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過度吹捧的M4「謝爾曼」坦克,在應急產品中,它也是略遜一籌

2020-12-24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一直是個重要的武器,在歐洲戰場,這一點體現的則更為明顯一些。不管是以精緻著稱的德國坦克還是性價比超高的蘇聯坦克,都曾是當時戰場上最靚的仔,反觀西線戰場,應該就是美軍謝爾曼的主場了。這款體態圓潤的中型坦克,一度成為美軍的主力戰車,甚至到現在還能吸引一大批的粉絲為其歡呼。但這款通用率超高的坦克,真的算是一輛好坦克嗎?

美國在二戰前時期對坦克的研發思路

一戰時期,見識到了坦克的威力之後,美國也開始了坦克的研發與生產,和許多國家一樣,均是從拖拉機的改裝開始。當然這期間也誕生過比較另類的作品,比如整體為框架結構的「蜘蛛」坦克,妄圖以鏤空的體態來起到隱身和躲過炮彈的優勢。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在早期對坦克的研發一樣是一頭霧水,甚至就放飛自我的程度來看,還要遠高於歐洲的那幾位。兩戰期間,通過引進和不斷的嘗試,美國坦克逐漸跟上了時代的趨勢,但與同時期的英法坦克相比,美國坦克並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之初,美國能拿得出手的坦克僅有M2中型坦克。所說是中型坦克,但在裝甲和火力上,這輛坦克僅達到了輕型坦克的水準,而且設計理念也比較落後。眼看著戰爭已經變得迫在眉睫,擁有一輛新坦克成為了一件必要的事情。但憑藉自身原有的技術和設計理念,達成這一目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計劃準備將75mm坦克炮按在炮塔上面,但試來試去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炮塔。後來鑑於法國B1坦克的成功,美國人決定將75mm炮直接裝在車體上,頂部繼續採用炮塔結構,所誕生的就是M3中型坦克。

熟悉這輛坦克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它全重27噸,前裝甲最大厚度為51mm。主武器分別是75mm炮和37mm反坦克炮,外加兩挺白朗寧機槍。機動能力較差,最大時速只能達到每小時26公裡,當然這跟它最大的特點有著密切的聯繫。M3中型坦克的體型不算大,但最初的時候裡面卻足足塞進去了7個人,可謂「分工明確」。待它投入實戰的時候,已經到了1942年,雖然對義大利的小坦克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但不可否認,它是一個落後的產品,而且是從誕生開始就落後了。

M4謝爾曼坦克的誕生和自身屬性

綜上所述,M3坦克算不上是輛好車,美國人也深知這一點,因此它充其量只是一個過渡的產品。幾乎是和M3在同一時間裡,M4中型坦克的研發就被提上了日程。同樣基於M2坦克的底盤,M4謝爾曼採用了一個全新的車體和炮塔,炮塔座圈的直徑足有1米5,以便於安裝75mm坦克炮。車體傾斜角度較大且比較圓潤,所以這輛坦克結構抗性還是很優秀的。同樣是在1942年,M4謝爾曼坦克首次在北非戰役中亮相,而後在短時間內就替代了M3坦克。順便一提,「謝爾曼」指的是「威廉·特庫賽·謝爾曼」,為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名將。

初始的謝爾曼全重30噸,前裝甲最大厚度為63mm,主武器是M3坦克炮。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配置並不是很能滿足激烈的歐洲戰場,就那門75mm的坦克炮而言,西線戰場開闢之後,它很難對同時期的德國造成威脅性。駕駛員方面縮減成了當時標準的5人組,因為車體沒有減小的同時內部空間還有所提升,所以謝爾曼坦克裡面留給車組乘員的活動空間非常大,也算是二戰時期內部環境最舒適的坦克之一。發動機以汽油版的佔了絕大一部分,最大行駛速度為每小時38公裡,後期的改進型號則達到了每小時48公裡。

關於謝爾曼的整套動力系統,其實還是很有說道的,可能有不少人認為希爾曼坦克車身顯得很高,不僅隱蔽性較差而且在崎嶇地形還很容易發生側翻。至於這一項缺點,並不是美國人看不到,而是一種向技術條件有限這個事實的妥協。從外觀就能看出,謝爾曼的動力結構為後置前驅,發動機在後驅動在前,這就意味著它必須要有一根縱貫車體的傳動杆。希爾曼車體變高的原因就出在這裡,發動機的大小是一回事,但它與傳動杆的連接處卻很高,因此整個傳動系統的最高點就很高。在保證車內空間的前提下,希爾曼就被這套動力系統給無情的抬高了。反觀同樣喜歡後置前驅結構的英國和德國坦克,基本上完美避開了這個問題。

而希爾曼坦克的懸掛好似也不是很先進的樣子,二戰期間,履帶式戰車的懸掛主要分為三中,分別是板簧式、克裡斯蒂式和扭力杆式。而謝爾曼坦克使用的就屬於板簧式懸掛,其整個系列也沒有脫離過這種設計。所謂板簧式懸掛,就是彈力板和彈簧組合的方式來給車輛提供減震,負重輪一般也是兩個一組的小輪子,優點就是因全部外露方便修理,外加不佔用車內空間。但缺點也很明顯,因負重輪又小又多,越野能力並不是很強,而且面對雪地和泥地的時候,很容易被卡死。就算是像下餃子一樣出場的T34坦克,在懸掛上也採用了相對複雜不少的克裡斯蒂懸掛。所以在二戰結束之後,這種和拖拉機一樣的落後懸掛被果斷地放棄了。

謝爾曼的實戰能力和衍生型號

就謝爾曼的實戰能力而言,在太平洋戰場自然是沒得說,但在歐洲戰場上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這其中跟美國對坦克的理解也有很大的關係。將M1A2 76mm炮(即有炮口制退的那一款)裝在謝爾曼上對美國來說並不是難事,但研發人員偏偏認為常規坦克不需要強勁的火炮,所以謝爾曼裝備最多的還是倍徑較短的75mm炮。到1944年的時候,M1A2炮才開始列裝謝爾曼坦克,最先下發的並不是美軍,而是通過租借法案運到了蘇聯。受到的評價並不怎麼好,尤其是在容易翻車這一點上。

北非戰役和西西里島戰役中,各式型號的謝爾曼坦克自然表現優秀,其中原因是因為對手主要是義大利的小坦克。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加深了美國人認為謝爾曼完全可以應對未來戰場的錯誤印象,甚至一度放棄了對潘興坦克的研究。待西線戰場開闢之後,謝爾曼坦克不管是火力還是防禦遠不及豹式、虎式坦克,往往需要成倍的數量才能換掉一輛德國坦克,好在它面對這兩位的機會不是很多。期間自然也發生過一輛謝爾曼打好幾輛豹式的記錄,但這種撞大運的戰績說明不了什麼。

謝爾曼的改進型號基本上就是從M4A1到M4A6,其中M4A1使用的鑄造車身,炮塔座圈直徑為1.5米,無法裝備76mm口徑的火炮。從M4A2開始,其車體開始採用焊接的模式,原來圓潤的外形也開始變得有稜有角。M4A2E8型將炮塔座圈擴大到了1.75米,以便安裝倍徑較長的76mm炮。而後的改進型號變化並不是很大,多是內部細節或發動機的變化,還有的僅停留在原型車方面。其中M4A3E8更換了HVSS懸掛裝置,本質上沒什麼變化,就是縱向彈簧變成了橫向彈簧。

結語

儘管謝爾曼坦克在設計理念和自身實力上並不算完美,但其為戰爭勝利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被忽視的。美國在二戰時期對待坦克的態度和蘇聯很是相像,就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上的缺陷,而謝爾曼坦克正好也是一款可適應大量生產的坦克,這也算是它最大的優點了。戰爭結束之後,謝爾曼基本上迎來了全面的淘汰,速度遠超過T34坦克,只有少部分國家將其改裝後使用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換一個角度來看,它就是一款面對戰爭的應急產品。

參考文獻《Lend-Lease Shipments: World War II》、《美國二戰裝甲車輛》、《World War II Ballistics: Armor and Gunnery》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M4「謝爾曼」和蘇聯T-34,哪個更強?m4略勝一籌
    二戰期間,美國的m4謝爾曼,蘇聯的t34坦克,都是產量超過五萬輛的坦克,那麼兩者之間真的要一決勝負的話,到底是誰比較厲害呢?資料圖先來說說t34坦克,低矮的外形,傾斜的正面裝甲,毫無疑問是一款優秀的坦克,給德軍造成了不少的麻煩,特別是t34-85,讓其具備了匹敵豹式坦克的能力,加上性價比的優勢,可以說是一款完美的量產型裝備
  • 「饅頭」坦克?M4謝爾曼有何優缺點?答案揭曉
    美國作為世界大國, 它的軍事裝備水平在二戰時期處於領先的地位。 而美國的坦克在二戰中算的上是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 二戰期間, 美國還研發了一款中型坦克, 也就是M4謝爾曼坦克。 在太平戰爭中, M4謝爾曼坦克在對戰日軍的坦克部隊時展現出了較高水平的戰鬥力和防禦能力。
  • 進擊的謝爾曼,二戰後出現的一些M4改進型坦克
    若論二戰中最為成功的中型坦克,美制的M4謝爾曼和蘇制T-34無疑是並列榜首。雖然各項性能指標都不一定拔尖,但在三大性能平衡以及生產性和對戰場的適應能力上,其它國家的同等級戰車實難望其項背。二戰結束後,這兩種坦克擴散到世界各地並繼續活躍在局部戰爭中。
  • 圖說:M4「謝爾曼」坦克生產線 亂而有序 獨特的美式工業奇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的主力裝備就是M4「謝爾曼」中型坦克。然而在二戰開始之前,美國陸軍的坦克無論是設計還是製造水平都遠遠落後其他國家。在二戰爆發後,生產線上還是大批鉚接裝甲的M3「格蘭特/李」。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才意識到自己陸軍現役的坦克,包括生產線上的,以及繪圖板上的都是落伍產品。根據歐洲戰場的經驗,1940年8月美國開始在M3「格蘭特/李」的基礎上,研製全新的中型坦克。1941年9月定型,命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並開始建立生產線,甚至是全新的坦克廠批量生產這種坦克。
  • 盟軍的M4謝爾曼坦克為何 「一打就著,每打必著」 ?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又譯雪曼或薛曼(Sherman),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賽·謝爾曼。圖為一架配有假主炮的M4A4謝爾曼。
  • 無敵小飛象,二戰美軍謝爾曼坦克中的巨無霸
    諾曼第登陸後,美軍發現自己的謝爾曼坦克難以抗衡德軍的動物園,而新的重型坦克潘興依舊未能裝備部隊,於是依靠原有謝爾曼坦克應急製造了一批M4A3E2型坦克,首次作戰在1944年6月法國聖洛並且很受歡迎,由於裝甲厚中體體型巨大,部隊就以動物園裡的小象給該型坦克綽號Jumbo。圖為美軍743裝甲營的一輛小飛象。
  • M4謝爾曼為啥那麼高?只因用了航空發動機,現如今M1坦克也在用
    說到M4謝爾曼坦克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它有個非常著名的外號叫「朗森打火機」,但是它還有一個比較可愛的外號叫「謝饅頭」,除了有薄皮大餡之意外,其實也指的是它的外形比較圓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謝爾曼坦克的高度有點高,翻看了一下部分坦克的數據,發現其實謝爾曼的高度並不算高,各車型的在2.8~3米之間,而德國的虎式高度也在3米,但為啥看起來謝爾曼就感覺高呢?主要是因為它的車體較高,相比大部分的坦克車底,謝爾曼的車體的確要高一點。那為啥謝爾曼的車體高度會高呢?
  • 帶潛水員的M4謝爾曼坦克,協助諾曼第登陸的特殊工程坦克
    M4救援坦克海灘救援不同於陸地救援,海浪、沙石等都會增加救援難度,搞不好使救援車輛也陷入海灘無法自拔,並且海中作業環境不同。英國曾考慮用邱吉爾步兵坦克進行研發,不過最後選擇全焊接結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因為這種坦克的密封性能更好,更適於淺灘作業。
  • 二戰數量最多,世界戰車發展史貢獻最大,美國M4謝爾曼
    美國M4謝爾曼坦克是二戰中後期最著名的裝甲戰車,同時也是二戰戰場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M4謝爾曼坦克在二戰中後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世界戰車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M4謝爾曼坦克是在M3"格蘭特"的基礎上進行研製的,底盤布局和行動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在於炮塔尺寸。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M3式75mm火炮,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和煙幕彈。在M4系列的各種改進型車上,共裝有4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變速箱為機械式,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
  • 謝爾曼坦克因何在歐洲力不從心?因美軍戰術體系停留在舊思維裡!
    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時期美軍的主戰坦克,曾在太平洋戰場上肆虐日軍,但是在歐洲戰場上,面對德軍的重型坦克,基本上就只能是力不從心了,更是被戲稱為朗森打火機,這也是沒辦法的,謝爾曼坦克相對單薄的裝甲太容易被德軍坦克炮火擊毀。
  • M4謝爾曼的綜合性能要低於T-34?事實恰恰相反
    二戰期間,各種武器裝備充斥著整個戰場,在陸地作戰的時候,坦克這種武器是陸軍必不可少的,坦克在一戰中就有出現,並在戰場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出色的表現也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青睞,各國不斷發展坦克,對坦克的性能進行升級與優化,經過升級的坦克在二戰中也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陸地作戰武器。
  • 重回歷史戰 坦克世界M4坦克前世今生
    【盟軍鐵騎 縱橫天下】提到二戰中盟軍坦克,人們最先想起的一定是這個「圓頭圓腦」的M4「謝爾曼」坦克。它雖然不是戰爭中最強大、最優秀的中型坦克,可從當時盟軍的情況來看,M4可以說是最實用的坦克。依靠M4實用的火力、適當的裝甲、出色的機動性,盟軍可以應付歐洲戰場大多數的作戰任務。
  • 謝爾曼坦克:對日軍作戰讓我找到了當虎式的感覺
    M4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期間美國裝甲兵的主力戰車,它在歐洲戰場與德軍坦克對陣時並沒有質量上的優勢,更多是依靠數量取勝,以至於贏得了「朗森打火機」、「薄皮大餡謝饅頭」等調侃式的外號
  • 謝爾曼坦克真有那麼差嗎?即便在蘇德戰場,它也比T-34好用多了
    可能有人會說,謝爾曼坦克的裝甲質量不咋地,這個誰都不會否認,蘇軍使用的謝爾曼M4A2坦克曾被反坦克槍擊毀,德軍攻擊機使用的20毫米機炮也能輕鬆擊穿它的頂部裝甲。(謝爾曼上的機槍較多也是個優勢,至少蘇軍對此高度讚賞)謝爾曼的前裝甲厚63.5mm,還帶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之所以被蘇軍吐槽裝甲能力弱,一是因為它的前裝甲傾角沒有T-34那麼恐怖的傾角,只有47°傾斜角度,相比T-34坦克60度傾斜角的45mm前裝甲,給人的安全感不是很足。
  • 俄打撈「黃金」謝爾曼坦克
    近日,俄海軍北方艦隊從巴倫支海底打撈上了2輛二戰時期的美制「謝爾曼」坦克。出乎意料的是,這兩輛坦克整體保存完好。圖為打撈上來的坦克合影。專家猜測,這兩輛坦克應屬於二戰時期,美軍利用運輸船隊從海上援助蘇軍的軍援物資的一部分,但航行途中被德軍擊沉,自此一直塵封海底。
  • 橫掃日本鬼子的謝爾曼坦克,卻被德軍嘲笑為打火機和謝饅頭
    「謝爾曼」坦克是二戰著名的坦克的坦克之一,他們的足跡遍及了二戰的各個戰場,是美國在二戰中早期最重要的中型坦克。這款明星級坦克憑藉著良好的可靠性能以及出色的機動能力,為盟軍贏得戰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連不少專家學者都對「謝爾曼」讚譽有加。「謝爾曼」的優點很突出,但它的缺點更突出。
  • 坦克自駕遊!實操《狂怒》同款謝爾曼M4A3E8,汽車被轟成馬蜂窩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把這兩輛車打出洞的是二戰時期的謝爾曼坦克。二戰時美軍大部分型號的坦克都以歷史將軍的名字命名,這款也不例外。它因美國歷史上南北戰爭中赫赫有名的北軍將領「威廉-特庫賽-謝爾曼」而得名。提及這款謝爾曼,很多人會想到二戰美國陸軍裝甲部隊,這支部隊的絕對主力便是「M4謝爾曼」中型坦克。不過我們開炮的這輛是M4的師哥兼學長:謝爾曼M4A3E8。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臺所有零部件完好,仍可以正常使用的坦克。當然現在它已經退役,成為大家的玩具。
  • 二戰十大坦克之四,雪中送炭的「饅頭」坦克—M4
    第五種,M4A4,英軍型號為"謝爾曼V型"。1942年7月開始生產,1943年9月停產,是M4系列坦克中最早停產的子型號。M4A4基本沒有裝備美國陸軍,全部提供給了英軍作戰使用,實戰中M4A4裝備75毫米坦克炮在面對德軍的"豹"式以及"虎"式時已經力不從心,於是英軍為該型坦克換裝了17磅(約重7.7kg,76.2毫米口徑)坦克炮升級為"謝爾曼VC型",也就是升級版的"螢火蟲"。
  • 告訴你一個真正的「謝爾曼」坦克
    告訴你一個真正的「謝爾曼」坦克李巍 周明摘要:最近一部抗日神劇中,居然出現了一戰著名坦克「謝爾曼」。實際上,「謝爾曼」中型坦克總產量近5萬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產量最大的坦克,成為美軍的標誌性裝備,不過除了發動機性能比較出色,其他方面的性能卻盛名難卻,受到不少盟軍坦克兵的批評,但是作為英美盟軍最具代表的坦克,還是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 以色列魔改M4謝爾曼一點不輸殲星艦
    59的"現代化"版本:巴基斯坦的"阿茲拉"主戰坦克在上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以色列基於曾經有的M4謝爾曼坦克,研發出了其改進型(咱稱魔改型),分別是M50謝爾曼以及M51謝爾曼,而其中M51"超級謝爾曼"最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