也發表了題為《新的語言,新的市政廳》的評論文章,對攝影師高超的拍攝技巧,尤其是其獨特的視角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本攝影集呢?
作者李亞男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首席攝影師,他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先是在圖書館、博物館中閱讀了幾乎所有瑞典人所寫關於市政廳的書籍和資料,但他並未以此為模板,反而用來跳出了前人的模式,把瑞典文化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最後完成了這本集錄了200多幅照片的攝影集。
照片中的景色雖然是瑞典的,但其體現的中國神韻卻把瑞典人震撼了。
他拍攝的市政廳看起來就像是中國的潑墨山水畫——從梅拉倫湖的對岸遠望斯德哥爾摩市政廳,這座建築給人最強烈的視覺衝擊便是那耀眼的紅磚牆,以及陽光下熠熠閃亮的金頂,這使得市政廳無論是在白雪覆蓋的冬季,或是在綠水蕩漾的夏天,總會顯得分外奪目。但在《未知之美》中,作者卻選擇了一個大霧天氣去遠景拍攝整棟建築,於是,紅牆的色彩暗淡了,金頂的光芒更消失得無影無蹤,市政廳若隱若現,似乎已與濃霧、湖面融合成了一體,自然與人為就在清楚與模糊的界線中徘徊(圖片1)。
他的選景角度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動靜結合之美、人與萬物的和諧之趣——在市政廳外內外,有大大小小數百個人物雕塑,其實從藝術的角度來講,這些雕塑並算不上精品,於是它們也往往成為被人們所忽略的對象。但在《未知之美》中,雕塑卻變得靈動起來:冬末春初的梅拉倫湖上,巨大的冰塊在水面上漂浮,那分明是流淌著的舞臺,而湖邊的女性雕像便是跳躍著的舞者(圖片2);夏季的早晨,蜘蛛在雕像的手與身體間結成了網,露珠凝結於網間,給石做的雕像賦予了生機盎然的活力(圖片3)。
他的拍攝技巧體現了獨有的東方智慧——市政廳一層的藍廳,由於是舉行諾貝爾晚宴的所在而成為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房間,每年12月10日晚宴舉行時,都會有上百部相機拍下人們的一舉一動,毫不誇張地說,藍廳的每一個角落都曾被攝影膠片所記錄過。於是,《未知之美》使用了一種別致的手法:人物因流動而顯得有些模糊,但室內的建築卻依舊沉穩、清晰(圖片4)。如果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中國老話來解讀這幅照片,真的是最恰當不過了。的確,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諾貝爾獎,光榮與遺憾共存,讚譽與輕視同在,許多獲獎者的名字因為時間久遠幾乎要被人們忘記了,但諾貝爾獎本身及見證著其歷史的市政廳卻至今仍備受矚目。
從他的拍攝中,人們還可以找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神韻——位於市政廳二層的斯德哥爾摩市議會大廳,最有特色也是最漂亮的便是大廳內船形的屋頂。據說當初設計師並未想把屋頂建成現在的樣子,但在即將完工時卻發現,還沒來得及鋪設頂棚的屋頂很像一艘倒扣著的船,這其實更符合北歐維京時代的建築風格,於是,設計師臨時改了主意,還在屋頂上畫出日月星辰,以表示議會所探討的話題,並沒有見不得光的內容。在多數人的眼中,這座大廳屋頂的美麗在於立體的船形,可在《未知之美》中,呈現給人的卻是一副平面,雖然縱深感消失了,但擠壓在一起的日月星辰卻體現了另外一種美,這與敦煌壁畫頗有些神似,感覺色彩充盈的咫尺之間,畫外的天地卻是廣闊無限(圖片5)。
他的拍攝題材也體現出了東西文化的不同——《未知之美》裡,有一幅同性戀舉行結婚儀式的照片,拍攝地點就在市政廳內的法國廳。在這個廳裡,曾見證過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成千上萬對有情人結為眷屬,自然也包括有同性戀。對於同性戀,瑞典社會還是比較寬容的,每年甚至還會舉行同性戀大遊行。可在生長於東方的人看來,同性戀的婚禮便多少有些新奇的色彩了。於是,攝影師並未使用過多的技巧,只是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角度來記錄兩個人幸福的瞬間,而那對有情人也以坦然的心情,去面對中國攝影師的鏡頭(圖片6)。
以上所說的,只是從《未知之美》裡隨意擷取的幾個例子而已,類似的照片在攝影集裡還有很多。
對於《未知之美》一書,斯德哥爾摩市市長克裡斯蒂娜·莫林女士感概地說,從前雖然也有過一些關於介紹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書籍,但大多都是從建築學的角度來進行描寫的,而《未知之美》則是第一次從藝術的角度,全面、生動地介紹了這個瑞典的象徵,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李亞男這位出色的中國攝影師以其獨特的東方視角,為瑞典人詮釋了市政廳不為大家所知的美麗。
瑞典哈蘇公司的特別代表拉什.本特松先生說,哈蘇公司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有限地贊助幾位出色的攝影師,我們為選擇來自中國的李亞男先生而感到驕傲,更為他所拍攝的《未知之美》而感動,李亞男對光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細節和整體的把握都讓我們對攝影有了更新的視角,而其作品也展現出李亞男所獨有的風格,這些作品內使我們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結合,更能夠產生美麗的圖片。
就《未知之美》一書,斯德哥爾摩市政府已於本月專門舉行了盛大的發行儀式。而這本記錄了中國人眼中市政廳的攝影集,更引起了瑞典各界的極大關注,一經出版,便立刻被斯德哥爾摩官方定為國禮。瑞典許多駐外機構,包括瑞典駐美國使館、駐比利時使館等也紛紛發來邀請,希望《未知之美》的圖片展能夠到他們的所在國舉行。而作為攝影師李亞男的同胞,國人將會在2008年夏天時,在北京一睹《未知之美》的風採。
(責任編輯:車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