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車已經成為美好記憶!用鏡頭追逐最後的 盛宴

2020-12-18 韶七文化

喜愛蒸汽機車已經轉化為一種信仰,有蒸汽機車的地方就是我的極樂世界。

追逐蒸汽機車的腳步從未停止,無論東西徵途遙遙,在最美的季節又一次去重逢最美的相遇。

隨著集通蒸汽節的停辦,前進型蒸汽機車徹底的消失了。兩臺最後的上遊型1771、1772機車成為了蒸汽迷及攝影愛好者追逐的最後盛宴。

日出時分的西馬蓮河橋拍攝點,美麗凍人的早上五點鐘起床, 奔襲五十公裡,追趕火車的腳步,這橋的具體位置應該是康平縣大齊家窩鋪。

郝家溝展線也很有感覺,周邊的山丘及風車,冰凍的湖面,蜿蜒的鐵道線,場景很不錯讓我有了想要大片的激情。

蒸汽機車則在這個區間進行多次的往返運行,多次重複噴雲吐霧的最佳狀態供車友及攝影愛好者拍攝自己要的照片。

郝家溝站的萬噸塔曲線及太平溝隧道區間,個人感覺是非常不錯的拍車場景,高中低各個位置都以後,鐵路線依山傍水內容豐富,總之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的拍攝,最主要的是離調兵山市區很近,來去方便,交通便利。

這個機位依然給力,場景遼闊展線優美,這都是超出我預想的,感覺當初湊熱鬧的想法太草率,沒有認真準備這裡的機位和信息,多虧有朋友在。

蒸汽機車在這個區間又是多次往返進行表演,這一段蒸汽機貌似更給力,煙氣效果相當好,拍片的效果也很理想。

西馬蓮河橋拍攝日出機位不錯,日出的拍攝場景很美,怎奈攝影師太多 想拍個乾淨的畫面難度挺大。

結束王河中橋的拍攝,蒸汽機車專列又轉場到曉明站外直線段,上午的兩個場景之一。

夕陽西下,王河中橋的落日拍攝也告一段落。

相關焦點

  • 記憶中的蒸汽機車 ……
    旅行時,每到一地若有蒸汽機車,不管多忙、多累,俺也要去走一走、瞧一瞧,給它幾個鏡頭 ……在家裡的客廳中,一幅圖片掛在牆上 —— 蒸汽機車在林海雪原中的陡峭的山崖邊行駛 …… 這幅圖,在夏天,看上去真讓人是多麼心清氣爽啊!我愛東北。
  • 最後的蒸汽機車 內蒙古蒸汽火車攝影攻略
    鏡頭裡的龐然大物  走近蒸汽機車,車體上黝黑的漆面已經斑駁脫落,曾經鋥亮的氣泵連杆也已鏽跡斑斑,刷著朱紅油漆的巨大車輪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豔麗,滲透著褪色的蒼白。最後一列蒸汽機車執行完任務後從正式使用的歷史舞臺退出的那一刻,是工業時代逝去的一個標誌,與其說人們緬懷蒸汽機車,不如說是對工業時代的一種深刻記憶。
  • 蒸汽機車 時代的記憶[組圖]
    蒸汽機車的出現使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並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蒸汽機車的出現使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並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而如今,這劃時代的標誌已悄然失去,蒸汽機車已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蒸汽機車由蒸汽鍋爐、汽機、車架、行走部、制動設備以及貯存燃料和水的煤水車等組成。
  • 時代的記憶,漸行漸遠的蒸汽機車
    在中國,在大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很多人曾坐過蒸汽機車,哐嘰!哐嘰!嗚嗚嗚……一聲長笛。隨著科技的發展,蒸汽機車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時代的記憶。近10多年來,在遼寧鐵嶺調兵山,每年搞一屆蒸汽機車節,今年已是第十三屆,當地還設立了蒸汽機車博覽園,為蒸汽機車愛好者、攝影師、遊客,參觀、記錄、體驗蒸汽機車提供方便,探尋蒸汽機車的前世與今生!蒸汽機車的歷史已有200多年,英國人史蒂芬孫於1814年發明了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車,加快了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的步伐。
  • 【視覺】最後的蒸汽機車
    株洲,作為「火車拖來的城市」,百年前因株萍鐵路修建而興,蒸汽機車拖著株洲向前發展。 2005年底,我國最後一批在鐵路幹線上的蒸汽機車宣告退役,但它們依然允許在擁有貨運專線的大型企業內運行。
  • 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一本Steampunk
    1804年,英國工程師特裡維西克發明了世界首臺蒸汽機車本世紀初,我國也逐步讓蒸汽火車退出歷史舞臺,對於許多80、90後的年輕人來說,除了兒時的一點點模糊記憶外,「蒸汽機車」更多的是成為了一種抽象的文化符號-蒸汽朋克。
  • 去草原追尋最後一輛蒸汽機車
    (原標題:去草原追尋最後一輛蒸汽機車)  導語:一場開著汽車追蒸汽火車的浪漫之旅(來源:愛自駕 作者:子胥)  車行200公裡後到達經棚,每年的12月這裡基本都會舉行國際蒸汽火車節,這裡是全世界拍攝蒸汽機車最好的地點,自從中國內地最後一條幹線蒸汽火車在這裡正式地停運,蒸汽機車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背影。
  • 碩果僅存的孤品,最後的蒸汽聖地,新疆天山腳下的建設型蒸汽機車
    對於蒸汽機車的迷戀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追尋年輕的記憶懷戀童年的時光。一個鐵道邊長大的孩子,伴隨童年成長的必定是那鏗鏘震撼的蒸汽機車,每天充斥與腦海的必定是呼嘯的機車和汽衝雲霄的畫面。童年裡每天看蒸汽機車就像今天的孩子看動畫片玩網遊一樣的必不可少,甚至上癮。現在看到蒸汽機就仿佛看到了我的昨天。
  • 蒸汽機車「末代司機」的最後瞭望
    這是中國最後大規模、成建制的蒸汽機車組,這樣的運行規模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戈壁是寂靜的,清晨尤甚。吐著蒸汽的龐然大物臥在鐵軌上,發出的聲響傳得很遠。司機程忠雲拿著手電筒,圍著蒸汽機車敲敲打打開始了發車前的安全檢查,副司機馬新生正忙著給鍋爐加水,司爐代彥佳將放了鏡子的鐵鍬伸進爐膛查看火候,準備隨時填煤。
  • 最後的蒸汽機車!
    黎明時分,三道嶺煤礦剝離站,一臺蒸汽機車釋放出部分存儲的蒸汽,整裝待發。「2005年集(寧)通(化)鐵路的蒸汽機車全部退役,從此中國幹線鐵路的蒸汽機車告別歷史舞臺。而三道嶺煤礦的這些蒸汽機車,算是中國最後的大規模、成建制蒸汽機車組了。」
  • 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記錄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組圖)
    與此同時,另一個工業革命的產物——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目前,國內僅有黑龍江省富拉爾基、內蒙古的平莊、遼寧阜新、四川的嘉陽、新疆哈密的三道嶺等地還有為數不多的蒸汽機車在工作,由於缺少配件及維修繁瑣,大多蒸汽機車都已退役或報廢,在國內運行的蒸汽機車將會越來越少。
  • 最後的蒸汽機車(組圖)
    今年我國的鐵路主幹線將全部淘汰蒸汽機車4月,為了目睹蒸汽機車最後的風採,記者驅車千多公裡趕到內蒙赤峰大板鎮採訪現存蒸汽機車最多的大板機務段,這裡運行的全是大同機車車輛廠生產的前進151型蒸汽機車,車身自重達160多噸。
  • 遼寧調兵山:蒸汽機車成為工業旅遊「金色名片」
    央廣網瀋陽11月24日消息(記者徐志強 通訊員高帥)說起蒸汽機車,在兒時的記憶裡,它呼呼的喘著粗氣,哧哧的噴著白煙,咣當咣當頭頂噴冒白煙咆哮著前進。現如今蒸汽機車已經完成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蹤跡難尋。但在東北小城調兵山蒸汽機車博物館裡不僅能看到陳列的蒸汽機車,而且有幾臺蒸汽機車仍然可以轟隆隆的馳騁在這片遼北大地上,這些當年叱吒風雲、威風凜凜的鋼鐵巨人,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過往的青春與芳華。遼寧調兵山市是一座煤城,正因為如此,這裡還保留著不少蒸汽機車,這些蒸汽機車成為存世的「活文物」。
  • 尋找蒸汽機車(圖)
    嚇得我一頭撲進母親的懷裡,母親一邊拍著我一邊笑著說,不怕,這是蒸汽火車,它帶我們回姥姥家。我這才敢抬起頭來,看見車頭上寫著「毛澤東號」幾個大字。從那時起,蒸汽機車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隨著歲月的流逝,窄軌鐵路和蒸汽機車逐漸被寬軌鐵路和內燃機車所取代。在乾淨明亮的車廂裡,蒸汽機車的模樣已經逐漸被淡忘了。童年的回憶讓我萌發了探尋蒸汽機車的想法。
  • 最後的蒸汽機車!(圖)
    照片顯示,老火車頭已經開始了拆卸工作。  隨著帖子的爆紅,火車頭停放地點成為阜陽網友騎行的好去處,大家紛紛乘閒暇之餘,趕至周棚參觀遊玩。《潁州晚報》網事版也於1月30日刊發了《拯救蒸汽機車頭,保存一段歷史記憶》,引發阜陽市民的關注和熱議。
  • 【攝影人看株洲】最後的蒸汽機車
    【攝影人看株洲】最後的蒸汽機車 2020-06-02 0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餘江蒸汽機車供應商
    中國曾是大規模工業生產蒸汽機車的後一個,但根據本文作者的探訪和記錄,退役後的「蒸爺」大多下場悽慘,如今中國只餘不足60臺仍可運行。蒸汽動力的時代的確已經過去,不過,「蒸爺」們能否轉換身份,絕處逢生?我們又能從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中獲得怎樣的啟示?中國後一處使用蒸汽機車的幹線鐵路——內蒙古自治區的集通鐵路,於2005年將全體蒸汽機車淘汰。
  • 最後的蒸汽機車內蒙古「退役」
    最後的蒸汽機車內蒙古「退役」   中新網烏蘭察布10月16日電 (記者 李愛平)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機務段院內,一臺名為前進型蒸汽機車在退役20年後,作為歷史的見證如今正引發當地市民紛紛關注,甚至一些中外遊客還專程趕來拍攝並了解該輛老式蒸汽機的過往。
  • 圖集丨蒸汽機車:不僅是懷舊情結,更是對鐵路滄桑巨變的回望
    大地被喚醒,興奮地顫抖,凋零的草木似乎也在這攝人心魄的節奏中舞動起來……這不是電影中的場景,而是在穿越內蒙古大草原腹地的集通鐵路上,每年舉辦的國際蒸汽機車旅遊攝影節中,定格在國內外蒸汽機車攝影愛好者鏡頭裡的生動畫面。1814年盛夏,蘇格蘭的小鎮上,史蒂芬森在嘲笑聲中試驗了他的蒸汽機車。
  • (新春走基層)(9)蒸汽機車司機的最後守望
    新華社照片,烏魯木齊 ,2018年2月5日 蒸汽機車司機的最後守望 在哈密三道嶺露天煤礦,一列蒸汽機車在工作中(1月18日攝)。 隆冬時節,新疆哈密三道嶺煤礦的蒸汽機車噴射著白色霧氣行駛在生產一線。三道嶺曾是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其開採起源於清乾隆年間,後因戰亂幾度關停。1962年開始建設露天煤礦,1970年建成投產,至今仍是「疆煤入川」的重要煤源產地。 20世紀末是三道嶺蒸汽機車的黃金年代,有30多臺蒸汽機車在礦區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