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使其在16、17世紀後成為貿易和傳教中心,這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來自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匯聚、融合。而媽祖文化更是澳門地區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塊。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就這樣媽祖成為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媽祖文化在澳門的傳播,是由去澳門貿易的福建商人帶去的。萬曆三十年(1605),由福建商人在澳門南端正式興建第一座的媽祖廟——天妃廟,崇禎間又在澳門北部的蓮峰山下建一座天妃廟。至今澳門僅供奉媽祖的廟宇就有十餘間,這足以反映澳門崇拜媽祖風氣之盛。在澳門地區,媽祖文化有這樣兩個聚集地,媽祖廟和媽祖文化村,這兩個地方都是澳門人民在媽祖文化傳承上一個重要的體現。
澳門媽祖文化村是澳門現時最新的媽祖標誌性建築,是由中國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策劃興建的媽祖文化村,其主體建築為天后宮。天后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規制設計和建造,是集閩南古建築藝術、宗教、民俗、文化、休閒等價值於一身的旅遊設施。這裡的著名建築有梳妝樓、天后宮位於、天后宮大殿。沿天后宮外山路而上,便可到達號稱全球最高的媽祖雕像處。這座氣勢恢宏的媽祖雕像是由澳門中國畫院院長主導建設的,重達500多噸,全身晶瑩潔白,由120塊漢白玉石鑲嵌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其面部是由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刻而成的,這可以說是相當難得。而且媽祖雕像矗立在澳門最高點,遠眺海面,仿佛時時刻刻地在守護著澳門。
天后宮大殿的落成日期,農曆九月初九,也定為媽祖升天日,每年這個時候,這裡都會舉行大型的媽祖文化旅遊節活動。這裡香火鼎盛,成為了信眾和遊客參拜祈福、旅遊度假的好去處。這裡的開放時間在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有免費兩班穿梭巴士可以乘坐,分別為石牌坊至天后宮運行時間在08:45-17:30、天后宮至石牌坊運行時間在09:15-17:45。這個免費穿梭巴士每班載客人數為24人,每30分鐘一班。也可以自行搭乘途經景點附近的巴士前往,大致有路線:1A, 3, 10, 10B, 10X, 23, 28A, 28B, 28BX, 28C, 32。
媽祖閣更不用說,這裡早就成為了澳門的知名景點之一。媽祖閣坐落在澳門半島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獅鎮門,飛簷凌空,是澳門的三大禪院中的最古者,明弘治元年,為福建商人所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前地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媽祖閣平時就香火不絕,而每年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裡的開放時間為每日7:00—18:00。可乘公交10、10A、11、18、21、21A、1、1A、2、5、6、7、9、26、28B、34到達。這周邊的景點很多,在了解完媽祖文化之後也可以選擇在周邊逛逛,體驗更多澳門的特色文化。
在新時代的春風中,媽祖文化在澳門依然迅速地擴展傳承。千餘年的大陸文化與澳門文化相互傳承,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民族意識。甚至可以說媽祖文化成為澳門回歸不可或缺的一個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