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禁止農產品出口農業股還能繼續逞強?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兩市各行業板塊普跌,農業股卻逆勢上漲。3月30日收盤,農發種業、西部牧業、京糧控股、金健米業等漲停。農業育種個股的帶動下,農林牧漁整體保持活躍,新五豐、聖農發展、新希望等豬肉概念也有較大漲幅。

漲價預期驅動景氣度?

今年以來,農業部等出臺多個文件,扶持力度加碼,分析認為未來農業板塊產能修復速度有望繼續上行,而年內農業股的漲價預期可能也將是板塊景氣度的驅動。

天風證券分析認為,當前,農林牧漁板塊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一方面預計CPI上半年都將維持相對高位,投資情緒利於農業板塊投資。另一方面,農業轉基因育種政策有望加速推進,為種業帶來發展和投資機遇。

該機構認為,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進口農產品價格或將上漲,由此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跟隨上漲。進口依賴度超過80%的大豆受到影響價格上漲概率較大,玉米價格上漲趨勢顯著,小麥和稻穀國內供給和庫存較為充足,趨勢性上漲可能性較小。

與此同時,今年嚴重的蟲害問題也對農業供應造成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近日表示,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和專家會商,今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是呈偏重發生態勢、程度可能重於上年,威脅玉米生產的主要是草地貪夜蛾,威脅水稻生產的主要是稻飛蝨和稻縱卷葉螟,威脅小麥生產的主要是小麥條銹病、赤黴病、白粉病。

華西證券表示,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為種植業的生產活動帶來阻礙,疊加草地貪夜蛾、小麥條銹病、沙漠蝗蟲等病蟲災害肆虐,全球農作物產量受到較大威脅。而需求端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而持續向好,種植業景氣向上拐點確立。

不少國家限制出口農產品

受疫情蔓延全球影響,許多國家都開始提前保障糧食供應問題,比如加入到囤積食品的隊列、限制糧食出口、啟動糧食庫存計劃。作為世界的糧食出口大國,越南是最早採取行動的國家,隨後世界也出現了更多的反應。

據當地媒報導,越南從3月24日開始,至少到3月28日,不接受任何大米出口的訂單。而其原因是要統計國內大米的庫存量,看能否能夠保障本國的糧食需求。3月27日,越南財政部在官網表示,將在6月15日前儲備19萬噸大米,滿足疫情期間的糧食需要。

作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僅次於印度和泰國。中國一直有購買該國的大米,越南的此舉會帶來什麼影響?市場分析認為,對於我國的影響可忽略。數據顯示,2019年,越南向中國出口了47.7萬噸的大米,而中國的大米消費量達到1.43億噸,大米供應主要靠自給自足。

在越南暫停糧食出口之後,多個國家採取了類似行動。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表示,自即日起,未來3個月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這項措施目的是為了應對疫情保障埃及本國的需求。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已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並表示要對本國的糧食出口進行評估;塞爾維亞停止了包括葵花籽油在內的部分農產品出口;作為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出口速度正在放緩;作為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宣布禁止了小麥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的出口;印度的稻米出口因為「全國隔離」而受到影響。此外還有消息稱,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出口效率放緩。

連年戰亂且糧食產量很低的伊拉克首當其衝,該國稱在未來幾周內,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和100萬噸小麥來保證其糧食儲備並向國民提供食品。此外,印尼和菲律賓兩國也宣布糧倉告急,稱儲存的糧食最多只能維持3個月,如果疫情不能儘早結束恐將面臨糧荒。

國內糧食供應不受影響

近日越南宣布或將暫停其大米出口,引發市場對糧食安全的擔憂。對此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國內主糧基本維持自給,無需擔憂糧食安全。大米方面,19年國內大米產量約1.5億噸,進口約為255萬噸,出口約為275萬噸,中國屬於大米淨出口國。玉米方面,2019年產量約為2.6億噸,進口不到500萬噸,出口量不超過10萬噸,進口佔總供給不到5%。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的口糧完全能夠自給自足,庫存的小麥夠吃一年,稻穀可以吃9個月以上。上一年度全球水稻庫存為1.75億噸,中國的庫存佔了大半。最近十年,困擾中國農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去庫存,水稻和小麥都是如此。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19市場年度,中國期末水稻庫存約1.15億噸,按照中國人去年水稻消費1.43億噸來算,中國農民一年不種莊稼,不從國外進口一粒大米,全國人民可以吃9個月。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多國農產品出口「向東看」
    而今年前5個月,俄羅斯農產品和食品對華出口增長25%,達到18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作為俄羅斯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繼續鞏固。在全球經濟艱難復甦時,俄羅斯能增加對華農產品出口量,這得益於中國經濟正駛入「快車道」。全俄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奧西妮娜說:「中俄農業合作前景廣闊,雙方對在農業領域開展互惠互利合作都抱有濃厚興趣。
  • 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A股這...
    市場人士認為,基於傳統思維和歷史規律,部分投資者將歷史上的疫情與饑荒套搬到現代世界,炒作大米股票,同時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限制大米出口也加劇資金湧入糧食股。據央視報導,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這也是繼糧食主要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之後,又一國家宣布禁止糧食出口了。
  • 鹿野:多國禁止糧食出口,某些經濟學家們哪去了?
    【本文為作者鹿野向察網的獨家投稿】一近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蔓延,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僅截止到三月底,就有至少六個國家發布了關於糧食或食品出口的禁令:【首先,哈薩克斯坦貿易和一體化部部長在社交網站上宣布,自3月22日起哈薩克斯坦限制出口11種農產品,其中包括麵粉、白砂糖、葵花籽油等。緊接著,3月24日,越南海關宣布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 越南芒果繼續出口中國,總目標700億出口,廣西芒果還能賣出去嗎
    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這些年來和中國的貿易往來也不少,2019年,中越的進出口貿易達到了1168.7億美元,中國目前仍舊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越南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國內7成人口都在從事農業生產相關。
  • 簡直了,小小的荷蘭,竟然會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小的荷蘭,竟然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人們常用「小國大業」來形象地描述荷蘭的經濟特徵,荷蘭本土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裡,但其農牧產品卻以優質、高產聞名,鮮花和種子的出口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是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農業出口大國,每年的淨出口額300多億美元。荷蘭耕地面積小,冬季漫長,光照有限,發展農牧業有諸多不利因素。不過荷蘭人的勤勞和聰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先天不足」。
  • 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食品將成新商機
    全球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幾天前宣布禁止了小麥麵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等農產品的出口。 越南也宣布暫停籤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農業物資的出口。 俄羅斯方面也表示將每周評估最新情況來決定是否出臺出口禁令。 雖然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採取了限制出口禁令,美國巴西等糧食出口大國還沒有宣布將限制出口。
  • 越南農產品出口連續迎來喜訊
    近期,越南農業連續迎來幾大喜訊,如荔枝遠銷日本、香蕉在韓國樂天超市上架等。越南農產品徵服國際市場不僅有助於推進出口活動,而且還為農業生產朝大規模、高標準和更專業的方向發展做出貢獻。越南駐日本商務處同AEON、VIENT Corporation、Yufruit、Sunrise Farm等進口商和Red Dragon、Chánh Thu(正秋)、 Ameii等越南出口商保持配合促進對日本的荔枝出口活動。
  • 以色列人均耕地0.6畝,為何每年還能出口20多億美元農產品?
    眾所周知,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不說,還遍地是沙漠,氣候炎熱,一年的年降水不如我國沿海一場颱風帶來的雨量多。但是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以色列的農業硬是殺開一條「血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季度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增長6.8% 小龍蝦等8類...
    幹蘑菇、蘑菇罐頭、中藥材、淡水小龍蝦等8類產品增幅較大,其中蘑菇罐頭出口同比增長4267.3%。疫情給農產品出口造成不利影響,為此,我省採取措施,多維度多層次為農產品出口排憂解難。隨州品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我省香菇醬出口重點企業,自3月11日正式復產以來,每天生產香菇醬25噸,全部出口海外市場。去年年底以來,該公司出口訂單超8000萬美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活性乾酵母生產高科技企業,一季度海外工廠實現出口5000多萬美元,同比增長19.16%。同時,我省不斷開闢新市場,拓寬農產品銷路。
  • 日本農產品出口海外正風生水起
    北海道十勝「藥草牛肉」(資料圖) 人民網東京9月2日電 據日本《SankeiBiz》報導,日本農產品出口風生水起 與日本政府採取農業攻勢鼓勵開拓海外市場形成呼應的是,日本農業企業正在加快出口海外的步伐。 日本東北青森縣所產的一種特殊大蒜「黑蒜」,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放3~4周就會變熟變黑。食用這樣的「黑蒜」體溫會上升身體免疫力會增強,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在海外備受關注。主產地的青森縣還策劃了一個推廣會議「第1屆世界黑蒜峰會」,積極向外界推廣這種「黑蒜」。
  • 外交部: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繼續穩居俄羅斯...
    兩國元首多次通話並共同出席了多場重要多邊視頻峰會。得益於兩國元首的密切交往和戰略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提升,兩國務實合作呈現出巨大韌性和內生動力。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繼續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跨境電商等合作新業態方興未艾,中俄科技創新年推出兩國國家級主題年的最長合作清單。新時代中俄關係的戰略內涵日益豐富,社會民意基礎更加牢固。
  • ...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繼續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兩國元首多次通話並共同出席了多場重要多邊視頻峰會。得益於兩國元首的密切交往和戰略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提升,兩國務實合作呈現出巨大韌性和內生動力。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繼續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跨境電商等合作新業態方興未艾,中俄科技創新年推出兩國國家級主題年的最長合作清單。新時代中俄關係的戰略內涵日益豐富,社會民意基礎更加牢固。
  • 中國成為俄羅斯託木斯克州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 出口總額達到1500萬...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俄羅斯託木斯克州政府新聞處發布消息稱,中國成為該州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出口總額達到1500萬美元。消息中稱:「託木斯克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為中國,出口總值為1490萬美元,其中主要為菜籽油、雞肉和內臟、松子、小麥粉和啤酒。」託木斯克州為俄羅斯聯邦主體,屬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 澳大利亞農業部報告:中澳關係惡化重創農業出口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報告:中澳關係惡化重創農業出口本報記者 趙覺珵對於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澳大利亞而言,2020年並不好過。澳大利亞農業部門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受中澳關係惡化的衝擊,以及早前乾旱的持續影響,今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遭到重創。這份由澳大利亞農業與水資源部下屬的農業資源經濟局12月6日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預測,2020年至2021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下降7%至44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170億元),為近5年來最低水平。
  • 日本農產品銷路受阻 多國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入境
    日本農產品銷路受阻 多國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入境   日本時事通訊社3月24日報導,東京自來水內的放射性碘含量已經降回嬰兒飲用安全線以下。
  • 農產品出口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易小準指出,長期以來,農產品出口以其特有的優勢,在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一是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世界農產品貿易持續較快增長,農產品出口效益普遍好於國內銷售,在一些主產區,出口農產品已經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二是帶動農村就業。
  • 鄉紳農業:吉林首家農業企業掛牌上股交
    2016年1月10日,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企業簡稱:鄉紳農業,股權代碼為:208945)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股交。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領導、各推薦機構代表、吉林鄉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洪瑞先生等部分領導參加了掛牌儀式。
  • 多國競爭中國農產品市場 牛肉大市場最為搶眼
    【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俄羅斯特約記者 李珍 水六 柳玉鵬】進口牛肉、遠洋海鮮、外國木材……雖然北美地區是中國進口農產品的主要來源地,但越來越多的國家瞄準中國人的消費需求,爭搶中國農產品市場。據《日本經濟新聞》14日報導,今年上半年,中國成為日本農產品的最大買家。與此同時,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展開競爭,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
  • 2400億收入囊中,荷蘭農業出口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但很多人不知道,荷蘭是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要知道,荷蘭人口大約有一千七百萬,目前還不到兩千萬人口。從世界上看,荷蘭是個小國家。荷蘭的面積只有重慶的一半大。農業出口達到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的荷蘭,世界第一大出口是誰?是美國。根據公共信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因為耕地面積近30畝,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補貼高。
  • 荷蘭,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鮮為人知的旅遊勝地
    美麗的花卉,種類繁多的奶酪,還有許多高品質的肉蛋蔬果讓荷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梵谷美術館、海牙莫裡茨皇家美術館裡,還有富有時尚氣息的現代建築也讓荷蘭成為當之無愧的建築之國。荷蘭人積累的關於陸地排水的專業知識並對其利用,現在荷蘭那隨處可見的大風車秘訣就是大規模進行陸地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