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是許多家庭一日三餐必備的一道菜,雞湯、魚湯、排骨湯、筒子骨湯、蔬菜湯......飯後喝一碗,別說多愜意了
湯除了好喝,更是不少人補營養的首選。生病要喝、身體不好要喝,長身體要喝,好像湯是萬能的。
其實關於湯你一直都喝錯了,而且存在著很多的誤解。
#哪種湯最有營養
有一句俗話是講「吃肉不如喝湯」,大家認為營養成分都在湯中,喝湯比吃肉有營養。其實湯裡所含的營養少之又少。
湯成分最多的便是水,含量超過95%。還含有少量的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油脂、胺基酸、嘌呤鹼等,其中的脂肪含量約3%,蛋白質不足2%,其他營養成分也很少。而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都留在了肉裡,膳食纖維也留在了湯渣裡最後棄掉了。所以湯真的沒什麼營養,營養全都在肉裡!
如果非要說什麼湯最有營養,那就是魚湯的營養價值相對較高。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可以用同類同等量的食材的可食用部分的多少來評判其營養價值的高低。也就是說,如果是同等重量的食材熬煮的湯,不能吃的部分越少其營養價值越高。所以魚湯的營養價值相對較高,雞湯次之,骨頭湯排最後。
#對於湯你還有這些誤解
煲湯時間越長越好
有些人煲湯時總會覺得煲的時間越長,湯的營養就越高。其實,不論什麼湯,都不存在時間越長營養越高的說法。
研究表明,加熱的時間過長,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會遭到破壞,營養反而會降低,維生素的含量也會消失殆盡。
湯越白越好
湯之所以變成白色,是因為其中有大量的微小顆粒,而這些小顆粒多數情況下是脂肪顆粒。肉中的脂肪被在加熱中跑到了湯裡,在不停的沸騰翻滾中打散變小,表面上吸附了蛋白質,也就不會再融合到一起。因為包裹脂肪並不需要很多蛋白質,所以即便是很白很濃的湯中,蛋白質的含量也還是很低的。
骨頭湯補鈣
補鈣招牌的骨湯,實際情況中骨頭中的 鈣、鐵元素,屬於不溶性的成分,所以即便數小時的濃湯,是不可能把很多鈣和鐵溶出來的,只有鉀元素這樣易溶的成分才能進入湯中。所以,用骨湯補鈣的人結果收效甚微。骨頭湯裡面的鈣也很難煮到湯裡的,湯裡鈣就更少了,所以骨頭湯很難起到補鈣的效果。要補鈣,還不如讓患者喝一瓶高鈣牛奶。
Tips
肉湯中含有較高的嘌呤,若患有痛風,常喝這種高嘌呤的肉湯,可誘發和加重病情;對腎功能不全的人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甚至可形成尿酸結石。
要美味,喝湯;要營養,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