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大手筆推新難掩區域品牌尷尬,布局全國必先完善供應鏈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近日,在品牌85周年新品發布會上,北冰洋一口氣推出13款產品,這是自2011年品牌回歸後,北冰洋在產品端最大的手筆。此前,北冰洋的產品只有桔子汽水、酸奶、冰淇淋、蘇打水等。

此次推出產品包括汽穀物、茶飲、果汁飲料等。品牌包裝也更加年輕化、時尚化,與北冰洋原有的風格差距很大。

不過,在北冰洋現有的產品中,傳統的玻璃瓶裝汽水仍是明星產品,寄託著消費者對國民品牌的情懷。

在業內人士看來,情懷,既是北冰洋最大的賣點,也是其品牌擺脫的桎梏。

相較大型飲料企業而言,北冰洋仍是北京品牌,且產品相對單一,全國布局較慢。拓展新品類有利於其加快全國布局和企業上市。不過,北冰洋作為北京人的飲料標籤色彩過重,且產能布局不足,產品運輸成本高,鋪貨率低,南方消費者認知程度不高,價格相對較高。北冰洋需要儘快提升產能布局。

回歸後的大手筆,後期投入才是關鍵

在其85周年新品發布會上,北冰洋推出的13個新品包括5款紀念版新包裝新品,以及「杞橙、天生桂杞、敲核、打麥」4款熱飲、還有「萄氣兒、熊勁兒、莓招兒」三款新口味果汁汽水以及健康低糖汽水。產品涉及果汁飲料、穀類飲料、茶飲料等健康品類。

對此,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輕」)總經理李奇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初,一輕對北冰洋飲品研發做出了統籌規劃,並在疫情期間加大研發力度,共開發了近50款飲料新品,選出13款不同類別中具有代表性的飲料,力爭在雙12開售」。

一年研發50款產品,對可口可樂等國際巨頭而言並不算多,但對北冰洋而言可謂是自2011年復出後,近10年來的最大手筆。

當年一輕從百事手中回購北冰洋品牌後,北冰洋首先推出玻璃瓶桔子汽水,後來陸續推出了蘇打水、酸奶、冰淇淋、PET瓶裝汽水和鋁罐裝汽水,以及酸梅口味的汽水,加起來尚不足50款產品。

大力推新,對北冰洋有何意義?李奇認為,推新是適應消費者需求,展示北冰洋是「走群眾路線」的品牌。且新產品可以保持和消費者的互動,增加粉絲的粘性。當然北冰洋核心產品始終是桔汁橙汁汽水,通過新品將主打產品的活躍度提升,鞏固品牌力。

北冰洋的產品力的確需要提升。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鳴認為,北冰洋產品線一直太單薄,形不成產品體系,是其一個軟肋,導致其抗風險能力弱,營利迴旋餘地小,也制約它融資吸引力。增加品類品種是正面賦能的舉措。

數據顯示,2018年,北冰洋營收6億元,2019年,收入增加30%。就最新的收入情況,李奇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截止10月,北冰洋完成銷售收入5.5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5.4個億元,基本持平,利潤總額兩年都是3.6個億元。

對此,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傳統飲料產品發展遇到阻力,企業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而「健康」、「無糖」是今年發展的熱點。不過,在京財貿職業學院研究員賴陽看來,13個新品雖多,有些是紀念品和限量版產品,正式銷售產品也將通過不斷的試錯而淘汰,保留的不會很多。

目前,快消領域推出的新品存活率很低,投入卻很高。快消品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一個新品在全國範圍成為爆品可能需要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投入,這可能對北冰洋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

北冰洋也在通過將負擔分解。據了解,北冰洋最近上調了部分產品經銷商的採購價格。渠道層面的利潤被壓縮,經銷商銷售北冰洋的意願有所降低。

情懷是雙刃劍,加快全國布局,供應鏈得跟上

85年的歷史,北冰洋可講的故事很多,也承載了很多北京人的故事,這是其情懷優勢。北冰洋的廣告語也與眾不同:「你喝的是汽水,我喝的是北冰洋」。

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北冰洋是成功運作情懷牌的品牌典範,但這僅局限在北京,以及來北京遊客為主。

北京一位消費者表示:「現在吃涮肉、擼串不喝酒必須喝一瓶北冰洋。小的時候那都是奢侈品。」但是,幾位上海的消費者卻表示,「我對北冰洋不了解,在上海很難看到這個品牌的產品。平時看到的汽水飲料主要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以及元氣森林和漢口二廠等品牌的產品」。

就外地消費對北冰洋的認可程度,姚力鳴認為,北冰洋的全國布局慢了一點,但還算穩健,後期以多個品類推向市場,布局速度會加快。

據了解,目前北冰洋主要消費區域在京津冀地區、川渝地區以及華東地區。近兩年來,在30個省180多個城市設立了經銷商。

經銷商是重要的渠道,但就全國布局而言,賴陽認為北冰洋的產能布局更重要:「飲料產品運輸成本高,做全國品牌,產能布局尤其重要。可口可樂、康師傅、娃哈哈等全國性的品牌在全國都有產能的布局,支撐了其全國的市場。」

2018年6月,北冰洋的安徽義利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落成投產,此事被北冰洋稱作「邁向全國布局第一步」。

對於北冰洋的產能布局,李奇對藍鯨財經記者透露:「北冰洋目前有三家工廠,分別在北京大興、北京昌平、安徽馬鞍山,各工廠均具備聽裝飲料的灌裝能力,含氣飲料均會在南方北方同步生產,來滿足不同區域市場需求,其中火箭版PET瓶裝桔汁汽水在馬鞍山工廠灌裝,杞橙和天生桂杞在昌平工廠新的熱灌裝線灌裝。」

值得注意的是,北冰洋也將成為上市企業。該品牌將被打包到一輕控股中借殼大豪科技實現上市。對於推出新品與上市是否有關,李奇表示,創新產品是企業正常的經營動作,與上市無關。

但朱丹蓬認為,北冰洋能否成為全國性品牌,關鍵在能否上市。「現在全國化的運營的紅利已經消失,除非北冰洋上市。但上市之後,北冰洋也難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並且它目前沒有全國化操盤的經驗。就發力新品而言,北冰洋既想打懷舊牌,又想創新牌,但這有點矛盾」。

相關焦點

  • 北冰洋大手筆推新難掩區域品牌尷尬,布局全國必先完善供應鏈
    相較大型飲料企業而言,北冰洋仍是北京品牌,且產品相對單一,全國布局較慢。拓展新品類有利於其加快全國布局和企業上市。不過,北冰洋作為北京人的飲料標籤色彩過重,且產能布局不足,產品運輸成本高,鋪貨率低,南方消費者認知程度不高,價格相對較高。北冰洋需要儘快提升產能布局。
  • 新倉庫落戶東莞,保時捷完善在華供應鏈布局
    為此,11 月 18 日,保時捷在普洛斯東莞麻湧汽車物流園開設了繼上海之後,保時捷中國第二家零配件配送中心,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供應鏈發展和布局。據悉,新倉庫投資1800萬元,初始佔地面積約12500㎡,未來將為華南地區的 37 家保時捷經銷商提供零配件配送服務。
  • 麥當勞中國投資15億元,完善在華供應鏈布局
    圖說:籤約儀式現場 採訪對象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今天,麥當勞中國攜四大供應商泰森、賓堡、新夏暉、紫丹與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籤約,計劃投資15億元,在孝感打造麥當勞湖北供應鏈智慧產業園。
  • 北冰洋或將上市 京東超市以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助力老字號煥發青春
    承載著無數70、80後記憶的北冰洋汽水聽說就要上市了,在2020年的特殊時期,北冰洋如何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最終成功「出圈」立刻成為焦點話題。其實,相比於情懷,渠道對老字號成長的賦能作用更加凸顯。以京東超市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通過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助力老字號轉型升級,顯著提升銷量和市場開拓能力,為其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
  • 推10餘款新品、將納入上市公司的北冰洋,能將情懷和創新都做好嗎?
    大豪科技日前發布重組方案,擬發行股份購買其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100%股權和京泰投資持有的紅星股份45%股份,交易完成後,大豪科技將擁有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在內的諸多資產。作為老品牌成功「復活」的典範,北冰洋近年來被越來越多消費者熟知。
  • 品牌大佬齊聚,蘇寧家電「朋友圈」打造最強供應鏈
    作為家電第一銷售渠道,蘇寧力推以舊換新、發力C2M戰略、率先響應「空調新國標」號召,聯手美的、海爾等各大品牌共建「高能效生態」。近日,各家電品牌大佬更是親自出鏡,為蘇寧家電瘋狂「打call」。百億同盟「朋友圈」,蘇寧最強供應鏈2019年以來,蘇寧家電市場份額持續擴大,連續四季度領跑行業第一,雄踞中國家電市場零售商之首。依託蘇寧全場景零售的完善布局,蘇寧與各大品牌的深入合作鑄就了家電市場的大格局。
  • 北冰洋成國貨「復甦裡程碑」京東超市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賦能老字號
    ,在2020年的特殊時期,北冰洋如何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最終成功「出圈」立刻成為焦點話題。以京東超市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通過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助力老字號轉型升級,顯著提升銷量和市場開拓能力,為其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
  • 麥當勞中國投資15億元,完善在華供應鏈布局
    圖說:籤約儀式現場 採訪對象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今天,麥當勞中國攜四大供應商泰森、賓堡、新夏暉、紫丹與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籤約,計劃投資15億元,在孝感打造麥當勞湖北供應鏈智慧產業園。
  • 老字號上路新零售:北冰洋全球賣東北大板,五芳齋推私人定製
    它們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季節限制,讓區域品牌變身為全國品牌甚至是全球品牌。目前天貓超市已打開香港市場,北冰洋也將隨之進入,未來隨著「天貓出海」項目拓展到東南亞、澳大利亞乃至歐美加拿大,通過天貓「一店賣全球」,將真正把「北冰洋」賣到北冰洋。天貓超市「一小時達」覆蓋範圍。
  • 新零售田野調查:品牌供應鏈和物流管理
    供應鏈管理重點包含計劃和採購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所以我認為對於新零售和新流通的理解就是在新的市場消費環境下,企業應以何種供應方式來讓產品觸達消費者,同時在整個供應鏈條中達到質量、成本、利潤分配的平衡,而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就是最重要的工具,所以觀察的是市場的消費環境變化,分析的是消費背後的供應鏈。
  • 本來生活網入選商務部《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案例集》
    2019年底,本來生活網入選商務部《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案例集》(以下簡稱《案例集》),入選供應鏈試點「國家隊」一年多來的工作成果獲得了認可。憑藉打造300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牌、4D供應鏈整合上下遊資源、O2O+B2C新零售賦能等亮點,本來生活網在2018年10月成功入選商務部等八部委下發《關於公布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和試點企業名單的通知》。一年多來,本來生活網堅持供應鏈創新,成功探索出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和方法,領先行業。
  • 沒想到,北冰洋汽水、義利麵包和紅星二鍋頭要組團登陸A股了
    相關資產注入後,資產管理公司將以酒類、食品及飲料等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產品,「義利」品牌系列食品等產品。  這意味著,北冰洋汽水、義利麵包、紅星二鍋頭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將藉助大豪科技組團登陸資本市場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豪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各類縫製設備電腦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2019全國服裝物流與供應鏈行業年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企業、服裝物流企業、物流裝備技術企業、高等院校及相關行業協會的近千名代表參會。 7月4日上午,2019全國服裝物流與供應鏈行業年會盛大開幕,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為大會致辭。
  • 「變身」Z世代潮流飲品,老字號北冰洋要講好品牌新故事
    圖片來源: 「北冰洋北京飲料食品」官方微博同時,北冰洋還積極接入電商、打通線上渠道,開啟全國化進程與國際市場發展。可以看到,北冰洋在產品與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嘗試,而在當下的新消費時代,北冰洋連推13款飲品,也是希望藉此爭取新一波用戶、擴大市場份額。但北冰洋的策略能否奏效?在速途網看來,還要從營銷節奏上從長計議。
  • 紅星二鍋頭+北冰洋,一起「乾杯」上市?
    11月24日晚大豪科技的一則公告,讓紅星二鍋頭+北冰洋+義利或將打包上市的消息傳遍網絡。今年,白酒板塊已走出幾波「喝酒行情」,紅星能搭上這班快車嗎?相關資產注入資產管理公司後,資產管理公司將以酒類、食品及飲料等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產品,「義利」品牌系列食品等產品。另一交易標的,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8月29日,註冊資本為4.6億元。紅星股份主營業務為白酒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
  •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 高地是區域發展重大布局
    中國發展網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是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部署,是構建區域發展格局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一項重大制度性安排。建設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是完善區域發展體系的重要布局。
  • 三全牽手「7-11」進軍河南便利店 加速全國鮮食供應鏈布局
    7-11品牌便利店正是看到了三全在鮮食供應鏈的領先地位,加之中國便利業態的快速發展,雙方確定了深度合作的意向。便利店的落地將於2020年上半年啟動,而首期開店數量,三全尚未透露。 01三全要做什麼樣的區域便利店?
  • 亞洲漁港出席東北區域物流與供應鏈技術應用大會
    日,首屆東北區域物流與供應鏈技術應用大會暨東北區域供應鏈聯盟成立儀式,在大連富力希爾頓酒店隆重開幕。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供應鏈管理及物流相關企業、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物流裝備服務商相關企業、數位化、信息化技術相關企業及全國各大新聞媒體朋友等近300人出席了大會。作為遼寧省內重要的高蛋白供應鏈服務企業,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智能供應鏈+數智化門店,客如雲助力川鼎匯火鍋食材超市快速布局
    2018年以來國內新零售發展勢頭迅猛巨頭紛紛湧入,尤其是今年受特殊時期影響和宅經濟」盛行,越來越多的人消費習慣慢慢被改變,「所以在特殊時期穩定之後的今天,全國餐飲 (火鍋) 市場並沒有爆發式的消費。相反的是火鍋食材超市這一行業卻格外異常火爆,相比傳統火鍋店,火鍋食材超市通過高性價比的價格和成熟供應鏈優勢以及一站式的社區便利服務,完美地解決了「宅、急、忙、懶、價太高,不衛生,吃不夠」等消費痛點。作為第一批出圈火鍋食材超市品牌的「川鼎匯」更是奔跑在賽道的前列。
  • 全國戰略布局不斷完善,海昌海洋公園落子中原地區
    為完善海昌海洋公園的全國網絡布局,早在多年前,本集團就開始籌划進入鄭州市場深耕中原地區。此次,鄭州項目土地的順利摘牌是本集團布局中原的又一裡程碑,該項目建成後將會成為中原地區標誌性的海洋主題公園,亦進一步鞏固本集團中國海洋主題公園領軍企業之地位。同時,鄭州項目亦是本集團與碧桂園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後第一個落地的項目,有助於雙方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加快開發效率及區域市場成熟度,降低資本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