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名句比李白、杜甫的還要出色,但詩評家卻為後兩句爭論不休

2020-12-17 姑蘇講堂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提到吟詠洞庭湖的名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李白的「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還有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頷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要早於李杜,並且以氣象論,這一聯也勝過李杜的詩篇,在煙水浩渺的洞庭湖,在驚濤駭浪之中,詩人所處嶽陽城迎浪而立,似乎有巍然於天地之間的氣概,憑此就勝過了李杜。兩宋間蔡絛在《西清詩話》中稱「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這評價並未誇大。

但是,對於這首詩的評價,又充滿了爭議,主要集中在後兩聯中。明末大儒王夫之就指責「孟浩然以『舟輯』、『垂釣』鉤鎖含題,卻自全無幹涉」,而清中期屈復在《唐詩成法》中亦稱「前半何等氣勢,後半何其卑弱」。讀全詩,從表面上看,似乎後兩聯與前兩聯的聯繫的確不大。如何從氣勢浩渺的洞庭湖一下轉到對張九齡丞相求取功名呢?

今天,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幹謁詩的一種格式,前面顯露才華,後面表達心願。這種說法也許源於近代高步瀛所編的《唐宋詩舉要》,在這裡高步瀛引用其老師吳汝綸的話「唐人上達官詩文,多幹乞之意,此詩收句亦然,而同意則超絕矣」。的確,先展露才華,再提出願望,應當是幹謁詩的一種格式,但應當不是唯一的形式。例如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就是一首著名的幹謁詩,詩中自然也有展露才華的地方,但中間多表露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最後亦表露出若不得重用則將辭京而去的志願。而唐末杜荀鶴《投長沙裴侍郎》「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秪望至公將卷讀,不求朝士致書論。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恩。」全詩也並非顯露才華,只是表達了希望裴公推薦自己的迫切心情,但也有不失儒士風骨的傲然之氣。

其實,解讀這首詩,關鍵是要比較一下孟浩然此詩與李杜詩句的區別。李杜詩都在渲染境界之闊,洞庭之廣,杜詩中則多了時間流逝之急。李白寫詩時,正逢流放途中遇赦放還;而杜甫寫詩時,正流浪於湖南一帶,距離自己心中的故鄉越來越遠。因此,李白詩中可以看到境界極其開闊,而杜甫詩中則顯得茫然無際。孟浩然寫詩時,正逢盛世,因此他在詩中描寫了波濤搖撼嶽陽城的雄偉景象,這是李杜詩中沒有表現的。

此刻,雄壯豪邁的大唐氣象,也正如這浩瀚的波濤一般,搖撼著詩人的心。他立於這壯闊的風景之中,心中自然也湧起了萬丈豪情,但可惜他沒有機會在這個盛世一展才華,因此張丞相就成為了他寄託理想之人。詩的後兩聯中,蘊含了詩人無法遏制的報國之心,這種雄心與前面的壯闊風景是相互呼應並一氣貫通的。王夫之沒有讀出這種雄心,是因為他處於明末清初之際,功名之心早死,因此也就讀不出,或者不想讀出這種感受。當然,這也並非是格式問題,而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應當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因為張九齡不久就將他招至自己幕府,這可能是孟浩然一生中唯一的仕宦經歷。不過此時張九齡是被權相李林甫排擠出朝廷的,政治上已經失意,不可能給予孟浩然更多的機會。因此孟浩然不久後也就重返家中隱居,兩年後遇見了貶官而歸的王昌齡,兩人相談甚歡,痛飲數日,孟浩然背上毒瘡發作,隨即去世。半年後,好友王維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路過襄陽,得知孟浩然死訊,悲不自勝。於是寫了《哭孟浩然》一詩悼念老友「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山川依舊,大江東去,可不知多少這樣的才俊之士被淹沒於滾滾紅塵之中,孟浩然也只是一例而已。

相關焦點

  • 杜甫名句「星垂平野闊」水平是否能碾壓李白詩?明清文人爭論不休
    不過文學的東西本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所以要在文學成就上強行將兩人分個高下,不僅沒有太大意義,而且也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不過杜甫曾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仿寫李白的詩句,單從這兩首詩我們倒是可以看一看,到底是李白技高一籌還是杜甫超越了李白的原詩句。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李白最失意的時候,卻寫出史上最著名的詩,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李白被「賜金放還」,長安的友人都來為他餞行。他滿懷憤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卻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 李白一首非常勵志的詩,最後兩句更是被傳頌千古
    同時他還與杜甫合稱「李杜」兩人一仙一聖,稱之為詩詞界的泰山北鬥亦毫不為過。李白的一生可謂矛盾之極,既有灑脫豪邁的一面猶如謫仙臨凡,又有報國未果的惆悵苦悶。而這首《行路難》就是李白在不被皇帝認可並被迫離開長安時所寫,抒發他當時苦悶心情的同時也激勵自己終有一天自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 李白肉麻的一首詩,光明正大地吹捧楊貴妃,其中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曾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比如說然而在這許多的文化瑰寶中,唐詩又是其中最為奪目最為光彩照人的一顆明珠,而談及唐詩有一位詩人的名字便不得不提,他就是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
    杜甫,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享有「詩聖」的美譽。而杜甫的詩,更是因大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寫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而被世人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流傳下來的有一千四百餘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登高》、《春望》、《三吏》、《三別》等。
  • 李白對杜甫真的無情嗎?古代詩人都給朋友互送過哪些詩
    李白不會想到,在一千多年後,他竟然成了「網紅負心漢」……杜甫曾經送給李白14首詩,而李白為杜甫寫的詩,評論家認可的只有兩首,即《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字裡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一位詩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一句為外人所稱頌的千古名句,是件不易之事。而一位詩人要想在一首詩詞裡寫出兩句千古名句來,更可謂是難上加難。 今日為各位詩友精選了九首詩,首首都有兩句及兩句以上的千古名句,不朽佳作,常讀常新。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詩中有這樣的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個人,跟其他的才子還不太一樣,歷史上大多數的才子,基本都是後來才出名的,但是李白,在25歲的時候開始週遊天下,他的名聲就開始慢慢大震天下了。不然,為何皇家的人都會親自去邀請李白為愛妃題詩呢,要說李白的這麼多的詩中,拿一首詩是最狂放的,那就是《將進酒》了。
  • 「天地一沙鷗」,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八句」都是千古絕唱
    面對同樣的處境,李白也會憂鬱,但是他的憂鬱之外卻有著更多的疏狂;然而杜甫卻永遠都是憂愁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愁,「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愁……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更是愁,而且不僅飽含著苦愁更是滲透著寂寞,可謂是杜甫詩中最孤獨的一首。這首詩一共八句,八句都是千古名句,現在我們不妨來一起品讀。
  •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我們知道有「唐詩宋詞」之稱,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有「唐詩三百首」之稱。唐朝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詩人。出過詩聖杜甫, 詩仙李白,詩鬼李賀。
  • 杜甫「以詩為畫」的2首絕句,生動靈秀,躍然紙上,全是千古名句
    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確,像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千古名句,的確是如畫一般,讀完便能讓我們在腦海中呈現一幅生動的畫面。其實,不僅王維的詩如此,詩聖杜甫的很多詩,也是如此,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便指出了這一特點,說杜甫的很多詩,是「以詩為畫」。我想,能夠滿足這一評價的杜詩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便是他的《絕句二首》,簡單的語言下,充滿了詩情畫意。這兩首詩,作於廣德二年的暮春,當時杜甫漂泊西南,人在四川成都的草堂。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王維隱居山林寫的這首詩,通篇無一名句,卻被譽為七律壓卷之作!
    唐詩名篇無數,人才輩出,這個在中國歷史上輝煌的朝代被譽為「詩歌的天堂」,它有冠絕古今的李白、杜甫、王維,更是將詩仙詩聖詩魔詩鬼詩豪詩佛等與詩歌有關的所有高階稱謂全部收入囊中,令其他朝代望塵莫及。畢竟是一個詩詞大家輩出的年代,除了年代又先後以外,對於絕句界以及律詩界的排名之爭可以說從未停止過。律詩中有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
  • 李白最美的一首相思詩,只有6句,句句悽美,最後兩句最經典
    這首《三五七言》,又名《秋風詞》,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整首詩共6句,每一句都是經典名句,讓人回味無窮。《三五七言》是雜言古詩,意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以上等各種句子自由地混雜於一首詩中的形式。這首《三五七言》由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組成,故名。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只給杜甫回了兩首
    而李白寫給杜甫的,找來找去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還有一首《戲贈杜甫》,但這首詩有爭議,恐是偽作,隱娘就沒算在裡面了。杜甫:自你走後,為你寫詩有人說,他倆是塑料友情。起碼杜甫對李白不是。回顧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兩人聚了三次,晚上睡覺蓋一條被子,白天手牽手出去玩。三次會面,讓杜甫回憶了一生。隱娘總結了杜甫寫給李白12首詩,縱觀杜甫寫給李白的這12首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 賞析李白經典的十首詩,天馬行空!
    賞析:李白一生廣泛遊歷,大部分時間都是客居他鄉。李白好飲酒,杜甫說他「鬥酒詩百篇」,一碗酒就讓他忘記了他鄉與故鄉分別,果然是大才子不同凡響。可見李白之愛酒,以及對蘭陵美酒的讚美。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 當「酒」與「詩」發生碰撞,李白的這個喝酒理由,大寫的「服」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當「酒」與「詩」發生碰撞,李白的這個喝酒理由,大寫的「服」!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比古詩詞誕生的更早。前者滿足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或者則為物質生活增添了幾分滋味。
  • 李白詩喜用清酒,杜甫卻常用濁酒,一清一濁,原來正是仙聖之別
    讀唐詩,會發現李白和杜甫都是好酒之人,但杜甫詩中常用濁酒,而李白卻是清酒,這是為什麼呢?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從現實角度和生命情懷兩方面進行分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兒子甚至都餓死了,是一個典型的窮人,喝的當然只能是濁酒了。李白則不同,他是蜀商富二代,出外遊玩將錢財散盡了,又在湖北安陸娶了許家白富美,後來又被玄宗召見後賜金放還,最後一位妻子宗氏也是出自前宰相家,他這輩子大多時間經濟條件都相對較好,所以喝得起上好的清酒。
  • 杜甫晚年寫的這首罵人詩,被誤認為是讚美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
    說起唐朝,很多估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話:「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的盛世,開元之治更是盛世中的盛世」。在開元盛世期間,也先後出現了我國詩歌史上兩顆璀璨的明星,那便是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生在盛世,活在亂世,心懷天下,杜甫所見所聞所感自是比常人豐富,那些將領、官員的種種惡性,都是杜甫筆下所批判的,不過,有時候為了自保,為了家人,杜甫只能小心翼翼的諷刺,用那些表面的華麗與宏大來進行反諷。在杜甫不少反諷的作品中,有一首卻長期被人誤解,以為是讚美詩,這首詩便是杜甫客居成都時所作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