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和純正英音或美音差別有多大?如果把Jones音標或K.K.音標完全和漢語拼音對應起來,能達到和英語發音55%的相似度。這裡斷不能給及格分,但在東亞已經是佼佼者。能達到這個成績要感謝玉皇大帝,把漢語發音安排得和英語比較像,日本的天照大神在這點上沒優勢。
我們對比英語國際音標:
首先,一般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發音時沒有實質性困難。這體現在兩點:
英語裡面比較難分的音已經有區分。只有一種鼻音的日本人要區分/m/、/n/、//十分困難。與之對比,漢語拼音有聲母m、n和鼻韻母中的ng分別對應。/s/和//在漢語拼音裡有s和sh的區分做鋪墊;/n/和/l/也有聲母n和l區分。但是話說到這裡,有些方言區的同志仍需努力啊~
以普通話基礎發英語音沒有器官障礙。大部分元音只需要適當改變口型就能發出;輔音中需要大幅改變發音方式的只有/θ/、//,舌尖咬在齒間就能發出,沒有技術難度,障礙在於改變發音習慣。對比學習西班牙語、俄語、法語發顫音,需要舌頭處於特定的緊張狀態,喉嚨刻意控制氣流,練習吐泡泡或漱口,幾個月才能發出的大有人在。我們中國人學英語是不是很幸福!
其次,我們的發音習慣利於英語學習。
和英語一樣,我們漢語拼音是拼讀形式。拼音的拼讀包括輔音和元音構成音節,兩個單元音構成雙元音,元音和鼻音構成鼻韻母,輔音後跟兩個元音共同構成音節。這囊括了英語大部分拼讀形式。不要小看拼讀這項看似簡單的技能,日語是音節文字,沒有單獨輔音,所以他們不易理解單獨輔音怎麼發出,按照本國文字把English讀成in·gu·ri·shu。
另一方面,我們拼讀後音節發音緊湊,la和liang無論音素多少,發音長度都壓縮到一樣。而英語每個音素都佔有一席之地,雙元音能夠分開聽到兩個音。所以重拾拼讀也是我們英語發音進階的必經之路。
再次,除了英漢發音的相似性外,不容忽視的是,漢語沒有普及特定的音譯體系。英語好的同學,中英人名互譯完全沒問題,但如果說隨意給一個名詞讓音譯成漢語,他的第一反應大概是:要不要先查看一下意思,畢竟意譯優先。
反觀日韓,音譯體系發達。日韓人可輕易用本國文字拼出任何英語單詞,語言中以音譯形式引進了大量英語詞彙。漢語中音譯的舶來詞不多,中國人不會理直氣壯地用本國語音代替英語發音。即便用音譯了,講究的譯法一定要挑選意義相關的字,總歸繞不過意譯這一步。
語言初學者難免用熟悉的發音表示新語言。國際音標主要運用拉丁字母表示,好巧,漢語拼音也是,用拼音標註單詞簡直不要太方便!更巧的是相同形狀的符號發音神似,尤其輔音b、p、m、f、d、t、n、l、g、k、h、r、z、s。元音也能方便地找到相似讀音a、i、u、ai、ei、ao、ou。大家在初學英語的時候,有沒有用拼音標註過?噓~謝玉皇大帝。
漢語和英語發音很像,用漢語拼音代替音標,剛才說過讀音能達到55%的相似度。這個55%的意思是未能達到及格線。因為有的音標和拼音的對應關係是錯誤的,能夠對應上的音或多或少需要糾正。每個都糾正一點點或一大塊,累積起來就是聽不懂的程度了。
單個音素正音今後再講,今天首先由拼讀入手,由我們熟悉的內容找到一個標準的英語讀音。
打破漢語拼音體系,第一步先利用熟悉的聲母韻母組合出新的音節:
Step 1:iai。普通話中沒有組合韻母iai,但臺灣方言中有,如「崖」念作yái。跟我拼,i-ai——yai。你也可以去聽聽周董的《愛情懸崖》,裡面韻腳就包括「懸崖」,和其他韻腳的ai韻一致。
Step 2:普通話現在已經不分尖團音。尖音指z、c、s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團音指j、q、x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拿「尖」、「千」、「先」三字舉例(「尖團」名稱由滿語形態而來,和「尖團」二字發音無關),它們現在和「兼」、「牽」、「掀」同為團音,讀作jian、qian、xian,但古漢語中它們是尖音,讀作zian、cian、sian。
Step 3:重複Step 2,發x-i——xi和s-i——si(此si不同於拼音中「思」),恭喜你,字正腔圓地讀出了英語字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