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款型號實錘!Intel十代酷睿就這樣了

2020-12-16 電子工程專輯

不出意外,Intel將在4月份發布代號Comet Lake-S的第十代桌面級酷睿處理器,以及配套的Z490主板。

現在,萬能的網友曝出了新家族的22款具體型號,和此前陸續被3DMark、GeekBench、UserBenchmark等測試軟體洩露的基本一致。

新的酷睿i9系列有4款,i9-10900K、i9-10900KF、i9-10900、i9-10900F,都是10核心20線程,K代表倍頻解鎖可超頻,F代表無核顯,KF代表可超頻且無核顯。

酷睿i7系列也是4款,型號命名都如出一轍,i7-10700K、i7-10700KF、i7-10700、i7-10700F,均為8核心16線程。

酷睿i5系列共有6款,i5-10600K、i5-10600KF、i5-10600、i5-10500、i5-10400、i5-10400F,都是6核心12線程。

酷睿i3系列則是3款,i3-10320、i3-10300、i3-10100,4核心8線程。

奔騰系列3款,G6600、G6500、G6400,2核心4線程。

賽揚系列2款,G5920、G5900,2核心2線程。

當然這並非十代桌面酷睿的全部型號,低功耗節能版的T系列就不在其中,不出意外應該會有i9-10900T、i7-10700T、i5-10500T、i5-10400T、i3-10300T、i3-10100T、奔騰G6600T、奔騰G6400T、賽揚G5920T、賽揚G5900T等等,但零售市場上一直都極少見到這類型號。

另外,i3-9350K、i3-9350KF的升級版也還沒見到,如果有肯定會叫i3-10350K、i3-10350KF。


九代酷睿型號、Spec編號和步進

說起來,十代酷睿都來了,但是二三代酷睿,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

映泰今天發布了一款非常特別的主板「H61MHV2」,晶片組是Intel H61——還記得它嗎?

H61可是2011年的產物,當年是用來搭配32nm Sandy Bridge二代酷睿、22nm Ivy Bridge三代酷睿的,接口還是LGA1155,定位入門級市場。

映泰表示,二三代酷睿和同時代的奔騰、賽揚在辦公領域依然十分流行,仍有強勁的市場需求,所以特意重新發布了這樣一款基於老平臺的產品,可以很好地滿足上網、郵件、文檔等基本的辦公需求。

作為當年IH61MF-Q5的升級版,這塊新板子採用了略大於Mini-ITX的非標準版型(170×191毫米),多出一個插槽位空間,並調整了處理器插座方向、內存插槽位置,從而優化散熱,還提升了網絡、內存等部分規格。

具體來說,這塊板子支持酷睿2000/3000系列(最高4核心8線程i3-3770K)、奔騰G2000/G2100/G600/G800系列、賽揚G400/G500系列、至強E3-1200系列,當然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洋垃圾E3-1230,如今在市場上它依然很活躍。


二三代酷睿十代的LGA1155接口

主板提供兩條DDR3-1600內存插槽(最大16GB)、四個SATA 3Gbps接口、一條PCIe 3.0 x16(搭配三代酷睿i5/i7才支持)和一條PCIe 2.0 x1擴展插槽、Realtek RTL8111H千兆網卡、Realtek ALC662 5.1聲道音效卡,背部接口有一個PS/2、四個USB 2.0、一個HDMI、一個VGA、三個音頻口。

作業系統支持Windows XP、Vista、7、8、8.1、10,不過映泰強調,保留隨時移除任何作業系統支持的權利。

其實,這幾年來,提到CPU擠牙膏,不少玩家就很不爽,還有人表示2600K再戰5年,這都差不多是9年前的CPU了,為什麼單核提升這麼難?

Reddit上有個帖子今天討論的很熱烈,網友MediocreLeader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為什麼電晶體密度對單核性能沒啥影響?

他舉了AMD與Intel處理器的例子,AMD的銳龍3000都使用了臺積電7nm工藝了,電晶體密度達到了96.5MTr/mm2,也就是一平方毫米將近1億個電晶體了,而Intel的14nm工藝電晶體密度是37.5MTr/mm2,大約只有前者的1/3。

在三倍密度的優勢下,為什麼7nm銳龍的單核性能跟14nm酷睿差不多呢?

這個問題引發了Reddit網友的熱烈討論,各位網友引經據典展開了自己的分析、討論,不過並沒有誰拿出了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解釋。

本質上來說,電晶體密度跟單核性能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摩爾定律多年來指導的主要還是電晶體密度、核心面積這些,但是從16/14nm節點開始,不僅摩爾定律放緩甚至說失效,廠商對新工藝的命名也更多地是出於商業營銷了,這點上三星臺積電都承認過。

ARM CTO前幾年就做過表態了,半導體工藝從16nm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性能提升了。

至於大家看到的廠商宣傳新工藝提升了XX性能,那是對比的同功耗狀態下的,有嚴格的限定情況。

別的不說,ARM、臺積電等公司2013年就宣傳20nm工藝可以製造出3GHz的高性能處理器,實際上到現在的7nm工藝為止,高通、華為、蘋果、三星尚無一家能夠做到3GHz ARM處理器的,最高頻率都停留在2.8GHz上下幾年了,更別說穩定頻率了。

低功耗的ARM提升單核性能都是如此艱難,更別說高性能的X86處理器了。

相關焦點

  • intel十代酷睿i3將有兩個版本,相當於三年前的i5和i7
    根據以往的跑分來看,這一代的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相較於此前的幾代酷睿處理器提升還是巨大的,尤其是在CPU的核心數和線程數方面intel更是進行了全面升級。,尤其是在十代酷睿i3處理器上intel首次使用了4核心8線程設計,這也讓外界對於此次的入門級i3處理器充滿了期待,畢竟在三年前的7代i7處理器也不過就是4核心8線程設計。
  • 十代酷睿i3正式上架!性能媲美老款i7!性價比不錯!
    4月底intel第十代酷睿桌面CPU正式發布,此次發布的CPU型號多達32個,如果對intel酷睿家族不了解還真容易挑花眼。而首批開賣的十代酷睿CPU型號則只有高端的i9、i7和i5系列,最受大家歡迎的i3系列則還需要再等等。
  • intel十代酷睿桌面版CPU性能終極曝光,i5-10400成性價比之王
    種種跡象表明intel的第十代酷睿Comet Lake-S桌面級CPU將會於本月底發布,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此次發布會之前外界勢必會曝出種種關於十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的詳細信息,比如說今天依依醬為大家帶來的這一份關於intel十代酷睿桌面版CPU性能的基準測試。
  • 2020年intel十代酷睿i5 10400F配GTX1660Super組裝電腦配置推薦
    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套2020年intel十代酷睿i5 10400F配GTX1660Super組裝電腦配置推薦,主機價位在5000元左右,適合的玩家可以按照這樣的搭配,當然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來調整。
  • Intel十代桌面酷睿26款型號全洩露!10核心高則125W、低則25W
    Intel即將推出代號Comet Lake-S的桌面版第十代酷睿處理器,還是14nm工藝和老架構,但是會升級到最多10核心20線程,並更換為新的LGA1200封裝接口,搭配新的400系列主板。現在猛料來了,桌面十代酷睿的全部26款型號,以及配套的6款晶片組,全部出現了。
  • 2020年intel十代酷睿i7 10700配RTX2060電腦組裝機配置詳細清單
    相信大家近期比較關心的就是NVIDIA發布的基於安培架構的RTX30系列顯卡了,首次發布帶來了RTX3070、RTX3080、RTX3090三款型號,性能有了質的跨越,對比上一代的RTX20系列整體性能翻倍,能效比提高了1.9倍,雖然很給力,但是對於一臺電腦幾千元預算的人群目前好像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對於顯卡RTX2060Super
  • intel史上首次加入KA系列CPU,酷睿i5、i7秒變i9!後綴含義不詳
    說起這代的intel第十代酷睿CPU真的是一言難盡,不僅型號之多,就連F、KF後綴都有了新的變化,在前面的文章中依依醬就為大家介紹過intel第十代酷睿i9-10850K CPU,此前關於酷睿i9系列大家根本就沒見過850K這樣的後綴。
  • intel終於是有壓力了,十代i3被i7靈魂附體!
    在SiSoftware的資料庫中就已經出現了多次intel十代酷睿i3-10100的痕跡,從命名上來看這款處理器應該是i3-9100系列的繼任者。據SiSoftware檢測,此次i3-10100雖然是四核心設計卻又和前代有所不同,此次intel首次在十代i3上加入了超線程技術,這也就意味著i3-10100將會有8個邏輯線程工作,這一規格已經是i3-9100系列的2倍。
  • 追尋純正血統,CPU天梯圖V6正式發布(含酷睿十代桌面版)
    然而,很快就會發現,以實測數據排序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1、性能測試軟體有很多種,以哪款為準?CPU-Z?CINEBENCH?3DMARK CPU分?遊戲實測?……2、是否要把所有測試軟體都拿來跑一遍,然後作一個簡單平均數?3、如果作簡單平均不合理,那麼就涉及到每款測試軟體應該佔的權重,這個比例是多少?
  • intel酷睿11代CPU下個月將提前上市
    前不久,CES 2021官宣將以線上的形式舉辦,隨後intel公布了9代桌面級處理器的新進展,原本在明年3-4月份發布的11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將提前三個月與世人見面,下個月我們就能見到它的尊榮。目前,暫且不知它是否在CES期間發布,如果不是那麼可能將會在1月底舉辦發布會,無論哪種形式或是哪個時間,intel也只會公布具體的型號、規格以及價格,具體的上市時間還沒定。或許是因為AMD的緣故,讓intel提前曝出自己的新產品。
  • 高性價比十代酷睿i3主機,硬體如何搭配最合理,詳細配置都在這裡
    自從十代酷睿系列CPU上市之後,大多數用戶在組裝新機時,首選的目標都是十代酷睿系列CPU,而且逐漸成為電腦裝機的一種主流趨勢。十代酷睿i3系列而作為入門級別的十代酷睿i3系列,也成為很多在經濟預算不足者的第一選擇。畢竟十代酷睿i3系列在性能上,也比歷代一些i5和i7的CPU都強。
  • 官方親自出場 Intel教大家如何識別10代酷睿型號!
    自從Intel推出了這次採用了10nm工藝的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之後,大家對於這一代的產品吐槽不少,尤其是這一代Intel的命名上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代處理器的型號。本次Intel一共發布了6款U裡寫低電壓處理器和5款Y系列超低電壓處理器。分別為U系列:i7-1068G7,4C8T,2.3/3.6/4.1GHz,L3緩存8MB,TDP28W。
  • 十代i3 10100配什麼主板好?酷睿i3-10100主板搭配指南
    十代i3 10100配什麼主板好?自從intel在4月30發布了十代處理器的消息以來,大家都對其翹首以盼,畢竟這次十代cpu在性能上提升非常大,看來Intel十代酷睿今年五月看來是要井噴了,其中入門系列的十代i3 10100從原來的4核4線程一下提升到了4核8線程。
  • 十代酷睿intel i3 10100和GTX1650S是你想要的吃雞裝備
    隨著酷睿10代產品的發布取代前代是不可避免加上市面上遊戲的更新老一輩的4核芯4線程的intel i3 9100F已經不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所以就推薦了這款十代酷睿的機器,配置如下:CPU:intel i3 10100
  • 高性價比裝機方案 十代酷睿i3-10100F配GTX1650S組裝機配置清單
    在前段時間,intel低調的推出了第十代酷睿無核顯版本的i3-10100F處理器,它除了沒有內置核顯之外,它的性能與i3-10100毫無差別。正因為它沒有內置核顯,所以在價格上會更加實惠,性價比更為突出親民,當然只適合獨顯裝機用戶。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套十代酷睿i3-10100F配GTX1650S組裝機配置清單,來看看吧。
  • intel i9-10900K和i5-10600K媒體測試版開箱,5月20日性能解禁!
    intel十代酷睿如果有關注intel十代酷睿處理器或者Z490主板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今天許多廠商的多款Z490主板相繼上架,而與此同時亞洲的不少科技媒體也紛紛曬出第十代酷睿CPU與9代酷睿的對比從VCZ整理的圖片來看,此次率先開箱第十代酷睿CPU的媒體有好多家,但是每一家媒體都很遵守intel的保密協議,只是做了開箱曬照並沒有做其他任何測試。
  • Intel又出8核遊戲神器 十代酷睿i7-10870H筆記本推薦
    大家都知道,之前Intel的十代酷睿遊戲CPU中8核的中流砥柱是十代酷睿i7-10875H,8核16線程,基礎頻率2.3GHz,加速頻率5.1GHz,16MB三級緩存、UHD核芯顯卡、45W熱設計功耗。
  • 十代酷睿輕薄本推薦 十代酷睿高性能輕薄本哪款好?值得買
    於是,採用Ice lake以及Comet lake微架構的英特爾第十代酷睿移動處理器應運而生。由於採用了目前英特爾產品線先進的工藝,十代酷睿的能效比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功耗降低的同時,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更強,發熱量更小,為輕薄本帶來了強勁的動力。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有哪些表現出色的英特爾第十代酷睿移動平臺的輕薄本產品吧。
  • 八千元intel十代i7 10700配RTX2060Super組裝電腦配置清單表推薦
    i7-10700是intel全新推出的十代酷睿處理器,用於替代上一代i7-9700,綜合性能提升約25%-30%,大致性能媲美i9-9900,目前雖然盒裝價格偏貴,但是散片U還是十分香的,對於高端遊戲玩家和設計渲染工作者可以考慮一下。
  • 發售5個月後,Intel停產復仇者聯盟聯名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
    今年8月份Intel與漫威還有Square Enix合作推出了復仇者聯盟聯名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其實他們和普通的第十代酷睿沒啥本質上的區別,就換了個包裝,這些處理器在國內也有售,但在發售5個月之後這些處理器就宣布停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