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中的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對於曾經生活在兵荒馬亂的古代人來說,可以吃得飽穿得暖,家庭穩定就是幸福。就有一位大文豪本是過著妻兒相伴的穩定生活,卻無奈人生突然遭遇變故,只能用詞來表達自己痛苦的心境,如今生活幸福的現代人不知能否體會一二。
這個大文豪就是宋代詞人李之儀,這個名字在宋代,一個詞人輩出的朝代算不上很有名,但是,他的那首《卜算子》,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傳唱至今,全詩如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整篇詞表達的意思是,我住在這長江的上遊源頭,而我思念的人卻在長江的尾端。整日心裡思念的都是這個人,可是,卻沒有辦法見到這個人,能做的也只有一起飲用這長江的水。這條長江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不再像現在這樣流動?我心中的這份離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我能做的也只是希望我思念的人和我一樣有著一樣的心意。如果這個人的心意同我一樣,那麼我絕不會辜負情人的這番情意。這是李之儀的泣血而作,詞作中包含的深情也讓很多人讀後十分心疼。
李之儀在才人輩出的宋朝時期出仕為官後,仕途不順遭到了反對派的打擊,被下了大牢,貶為庶民。鬱郁苦悶的李之儀就帶著妻兒老小來到了被貶謫的地方,本想著偏居一安能夠和家人平凡生活,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找來了李之儀。
自己疼愛的女兒在小小年紀病故後,自己的兒子也過世了,對於李之儀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打擊,再也享受不到天倫之樂。他的結髮妻子胡氏也因為早年為了營救下大牢的李之儀,舍盡身家弄得一身病痛,不久後胡氏也因為受不了喪子之痛鬱鬱而終,獨留李之儀一人承擔著這莫大的悲痛。
《卜算子》的那一句「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是遭遇到人生打擊之後的李之儀孤獨感的寫照,開頭一句用長江作喻,拉開了傾訴衷腸兩人之間的空間距離,這種距離是李之儀相見卻見不到的痛苦表現,即使後來遇到了紅顏知己歌妓楊殊,對於屢遭打擊的李之儀來說,悲痛都是難以磨滅的。
整篇表達了李之儀的相思之苦,這份相思之苦即是對亡妻胡氏,也是對歌妓楊姝,更是對李之儀逝去的幸福。我們雖然無法相見,好在我們之間還能有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的信物。即使是李之儀不斷安慰自己,但也覺得苦澀之極。就像如今的異地戀情人一樣,分隔兩地,相思之苦溢於言表。就想著可以有那麼一兩件事物能將兩人的心拴在一起,這是相距千裡之遠無可奈何的舉措。
深受異地之苦的李之儀想要知道阻礙彼此之間的這條長江,什麼時候才可以不像這樣竄流不息,將兩人絕情的分開。這份相隔千裡的苦與恨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這是李之儀無奈之下的反抗,是想問天,在問問自己何時結束這痛苦的人生。
李之儀也需要做出一份承諾,將自己心中埋藏很久的心跡表露出來,人生的路還需要繼續往下走,即使遭受再大的打擊,只要人還在,就是還有希望在,最後的一句:「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是李之儀對於愛情的堅定,是自己對於悠悠相思之情的承諾。即使相隔千裡遠,這份愛也不會有所改變。
很多異地戀的情侶都會因為兩人分隔兩地而有不安全感,總是害怕對方耐不住寂寞有出軌的嫌隙,很多時候不能陪伴在自己左右,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對方不在自己身邊,久而久之就會對這份感情存疑,之後吵架、分手,這是很多異地戀無法善終的原因。現在的我們需要學習古人這種對於愛情的不懈追求和對愛情的堅定信念,擇一人愛一生,即使是再大的風浪,也摧毀不了彼此之間的情感。否則,如果有一方在愛情裡打了退堂鼓,那麼這段感情就像一盤散沙,不會維繫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