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行|媽祖文化集中體現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感受中華文化

2020-12-13 林醬在路上

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使其在16、17世紀後成為貿易和傳教中心,這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來自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匯聚、融合。而媽祖文化更是澳門地區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塊。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就這樣媽祖成為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媽祖文化在澳門的傳播,是由去澳門貿易的福建商人帶去的。萬曆三十年(1605),由福建商人在澳門南端正式興建第一座的媽祖廟——天妃廟,崇禎間又在澳門北部的蓮峰山下建一座天妃廟。至今澳門僅供奉媽祖的廟宇就有十餘間,這足以反映澳門崇拜媽祖風氣之盛。在澳門地區,媽祖文化有這樣兩個聚集地,媽祖廟和媽祖文化村,這兩個地方都是澳門人民在媽祖文化傳承上一個重要的體現。

澳門媽祖文化村是澳門現時最新的媽祖標誌性建築,是由中國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策劃興建的媽祖文化村,其主體建築為天后宮。天后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規制設計和建造,是集閩南古建築藝術、宗教、民俗、文化、休閒等價值於一身的旅遊設施。這裡的著名建築有梳妝樓、天后宮位於、天后宮大殿。沿天后宮外山路而上,便可到達號稱全球最高的媽祖雕像處。這座氣勢恢宏的媽祖雕像是由澳門中國畫院院長主導建設的,重達500多噸,全身晶瑩潔白,由120塊漢白玉石鑲嵌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其面部是由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刻而成的,這可以說是相當難得。而且媽祖雕像矗立在澳門最高點,遠眺海面,仿佛時時刻刻地在守護著澳門。

天后宮大殿的落成日期,農曆九月初九,也定為媽祖升天日,每年這個時候,這裡都會舉行大型的媽祖文化旅遊節活動。這裡香火鼎盛,成為了信眾和遊客參拜祈福、旅遊度假的好去處。這裡的開放時間在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有免費兩班穿梭巴士可以乘坐,分別為石牌坊至天后宮運行時間在08:45-17:30、天后宮至石牌坊運行時間在09:15-17:45。這個免費穿梭巴士每班載客人數為24人,每30分鐘一班。也可以自行搭乘途經景點附近的巴士前往,大致有路線:1A, 3, 10, 10B, 10X, 23, 28A, 28B, 28BX, 28C, 32。

媽祖閣更不用說,這裡早就成為了澳門的知名景點之一。媽祖閣坐落在澳門半島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獅鎮門,飛簷凌空,是澳門的三大禪院中的最古者,明弘治元年,為福建商人所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前地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媽祖閣平時就香火不絕,而每年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裡的開放時間為每日7:00—18:00。可乘公交10、10A、11、18、21、21A、1、1A、2、5、6、7、9、26、28B、34到達。這周邊的景點很多,在了解完媽祖文化之後也可以選擇在周邊逛逛,體驗更多澳門的特色文化。

在新時代的春風中,媽祖文化在澳門依然迅速地擴展傳承。千餘年的大陸文化與澳門文化相互傳承,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民族意識。甚至可以說媽祖文化成為澳門回歸不可或缺的一個文化因素。

相關焦點

  • 中西世界的「萬花筒」 文化澳門風景正好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介紹,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優勢。  「漫步在澳門的大街小巷,原汁原味的中西建築隨處可見,許多擁有幾百年歷史。穿梭其中,滄桑的歷史和鮮活的生命力共存,這種感覺很奇妙。」在北京工作的閆先生告訴記者,他去過澳門4次,最大的感受是,澳門城市雖小卻包羅萬象,古今中外各種元素在這小小的萬花筒裡,組合出了各種風景。
  • 澳門歷史城區,中西文化的匯聚之所,宗教文化濃鬱
    澳門是繁華之地,燈紅酒綠之所,作為世界級的港口,澳門有著其獨特的地方,在繁華的背後是其深刻的歷史價值,相較而言,澳門所擁有的歷史的厚重程度與內地一些文化古城相比的確相形見絀,但是澳門歷史文化的多元性絕對是要遠勝內地城市的,與其說組我欸港口城市的澳門是國際貨物的集散地,不如說澳門是文化的集散地
  • 凝固歷史記憶 見證文化交融——感受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新華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章利新 王攀 王晨曦)在澳門,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40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痕跡俯拾皆是:西式教堂挨著中式廟宇,不同宗教的墓地共存……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歷史文化面貌的顯著特色。
  • 文化澳門 風景正好
    澳門的文化便蘊含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中。」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介紹,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優勢。    「漫步在澳門的大街小巷,原汁原味的中西建築隨處可見,許多擁有幾百年歷史。徜徉其中,滄桑的歷史和鮮活的生命力共存,這種感覺很奇妙。」
  • 澳門色調之二:媽祖白——澳門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組圖)
    近年來,這裡又崛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媽祖文化村,既是輝煌亮麗的旅遊新景點,更是意蘊深厚的文化名勝處。媽祖文化村位於澳門路環島疊石塘山,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投資2億澳門元,歷時三載於2003年建成,佔地6200平方米。
  • 建設「人文灣區」:文化澳門 風景正好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介紹,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優勢。「漫步在澳門的大街小巷,原汁原味的中西建築隨處可見,許多擁有幾百年歷史。穿梭其中,滄桑的歷史和鮮活的生命力共存,這種感覺很奇妙。」在北京工作的閆先生告訴記者,他去過澳門4次,最大的感受是,澳門城市雖小卻包羅萬象,古今中外各種元素在這小小的萬花筒裡,組合出了各種風景。
  • 顏延齡與澳門媽祖文化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老實說,澳門的自然山水並不稱奇,也不足道。值得稱奇稱美的是其「人文山水」。在這裡,人、歷史、自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媽祖、聖母和諧地裹卷在一處,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和超然的時空感。其中,媽祖文化留給澳門山水的「腳印」最深,與澳門的淵源也最久,更是展示澳門「人文山水」悠久魅力的「代表作」之一。
  • 世園會澳門園呈現中西文化交匯的「蓮花寶地」特色
    世園會澳門園呈現中西文化交匯的「蓮花寶地」特色 2019-04-29展園負責單位代表、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29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澳門園設計突顯澳門作為近代中西文化交匯點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鎮的特色。4月29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北京世園會)開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圖為遊客在澳門園中拍照留念。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4月29日,北京世園會開園。
  • 海南媽祖文化團亮相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本報10月15日訊(記者吳雨倩)近日,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協辦的「第17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澳門舉行。由海南臨高天后宮、海口白沙門天后宮、澄邁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等組成的海南媽祖文化團精彩亮相,向全國各地媽祖信眾和遊客推介海南。
  • 體驗中西文化交融,共享盛夏藝術時光,暑期親子擁抱澳門
    疫情後的澳門終於迎來逐步開關迎客的階段,時間不經意間已從農曆新年來到了炎熱的暑假,特殊的疫情讓今年的夏天與眾不同,澳門這個世界聞名的旅遊城市也敞開懷抱,打造不一樣的多元文化體驗,帶來一系列的精彩文娛項目,為大家創造一段難忘的盛夏旅程--美高梅文旅體驗!
  • 來馬六甲,逛唐人街品美食,感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走進這個大型的中西建築和文化生活博物館,通過探訪幾個著名的景點,帶大家走入這個中西方交融的東南亞城市。唐人街馬六甲不但是大馬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也是馬來華人最早聚居的地方之一。在明末清初,大量的福建廣州人為了討生活下南洋,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來到此地並定居下來,聚集在唐人街中。來到這座古城,不妨來唐人街感受一下當地華人的生活。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概  況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魅力澳門:中西文化的美妙碰撞
    「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此拉開帷幕,國際範兒的狂歡讓這座美麗小城流光溢彩。  自400多年前開埠起,中西文化在澳門不斷碰撞交融。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其實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2005年,風格獨具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澳門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喜逢好時光,蓮花吐芳華。
  • "湖南風"吹進澳門 湖湘文化與媽祖文化交相輝映
    來自湖南的文藝演出是本次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的重頭戲,備受海內外嘉賓和澳門各界的關注。10月12日的澳門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我省演職人員上演專場文藝表演,充分展示湖南民樂和民族藝術的清新與曼妙,來自兩岸四地近千人觀看。
  • 特色文化平臺 第11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舉行
    特色文化平臺 第11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舉行 pt.fjsen.com 2013-10-26 11:32  仲新華 來源:東南網     第11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日前在澳門路環疊石塘山天后宮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央駐澳聯絡辦副主任仇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林智敏、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馮鐵、湖南省副省長何報翔等出席。
  • 多元文化繪就魅力澳門 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
    鍾小健表示,雖然經歷了葡萄牙政府的長期管治,但西方文化並沒有佔據統治地位,它的存在僅僅體現在建築風格、飲食癖好、習俗外貌等表層文化上。「真正支配澳門人思維、觀念的中庸尚和、忠孝禮義,依然來自中華文化,它才是支撐澳門文化的基石與主流。」  「中西交融、多元開放是澳門的獨特氣質。」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康澤集團董事長廖澤雲表示,只有在澳門,才能看到中西文化融洽相處。
  • 東望洋燈塔: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
    新華社澳門7月11日電(陳彥妤 王晨曦)在澳門半島自然地貌的最高處松山山頂,矗立著歷史悠久的東望洋燈塔。澳門海事及水務局近日開放東望洋燈塔供遊客參觀。同時對外開放的還包括港務局大樓、政府船塢、海事博物館以及船隊基地青洲塘。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燈塔坐落在位於松山西南部的山頂上,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
  • 到澳門感受獨特的中西文化
    能夠滿足一家老小不同需求的地方,澳門就是不錯的選擇。 提到澳門,總會讓人誤解為紙醉金迷的地方。其實不然,在這座城市裡,還蘊藏著它獨有的中西文化。帶著孩子,還能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而老人們也可以在酒店裡享受各種娛樂設施,不用擔心旅行的疲憊。
  • 了解媽祖文化現狀、梳理媽祖文化概況 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
    同時,在省內12地市聯絡、吸收媽祖文化機構、相關行業及致力於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的各行各業優秀代表,共計110餘家,作為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員單位。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湄洲媽祖祖廟、美國媽祖基金會、馬來西亞雪隆海南會館、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臺灣媽祖聯誼會及二十餘家臺灣各地宮廟發來賀信,預祝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