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故居:佔地5060平方米,房間113間,大門對聯8個字寓意深刻

2020-12-12 解讀有趣的歷史

【故居航拍】李宗仁故居位於廣西桂林市臨桂縣兩江鎮浪頭村,始建於清末民初,佔地506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共有113間房間,是桂林地區極具特色的民居。(這是一組反映李宗仁故居情況的照片)

【故居入口處】李宗仁故居的外圍青磚高牆,東西對角有炮樓,內有4組建築:三進客廳、「將軍第」住宅、學館和後院。後院有閣樓、井池、魚塘。大門入口處的對聯有講究,八個字:「山河永固,天地皆春。」

【二層木質樓房】據介紹,李宗仁故居當年是李宗仁母親等親人常年居住的場所,李宗仁當年也是在這裡舉行了婚禮。故居大門的裝飾也很有講究,大門與牆院呈凹形布設,門樓頂為龍脊拱環飾,形似一張穩靠的太師椅,門樓上三環拱簷正中鐫刻了一座掛鍾,時針指向九時,取「座中有靠、長長久久」之吉。

【故居內部環境】1906年,郭德潔出生在廣西桂平縣縣城,夫妻郭六是當地很有名的泥瓦匠。郭德潔原名郭儒仙,和李宗仁結婚後,改名德潔。郭德潔從小聰明伶俐,事事愛爭第一,並決心要做個出類拔萃的新女性。

【李宗仁的臥室】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出生,17歲時便開始了戎馬生涯。1910年,李宗仁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護國、護法戰爭等。1923年,李宗仁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11月,李宗仁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率領隊打敗舊桂系軍閥沈鴻英的隊伍以後,成為新桂系首領。

【站在二樓上】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提到出生時家庭情況,「我家所有的田地,都由我們自己耕種,我父既少下田,一切勞動遂由我母擔任,我們弟兄不過從旁協助而已。農忙時我們偶爾也僱請短工,但那是極少的例外,提起我鄉婦女的勤勞,舉世實罕有其匹。」

【拱門】毫無疑問,父母對李宗仁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她母親的勤勞。李宗仁的母親樂於助人,如果有人來借糧,她總會說:「你將來如有了便還我,如還不出,就算了吧,我知道窮人借貸的日子是不好過的。」

【故居裡的池塘】晚清時期, 廣西婦女多不纏足,當時舉凡男人能做的勞動,比如上山採樵、下田割禾等,婦女都和男子一樣地操作,李宗仁的母親也是如此,這讓李宗仁對母親非常敬重。而母親這種堅韌的品格,也對李宗仁產生深刻的影響。

【木質樓房】李宗仁開始軍旅生涯後,回家的次數越發減少。1949年,李宗仁輾轉去了美國,直到1965年7月才最終回國。李宗仁回國後,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當看到故居保存完整時,李宗仁感慨萬千。

【遠眺李宗仁故居】如今的李宗仁故居已經成為當地一處景點,但這裡遊客很少。李宗仁是出身貧苦,他對民間的疾苦感同身受,領兵作戰也能愛兵如子,身先士卒,能夠有所建樹,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訪臨桂李宗仁故居:抗戰期間蔣介石夫婦曾做客
    記者 羅勁松 文/圖  由臨桂縣兩江鎮往西走約4公裡,有個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子,村名十分特別,頭一個字由「木+田+木」組成,讀音同「浪」—— 頭村。由字形思字意,雙木夾一田,這裡是個樹木茂盛的地方。雖然村裡人自認為風光不亞於陽朔,但這個村的出名,不是因為風景,而是因為村口那座堡壘式大宅院——李宗仁故居。
  • 鑲嵌在「千年古邑」的名人故居(組圖)
    宗祠坐北朝南,大門朝東開,後面是歷經風雨的橫山。陳氏宗祠大門前有個高約1.5米、直徑5米左右用青石砌成的「八角香臺」。據傳說,從前陳家人外出做官回來,從村頭走石板路至此都要下馬燒香磕頭。  陳宏謀一生在繁忙的政務之餘,仍筆耕不輟,著作甚豐,有《培遠堂全集》、《五種遺規》等近300萬字。
  • 桂林:故人故居故事多
    在靖江王府正陽門「三元及第」的石刻下,導遊正向一名外國遊客解釋「三元及第」這四個字的來歷。據記載,陳繼昌為清代宰相陳宏謀的玄孫,從政後官至江蘇巡撫。陳氏一族人才薈萃,五代連科,共攬「三翰林雙四進士三十二舉人」。讓廣西秀美山水以色彩明麗、水墨淋漓的中國畫形式躍然紙上是灕江畫派的風格。
  • 李宗仁故居&會仙玻璃田(臨桂自助遊攻略)
    、愛國人士李宗仁的故居,位於臨桂兩江鎮木田木(lang)頭村,座落在氣質雄偉的馬鞍山下。故居始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後三次擴建,於北伐前結束。距今百年歷史了,總面積4550平方米。,13個天井,113間房屋。
  • 廣西名人故居景點介紹第一集、大家來廣西旅遊都可以去看看
    故居為青磚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築藝術,院後有蒼翠古鐵力木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寫的「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順扶梯登上二樓,四周是李的臥室和會客室,三樓有電報室,大體仍保持著當年的擺設。李濟深故居建於1925年,佔地面積為3342平方米,建築面積2010平方米,在這裡接待過不少-要員和大批愛國文化人士。
  • 廣西留存的16處名人故居,感嘆八桂大地勇猛血性的剽悍民風
    李明瑞故居地址:廣西玉林市北流市清灣鎮平旦村描述:故居建於一九二八年,房屋原為四進,每進11間,連大門樓共五座建築,佔地面積2805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四角有炮樓,外有圍牆。故居大部房屋被農民拆毀闢作耕地,僅剩頭座11間。李明瑞(1896~1931),廣西北流人。
  • 李宗仁的桂林老宅
    李宗仁就誕生在這塊寶地上。李宗仁故居位於臨桂區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由兩江鎮往西約4公裡,有個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子,村名十分特別,頭一個字由「木+田+木」組成,讀音同「浪」即「浪頭村」。村口那座堡壘式大宅院就是李宗仁故居。
  • 賈誼故居門口怎麼缺了對聯?
    本報長沙訊  「賈誼故居這麼有名,可門口兩邊光禿禿的,怎麼連副像樣的門聯也沒有?」昨日,遊客杜先生慕名來到賈誼故居遊覽,卻因裝修而未能如願。離開前,他發現故居門口門聯的位置留著空白:「難道是故意的?」    昨日中午11時,記者來到位於太平街的賈誼故居。
  • 善乃發家之本,道乃成功之領—代總統李宗仁的祖宅故事
    近代李宗仁、白崇禧就是出自該區。李宗仁(1891—1969年),漢族,字德鄰,生於1891年(辛卯年)8月13日,卒於1969年(己酉年)1月30日,廣西桂林臨桂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於1948年4月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在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
  • 探幽舊址:李大釗故居,一副對聯寫一生
    探訪名人故居,不僅是一次穿越之旅,還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李大釗故居內的兩樹海棠繁花似錦,新綠重重。在此居住期間,李大釗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傳播馬克思主義,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直接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
  • 「山西王」閻錫山故居:民國第一豪宅,圖9四個字揭開他成功秘訣
    【閻錫山故居(李一氓所題 )】閻錫山故居位於山西定襄縣東北方向的河邊村,現為河邊民俗館。整座故居總佔地總面積3.3萬平方米,院落27座,房屋近千間(現存700餘間),分南北兩大部分:南區地勢居高,為閻氏舊宅區;北區地勢較低,由東、西兩花園組成,是故居主體建築群,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
  • 饒宗頤故居重修時發現饒公14歲對聯真跡
    據介紹,展覽內容分為「興館崇賢」「澤沾梓裡」「春風化雨」「仰鬥情殷」「寰海稱揚」「親朋祝頌」6個部分,遴選圖片260多幅和一些實物,展示了潮州饒宗頤學術館從奠基至今所留下的珍貴歷史印記。據悉,潮州饒宗頤學術館是最早為饒宗頤教授興建的一座學術、藝術展示館。該館於1993年11月奠基,1995年11月落成,2005年又興工擴建並於翌年12月竣工。
  • 四川17處名人故居
    NO1.鄧小平故居地址: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描述:故居是一座坐東朝西的傳統農家三合院,典型川東民居建築,佔地800餘平方米,大小房屋17間,穿木鬥平房,青瓦粉壁,古樸典雅,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在此居住,鄧誕生於北廂房,並在這裡度過了15個春秋。
  • 閩西「圍屋王」288個房間佔地上萬平方米
    閩西「圍屋王」288個房間佔地上萬平方米
  • 蔣介石故裡:風景如畫,人傑地靈,圖8蔣經國寫的四個字寓意深刻
    離開時,當鄉民問他何時再回來,蔣介石沒有回答,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寓意至今成謎。(這是一組反映蔣介石故裡的照片)【武嶺門】武嶺門因建在武嶺山上得名,它是溪口鎮的大門。1929年前武嶺門有兩間低矮房屋,內部供奉著幾尊菩薩,稱之為「武嶺庵」。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
  • 紅燈籠,紅對聯,朱漆大門,真是一片紅紅火火……
    紅色闢邪,紅色吉祥,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尚紅思想卻沒有變,新年貼紅對聯,中式婚禮中的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因此在大年三十,人們便早早地穿上紅色內衣,或繫上紅色腰帶,有的隨身佩帶的飾物也用紅絲繩系掛,來迎新年。
  • 探訪老舍梅蘭芳李大釗等人的故居 見證北京城歷史的變遷
    清明節期間,我走進老舍故居「丹柿小院」,與許多不約而同來這裡的人們,為老舍先生獻上一朵菊花,緬懷這位帶給人們幽默與思考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在北京的故居主要有兩處。一處位於今天新街口北大街的小楊家胡同8號(此前叫小羊圈胡同)。他在這裡出生並且度過了童年時光。
  • 柳亞子故居
    柳亞子紀念館,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間的優秀建築,又是一處近現代的重要史跡,原為清乾隆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周元理私邸,落成於1780年之前,宅名"賜福堂",前後六進,備弄深達92.9米,佔地面積2603平方米,建築面積2862平方米
  • 對對聯:唐景崧故居
    ,今年徵集對聯活動的題目有三個,分別是唐景崧故居、神農稻博園和紅色書店,每題設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六名,三等獎十二名。也許是高手應徵的不多罷,最好的對聯只評了三等獎,可能還是與獎金的吸引力過小有關。    我算是聯壇新人,以前沒注意咱灌陽有這樣活動,今年本著學習的目的,首次參加灌陽的徵聯。    徵聯的第一題是,唐景崧故居。唐景崧故居在新街鎮的江口村,恰巧,我以前也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為江口村搞過一次徵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