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竣工「城市綠螺」亮相[圖]

2020-12-12 東方網


從高處俯瞰,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建築形態恰如綠螺的殼體

    東方網7月31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日,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團主承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工程順利完成竣工驗收,全面布展工作正緊張有序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正式對外開放。

  被業界譽為「城市綠螺」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本市靜安雕塑公園地塊內,總建築面積4.51萬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2層,地上總高度18米。其建築形態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綠螺的殼體形式,秉承「以人為本,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整座場館展現出傳統建築文化精粹與整體環境相融合,優美建築形態與良好節能效果相融合、空間布局實用性與永續發展的前瞻性相融合的建築風格。

  據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專家介紹,該館的清水混凝土立面極富觀賞性,施工質量受到業內專家好評,相關課題成果「異形立面清水混凝土結構質量提高」日前獲2014年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質量控制)小組活動成果一等獎。與此同時,由於在場館建設中充分融合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精神,集成了與場館建築特點相適應的建築節能幕牆、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自然光導光技術等12項生態節能技術,該館已成為綠色、生態、節能、智能建築的典範,從而成為目前國內領先世界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其在建設規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個方面,將在國內三大自然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每年將有超過120萬的參觀者造訪。

    >>>點擊本文英文版稿件

相關焦點

  •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開放 藏品數量居全國前列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開放 藏品數量居全國前列 2015-04-17 21:12:344月17日電 (記者 韋柳)老上海人記憶裡的上海自然博物館終於要重新開館了。
  • 把學校搬進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暑期綠螺訓練營
    把學校搬進博物館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暑期綠螺訓練營 2019-07-25 20:48:00來源:央廣網
  • 新上海自然博物館有恐龍和35米的藍鯨,觀眾還可以走上屋頂
    位於北京西路、石門二路口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已竣工,目前正在布展,澎湃新聞記者率先探訪展區,領略了一場古今生物的大聚會。從外觀上看,這幢建築的亮點是側面有一條162米長的草地斜坡,遊客可以沿其旁的階梯走上到博物館屋頂。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暑期綠螺訓練營—新聞—科學網
    7月9日-8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寒暑假特色品牌教育活動——綠螺訓練營如約而至。160位營員將分為8個批次,通過展區現場活動、自然探索移動課堂、沉浸式科普劇場、手造工作坊、研學實踐課程、戶外考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環節,體驗自然之美、探索自然奧秘。 活動設計遵循分眾化原則,兼顧科學性和趣味性。
  • 視頻| 在都市中親近自然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暑期綠螺訓練營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通過自然探索移動課堂、沉浸式科普劇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能在體驗自然之美的同時去探索自然奧秘……即日起至8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寒暑假特色品牌教育活動——綠螺訓練營如約而至。
  • 視頻|在都市中親近自然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出暑期綠螺訓練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通過自然探索移動課堂、沉浸式科普劇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能在體驗自然之美的同時去探索自然奧秘……即日起至8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寒暑假特色品牌教育活動——綠螺訓練營如約而至。
  •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開放,科學與美學完美結合!
    不僅如此,加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配以音響聲效,景箱仿佛就是地球熱帶雨林的一景——在提升觀展的整體效果方面,藝術家投入了大量的心力。 自然博物館通常與「經典」兩字相連——在博物館的大家庭,自然館數館中經典;就藏品而言,在自然館展出的一般也是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 【快設計】博物館 中國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新館
    中國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新館
  •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館 "恐龍盛世"再度降臨申城
    原標題:「恐龍盛世」再度降臨申城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高大逼真的馬門溪龍化石、珍貴的黃河古象以及讓不少「70後」「80後」印象深刻的神秘古屍……這些老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離開公眾視線已近6個年頭。
  • 教你聽懂「鳥語」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啟「尋鳥季」
    以鳥類為主題,為期3個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年度品牌活動「尋鳥季」今天啟動。  3月30日至6月30日活動期間,上海自博館將舉辦「神奇鳥營地」展覽、「愛鳥周」戶外觀鳥、「百鳥匯」博物館之夜、「尋鳥小能手」嘉年華、科學家面對面以及綠螺講堂「尋鳥季」系列等五大活動。
  • 國家博物館新館今天全面竣工
    ■一萬平方米大廳沒有一根立柱   本報訊 歷經近4年的建設,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已通過四方驗收,將於今天全面竣工,具備開館迎客條件。記者從承建單位北京城建集團建築工程總承包部獲悉,國家博物館保留了50年的建築風貌,在老館北、西、南三側原有的外圍建築圍合的空地內,建成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並與老館建築風格協調統一相互連接的新館。新館竣工後,與老館保留的3.5萬平方米相加,國家博物館的總建築面積達到近20萬平方米,成為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1)——建築與內部設施
          延安東路260號上海自然博物館老館於2014年5月12日閉館。一年多過去了,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的自然博物館新館早已開放,拖著一直沒去,主要是新開張人太多。上海人多,上海人還喜歡軋鬧猛,凡是新開張,必定軋破頭,所以一直熬著,看時機。
  • 中科院博士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科學第一課」
    8月3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暑假裡正在舉辦的綠螺講堂「科學第一課特別版」迎來了熱情的觀眾。本次綠螺講堂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共同舉辦,邀請到了兩位年輕的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思莉博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冉冉博士。
  • 你們要的上海自然博物館遊覽攻略來了~
    期待已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於4月19日正式對公眾售票開放~館內有常設展區、沉浸式劇場、活體養殖區、化石發掘區~
  • 蘇州博物館新館亮相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法國總理夫人瑪麗—洛爾·德維爾潘等五百多位海內外佳賓日前相聚蘇州,為蘇州博物館新館揭開「面紗」。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博新館,以其「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諧設計原則,「 繡」出了一幅「傳統蘇州」和「現代蘇州」相融合的「雙面繡」。
  • 除了亞洲頂級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國內還有這7大自然博物館值得看(附參觀攻略)
    檁子:近期,投資十幾億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即將開館,這個歷時9年規劃建設完成的亞洲頂級博物館備受矚目,雖然尚在內測階段,微博上已有不少網友去探過秘,大呼很是震撼,特別有《博物館奇妙夜》的既視感。微博網友@Bruc_cake發布的一系列新館組圖去年檁子幫大家整理過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自然歷史博物館(回複數字103可查看),後來Kiddo上有小朋友寒假裡就去參觀了,看他們分享的見聞檁子更是感慨大自然真的好神奇。
  • 美國舊金山德揚博物館新館_2020年美國舊金山德揚博物館新館資料...
    就建築本身而言,是展示空間更加靈活開放、吸引和豐富參觀者的觀賞體驗,並適應不同藝術品的展示要求.就與環境的整體關係而言,博物館與建造的環境乃至整座城市形成了種內在的聯繫。  博物館將雙倍擴建博物館的展覽和教育空間,通過開闢新的公眾參觀路線進一步改善博物館並且給整個城市增添活力。工程將於2016年全部竣工。  Snøhetta的設計方案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擴建工程面積225,000平方米,擴展空間位於現有建築的後面,從霍華德街一直延伸到明娜街。
  • 上海自然博物館即將開放,看了這些內部照片,你還坐得住嗎
    這幾天,當華燈初上時,坐落於靜安雕塑公園內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在夜色下璀璨迷人,多彩的光源如夢如幻,宛如鸚鵡螺的博物館新館建築外景倒映在水面上
  •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博物館新館,憑身份證領票參觀
    元旦假期,位於常西湖新區的鄭州博物館新館啟動試開放。試開放期間舉辦了「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精美文物上百件,均為首次在河南亮相,向大家展示乾隆文治武功的一生。鄭州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14萬餘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蚌埠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鎮館之寶元青花等首次亮相
    蚌埠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鎮館之寶元青花等首次亮相   經過4年建設,館舍規模居全省地市級博物館首位的蚌埠博物館新館於26日正式開館。  據悉,蚌埠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近34000平米,擁有各類展廳10個,是一座集博物展覽、文物保護、學術研究、社會教育等功能於一體,集中展示淮河流域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綜合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