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臺旅遊
走路太慢
開車太快
騎車剛好
「 環臺東海岸跨年騎行全紀錄 」
- STC 2018跨年騎行旅遊
D1
枋寮鄉 — 恆春鎮 — 墾丁
冬日特產:「落山風」
驅車(環臺後援車輛:一臺旅遊大巴+一部7座商務車)跳過擁堵且有霾的高雄市區路段,來到此次環臺的起點:枋寮鄉。
雖說已入冬季,臺灣南部的溫度還是相對較高的,在天好時有27°左右,也正是我們來避寒騎行所希望的溫度。
墾丁段的騎行基本是"平路",唯一增加騎行難度的恐怕只有那可怕的"落山風"。落山風是恆春半島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好奇的同學可以百度下。
不知道該用藍還是綠來描述太平洋的顏色,就如我們身穿的「臺九」定製騎行服一樣,在光照下,忽藍忽綠。
左邊大橋上坡去往臺東,右邊狹長小道通往恆春,環過臺的朋友對這處分岔路口定是記憶猶新。
順著屏鵝公路(屏東—鵝鑾鼻)繼續南下,終點是臺灣最南端。
彩虹也給沿途的美景錦上添花,這是環臺路上為數不多的偶遇。
面對「落山風」,我們抱團破風。比起獨行的孤單,團隊力量更加堅實。
首日60KM騎行結束後,在墾丁海邊看落日別有一番滋味。
D2
楓港 — 壽卡 — 太麻裡
每個人都要爬的一座山:壽卡
壽卡,海拔455米,南回公路的制高點,是環臺路上的必經之處,也是每位環臺騎士都必須攻克的一個關卡。
由於臺9南回公路是北上唯一的一條大路,又趕上元旦期間,往來的車輛十分頻繁,這無疑給壽卡爬坡又加了一道難關。
一番周折,終於登頂來到了著名的打卡點:壽卡鐵馬驛站。
從壽卡一路下坡,回到沿海公路。雖說已經告別了昨日難纏的「落山風」,但是冬季的東北季風盛行,北上之路註定不會一路順風,需逆風前行。
來到臺灣東線後,起伏路段明顯加劇,隨著海拔落差的變化,時而上坡時而下坡,考驗著每個人的體力和專注力。
一路上也遇到不少環臺騎士跟我們並肩作戰,這支算的上是最訓練有素的隊伍。
騎累了停下來休息,只見遠方海上掛著一輪彩虹,把天和海相連,美極了!但遇見彩虹也預示著可能會遭遇降雨,果然,一陣大雨不久漂了一下,後援車立即出動,大家都安全的結束了第二日的騎行。
D3
臺東 — 池上 — 瑞穗
綠色長廊 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是臺灣東部縱谷地形景觀,夾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因橫跨花蓮、臺東兩縣而得名。同樣也是單車環臺路上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條精華路線。
花東縱谷沿省道臺九線而行,貫通花蓮、臺東兩縣的精華地帶,長達158公裡的綠色走廊,儘是一片綠意和綿延的秀麗山脈,沿路並有東部幹線鐵路相隨。
伯朗大道和金城武樹久負盛名,當初有很多單車客都是慕名而來。
本以為冬季的伯朗大道早已枯樹落葉,想不到儘是滿眼的油菜花海,著實令人心曠神怡。
今日騎行近100KM,縱情馳騁於這條綠色長廊,飽覽風景。
D4
烏石港 — 福隆 — 九份
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在花蓮充分休息了一天後,繼續沿海往臺北進發。
經過之前3天的逆風、爬坡、起伏路的試煉後,明顯大家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騎的遊刃有餘。
沿途各種無敵海景,總有一處讓你駐足停留,陶醉其中。
一整天腦海裡仿佛都在重複這首歌: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D5
北投 — 陽明山
臺北後花園:陽明山
陽明山號稱臺北後花園,也是臺灣的觀光勝地。今日爬坡海拔標高800米,相當於近2座壽卡的高度。
在臺北當地領騎胥大哥的帶領下,大家都卯足了勁,畢竟來到了本次騎行的最後一站,就來一場完美的收官之戰。
三位星巴克騎遊大佬一臉懵逼,看到兩臺一模一樣的頂級車,還是三鐵車來爬坡,莫非是車隊前來陽明山集訓。
每一腳奮力的踩踏都發出了衝擊山頂的吶喊。登頂小油坑停車場,陽明山騎行結束,也同時宣告本次環臺騎行順利完成!
▲ 此篇環臺全紀錄為5日騎行紀錄,
省略其餘3日吃吃喝喝,8日環臺之旅,大飽眼福大飽口福。
本次活動特別鳴謝
我們的保姆車司機兼全程攝影師:北投阿牛
只有真正在騎行旅途中才能感知美好、快樂、自由,
在飛速下坡時速度帶來的刺激,
在眺望遠方海景時內心片刻的寧靜。
用騎行的方式去旅行,
與自然更貼近、與彼此更親密。
2018我們將有更多境內外騎行旅遊路線即將上線!
最後福利來一波~
參加2018抽獎活動!
現金券、折扣券、抵用券等好禮不斷哦
(即日起至1/16日,每天2次機會)
更多2018最新騎遊產品及活動
敬請關注【上海鐵人STC】
S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