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授:走了一趟中國,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2020-12-13 秦思君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己之長。」謙虛常常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它常常會使人想起自己的短處,從來加以改變,使得人更加優秀,而驕傲的人,卻常常自大,認為自己是不可超越的,常常誇讚自己的長處,卻從來不反省自己的短處,這就使得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無法改正,從而在時間的推移下,屈居人後。

其實,作為一個國家,也是一樣。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在思想上還是驕傲自滿,不知道抬眼看世界。

作為鄰國,韓國人對於中國的看法始終都是存有「偏見」的,在他們國家,有一個「三明治理論」,就是說韓國,中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在實力上,日本是遙遙領先的,中國就是一個陪跑者,處於最後,而韓國則是在中間。

他們認為,中國一直在追趕韓國的步伐。誠然,真的是這樣麼?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全國國民的共同努力,中華民族顯然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衰敗貧困的民族了。

中國國民經歷了戰亂的侵擾,懂得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也知道要順應世界的潮流,而不是像以前一般實行閉關鎖國,種種歷史的經驗都讓我們成長,變得日益謙遜,所以才取得了現在這般成就。

而韓國,卻是沒有看到我們日益發展的變化,但其中也不乏有清醒的人士,金蘭都教授,就在他進行了一次中國之行後,深知中國的強大,同時也擊碎了他身為一個韓國人的優越感。

金蘭都之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一個人知道自己有不足,或者說知道自己生存的國家存有不足,那便是「智」的,每個人都應該善於反省,總結經驗教訓,所謂有自知之明,便是說能夠看透一件事的其實。

在沒有來中國之前,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都還停留在以前的思想裡,他們以為中國落後貧困,以為中國思想保守不堪,可這也只是他們幻想中的中國,其實中國現在的面貌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已。

但是,幸好在韓國,還是有能夠認識中國現今狀態的人的,他就是金蘭都。

金蘭都是韓國高校的著名教授,同時也是三星等著名企業的專業顧問,他有著一個清晰的世界觀,知道現在世界發展的局勢,同時也告訴過韓國人,中國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他在《明見萬裡》的節目中也說過,如今看不起中國的也只有韓國人,如果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韓國會走上衰敗之路。

在金蘭都教授的眼裡,中國有著前瞻性的科技發展,有著「一部手機走天下」的便利生活,有著機械化生產的能力,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相反,中國的潛力是巨大的,也不是任何國家能夠比擬的,中國是個特殊的存在。

而作為中國一份子的青年們,他們更是個個朝氣蓬勃,有著無限的創造力。

中國頂尖高校清華中的「姚班」來說,曾經他們取得的成績一度超過麻省理工,再來說今年的疫情,有多少90後甚至00後的青年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挺身而出?這就是中國青年的力量,他們有著擔當,他們是中國的未來。

「閉關鎖國」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任何事情,都不能「滿」了。

曾經的中國,曾以天朝上國自居,覺得優人一等,甚至還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也正是因為這個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從此和海外沒有了聯繫,不能看到別的國家的發展,從而中國一步步落後守舊。

而別的國家卻相繼發展了起來,從此中國的「悲劇」就開始了,從萬國朝拜到敵國入侵,窮困潦倒,中國的經歷顯然是在告訴世人不應該「閉關鎖國」,而是應該有所借鑑有所學習。

相比較我們周邊國家的案例,當中國還在閉關鎖國的時候,日本卻已經向西方先進的國家學習,就算只是一個很小的島國,日本也是憑藉著這個「優點」而在整個亞洲揚名立萬。

所以,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閉關鎖國」的思想是不能夠讓國家或者個人發展的,只有充分認清事實,才能夠有所發展。

而現在的韓國,雖然在表面上看,他們並沒有「閉關鎖國」,但是他們的思想卻是有著「閉關鎖國」的傾向,韓國看不起中國,認為中國一直在他們腳步,追逐著他們的步伐。

曾經有留學在韓國的中國學生,韓國學生每每拿起一樣東西都會說,你沒用過吧,沒見過吧等,都在覺得中國是不存在那些東西的,然而就是他們的這種想法,會讓人可笑至極,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任人欺負的中國,它有著輝煌的成就。

韓國人如果再這般想,那麼最後損失的也是他們整個國家。

傲慢與偏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一個人可以自信,因為自信是一種積極的表現,它能夠讓人有積極的發展。而傲慢卻不是,一個人傲慢,便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只是能夠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這種性格的形成,往往會造成看待某一事物有著極度的偏見,從而蒙蔽了雙眼。如果問韓國人,朝鮮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往往給出的答案都是落後貧困,思想不自由等,而如果問他們中國的印象,顯然他們給出的答案和朝鮮差不多,同樣認為中國也是落後貧窮。

這只能說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所謂眼見為實,韓國很多人都沒有去過現在的中國,就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很明顯是偏見思想造成的。

而金蘭都教授,去過中國,在他的眼下的中國和傳統韓國觀念的認知裡的中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中國並不是一貧如洗,也不是思想落後,他們擁有便利的生活條件,也有著高科技的發展。

其實很多韓國人都不處在一種居安思危的狀態,他們往往會被固有思想所束縛,會被自己骨子裡的傲慢與偏見所掌控,憑空想像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國家的狀態,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韓國在思想中的「落後」。

小結: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人不應該妄自菲薄,不應該對認知產生偏差,作為一個個體來說,謙虛謹慎是需要的。

「謙虛使人進步」這句話並無道理,它的確能夠讓人在成長中一點點進步,而妄自菲薄卻是決不能有的,試想一個人整天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沒有對手,從而不知道努力上進,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後退者。

而國家也是一樣,現今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脫穎而出,這不僅僅是需要外部條件,比如科技水平,經濟發展,軍事力量,而且還要知道內部,就是說國人的思想,如果國人思想陳舊落後,那麼整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可言呢?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民才是最根本的動力,而國民也要認清楚現狀,居安思危。

就像韓國,本來就是一個大國,韓國人要對別的國家有著清晰的認識,而不是說活在自己的幻想裡,就像金蘭都教授的中國見聞,擊碎了他對中國的固有認知,也擊碎了他身為一個韓國人的優越感。

相關焦點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隨著中國的強大,開始逐漸向外輸出文化產業,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真正的樣子,也有許多人來中國旅行,無一不感嘆中國這些年的變化之大,韓國教授金蘭都就是其中之一。金蘭都的中國之行讓他意識到了韓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有多麼的大,也徹底粉碎了他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性。作為韓國的教授,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韓國的年輕人,希望能夠戳破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再做井底之蛙,為兩國人民的交好做出了巨大貢獻。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反倒是韓國認為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對歷史文化上的聯繫也是持否認的態度,反而自視甚高啊,在中國人面前有一種強烈的優越感。 韓國首爾大學在韓國的地位頗高,從首爾大學這個名校裡走出來的人才,個個都是國之棟梁。但是就連首爾大學裡的教授都是這樣的眼界來評判中國,那韓國的國人對中國又能有多高的認知呢?
  • 韓國教授:這一趟中國之行,擊碎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傲慢與偏見》韓國教授金蘭都以學術者的身份調研中國改革,當他看到中國高樓大廈林立,貿易巨輪遊行在中國沿海地區後,不由得大驚一嘆。原來,在韓國大部分人的眼中,由於媒體的大量宣傳,中國人基本上還處於70年代,和朝鮮差不多。
  • 德國教授:在中國呆了一個月後,擊碎了我身為德國人的優越感
    關於中國的變化,我們國人的感受是特別明顯的,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了質的飛躍,近期一位德國教授前來中國,在中國呆了一個月之後,感嘆道:擊碎了我身為德國人的優越感! 中國早已今非昔比 眾所周知,德國是眾多發達國家之一,該國的很多領域發展都是十分不錯的,一直走在國際前端。
  • 韓國教授金蘭都:來到中國後,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而韓國就不一樣了,為了將自己國家塑造成一個歷經滄桑的國度,再三的攫取著來自於中國的文化,甚至恬不知恥的向全世界宣示對於這些文化的主權。比如端午節是韓國的、春節是韓國的。就連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李白、孔子等這些歷史名人韓國也不曾放過,聲稱他們都是韓國人。
  • 印度教授:去了一趟中國之後,我身為越南人的優越感被擊碎了
    雖然說這些年中國發展得很快,但是因為網絡或者是媒體的原因,還是有很多國家都覺得中國還是以前那個落後的國家。所以經常會在網上鬧出一些笑話,甚至還有的國家以為中國連機場都沒有。印度作為第二大人口國,也經常被拿來與中國做比較。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徹底打破了我作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強大,而且還是一個可以以唐朝為代表的文化帝國,自然朝鮮半島從進入文明史以來就歸附於我國,他們的文化也大多源出於中原文化,直到現在,韓國人的語言還是「拼音」,真正記錄歷史依然得使用漢字呢。所以,韓國缺少屬於自己的文化根基,沒有文化底蘊使得他們變得自卑。
  • 韓國博士:中國之行後,我身為韓國人的自信心,徹底受到了打擊
    韓國人總是用上帝視角俯視著中國,彷佛在他不可一世的雙眼中,中國根本不配與他相提並論。然而,那些可憐的不可一世的自豪感終究只是韓國的自欺欺人。韓國博士的一場中國之行,那些韓國人僅存的自豪感被徹底擊碎。煥然一新"中國之行後,我身為韓國人的自豪這次徹底受到了打擊。
  • 韓國教授:中國不是韓國的追趕者,而會成為韓國「房間裡的大象」
    近幾十年,韓國民眾對中國的自傲已經成了刻印在骨子裡的偏執、一種不可挑戰的政治正確,膨脹到讓民眾失聰、失明、失智。當韓國人帶著這種刻板印象、抱著試探的態度來到中國,就會發現韓國人對中國的認知錯得如此離譜。韓國首爾大學教授金蘭都感嘆: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 韓國教授來中國旅遊,徹底打破了對中國的偏見,感嘆:中國覺醒了
    如今在國際上,我們中國的態度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中國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加比重。可是世界上卻有一個國家,他們固步自封,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中,對中國缺乏發展的認識,以為我們還是幾十年前落後的模樣,這個國家就是與我們十分鄰近的韓國。在世界各國中,韓國一直以來與我們的交流都十分密切。曾幾何時,韓國是中國的附屬國。
  • 韓國人吃了頓火鍋,拍照發網上秀優越感,中國網友:這是麻辣燙!
    韓國人吃了頓火鍋,拍照發網上秀優越感,中國網友:這是麻辣燙!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逐漸加深,在國內文化流傳到國外的同時,國外的一些飲食文化也流傳到了國內,現在很多人喜歡看韓劇,這導致中國很是盛行了一段韓風,女生的化妝品衣服都要買韓國的,有時候在街上還能碰到一些韓國的餐廳,不過雖然韓國的食物看起來很有食慾,但是真正吃到嘴裡才會發現實在是太難吃了。
  • 美國姑娘到中國旅遊,看到深圳的發展直言:徹底擊碎了我的優越感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美國人其實一直都有一種自豪感,當然她們確實有這個資本,畢竟美國其實一直都是世界強國,因此總會有屬於自己的自豪感,但是自豪久了,這種自豪感就漸漸變成了優越感,而優越感其實跟自豪感是不一樣的。
  • 於正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大學教授聲稱漢字是韓國人創造的
    對於偷搶行無賴之事,部分韓國網友肯定頗有心得,他們豐富的經驗大概都可以出一本教科書納入史冊,以供後人瞻仰學習。早前從搶奪泡菜起源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韓國網友的臉皮之厚,不過大家當時似乎都小看了韓國人的無賴稟性。之後又是搶漢服又是搶熊貓,其惡劣行為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 美國博士: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美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現在的中國是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語的,在很多方面是都發展起來了。這不就有一美國博士直言,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美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這個美國教授在來中國之前,是對中國並沒有過多的期待。覺得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和美國的差距是非常的大。
  • 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現在的中國已經看不到韓國
    十年前,望著林立的高樓和琳琅滿目的商品,一個名為金道南的韓國教授想必心中感慨萬千:中國竟已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八年前,這位金道南教授回到韓國,在韓國著名電視臺KBS進行了一次震驚韓國社會的演講,其題目叫做《清晰看中國》。
  • 外國專家:這一次的中國旅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印度人的自豪感
    外國專家:這一次的中國旅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印度人的自豪感提起印度這個國家,大家都會有什麼看法和認識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同我國一樣都是一個人口大國,的確是這樣的,也有人可能會想到這是我國的鄰國,還有的人可能會想到他們國家的經濟比較貧窮,雖然和我國人口差不多,但是經濟上的差距可不是差不多
  • 韓國教授稱韓國統治中國3千年、兵馬俑都是韓國人,網友:吹過了
    眾所周知,韓國對中國文化一直有十分曖昧的態度,民族國家概念興起之後,韓國在文化建設上苦苦尋求本國文化的「純粹性」乃至「領導性」,不僅2005年將首都名稱從漢城改為首爾,還不斷鬧出孔子是韓國人、如來是韓國人乃至孫悟空也是韓國人的笑話。
  • 中國打破壟斷,擊碎了日本人的優越感
    我也曾看到這樣一種說法,說人類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時代開始於第一次工業革命,這話沒錯,正是從那時候起,人類開始了爆炸式的發展,從農業文明,走入了工業文明。而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價值和附加價值,是傳統農業文明無法比擬的,而從工業文明走出的新興階層——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除去極少部分仍以君主制立國的國家外,又是當今世界的絕對統治者。
  • 韓國人到中國吐槽:原以為中國很落後,來了之後被韓國媒體騙了
    ,中國的成就很多西方國家非常的羨慕嫉妒恨,在他們國家很多媒體抹黑中國的事情層出不窮,比如在韓國人的心目中中國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他們一向都是比較有優越感的,也不知道他們優越感是怎麼來的。但是有一個韓國人來到中國之後就吐槽:原以為中國很落後,原來是被韓國媒體給騙得太久。
  • 中國打破技術壟斷,擊碎了日本人的優越感
    但我國經過多年的付出,也是打破了日本的技術壟斷,也擊碎了日本人的優越感。中國基建取得重大成績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績,而在基建方面也做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由於我國基建經驗豐富,也讓我們建造了很多工程,其中高鐵也成為了我們一張亮眼的名片。