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毛麗君、實習生吳基祥7月13日報導:10天,23所大學,52個校區,收穫旋轉樓梯27個……理工男魏曉輝(微博ID:水月雲天_syyt)拍攝的一組名為「青春·上旋」的上海高校旋轉樓梯照片驚豔了網友,而你可知道,這組照片最大的功臣竟然是地鐵和共享單車,在城市和高校的穿梭中,27歲的他又收穫了怎樣的人生經歷?接下來,他又會有怎樣的計劃?東方網記者獨家採訪了照片的拍攝者魏曉輝,聽他講述旋轉樓梯背後的故事。
跑遍上海高校,最大功臣竟是地鐵和共享單車
作者魏曉輝
「愛好攝影,南京旋轉樓梯的專題攝影相當於畢業前留給南京的禮物,畢竟在南京待了七年,有感情。」在上海高校旋轉樓梯之前,魏曉輝的同題材作品曾經在南京引起過網友的極大關注,畢業於解放軍理工大學的他,將最初的那組照片當作送給南京的禮物。
作為系列攝影的第二站,魏曉輝選擇了上海,那是因為在他看來,旋轉樓梯在有一定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的城市出現的概率相對較高。「上海以前有很多租界,歐式風格的建築比較多,旋轉樓梯也多。」
作者魏曉輝
每確定一個城市,魏曉輝都要先做足功課,按照他的計劃,確定拍攝時間後,他一般會提前半個月做準備,包括從各個攝影網站、社交媒體查找關於這個城市旋轉樓梯的信息,以及最重要的交通路線。「比如上海,我會先在地圖上把所有的目標大學標註好,然後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來安排拍攝路線。」
「上海太大了。」這是魏曉輝的感慨,南京之外的首站,他選擇了上海,然而要在這麼大的上海既快又準地找到自己的拍攝對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拍這些照片,魏曉輝成了每天最早出現在地鐵裡的乘客之一。按照前一天選定的學校,他會提前制定出行路線,趕最早的一班地鐵出發,開始「地毯式的掃蕩」。
復旦大學旋轉樓梯
滴水湖畔的海事大學和海洋大學,是魏曉輝上海行去過最遠的兩個校區,他說多虧了有16號線;而說起大學校園,他笑稱,多虧了有共享單車。靠著兩個輪子,魏曉輝幾乎把松江大學城中所有大學都轉遍了。「如果沒有共享單車,靠自己走的話,這麼大的圈兒,想想也是件很痛苦的事。」
跑遍上海23所大學,52個校區,魏曉輝花了10天的時間,而從籌備到完成這一次拍攝幾乎佔據了他假期所有的時間,最終,27歲的他為觀眾們呈現了27個美輪美奐的旋轉樓梯。
上海交通大學旋轉樓梯
奮進的青春,系列攝影書寫難忘的人生經歷
如果說最早的創作始於偶然,那麼,將旋轉樓梯拍成系列,則註定成為魏曉輝的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
「大學是青春的象徵,旋轉樓梯是進步向上、前進的意向。我希望用高校的旋轉樓梯來喻示奮進的青春,也希望我們年輕人遇到挫折時不要氣餒,因為每一次挫折都可能是一次上升和前進的機會。」魏曉輝這樣解釋這組照片的主題:青春·上旋。
同濟大學旋轉樓梯
雖然系列攝影前兩站的拍攝引起了多方的關注,但魏曉輝坦言,他「並不指望這個去賺錢」。「攝影純粹是我自己的一個愛好,能給我帶來無窮的快樂。如果涉及到金錢的話,有些東西就會變質,也會少很多樂趣。」對他來說,拍攝最大的成本,除了他背著到處跑的相機、鏡頭、腳架,就是自己投入的無限熱情和精力。
而能「出片」,離不開後期近乎完美的圖片處理。魏曉輝說,和拍攝時間相比,其實後期圖片處理的工作量更大。「我有點強迫症,對於畫面畫質追求比較高,有些旋轉樓梯比較舊,髒點比較多,因此在修圖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比如上海的這組圖片,拍攝花了10天的時間,後期處理卻耗了一個月,而這些時間,都是魏曉輝在平時工作之餘一點一點擠出來的。
武漢、北京、西安、廣州、成都……魏曉輝告訴東方網記者,他的「青春·上旋」系列攝影還在繼續,而這些城市都已經列入了他的計劃清單。「我已經在為下一個城市的拍攝計劃做功課了,由於工作原因,旋轉樓梯系列估計還需要幾年才能完成。」
而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幾年,魏曉輝和他的「青春·上旋」還將繼續「在路上」。
(本文圖片由魏曉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