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需要儀式感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否則聖誕節酒店就不會滿房,情人節玫瑰也不會脫銷了。
為什麼?
心理學家阿瑟·阿倫在一座長130米,且僅靠2根粗麻繩懸掛在70米高空的吊橋上做了一個實驗:那些從橋上走過的人,大多數都覺得自己對站在對岸的異性有了心動的感覺。
這就是著名的「吊橋實驗」,心理學稱之為「情緒雙因素理論」。
其實,過橋的人並非真的對陌生的異性心動,他的心動是由吊橋的刺激感引發的。
再舉一例:
半夜三更,昏暗的地下車庫,你正在取車,突然一個陌生的男人快步朝你走來,什麼感覺?手心發汗,心跳加速對嗎?你一定覺得自己害怕極了。
春風送暖,陽光明媚,你正在室外停車場取車,突然一個無比帥氣的男生(婀娜多姿的美女)想你走來,什麼感覺?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對嗎?你一定覺得自己是緊張。
同樣的身體狀態,被你歸結為不同的情緒反應,不過是換了個場景罷了。
也就是說,人們其實很難分辨當下的感覺是來源人,還是因為場景,常常多半錯把場景因素歸因為人。
如何利用?
1.給感情加點刺激
多帶你的Ta去玩一些刺激性項目,比如過山車、大擺錘、鬼屋等,完了你們一定會更愛對方。當然,如果男方比女人還要膽小,鬼屋還是不要去了,否則適得其反。
2.給生活加點浪漫
聖誕節開房、情人節買花這種費錢又俗氣的活動可以不要(壕隨意),但結婚(相戀、相識)紀念日、對方生日這樣重要的日子千萬不要兩手空空,此時一頓飯,勝過千萬言。
3.給婚姻加個保險
決定結婚的時候,最好不要鮮花圍繞、眾人鼓掌,這個時候的決定多半是衝動作祟,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咖啡廳,輕聲細語,理性平和地求婚,如果女孩還肯嫁你,恭喜你!100%真愛,你們一定會很幸福,因為你們的結合是排除了所有環境因素影響下所做的決定。
相信我:不理性的抉擇是婚姻悲劇的開端。當你真的決定結婚,請你一定仔細分辨你是真的愛對方,還是僅僅被那一刻的環境刺激而產生了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