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風陣陣,彩旗飛舞。
隨著市委書記王瑞軍宣布活動啟動聲落,與會領導嘉賓共同按下啟動柱,孟洲壩主會場頓時禮炮齊鳴,掌聲雷動。
2020年1至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8.3億元,同比增長6%;韶關市2020年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243個,年度計劃投資363億元,1至10月,全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09.5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5.27%。此次活動,全市共129個項目參與集中開、竣工活動,總投資359億元。其中開工項目77個,總投資225億元;竣工項目52個,總投資134億元。
與孟洲壩主會場同步的還有10個縣(市、區)及韶關新區共11個分場,各地負責人現身主會場,向與會領導、嘉賓介紹各自重點項目總體情況以及開工項目、竣工項目。他們鎮定自若,如數家珍,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北江航道(韶關段)擴能升級工程無疑是此次主會場上最耀眼的「明星」,它的勝利完工使全長258公裡的北江黃金水道全線貫通!從此,千噸級船舶可通過北江航道從韶關市區通往佛山三水,通航時間大大縮短,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這必將為韶關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良好效益,為我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構建賦予新的動能。
「嗚嗚嗚……」兩艘大型貨輪鳴笛開進孟洲壩樞紐千噸船閘,這次通航首秀,既標誌北江航道(韶關段)擴能升級工程勝利完工,也預示著我市重大項目建設這艘巨輪將駛向更加寬廣的江河。
全局謀劃,高位推進
做好項目建設大文章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韶關的現狀和「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定位,決定了韶關「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發展方向。
市委書記王瑞軍指出,主動對接融入「雙區」拓展了韶關發展新空間新路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塑造韶關發展新優勢新動能。既可以利用自身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建設,實現與「雙區」的功能互補、產業分工、市場對接和錯位發展;也可以利用國家激活雙循環的契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培育、資源綜合利用等,實現新舊動能快速轉換。
——武江區村鎮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整區打包PPP項目,新增汙水處理能力8660立方米/天,實現武江區鎮級汙水處理設施100%全覆蓋、省定貧困村村級汙水處理設施100%全覆蓋,鎮村汙水得到有效治理。
——曲江區的廣東沐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是曲江區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新的實施主體之一,建設內容是食用菌原種、栽培種基地。項目投產後,將實現日產栽培菌棒3-4萬袋,年產能達1200萬袋以上,帶動29個省級貧困村實現脫貧致富,增加500名以上農民本地就業,實現月增人均收入1800元以上。
——始興縣澤洋2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選址位於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澇洲水村附近,建設規模200MW。擬採用「板上太陽能發電,板下種植」相結合的農光互補綜合利用模式,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同時發展農業種植。
……
此次竣工、開工的項目大多都集中在生態產業、高新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幾個領域,與我市發展的思路是吻合的。據悉,我市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努力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推進項目落實,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以身作則,示範帶動,參加各種洽談會、經濟論壇,大力宣傳韶關、推介韶關,擴大韶關影響力和知名度,為項目引進創造條件;積極下基層調研,了解企業訴求,解決企業困難,助力韶關企業做大做強。
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一個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之際,我市不斷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壓茬推進項目建設,形成了「謀劃儲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續建一批、建成投產一批」的良性發展局面。此外,我市還經常召開全市性重點項目工作會議,舉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使重點項目調度會、投資運行分析會等調度機制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項目建設現場實地調研的「一線工作法」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狠抓落實,實幹苦幹
推動宏偉藍圖變現實
實幹篤行,擔當作為,這是項目建設的正確打開方式。這一點在我市很多在建項目的建設者身上得到了體現。
北江航道(韶關段)擴能升級工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項目建設帶來了巨大阻力,但省航運集團與北江項目各參建單位克服困難,與疫情抗爭,與時間賽跑,提前兩個月實現通航目標,在疫情防控下創下了新的佳績。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持續用力、繼續努力,就一定能夠推動韶關各項事業開創新局面。」市委書記王瑞軍的話振聾發聵。
勤勞務實,幹字當頭,這是我市參與項目建設人員的寫照。
我市在招商引資方面埋頭苦幹加巧幹,孜孜不倦,久久為功,以誠心換真心,引來大批項目入駐。京粵(韶關)跨區域產業協作對接洽談會、2019年韶關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城市發展推介會、首屆韶商大會、2019年中國寶武用戶上海專場推介會,這些會上都可以見到我市工作人員的身影。
為讓項目進得來,留得住,能紮根,能壯大,我市在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路上巧幹。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馬上辦」「跑一次」「零見面」服務模式,掃清市場壁壘,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去年,我市推行韶關市政策兌現「線上+線下」一窗辦理服務模式,開設線上「政策兌現」申報專區、建立線下「政策兌現」服務窗口。去年9月,我市增設市政公用服務綜合窗口,將供水、供電、燃氣、排水、通信、有線廣播電視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統一集中受理,實現了「用能報裝」一窗受理。讓「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讓企業辦事只跑一次腿,甚至不跑腿變成現實。
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疫情期間,我市不等不靠,主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建立抓項目促投資「1135」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五個必須」,形成了上下同心合力的穩投資強勁動力。前三季度多項經濟數據由負轉正,經濟形勢穩定復甦,為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紮實基礎。
原標題:《重點項目開工、竣工,北江航道(韶關段)擴能升級...我市推動項目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