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胡老師,最近忙嗎?你什麼時候有空來村裡轉轉,幫忙寫點東西?」許久未見胡阿榮來村裡,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村黨支部書記戴永彬就會時不時地打電話「騷擾」他,希望他能夠多去村裡走走,幫忙挖掘村歷史文化,「胡老師可是我們村的寶啊,要不是他,寺平村也不可能有今天。」戴永彬說道。戴永彬的話並非是一句玩笑話。
胡阿榮何許人也?為什麼村民會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那還得從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村的變化說起。
金華開發區湯溪鎮寺平村始建於元朝末期,村中古建築共有24座,但千百年來,一棟棟古建築飽受風雨侵蝕,再加上年久失修,久而久之,這些帶著歷史印跡的古建築就陸陸續續倒下了。作為土生土長的湯溪鎮寺平村人,胡阿榮很是心疼,他總說:「這些老房子可都是老一輩人的心血呀!」夜晚,他時常會做夢,夢裡有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鋪滿石子的村中小道上奔跑的快樂場景,有在祠堂裡聽老一輩講故事的溫馨畫面,更有坐在老房子門檻上聞著瀰漫在空氣中菜餚香的幸福瞬間……夢醒的時候,胡阿榮總會打開家門看看村中那一棟棟殘敗的老房子,眼眶不知不覺就溼潤了。
胡阿榮不忍看著古建築倒下,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還在湯溪鎮中心小學教書的他毅然走上了古建築保護之路。修繕古建築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的不僅是錢,更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我一個教書匠,也沒什麼錢,那我就出力吧。」平日裡忙於工作,胡阿榮就利用寒暑假做古建築保護工作,找專家來鑑定古建築的年代,讓專業的修繕隊對古建築進行修復,走訪農戶家中了解每一棟老房子的歷史文化……那些年,寺平村裡時常能看到一個背著包,手裡拿著本子和筆,奔走在村中巷子的男子。朝著「一個假期修復一棟老房子的目標」,即便沒有一分報酬,胡阿榮卻幹勁十足。大家都說他是「傻子」,這麼做對他有什麼好處,浪費時間不說還浪費精力。每每聽到村民這麼說,胡阿榮總是笑著回應:「老房子在,魂就在。」
在胡阿榮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村中6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築已經修復完成三分之二。得益於古建築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近年來,寺平村相繼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及四十多項省、市級榮譽稱號。一項項榮譽的獲得,讓這個原本落沒的村莊一下子成為「網紅村」,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這麼多年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胡阿榮說。
當所有人都勸他可以歇一歇的時候,胡阿榮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來。2013年初,建設1000個農村文化禮堂被寫入浙江省政府報告,成為十件實事之一。自那以後,胡阿榮一心撲在文化禮堂建設上,他用了8年的時間,走遍了開發區、婺城區以及周邊縣市的農村和邊遠山區,通過走訪、交談和查找原始資料,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間習俗、村落演變、姓氏沿革和歷史遺存等村落演變發展概況,從而挖掘整理了大量的人文資料,為金華開發區、婺城區、金東區、蘭溪、武義等縣市區的100多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提供指導,為金華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的開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湯溪小學退休後,胡阿榮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村莊建設發展中,他結合寺平村的特色,立足村莊資源優勢,創建了浙江省社科普寺平基地。同時,不斷探索深化古村落科普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初步構成了具有古村特色、自成體系的科普宣傳教育模式。科普基地的建成,有效地提升了古村的生命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沒想到寺平村不僅有美景,還能學到這麼多知識。」來過寺平村的人都這般評價道。
今年已經68歲的胡阿榮身體已大不如前,但他還是一如年輕時那樣,肩上背著包,手裡拿著本子和筆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個村落,用筆和紙記錄著每個村落歷史故事,他說:「只要身體還允許,我就會繼續挖掘鄉村文化,築起鄉村振興之魂。」
來源:金華新聞客戶端
中共金華市委老幹部局
【來源:中共金華市委老幹部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